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章士钊简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2 12:15

手把手教你写《章士钊简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章士钊简历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准确性:章士钊的简历应基于可靠的历史资料,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传记等资料,核实其生平事迹。
2. 结构清晰:简历应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展示章士钊的生平、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成就等。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层次分明。
3.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应着重介绍章士钊的重要事迹和贡献,如其在文学、政治、教育等领域的成就。避免过多描述琐碎细节,保持文章紧凑。
4. 语言规范: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章通顺易读。
5. 遵循文体要求:根据作文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体。若为记叙文,可适当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若为议论文,则需明确观点,进行论证。
6. 展现人物形象:通过描述章士钊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之道,展现其人格魅力。可以引用其名言、事迹,以增强说服力。
7.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适当引用章士钊的言论、作品等,以佐证其观点和成就。注意引用规范,注明出处。
8. 考虑受众:根据作文目的和

章士钊一生,多党背景,为什么成为毛泽东最后保护的极少数人之一

章士钊大佬一生波澜壮阔、无论谁在台上,他的江湖地位都堪比风清扬,而且风格五光十色,让人惊掉下巴,他行为再离谱,大家都把他当成老顽童,对他的恨明明全都是爱。

他是辛亥元老,为反清大爷与黄兴建立华兴会;和章太炎、张继、邹容,结为异姓兄弟;他做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当过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当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笔名黄中黄!(这么正经,这么暴力的名字,醍醐灌顶,非常醒脑)外孙女洪晃公开说:外公(章士钊)在重庆就干过和杜月笙换情人这样的荒唐事……

他明确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新文学,反对白话文,鲁迅直接冲冲过来痛打“落水狗”,章士钊和鲁迅刀笔对骂大战由此拉开序幕,堪称民国最火爆二人组,那场面,比欧阳锋和黄老邪巅峰对决好看多了。

他和杜月笙情意相通;当过北京大学教授;当过挂牌大律师,后面慢慢说。

李大钊被捕,他四处奔走没人敢拦着,没人怀疑他政治倾向。陈独秀被捕他主动为陈独秀辩护,那份“辩论状”文气逼人,震动法庭,中外报纸竞相转载。甚至可以不顾92岁高龄只身前往香港为恢复同台湾的联系而奔忙。

他学贯中西,立功,立言功在社稷,感情上风月无边,兼容并蓄。

梁漱溟评价章士钊:“论人品不可菲薄,但多才多艺亦复多欲。细行不检,赌博、吸鸦片、嫖妓、蓄妾媵……非能束身自好者。”

章士钊是个奇男子,爸爸是个老中医。

能当章士钊的夫人绝非等闲之辈,反之,能当她老公也十分刺激,她有个非常有迷惑性的名字——吴弱男,她如果叫吴胜男都显得太低调了,她有点像李莫愁,不过地位与李莫愁有云泥之别。

她祖父是淮军名将吴长庆;父亲吴保初,和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

她自己是国民党第一位女党员,女权活动家。最早(1901年)留日女学生,何香凝(1902年)秋瑾(1904年)

到日本后,吴弱男觉得中国妇女地位太低,于是决定参加革命追求女权,得到孙中山信任,担任过孙中山英文秘书——留日学生干了个英文秘书,是不是有点太瞧不起日语了(当然了,孙中山日语棒棒的)!

1905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吴家三兄妹同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吴弱男回忆:“我和何香凝、秋瑾以及我的妹妹吴亚男,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四个女会员。”

加入同盟会那年,吴弱男与章士钊大宗师相逢了,大幕一经拉开就是几十年,唱的每一出戏都座无虚席。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章士钊拒不入盟!章太炎知道章士钊喜欢吴弱男,听从张继的“鬼主意”,让吴弱男“要挟”章士钊加入同盟会。

不料章土钊,牛比到底,就是不加盟,并让吴弱男告诉中山先生:“爱情与政治不能相结合”。

多次劝说无效下!吴弱男和章士钊相爱了!这本奇葩泡妞秘笈算是后继无人了,同盟会被嘲笑:“赔了夫人又折兵”。

吴弱男早就不是等闲之辈,跟随章士钊赴英、德等国,曾赋诗“若论东亚西游者,我是中华第一人。”吴弱男也箅是最早去欧洲的东方女子。

吴弱男侠义肝胆,对李大钊的鼎力相救,也是无一人敢非议她。

早在1915年的日本。吴弱男和李大钊同在日本留学,李大钊有时在吴弱男家共餐。吴弱男请李大钊为儿子讲课(每月两次。),李大钊女儿称呼吴弱男为干妈。

吴弱男回忆:“李大钊被捕前,我尝假托为儿子签办护照,……劝其(李大钊在使馆避难)尽快设法出国赴苏联,并建议先化装……到我家暂匿。行严(章士钊)知风声紧,也力主速行……”

李大钊遇难后,《申报》载:“首先某前总长夫人(就是民国李莫愁——吴弱男大姐姐)赶至慰问,目睹惨状,为之泪下。”她与李大钊私交太好,以至于筹款办理李大钊丧事,并托人用款项利息今后继续维持李大钊家属生计。


吴弱男对自己和章士钊的爱情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


1911章士钊从英国回国就被孙中山邀商讨共和大计,因同盟会不合西方政党标准,被斥为"保皇党",愤而辞职。

袁世凯听闻章士钊同学下岗了,赶紧许高薪,赠巨宅,请他当北京大学校长,章士钊没惜去;他去了江苏任都督府当顾问,受黄兴、于右任之邀,任上海《民立报》主笔,

主张将当时国内新有政党(包括同盟会)一律解散,然后根据不同政见分为两党,然后让他们竞聘总统管理国家。这就是著名的"毁党造学说",遭各方攻击,同盟会内部大哗。

1913年袁世凯主使刺杀宋教仁反嫁祸于黄兴。章士钊前往上海,拜晤孙中山、黄兴,由孙中山任命为讨袁军秘书长,主要负责跟袁世凯干架……

1914年与陈独秀创办《甲寅》反对袁世凯,但反对暴力激进手段。批评革命党好斗,力主调和精神。


1918年1919年期间,章士钊混迹上海滩,就是毛泽东在北京时候,他放飞自我,经大亨黄金荣介绍,章士钊结识了风尘女——妖娆美貌的奚翠贞,一时心驰神往,背着民国李莫愁吴弱男快乐赛神仙。

开心好几年,胆儿越来越肥,公开与奚翠贞双宿双飞,单方面正经纳妾。

别忘了吴弱男是个有梦想的女子,她是有极高江湖地位的民国李莫愁,一生为女权上天入地的女革命家。周恩来见到她都尊她一声“吴先生”——女人能叫“先生”的,至少才情卓绝,江湖宗派大家级别的,比如林徽因称为林先生,叶婉莹称为叶先生。


她家里怎么出现小妾这种生物呢?不是说好的,人家是一起看月亮的小甜甜嘛?她找章士钊互相打了一套葵花点穴指后,章士钊依然故我,吴弱男只好收了神功。

1929年, 43岁的民国李莫愁吴弱男翻身上马,席卷三个儿子马踏欧罗巴——章士钊一辈子的儿子全是吴弱男生的,家里外头都有重兵在握!章士钊自由的翱翔在美貌动人的天空下,可惜奚翠贞没有后代,抱养了一个女儿。

这时章士钊48岁

章士钊当起律师来也稀松平常,估计他在辩护时,基本不怎么太说话,靠眼神法官都会浑身颤抖,这地位有点欺负大法官了。

贵公子陈度和一个如花似玉,人称康克令西施的谈雪卿(卖康克令金笔的营业员)未婚同居,还生了一个女儿,陈度的爸爸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陈调元,一级上将很糟心,就找到章士钊帮忙撮合私了,章士钊大佬一想:他的奚翠贞没有宝宝,就出手收养了这个私生女,——这一招妙手回春,四方面都表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个8个月的神奇宝宝取名为仙女章含之。

1953年章含之仙女十八岁了,一天谈炯明(她同母异父的哥哥)拿了一张章含之襁褓时和妈妈谈雪卿的相片,来与她相认,谈炯明当时在中央乐团任定音鼓手,章含之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身世,震惊到不能自拔。知道章士钊大宗师不是自己亲爸爸,大哭三天!,

于是发奋学习,成了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后来又与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合称"外交界五朵金花"!章含之丈夫出轨,这都是什么神仙?遇见谁了说出轨就出轨?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地道战,狭路相逢勇者胜,遇见了别忘了大喊一声:来了,老弟!

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地雷战,能不能活下来完全靠运气!

章含之后来也参加了“地道战”嫁给外交部长,新中国外交之神——乔冠华

抗日战争爆发,章士钊还在上海租界喂鸽子,1938年3月28日,日本扶持建立梁鸿志为首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汉奸梁鸿志一时风光无两,诱拐章士钊加盟,被章士钊吐了一地唾沫。

不久杜月笙就来了,亲自迎护章士钊由香港转赴重庆,在国民政府当了个“参政员”。从1938年6月起,章士钊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章士钊的走位越来越飘忽,杜月笙给介绍了“沪上名花”26岁的殷德珍。此后,人称三夫人,也无生育,也收养了一女孩,取名章眉。

章士钊千帆过尽,风月无边,在清末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他就经常在上海的青楼,看早上初升的太阳,与沪上名妓李苹香举案齐眉,还替该绝代佳人写过传记;坊间还传说他中意京剧名家孟小冬——就是跟梅兰芳伤情离恨,母女三人同侍杜月笙的名花,名角,名动民国。

章士钊和杜月笙搅和在一起,传出了很多章士钊和杜月笙换情人的“荒唐事”这是他亲外孙女自己说的,不是我吃瓜吃出来的。

殷德珍,原名雪明珠,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入室弟子。

据洪晃说,这位殷夫人就是章士钊和“上海小开”杜月笙在重庆时期互换女友的结果。章士钊大师跟杜月笙不光是交换女朋友这么点交情,他一度就靠杜月笙给的钱过着快乐的每一天。

奚夫人与殷夫人也根本不需要同在屋檐下生活过。

后来,章士钊与殷夫人在一起更开心,奚夫人自己很不开心(这就是废话,殷夫人多有名,多年轻!)。

章士钊把奚夫人安排在上海洋房,殷夫人跟章士钊大师手拉手去了香港。

民国李莫愁吴弱男夫人踏遍欧洲后,打马归来,把她和她的汗血宝马也拴在上海。

这里必须重申一下章士钊大师是个正经人!不然说着说着能跑偏:

章士钊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上海法政学院院长——会儿当律师,再当会儿法院院长,主要看心情。

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重庆会谈”毛泽东那几天过去看章士钊,问章士钊怎么看:“关于重庆谈判的事,你怎么看?”。

章士钊怎么说都是在各行业做风清扬很多年,要多低调就有多低调,就像草原上的长颈鹿那么不显眼,他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于是作为国民党核心的风清扬先生在毛泽东手心写了一个“走”字,小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劝毛泽东赶快离开!


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1949年,章士钊才是个68岁帅大叔,他到北京和谈,毛泽东他参加了开国大典。

章士钊大师再次爱上北京天安门,11月,把奚夫人、大儿子章可和14岁的章含之小仙女都接到了北京。

1961年春,毛泽东找章世钊的女儿章含之(这时候她是毛泽东英语老师),表示:要!还!钱!每年“还债”2千元,分十年“还清”。

这话头儿发生在1919年至1920年——“出国留学热”期间,这可是影响了中国百年的大事,也直接改变了整个中国——赴法的湖南籍青年总数就多达300余人,包括徐特立、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再多说几个后去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赵世炎、李立三、聂荣臻、钱三强、王若飞、李维汉……

如此多人的留学经费是笔实实在在的巨款——每人需要五六百大洋(银元)。当时的工人工资是月薪3块大洋,普通军官工资是月薪10块大洋。能得到天降巨额才能成行。

1919的毛泽东才25岁,处于刚赚点生活费状态,四个月前还身无分文,杨开慧才刚刚“早恋”,因为恩师杨昌济(章士钊英国同学)举荐,章士钊接待了毛泽东,毛泽东感觉到囊中羞涩,加上经济上的压力让他很惆怅。

左右为难之际,他想到了正在到处“撩闲”的大师章士钊。章士钊知道毛泽东用钱办留学,当即发动上海名流捐款,挥一挥衣袖,挥来2万大洋巨款,连字据都不写,直接全给了还没见两面的毛泽东,

于是小伙伴们欢天喜地去留学了——毛泽东没去!他没钱!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

春风又吹红了花蕊……

这两万巨款支出以后8年以后,章含之才出生,她听毛主席要还钱,一时云里雾里,眼冒金星,完全搞不懂毛主席这是欠了她“荒唐爹”什么巨债!

章士钊也很意外,他告诉章含之,那两万大洋全是募捐来的,让宝贝女儿转告毛主席不用还。

章含之蹦蹦跳跳跑回来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哈哈大笑:“这是我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毛泽东称其为‘行老’为什么不说‘黄忠黄’呢?这么拉风,就问还有谁!)的一点生活补助……(他的大洋)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的呢?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帮助了许多人。

他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有的事政府解决不了,他自己掏腰包去解决了。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是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付的。”

我觉得:就是看不得章士钊大师没钱花,不开心。(1963年,毛主席七十寿辰,设家宴邀章士钊、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四老到中南海,并各携子女一人到席。

从此,每年春节,毛泽东的秘书按时送2000元到章士钊家里,直送到1971年,

整整十年“还债”,秘书以为真的只要支付十年,所以1971年就停掉了。

毛主席发现后便对秘书说:“怪我以前没说清,这个钱是给你们那位老人家的补助,哪里能真的十年就停,我告诉他们马上补送。你回去告诉行老,从今年开始还利息。40多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1973年春节,秘书又从毛泽东的稿费中支取2000元送给章士钊。这时章士钊已经92岁高龄、,直到行老去世才停止了这笔款项。



那个十年中,毛泽东要周恩来接章章士钊到301医院予以保护,章士钊喜欢柳宗元(他没少写信帮革命前辈,时代,不说了)专心整理《柳文指要》毛主席亲自校稿,审阅,于1971年出版,成为那时代中少有的特例。

1969年奚夫人病逝,章士钊向组织上提出要去香港,他想念心爱的殷夫人,要在一起!

新中国!整个地球都在封锁中国!出国多费劲!哪有地方摆放其他夫人啊?他能!

章含之回忆说:起初家里人都不同意,都说还是把殷夫人从香港接回大陆。

但是章士钊去香港,是为了大陆跟台湾通话,92岁的章士钊数次往来香港,期盼的是祖国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为此,不顾92岁高龄只身前往香港为恢复同台湾的联系而奔忙,最终在香港病故,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最后的贡献。

章士钊1973年在香港去世。

在京举行追悼会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均到会行礼致哀,才把本世纪一本记载了风诡云谲的大师的书轻轻合上。


章士钊:他是毛主席半个世纪的故交,一生交际甚广,扮演多重角色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章士钊,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秋桐,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生于1881年3月20日(清光绪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其父章锦曾在乡为里正,后业中医。章士钊自幼在其兄执教之私塾读书,勤奋向学,进步甚速,十三岁时在长沙买到一部《柳宗元文集》,从此攻读“柳文”。十六岁时母亲去世,为生计所迫,遂到一亲戚家为“童子师”。


1901年章在姐姐的资助下,离家到武昌,寄读于两湖书院,在此认识了黄兴。不久,经老师张劭熙的介绍,到朱启钤家教私塾。次年3月到南京,入陆师学堂学军事。以国文成绩优异,得学堂总办俞明震的赏识。


1、革命家章士钊


1903年4月,拒俄运动发生,沪上各学校学生在张园集会响应,陆师学生也起而响应,但受到学堂当局的压制,章与林力山率退学学生三十余人赴上海,加入蔡元培等人在上海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章被推担任军事教习。在此与章太炎、张继、邹容相识,四人意气相投,遂结拜为异姓兄弟。当他从友人王慕陶处得闻孙中山其人,十分敬佩。因章在陆师学堂时学过日语,遂把宫崎寅藏的新作《三十三年落花梦》编译出来,改题为《大革命家孙逸仙》,用黄中黄的笔名出版。这书一出,影响颇大,国人知重孙中山,就从这书开始的,“孙中山”这个名字也从此开始流传天下。

章到沪不一月,即受聘任《苏报》主笔。由于连续登载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即《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录)及《<革命军〉序》等反清文章,使《苏报》声名鹊起。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于7月初先后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六人,并于7日查封了《苏报》,章士钊因得主办此案的江苏候补道、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简情,未被追究。

《苏报》被封后,章于8月7日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又创办了《国民日日报》,同时建立起东大陆图书译印局。这期间,他编辑出版了《苏报纪事》、《沈荩》等革命小册子。同年11月,他与黄兴由上海赴长沙,酝酿“华兴会”的筹建工作。


1904年春,章与杨守仁等在上海建立“爱国协会”,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杨为会长,章为副会长。8月,华兴会决定11月16日在长沙举行起义,章与杨在上海余庆里密设机关,暗中接济。不料因事机不密,长沙起义未经发动即遭失败。10月,黄兴等人先后到上海,计划在湖北、南京等地再举义旗。后因11月19日发生了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被捕。次日章去监狱探望万福华,被侦探跟踪,结果华兴会在余庆里的机关遭到破坏,张继、章士钊等十余人被捕,因此再起义的计划中辍。后在蔡锷等人的营救下,章等被保释。

章士钊等出狱后即前往日本。1905年春他回顾了过去的活动,特别是在上海被捕的经过,认为自己“才短力脆”,连累了同志,感到内疚,“顿悟党人无学,妄言革命,将来祸发不可收拾”;同时从日本的变法自强中,觉得教育的重要,因而思想起了变化。


2、教育家章士钊


从此,他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矢口不谈革命。是年,他入东京正则学校专攻英语,为学习欧洲的科学与文化做准备。同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章未参加,虽经张继、吴弱男等先后劝说,也无济于事1907年,章编纂的《中等国文典》在上海出版,他用稿费作川资赴英留学。1909年4月他与吴弱男在伦敦结婚,婚后移居阿伯丁,入阿伯丁大学,学法律政治兼攻逻辑学。留英期间,他常为国内报刊撰稿介绍西欧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学说,于立宪政治尤多发挥作用。

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国外后,章即携眷返国,次年春抵南京。继而受黄兴、于右任之邀,主持上海《民立报》,同时兼任江苏都督府的顾问。

章既主《民立报》笔政,迭以社论形式发表文章。追临时政府北迁,小党纷立,互相议之际,章于7月5日发表《政党组织案》,主张将国内现有的政党(包括同盟会)一律解散,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各抒政见,根据不同政见分为两党,出而竞选,得多数拥护者,管理国家。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毁党造党说”。此论一出,舆论哗然,当时同盟会员对此尤为不满,纷纷著文批驳,并反对以非党人士来主持该报,章士钊因此愤然离去。


同年9月,章与王无生别创《独立周报》于上海。后来人们举发王无生暗中接受袁世凯的津贴,事涉章士钊。为此,章无法继留上海适有袁世凯之邀,遂北上。袁早年与吴弱男之祖父吴长庆有旧,所以对章颇为器重,曾授意教育总长范源濂委任章为北京大学校长,事已见报,但他固辞未就。

1913年3月,袁主使刺杀宋教仁,反而嫁祸于黄兴,造谣说“宋案”是黄与宋为争当总理而起。章从此看出袁的险恶,于是只身前往上海拜晤孙、黄,加入了“反袁”行列。“二次革命”之宣言书,乃章之手笔。

同年夏,他奉孙中山之命往说岑春煊联合“讨袁”,会谈颇有成效。继而他又往武昌说黎元洪,无结果而返。7月,孙中山命他为讨袁军秘书长,随黄兴赴南京举事。“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随党人亡命日本。

到东京后,章与陈独秀、谷钟秀等创办《甲寅》月刊,于1914年5月出版。章在第一期上发表《政本》一文,重申两党制的主张,提出政府应当借反对党之刺激而维持其进步。后又发表《学理上之联邦论》,宣称实行联邦制可以用舆论力量达到革命的目的。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部分党人拒绝参加,另组织欧事研究会,担任该会书记。

其时,欧战已起,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妄图鲸吞中国,因此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欧事研究会议决通电全国,表示对内对外态度。这个宣言是黄兴领衔,章士钊起草的。他们以担心反袁斗争将逼使袁投入日本怀抱为“理由”,主张暂时停止反袁斗争。到1915年冬,袁公开称帝,护国军起,章随岑春煊参加“讨袁”。次年5月,肇庆军务院成立,章任军务院秘书长,并兼两广都司令部秘书长。6月袁死黎继,章代表岑北上,与黎元洪洽商善后。


3、伯乐章士钊


1917年1月,章在北京出版《甲寅》(先出日刊,后改周刊),请李大钊、高一涵参加工作。7月,张勋复辟事起,京城混乱,章移居天津,《甲寅》随之停刊。11月,章受北京大学之聘,任文科研究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18年,李大钊由上海到北京,经他推荐,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


章士钊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挚友。毛泽东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已闻章士钊大名,并特别喜欢读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杂志。1918 年8 月19 日,因组织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之事,毛泽东到达北京。也正是这次北京之行,让多次接触过毛泽东的杨开慧彻底喜欢上了毛泽东。虽然杨昌济对毛泽东十分欣赏,认为毛泽东是他在第一师范看到的两个最好的学生之一,并预言毛将来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但对于毛泽东成为他女婿,却难以下定决心。正是在章士钊的力促下,杨昌济才下定决心同意了这桩婚事。这桩婚事开启了毛泽东与章士钊两人半个多世纪的亦师亦友情。

1920年5月,毛泽东赴上海,为即将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萧三、陈赞周等人送行。为继续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及湖南革命活动,毛泽东急需一大笔钱款。作为新民学会实际负责人,当时毛泽东囊中羞涩,离别之情加上经济上的压力,使他更加忧郁惆怅。

为难之中,他想到了仍滞留上海的章士钊。有恩师的举荐,毛泽东便鼓起勇气,登门拜见,请求帮助。时刻关注家乡动态的章士钊得悉后,当即发动上海社会各界进步人士捐款,并将筹集到的2万银元悉数交给毛泽东,解了毛泽东心头之虑。

这也成了40多年后,毛主席还钱的一段佳话。


4、思考者章士钊


章经历几年政局波动与一段沉思之后,对曾经宣扬的西方代议制渐生怀疑。1921年春得黎元洪资助,出国考察。到伦敦后,访问英国学者威尔斯、萧伯纳、潘悌等人,渐悟农业国与工业国之不同,中国政治不宜强学西方。于是当他到柏林时,曾作《草新湖南案成放歌》一首提出农业为立国之本的主张。次年1月他父亲去世,奔丧回国。11月,受北京政府教育部之聘,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准备实践他的重农主张。


章出掌农大刚半年,北洋政府发生内讧。1923年6月,直系军人赶走黎元洪,部分国会议员不满直系所为而南下。章也是议员,感情上与黎接近,乃离京赴上海。10月5日,曹银贿选为总统,章时任上海《新闻报》主笔,撰文痛斥受贿议员,继而著文抨击“代议制”。综观此时章士钊的议论,他虽然察觉出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一些流弊,但他却是求救于封建旧文化,思想更趋保守。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被拥上台。段为了网罗知名人士,特邀章北上。章之毁弃国会的主张恰好投合段意,所以两人在天津会晤时,虽“夙无连谊”,而“一见倾心”。共议元首名号时,章建议以“临时执政”之名,兼任总统与总理两职。段对这个主张非常欣赏,11月在北京就任临时执政时,章被委为司法总长。从此,章便成了段祺瑞的亲信。

1925年4月14日,段祺瑞派章兼任教育总长。他到任后,宣称要整顿学风,严格考试,甚至要小学生读经,并准备合并北京八所大学这些钳制性措施,引起了教育界进步人士及广大青年的强烈反对。5月7日,北京学生及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国耻游行。适此时报上揭出教育部禁止游行的命令,群众非常愤慨,遂至章宅进行质问,结果遭到镇压,学生受伤与被捕者多达十多人。

9日,各校学生四千余人再次集会,要求释放学生,罢免章士钊。章在群众指责下,辞职赴沪。后经段祺瑞函电催促,又北上复司法总长之职。


这年五卅运动发生后,全国革命浪潮不断高涨,学校青年尤为活跃。段于7月底又调章出掌教育,要他对“学风”继续“整顿”。此时,章将复刊的《甲寅》杂志作为“整顿”学风的言论阵地。因该刊物封面绘有一虎,其时章之行为又如此,故时人称之为“老虎总长”。他在文化上虽然标榜的仍是“新旧调合”,而实际上是为封建旧文化张目。

由于他对中西学术思想都有所了解,所以他反对新文化、新文学的言论,较之其他顽固文人,更具诡辩性。他不顾人们的反对,复以窃据的权力撤换了一批反对他的大学校长。鲁迅在教育部的职务,曾一度被章无理革除,后因鲁迅提请公议,才又得复职。8月1日他派出武装警察护送新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到校就职,后来竟演变到下令解散“女师大”,以武力镇压学生运动。

在革命高潮到来的1925年下半年,段执政府的反动益为群众所怀恨,章士钊的行径也成为众矢之的。11月28日,为要求查办“金佛郎案”,章的住宅又一次遭到游行群众的包围与冲击。到此,他不得不辞去教育总长的职务。但经段祺瑞的慰留和委派,他又出任执政府秘书长之职。到1926年4月,执政府在几派军阀互斗中垮台,章出走天津继续在日租界出版《甲寅》周刊。他自己虽已失势,但次年4月,听到李大钊在北京被捕的消息后,曾与杨度积极设法营救。

1928年底,由于前执政府之高级官员皆被南京国民政府列人通缉之中,章遂携眷作第三次欧洲之行,遍游英、比、德等国。到1930年春,章受张学良之聘回国,任东北大学文学院主任。章被通缉一事,也赖张为之说项而撤销。


5、爱国者章士钊


“九一八”事变发生,他离东北赴上海,与杜月笙结识,被杜月笙待为“上宾”,不久执律师业。1934年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1936年秋,应华北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之邀北上,任法制委员会主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章避难到上海。翌年3月南京“维新”伪政府成立,汉奸梁鸿志诱章人伙被他拒绝。不久章前往香港。1939年2月由港赴重庆。到渝后,国民政府给以“参政员”名义。1943年章著的《逻辑指要》在重庆出版。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到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战后问题,“双十协定”签字后,毛逗留重庆。时国民党特务猖獗,章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向毛建言。1946年他到上海,再执律师业。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出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提出“和平谈判”。章先后两次被任命为代表,北上参加“和谈”。谈判破裂后,5月18日,他与邵力子联名写信给李宗仁,揭露国民党政府“备战求和”的骗局,说“中共让步不能算少,而国民党中两派不愿和”,并以亲身经历说明中共对“和谈”的诚意。

从此,他脱离国民党反动营垒,参加到人民的行列中来。同年6月,他写信给当时湖南省主席程潜,劝他起义,走和平解放的光明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士钊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和第三届常务委员;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晚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并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教研室讲授“柳文”。既而以其研究心得,集为《柳文指要》,于1971年出版。

1973年5月,他带病赴港探亲访友,7月1日病逝香港。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