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2 21: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押运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押运工作的心得体会展开。可以思考自己在押运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 引言:简要介绍押运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自己在押运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
b. 押运过程中的经历:详细描述自己在押运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如与客户的沟通、处理突发事件、团队协作等。
c. 心得体会: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在押运过程中得到的感悟,如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等。
d. 总结:总结全文,强调押运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的成长。
3.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
a. 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b.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c. 避免重复:在表达相同意思时,尽量使用不同的词汇和句式。
4. 思想深度:在写作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押运工作的本质
2005年,我加入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人。那时候的我,怀揣着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和对国家的使命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道路。谁能想到,这一干就是十五年,而在这些年里,最让我终生难忘的经历,莫过于那些刻骨铭心的铁路押运任务。
铁路押运是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每次接到任务,心中都充满了责任和紧张。押运的物资,或是武器弹药,或是重要的军事设备,无论是哪一种,都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闪失。铁路押运的任务看似简单,就是护送货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但其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却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到押运任务的情景,那是2006年的冬天。那个冬天特别冷,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我们一行四人,被派去押运一批重要的物资,从内蒙古的某个军用仓库护送到北京。出发前,队长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那时候,我虽然已经接受过严格的训练,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押运的列车在寒风中缓缓启动,我们四个人坐在车厢里,手握钢枪,眼睛紧盯着车门外。列车一路行驶,经过了无数个小镇和村庄,每次停靠的时候,我们都会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生怕会有突发的状况发生。车厢里没有取暖设备,冷得让人浑身发抖,但我们知道,肩上的责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
那次押运任务,我们连续在火车上待了三天三夜,几乎没有合眼。列车的咣当声、车厢的寒冷、夜晚的寂静,一切都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最难熬的是深夜,疲惫和寒冷不断侵袭着我们的身体,眼皮沉重得几乎睁不开。但每当我感到困倦时,我都会看一眼身边的战友,看到他们挺拔的身影,我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有一次,在经过一个偏僻的小站时,列车突然紧急刹车,停在了黑暗的旷野中。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里有些慌乱,赶紧通过对讲机联系列车员,才知道前方轨道上有障碍物,需要清理。当时天色已晚,周围一片漆黑,我们只能紧握武器,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生怕有意外发生。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和压力,但也正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责任在肩”。
铁路押运的任务并不是每次都那么惊险,但每一次的压力和责任却是一样沉重的。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可能的外来威胁,还有漫长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在那些漫长的押运日子里,战友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成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大家一起在寒风中守护着货物,一起在车厢里吃着简单的干粮,一起在深夜里与困意作斗争。正是这些共同经历,让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010年夏天,我们接到了一次特别的押运任务。这次任务需要将一批重要的武器弹药从沿海某港口运往内地。这次押运的路途格外遥远,途中需要经过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路况不佳,任务的危险性也比以往要高得多。队长告诉我们,这次任务极其重要,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列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车窗外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偶尔能看到远处的小村庄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押运的过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山间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最惊险的一次,是列车经过一段陡峭的山坡时,突遇山体滑坡,泥石流从山上冲了下来,列车紧急刹车,堪堪停在了滑坡的边缘。那一刻,车厢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直到确定列车安全,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押运任务结束后,我们安全地将物资送达目的地,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烟消云散。看着卸下来的物资安全无恙,我和战友们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骄傲。这份骄傲,不仅是因为完成了任务,更是因为我们在面对危险时,从未退缩。
在部队的十五年里,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押运任务,每一次任务都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这些押运经历,成为了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回忆,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守。如今虽然已经退役,但那些年在铁路线上与战友们共同守护物资的日子,依然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每当我看到铁路线上疾驰而过的列车,仿佛还能回想起那些寒夜里紧握钢枪的瞬间,那些战友们并肩作战的画面。我知道,这些经历,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文 | 李焱
每天清晨,总行大院里,一辆辆车身上标注着“武装押运”的运钞车鱼贯而入,身着制式服装、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经过整点之后,井然有序地出库、装车......便勾起了20多年前我的那段押运岁月的回忆......
那是1995年元月,我进入老家乡镇信用社从事勤杂工作,其中的一项本职工作便是押运:全年除去大年初一、初二两天全员休假外,每天都要接运、送、接款箱。
银行的上下班时间是固定的,作为押运的,必须尽早准点,否则,贻误客户,影响形象。所以,每天早晨,我们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待出纳员和守库员打开库房,我和另外一名同事,从阴森森的库房里把款箱搬运到运钞车上;每到一个储蓄所,把该储蓄所的款箱搬下,送交临柜人员,等到他们安全地进入营业室、关上防盗门之后,再往下一个储蓄所行进;下午,再依次把款箱接回来。
押运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不然。信用社下设一个营业部、四个储蓄所,分布在长达1.5平方公里的集镇上。一般而言,每个储蓄所有一个款箱,里面装着账簿、印章、零钞及当日的营业款项等;起初,款箱是皮革制作的,此后,由县联社(时称“县联社”,后来改制更名为“农商银行”)统一配发为铁皮制作的,款箱本身就沉甸甸的,搬运起来比较吃力,业务量大的储蓄所和业务旺季的款箱,当然格外沉重,每趟下来,虽然谈不上精疲力尽,但也是气喘吁吁的。
任何工作都允许有失误,唯独银行工作例外,不可以有任何疏漏和闪失,因为银行尤其是押运车辆,是违法犯罪分子虎视眈眈的对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国家、集体财产的安全乃至个人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造成重大的损失。为此,县联社给我们配备了狼牙棒(一种坚硬的铁棒上犬牙交错着许多像狼牙一样铁钉的击打武器)作为防卫武器,后来才增配了防爆弹;此前是乱穿衣,也是后来才统一规范为由特种的厚重化纤制品做成的防弹衣,胸前身后分别夹有两块特种钢板。押运期间,无论春夏秋冬,都必须穿防弹衣,头戴就像战场上战士所戴的那种钢盔帽......
安全面前无小事,安全就是效益;金融安全一失万无,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安全防范,重在平常,贵在有恒,事在人为。因此,对于守押人员来说,既然我们无法控制事发的突如其来,但是,可以选择未雨绸缪、谨小慎微、超前应对。押运的前、中、后,接、运、送等涉及到观察、研判、着衣、防卫武器携带、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均做到了精心准备、缜密安排、高度警惕,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懈怠。可以说,押运期间如履薄冰、提心吊胆,直到结束,才如释重负。
做好安全防范,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必须的。为此,社里大会小会,逢会必讲安全防范,还采取聘请专家到社培训、选送培训、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全方位的“活血”、“壮骨“整容”,“两到位”、“四不走”等相关制度规定人人脱口而出,各类防范技能熟练掌握。
我接手押运工作之时,运钞车已经由吉普车换为了山鹿牌越野车,当运钞车出现故障或者因为特殊情况外调之时,我们还需要骑着自行车,手持狼牙棒,和临柜人员一起护送款箱往返。
在车辆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在镇直部门中,拥有车辆的寥寥无几,而信用社处于安全、形象、实力需要,不仅率先拥有了车辆,并且档次高大上,以至于人们看到我天天乘坐高档轿车出行,羡慕极了。岂不知,这些看起来风光体面,其实心酸不安呀!
当时的运钞车,没有空调,坐在里面,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火炕。特别是到了赤日炎炎、酷暑难耐的夏天,再穿着笨重的防弹衣,全程结束,淋漓的大汗浸湿全身,亚赛被大雨浇过的“落汤鸡”。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导致我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一年365天,年无节假日,月无双休日,日无8小时,越是年节期间,越是安防形势严峻的时段,也是上级检查越发频繁的时段,也是我们越发紧张忙碌的时段。当别人享受天伦之乐之时,我们面对的却是一大堆毫无感情可言的账本、栅栏,当别人在推杯换盏、载歌载舞之时,我们坚守的却是漫漫的长夜和难耐的寂寞......
世事往往如此,来去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的工作是高危的,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期间曾经发生的有惊无险经历,至如今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在一次的运钞车行进途中,突然,一匹脱缰的骡马冲将过来。情急之下,一般的驾驶员,往往会惊慌失措,大概率会一边鸣笛,一边刹车。众所周知,一旦鸣笛,势必会惊吓到正趋发情撒欢儿的它,后果不堪设想,幸亏驾驶员马师傅养之有素、心理素质极佳,他并没有鸣笛,而是不慌不忙地轻点刹车,再灵活娴熟地打方向,结果,车身刚刚绕了过去,那匹马就从车后跳跃过去。还有一次,正值营业终了款箱往运钞车方向搬运的当儿,忽见一个醉汉光着上身,手持砍刀,向运钞车飞奔,我们立刻警觉了起来,一边手持狼牙棒,严阵以待,一边做好了报警的准备,那名醉汉看到这个阵势,酒醒了大半,落荒而逃了......
不为外人所知的,我是一个相当佛系的人,可以说是“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树叶掉下来都怕砸住头,夏天遭受蚊虫噬咬,也不忍心把它拍死,而是把它拂走......如此的玻璃心,又怎么能适应得了?
时间苦短,寒来暑往,恍惚间,三年多便匆匆过完。到了1998年3月,我转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像我这样的人,居然担任押运员这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由怯懦到勇敢,从被动到主动,从厌烦到喜欢,和同事们一道实现了年年月月安全押运无事故。正是这一段的经历,教会了我勇敢,教会了我坚强、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按道理来讲,告别了这一工作,转战另一个战场,这根始终紧紧绷着的弦应该松弛了下来,然而,有时候更深夜半,一个激灵,霎地坐了起来,原来睡梦中梦到押运途中出现了状况,如果夜间真的出现了异常声响,更是惊诧得魂飞魄散......这种境况一直在延续着,这可能便是心理学家所讲的吸引力法则使然,即:当思想集中到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了过来。
是的,此去经年,此项工作依然念念不忘,与此相关的信息仍然地涌入大脑:基社库房加固了;运钞车安全性能增强了;储蓄所减少了,好多的乡镇仅仅保留营业部;基社库房撤销了,设立了县联社中心库,成立专班负责全辖款项押运调拨工作;全市农村信用社与专门的押运公司统一签约,实现了社会化押运,安全系数越发加大了.....
作者简介:李焱,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等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0多篇(首),主编、参编《规范化操作规程》《金融三字经》等90多部(册、期)。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