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长恨歌》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3 00:41

怎么写《《长恨歌》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诗歌的文学价值、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还是从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2. 理解诗歌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充分理解《长恨歌》的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人物关系、情感变化等。只有对诗歌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读后感。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主体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达。同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既要尊重作者的原意,又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6. 结合实际: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将《长恨歌》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探讨诗歌

王安忆的《长恨歌》读后感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长恨歌》已由关锦鹏改编成电影,郑绣文饰王琦瑶,梁嘉辉饰程先生,吴彦祖饰康明逊,胡军饰李主任,黄觉饰老克腊.我先看的电影,后读的小说.电影的人情味要比书浓厚很多,爱情和友情都很丰富.郑绣文将琦瑶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辉演的程先生,更是专情到骨头里,非常耐看.书中更多的是张爱玲式的冷冷的旁观,和略带调侃意味的冷静的叙述.对王琦瑶这样的女人,作者作了个总结,是赞赏,是惋惜,也是慨叹——“她们是彻底的女人,不为妻不为母,她们是美了还要美,说她们是花一点不为过.她们的花容月貌是这城市财富一样的东西,是我们的骄傲.感谢栽培她们的人,他们真是为人类的美色着想.她们的漫长一生都只为了一个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开.这盛开真美啊!她们是美的使者,这美真是光荣,这光荣再是浮云,也是五彩的云霞,笼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们的,她们宁愿做浮云,虽然一转眼,也是腾起在高处,有过一时的俯瞰.虚浮就虚浮,短暂就短暂,哪怕过后做它百年的爬墙虎.”

读白居易之《长恨歌》有感

“爱情”一词,在对的人眼中是神圣的,在不用心的人眼里却可任意践踏。自古以来,上至天光贵胄,下至平民百姓,都追求“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般刹那的心动。

人人皆道:“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是事实,但也不免有特例,唐明皇与杨贵妃便是其中之一。

二人的爱情似真似幻,有喜有悲,或对或错,先从好的一面,也就是真、喜、对说起。《长恨歌》中有言“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若不是动了真心,又怎能血泪相流,思念泪垂。杨贵妃入宫时,李隆基已经七十多岁了,杨玉环的陪伴无疑是他晚年最好的安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我们生命中最后的孤独岁月里,有心爱的人陪伴,多幸福啊!

好的一面说完,再来说坏的一面。我们都知道,玉环是寿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唐玄宗纳玉环为妾,杨玉环的幸福生活被打散,必定对唐玄宗心生怨恨,又何来“爱”一说呢?或许有人会说,日子一久,李隆基真诚的爱意会感化她。杨玉环入宫才多长时间?这几年能将她心中的恨全部转化为爱吗?只要寿王活着,杨玉环便不会忘记自己的经历。《长恨歌》开篇即指出“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唐玄宗是爱玉环之美色,还是爱其本身?此诗还有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单抠“宠爱”一词,到底是宠到似爱还是爱伴随着宠?从“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到“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一系列表现,也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杨玉环是只有“宠”的,毕竟历代帝王想宠一个女人,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杨玉环的受宠,导致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从而引发了对于唐朝来说致命的一击——安史之乱,俗话说得好“一入宫门深似海”,即使爱又如何,杨玉环没有子嗣,长兄杨国忠也因叛国罪被杀死于军营中,杨家人杀完了,即使唐玄宗有错,但他毕竟是天子,只能找一个替罪羊,而在古代,只能由最无辜的女性来担当,杨贵妃便以祸国害民、狐媚君主之罪而香消玉殒于马嵬坡。这个结局对于唐玄宗来说是一个悲剧,但对于大唐历史来说,却有利处。

本诗结尾白居易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恨”字到底是因为唐玄宗不爱她而恨还是爱她却杀了她而恨,都无从得知。

千念万感,皆回归于纳兰容若的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