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化学学科教学计划》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3 00: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化学学科教学计划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将有助于你在作文中突出教学重点,使读者对教学计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以便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在作文中,可以简要介绍学生的特点,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在作文中,应列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4.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在作文中,应具体阐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优势。
5. 强化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作文中,要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介绍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作文中,可以举例说明如何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7. 强化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在作文中,应介绍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
8. 体现教学反思:在作文中,要反思
强基计划 | 化学专业:强基固本筑基石,化学创新领未来
01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1. 发展起点高:化学专业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基地2.0,首批“强基计划”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目前0.27‰,全球前100),全校仅有八个。软科世界排名第33位,自然指数世界排名第23位,US NEWS世界排名第37位。
2. 师资力量强:学院专任教师超100人,包括60余位教授。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4位国家级青年人才。创新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
3. 科教融合深:联合校内8个国家级平台和校外9个中科院研究机构,彰显理、工、医交叉特色,整合资源以提高科研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4. 国际交流频:联合国外知名大学共建4个研究中心,国外学术大师讲学,优先考虑资助优秀强基学生三个月以上出国境游学机会。
5. 学习氛围浓:通过朋辈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学习节奏、规划学习生涯、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持续成长。
6. 就业质量高: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深造率近6成,就业领域广阔多样。
学院学子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中获银奖
02化学强基计划要点1.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国家级平台资源,融合我校理、工、医交叉优势,培养化学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
2. 培养理念:强使命、铸情怀、厚基础、重创新。
3. 选考科目要求:
4.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对化学具有浓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综合素质优秀或化学学科拔尖,并有志于从事化学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的考生分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决赛金奖、银奖的考生(奖项须经中国科协(http://gs.cyscc.org/)名单公示)。
03化学强基计划培养特色1. 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教学、科研、实践条件;
2. 实现三制三化教育;
3. 实现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
4. 优先资助安排出国交流学习;
5. 拥有进入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学习研究的机会;
6. 实施多阶段、科学化的动态进出机制。
强基班本硕衔接培养模式解读强基班重点培养方向及未来发展
04化学强基班学习生活剪影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基使命红色基地寻访开展强基班科普志愿活动赴云南临沧社会实践活动
凝聚班团星火,共建强基文化“春风行动”学生发展综合评估强基化拔党支部中秋之夜晚会
班级微信公众号
夯实专业基础,关注化学前沿强基班专业概论研讨课共同聆听学者讲座强基班学科概论课国际访学交流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Benjamin List教授莅临我院化苑讲坛
05常见问题及解答1. 为什么选择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相比其他专项计划而言限制条件更少,兴趣浓厚就可填报;入选后所获得的培养资源更加丰富,拥有保研名额,这都是其他专项计划不具备的!另外选上了则进入强基班重点培养,未入选也不影响正常批次录取!
2. 一流学习、科研、实践条件指什么?
一流学习条件:学术大师、国家级人才亲自授课,小班化教学
一流科研条件:可进入国家级实验平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一流实践条件:可进入国内一流的高新企业实习实践,发现国家重大需求
3. 什么是三导师制?
三导师指生活导师、学业导师及科研导师。生活导师在大一阶段配备,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障学习质量;学业导师全程配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夯实理论知识基础,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大三开始配备科研导师,锻炼学生养成基本科学素养,培育科学思维,开拓科研眼界,扎实实践能力。
4. 强基计划班的学生能否转专业?
原则上本科阶段不可转专业,获得免试推荐资格后,可按照个人意愿就读化学相关领域研究生或直博生。
5. 国家级平台包括哪些?
校内国家级平台8个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外中科院大平台8个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6. 动态进出机制具体指什么?
我院特别制定强基计划班学籍动态管理办法,分阶段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从强基班转入相应的普通班学习,同时从普通班中择优补录学生进入强基班学习。经过动态调整,确保班内100%是志向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
#强基计划##华中科技大学#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转载自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
“强基”专业解析——化学
学院简介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拥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授权二级学科,1个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历经近八十年的发展,已建成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等学校化学创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建立的“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和化学“强基计划”。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有专任教师:17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5人,教授96人,副教授5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甘肃省教学名师8人。2017年9月,兰大化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同年化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2021年,化学学科再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9项,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教学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有各类实验用房30000㎡,其中教学实验室面积6000㎡。专业介绍化学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首批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强基计划”。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化学强基计划”聚焦化学学科,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术志向坚定、专业兴趣浓厚、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创新引领型人才。配备一流师资,发挥大师引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聘用高层次人才担任“授课教师”和“科研导师”,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授短期课程、高阶选修课程、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资的引领作用。实行小班化授课,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融入化学前沿领域和多学科交叉前沿内容,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激发科研创新潜力。学分制和个性化培养。打破专业、学院和年级限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志趣,选择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导师,自主开展学术研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拓展国际学术视野。设立“化学强基计划”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支持学生科研训练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到国(境)外访学等,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培养方案“化学强基计划”学生除需修读思想政治类、外语类、军体类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类、跨学科类课程外,还需修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等专业大类基础课,以夯实数理科学基础。专业课程坚持强化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设置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结构化学”等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环节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II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和毕业论文等。以兴趣为导向,设置化学前沿讲座、化学研讨课、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环节,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设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化学前沿领域、多学科交叉、高阶性的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两阶段本研贯通培养及转段专业第一阶段为本科教育,第二阶段为研究生教育。学生第7学期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在导师指导下选修研究生阶段的课程,选修的本研贯通课程成绩和学分分别计入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依托科研平台,基于科研项目,开展贯穿本研的科学研究。强基计划本研转段专业:化学(人数不低于80%)、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前景与未来就业方向化学强基计划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志于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强基计划学生就业方向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化工、材料、医药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优秀学生案例徐晨2025届本科强基计划毕业生,毕业后于兰州大学直博深造。曾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优秀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和兰州大学“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等。以第二作者身份在Angew上参与发表论文(Porphyrin Supramolecule as Surface Carrier Modulator Imparts Hole Transporter with Enhanced Mobility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王心欣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于兰州大学继续深造。本科期间主持了“强基计划”科研创新项目,参与校创、国创等项目,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化学所奖学金等荣誉,连续三年获得“学生标兵”称号,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甘肃省金奖;研究生期间获得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推我大学上热门##强基计划#
关注"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号,获取关于"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兰州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转载自兰州大学本科招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