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城池 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5 01:41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城池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城池》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比如对书中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的看法。
2. "整体评价": - 对整部作品进行总体评价,简要概述你对《小城池》的整体印象。
3. "具体分析": - 针对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进行具体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4. "结构安排": - 确保作文结构清晰,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出你的观点。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分点论述,并举例说明。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
5. "语言表达": - 使用恰当、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 注意语句通顺,避免语病和错别字。
6. "情感表达": - 在表达观点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实感受。
7. "批判性思维": - 不要盲目崇拜或贬低作品,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以下是一些具体事项:
- "人物分析":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等。 -

一到元宵节,就有无数故事涌上心头

撰文、整理:小盐

“少年人,往往奇遇”

元宵佳节的热闹,要先从宋朝说起。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摹北宋都城汴梁的元宵节盛景: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形容杭州元宵节则是: “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

南宋·李嵩《观灯图》。

一言以蔽之,就是热闹。

而这场热闹里,最亮丽的风景又一定是人——平日里难得出门的姑娘们身着漂亮衣裳,装扮一新,相约游玩。可以想象,这些姑娘们的心情有多欢畅,而路人男子们的感受又有多新鲜。

所以,想用诗词记下这一番盛景的男诗人们,相当不少。

比如陈世崇《元夕八首》:“风飘蹀躞步摇轻,相唤相呼去看灯。笑整玉梅藏素手,香肩三角卸吴绫。”

刘弇《佳人醉·元宵上太守》:“试新妆、嬉春粉黛,盈盈暗香,结谁家秾李。”

比“欣赏”更曼妙的,是邂逅和定情。最是浪漫多情、亲近市井的北宋词人柳永,在他的《迎新春》写下了这样的场景:“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潇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少年人,往往奇遇”一句,平白无华,却又那么令人心旌摇荡。

还有更让人熟悉的千古名句,欧阳修《生查子》中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都足以让人脑补出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词句太朦胧?《大宋宣和遗事》里有更具“现场感”的描述:

“那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

说的是上元夜里,北宋汴梁城游赏的人群中明目张胆地并肩拉手的情侣,竟至少有五千对之多。

自古张生故事多

宋话本《张生彩鸾灯传》讲了一个发生在元宵节的爱情故事:

年轻公子张舜美在元宵灯会上遇到了怀春少女刘素香,两人互生好感,恰逢女子家中父母兄嫂赶江干舅家灯会,不在家中,刘素香便以花笺邀张舜美赴家中相会。张舜美自然是“喜出望外”,次日前往赴约,“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狐虎逢羊,苍蝇见血”。一番欢愉之后为能长久相伴,决计私奔。两人行动果决,却在“城中人要出城,城外人要入城”的人流中走散了。刘素香流落到尼姑庵中避居,张舜美生了场大病,病愈之后在京赶考,得中解元,但想到素香便黯然神伤。得了功名的张舜美返乡路上,刚好路过尼姑庵,于是两人时隔三年后终于重逢,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熊龙峰四种小说》熊龙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版

情节说起来不算稀奇,但故事讲起来却大有意趣。这个故事看后半段是命运捉弄、感人至深,但前半段的元宵相逢却是活泼促狭,世俗轻佻。比如讲张舜美怎样去“撩”刘素香时,讲到当时乃有一套“调光经”,内容是给郎君们的“撩妹指南”,怎个“调光经”法?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中的版本是这样:

冷笑佯言,妆痴倚醉。屈身下气,俯就承迎。陪一面之虚情,做许多之假意。先称他容貌无只,次答应殷勤第一。


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施恩于未会之前,设计在交关之际。意密致令相见少,情深番使寄书难。少不得潘驴邓耍,离不得雪月风花。往往的仓忙多误事,遭遭为大胆却成非。久玩狎乘机便稔,初相见撞下方题。

得了时寻常看待,不得后老大嗟吁。日日缠望梅止渴,朝朝晃画饼充饥。呑了钓,不愁你身子正纳降罢,且放个脚儿希。调光经于中蕴奥,爱女论就里玄微。决烈妇闻呼即肯,相思病随手能医。


情当好极,防更变,认不真时,莫强为。锦香囊乃偷之本,绣罗帕乃暗手之书。撇情的中心泛滥,卖乖的外貌威仪。才待相交,情便十分之切,未曾执手,泪先两道而垂。搂一会,抱一会,温存软款,笑一回,耍一回,性格痴迷。点头会意,咳嗽知心。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以言词为说客,凭色眼作梯媒。


小丫头易惑,歪老婆难期。紧提苍,慢调雏,凡宜斟酌,济其危,怜他困,务尽扶持。入不觑,出不顾,预防物议,擦不羞,诟不答,提防猜疑。赴幽会,多酬使婢,递消息,厚赆鸿鱼。露些子不传妙用,令儿辈没世皈依。见人时佯佯不采,没人处款款言词。

所以张舜美“竦然整冠,汤瓶样摇摆过来”,“情多转面语,妒极定晴看”。想来姿态、眼神都大有讲究,于是“那女娘子被舜美撩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乱了,腿也苏了,脚也麻了,痴呆了半响,四目相睃,面面有情。”

能有这样“调光经”广为流传,足见街头邂逅、暗定私情之事,在当时绝非稀有。而元宵佳节,就成了付诸实践的最好时机。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张舜美与刘素香的故事流传甚广,经过种种演绎,也被冯梦龙编入了《喻世明言》,题为“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而其中的“调光经”也与熊龙峰刊本有所不同:

元来调光的人,只在初见之时,就便使个手段。凡萍水相逢,有几般讨探之法。做子弟的,听我把调光经表白几句:


“雅容卖俏,鲜服夸豪。远觑近观,只在双眸传递;捱肩擦背,全凭健足跟随。我既有意,自当送情;他肯留心,必然答笑。点头须会,咳嗽便知。紧处不可放迟,闲中偏宜着闹。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冷面撇清,还察其中真假;回头揽事,定知就里应承。说不尽百计讨探,凑成来十分机巧。假饶心似铁,弄得意如糖。”

“假饶心似铁,弄得意如糖。”教人装个高冷,真是和现在许多恋爱指南异曲同工。

邂逅定情,未必便是美事

张舜美刘素香的故事算是个套路化的爱情喜剧,接下来的这个就是更为复杂的狗血剧了。两个故事的缘起颇为相似,同样离不了元宵佳节,只是这位姑娘更主动些。

姑娘名为陈玉兰,乃是太尉之女,因为太尉挑女婿眼光甚高,“一要当朝将相之子,二要才貌相当,三要名登黄甲。有此三者,立赘为婿;如少一件,枉自劳力”,所以小姐年方十九,尚未婚嫁,心情就不平静了起来。这年元宵佳节,听到外面一阵吹唱之声,得知是少年阮生,芳心暗许,让丫鬟送了一枚戒指过去以求相会。可两人匆匆一见便又分散,阮生相思成疾,想了个办法求庵中尼姑帮忙,约陈玉兰小姐某日去庵中相见。小姐的母亲陈夫人一同前来,于是小姐假装困倦,尼姑提出请小姐去她房中午睡一会儿,就这样小姐与藏于房内的阮生终于相会,“两人搂做一团,说了几句情话,双双解带,好似渴龙见水。这场云雨,其实畅快”。

然而好景不长,阮生生病已久,身体虚弱,“一阳失去,片时气断丹田;七魄分飞,顷刻魂归阴府”,还在床上便一命呜呼!小姐在慌乱中回了家,而阮家员外听说之后欲找陈家索命,这时陈小姐发现自己已有身孕……于是两家达成协议:将孩子生下抚养成人。生下的小孩取名陈宗阮,一表人才,出息得很,十九岁便高中状元。于是母凭子贵,“当初陈家生子时,街坊上晓得些风声来历的,免不得点点搠搠,背后讥诮。到陈宗阮一举成名,翻夸奖玉兰小姐贞节贤慧,教子成名,许多好处。”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局部)

这个故事收于《喻世明言》,题为“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而冯梦龙在文末也不由感慨:

世情以成败论人,大率如此!后来陈宗阮做到吏部尚书留守官,将他母亲十九岁上守寡,一生不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启建贤节牌坊。正所谓:贫家百事百难做,富家差得鬼推磨。虽然如此,也亏陈小姐后来守志,一床锦被遮盖了,至今河南府传作佳话。


读了这篇情节跌宕的狗血故事,竟有些无言以对。

话本小说里的故事每次读都让人“拍案惊奇”,以至于有点忘了为什么要讲这些故事。对于节日在古典小说叙事中的作用,已有很多人都做过研究,而元宵节又总是其中戏份最重的一个。其实简言之,元宵节在叙事上的作用就在于,这个人潮涌流、欢愉开放的日子,让种种故事获得了难得的可能性。如今在任何一天都可能发生的一见钟情、两情缱绻的故事,在当时却只在元宵节这天才具备合理化的场景。

除了私情,很多其他故事也非常需要热闹纷呈的元宵节来做背景。比如《红楼梦》里,开篇故事之一就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看花灯时不慎被拐子拐走。而《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李逵元夜闹东京”,讲得也是宋江趁东京元夜热闹,前去约见李师师,想办法争取招安之事,之后惹得李逵不满,拿出双斧,要打东京城池。……

真要讲起来,和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足够讲上一天。但今天,还是先过节吧,祝每个家庭都能平安喜乐、幸福团圆。

本文内容整合自《喻世明言》《熊龙峰四种小说》等著作。

撰文、整合:小盐

编辑:徐伟

行走的世界·书香大理 | 今日共读《活法》之“冷眼”旁观最理性

~~~好书相伴,终身成长~~~

今日共读好书——杜礼青《活法:为人处世智慧书》



作者简介:

杜礼青,自由撰稿人,出版作品《你好,青春》,社科读物《正能量:从优秀到卓越》《活法:为人处世智慧书》《科学家预言的可怕未来》等。


《活法:为人处世智慧书》是为人处世的人生字典,通过对一个个经典案例的剖析,告诉大家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原则、处世小妙招,讲述了什么样的“活法”是正确的。


接下来一起来阅读这本书第一章“经营人生从做人开始”当中的一篇文章《“冷眼”旁观最理性》


“冷眼”旁观最理性

做一个旁观者,往往能更理性地看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中找到一番新天地。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旁观者不会带有私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少了情绪和喜好在里面,自然会看得更准,而这种做法也往往是我们在碰到利益时容易缺失的。人很容易自我,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从而做出冲动的判断,这是很致命的。所以,理性的旁观者很重要。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人都要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生存,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会不择手段,不会顾及你们之间的交情,甚至还会做出不利于你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去做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那么本书将教会你一个有效的做事方法——身处其中,置身事外。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必要将自己卷入其中,虽然这件事情和我有关系,但是我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这样就会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利益当前,人常常容易自我,陷入自己设置的剧情中不能自拔。为人处世,讲究的是一种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从旁观角度来思考事情,从而做出最准确的决定。



战国时代,秦、赵两国战意正酣,秦国派出名将白起,赵国起用后起之秀赵括,两军在长平进行决战。结果,秦国不愧当时的霸主,一举歼灭赵国四十万大军,弄得赵国军心涣散,上上下下一片恐慌。秦国连下十七座城池,将军白起已然直逼赵国都城邯郸,可以说胜利在望。


此时的赵国危在旦夕。然而,关键时刻有人叩响了平原君的大门,说是有事求见。苏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客,他给平原君献计来了。


苏代是合纵大家苏秦的弟弟,不但伶牙俐齿,而且勇气可嘉。他此来是请命赴秦,想找对方说理去。平原君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又与群臣商议。最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让苏代去秦国游说。


没过多久,苏代带着大量礼物到了咸阳,第一步拜访宰相范雎。二人对视,范大人一脸的不屑。哪知苏代一开口,就让范雎悚然动容。


苏代话说了不少,核心意思只有一个:秦国的武安君白起现在正是威风八面,这次长平一战要再打赢了,对范雎来说,后果不堪设想。赵国灭亡事小,范大人失势事大。我是为您着想。话从何来呢?苏代接着给他分析,如若赵国亡在白起手里,那么他就立了大功,必然赢得秦王赏识,那么您就肯定会被他压倒。



苏代的话告一段落,范雎开始询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又说:“范丞相,我赵国本来已式微,如今灭亡赵国的话,赵北部国土必然入燕国,东部国土必然入齐国,南部国土必然入于韩、魏。这样的话,秦国所能得到的土地、人民能有多少?由此看来,不如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请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勋了。只要仗不打了,白起没了兵权,您就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做秦国的丞相。”


范雎闻言主意已定,立即进宫,和秦王谈起当今天下大势。秦国兵民已被战争拖累得很苦了,何不暂时歇歇,割赵国一块地,同意赵国的求和。果不其然,秦王高高兴兴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结果以赵国献出六座城池,秦国退兵终了此事。难道苏代的目的如此单纯吗?实则不然。


首先,战场上的白起将军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让班师回朝。眼看着就要立下不世奇功,却突然要撤军,白起心里十分恼火。回来一打听,是范雎提的建议。但两人势均力敌,白将军不得不把满腔怒火压了下去。


时隔两年后,秦王心意有变,再次怒向赵国。于是召唤白起将军,让他带队灭掉赵国。不巧,白将军生病,没法带兵打仗。不得已改派王陵,率领十万大军征讨赵国。



此时的赵国今非昔比,老将廉颇老当益壮,不是说打就能打败的。好几个回合较量之后,双方互有胜负,秦王气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又找到白起,请他挂帅出征,白起也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大王,赵国今有廉颇,那是精通战略战术的奇人,并非当年的赵括可比;另一方面,秦赵两国先前已经议和,现在我们单方发起进攻,一定会令诸侯不服。”秦王碰了钉子,又派范雎去做动员工作。自两年前苏代挑唆,白、范二人早已成了冤家,而且矛盾越积越深。此番范雎前来求见,白起索性装病不起。回报秦王,气得秦王直拍桌子,怒道:“秦国没人了?除了白起还有人能出征吗?”但还真没其他人了,想想又把王陵派出去了,直奔赵国都城邯郸。一晃打了小半年,赵国安然无恙。秦王没办法,再去请白起。


白起心里的疙瘩始终没解开,如今干脆装作重病不起,秦王实在受不了了,盛怒之下削去白起的官职,逐出咸阳。范雎也没闲着,落井下石得落到点上,趁机跟秦王吹风:“这白起留不得啊,他心里恨我也恨您。现在您将他赶跑了,万一别国收留了他,到时反过来咬一口,肯定对秦国不利呀!”秦王一听有理,赐利剑一把,逼得白起自尽身亡了。白起将军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此人戎马倥偬一辈子,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终究落得死无葬身之地,晚景万分凄凉。而范雎听取苏代的游说,使得赵国转危为安。不仅如此,秦国白、范两位文武大将失和,也让赵国获得了喘息的时机。



作为当事双方的秦国和赵国,它们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待战争,只求你死我活。但苏代却极其聪明,作为旁观者,他冷眼看待世事,适时理清了敌我双方优劣,并呈送良方,助赵国转危为安,可谓强者。


由此可见,旁观者最大的优势在于,他能极其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并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当然,这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冷眼”旁观能让我们透过重重迷雾,看清事情的真相,开辟另一番天地。



春秋时期“一桃杀三士”也演绎了一位旁观者成功的故事。


齐国正卿晏婴偶然在一个场合碰上公孙捷、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位武士。这三个人平时就非常霸道和自傲,三人竟没有一人对晏婴施礼。想到自己是齐国的正卿,晏婴非常气愤。于是晏婴向齐景公建议将此三人除掉,来平息自己心中的愤恨,还要求尽快处置。齐景公经晏婴一番游说之后,终于同意除掉这三位勇士。可是,这三人力大无比,要派人去杀死他们绝非易事。那怎么样才能将其除掉呢?


晏婴在春秋时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可以说是老谋深算。他对齐景公说:“他们三人平时就自高自大,我们派一个使者带两个桃子送给这三个人,要他们按照自己的功劳吃桃子,谁的本事最大,谁就可以得到一个桃子。”齐景公对他的说法表示同意,于是就派一个使者按照他的说法去送桃子。



结果三个勇士见了两个桃子后,就争论谁的功高,根本就没想到这是害他们自相残杀的一个阴谋。公孙捷第一个表功说道:“我有一次空手制服了一头野猪,另一回我也只凭肉掌捉住了一只猛虎,凭我的本事就是我们三人之中的大将,我当然应该得到一个桃子。”说完就拿走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听了之后很不服气,于是就第二个出场表功。他说:“有一次我是单枪匹马打跑了成群结队的敌人,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就这件事来讲,我当然也应该得到一个桃子。”说完拿走了另一个桃子。


古冶子看两人表功之后,轮到自己表功了,但是自己的功再高,桃子已没有了,于是怒气冲冲地对公孙捷和田开疆说道:“你们应该知道,有一次,我跟随景公渡黄河,河里一条巨蟒抢走了我的左骖马,于是我潜入水中,在河底逆流百步,游行九里,找回了左骖马,最终还将巨蟒杀死。当时我从水中一手提着马尾巴,一手提着巨蟒的时候,村民还认为我是河神呢。凭着这个本事,难道你们不应该给我留一个桃子吗?”说着古冶子抽出了宝剑。


眼看一场恶斗就要开始,田开疆和公孙捷感到问心有愧了。自己先拿了桃子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伙伴。于是二人一齐对古冶子说:“你的本事比我们大,你的勇猛比我们强,我们真不应该这样做,我们俩先拿了桃子说明我们有贪心,现在我们以死向你表示我们的忏悔。”说完二人拔剑自刎。



面对着两具尸体,古冶子的良心也深感愧疚。心想:“不就是因为一个桃子吗?而现在两个同伴都死了,我一个人还苟活着,这是不仁;是我用言语吹嘘自己羞辱他俩,这是不义;如果我不以死谢罪,这就是不勇。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不勇的人呢?”于是也拔剑自刎。就这样,三个有情义的勇士都自刎而死,而作为旁观者的晏婴不费一丝力气就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真可谓是高手啊!


“子贡救鲁”的故事是《史记》中记载的传奇故事。


在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大将国书领军,兴兵伐鲁。鲁国实力远不如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冷静分析形势,认为此时唯有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之后,子贡开始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首先,子贡跑到齐国,游说齐国头号实权人物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抓住他的这一心理,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攻弱。指出田常应扩大势力,而借机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做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个很容易。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夫差听了之后,果然意动。然后子贡又说服了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助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堪称“借刀杀人”之计最为精彩的一次运用。




明朝末期,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政权已是锐不可当,仿佛举手之间便可除掉那个腐败王朝了。明熹宗天启年间,努尔哈赤亲自率大部队打到宁远。来之前分析,后金胜券在握,因为他们有十多万兵马,而宁远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基本上可以里三层外三层给他们围上。然而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宁远有个叫袁崇焕的人。这位袁大将军简直是个战神,他亲自挂帅,竟三次带兵击退努尔哈赤铺天盖地的人马。古代战争中士气很重要,袁崇焕的勇猛令后金军伤了锐气。他们先是锐气大减,继而遭到反扑节节后退。袁崇焕乘胜追击,追杀数十里开外,一箭射伤了努尔哈赤。兵败又受伤,并且多败于少,努尔哈赤从此恨死袁崇焕了。然而恨也没恨多久,壮志未酬英雄先死。待到皇太极继后金帝位,依然朝着入关立业的宏伟目标奋斗。无奈经过几次交手,都不是袁崇焕的对手。养精蓄锐又过几年,皇太极决定,必须直取大明朝,只许胜不许败。


崇祯三年,皇太极想了个主意,避开袁崇焕守地,不跟他硬碰硬了。当时设定路线为,由内蒙翻过长城,再经山海关,最后到达北京城。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袁崇焕得到了消息,立即率部往北京赶。最后袁大将军比皇太极早到了三天,早早在广渠门外等着他们,结果不出意料,皇太极一方又输掉了。新仇旧恨一起来,皇太极心疼得要裂开了。


可是单单发愁没有用,必须想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既然硬拼不过,那不如用点策略。后来皇太极就想到,朱家王朝的皇帝们一贯疑心重,如此危急关头,难免思虑更多。于是借刀杀人的毒计出笼了。皇太极舍得花银子,很容易买通了明朝某位宦官。找他向崇祯皇帝告状,就说袁崇焕早已私下投奔皇太极了,要不然他们不可能打到京城外头。话音未落,崇祯没给袁大将军半点辩解工夫,定罪入狱,谁求情也不顾,即刻开刀问斩。城外皇太极十分高兴,没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心腹大患,而不仁不义的事儿全叫崇祯皇帝干了。



当你置身事外时,往往会付之一笑,但是当你身处其中时,很可能会陷入利益的争夺无法自拔,最后走向失败。只有“身在其中,置身事外”的智慧,才能站在超然的立场上,冷静运用各种计策,对付种种不利的局面,从而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之中从容应对。


为人处世的智慧,需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不要什么都用“我”的角度。这样的眼光往往因为利益的纠结而片面,甚至是完全错误。要学会智慧的思维方法,学会换位思考的艺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事情的利弊得失,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天地已经向你打开。

END

本书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大理融媒”公众号持续为您分享


收听方式:

1、收音机搜索大理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AM1044/FM99.9。


2、手机下载“蜻蜓FM收音机”等App,搜索大理人民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可同步收听或回听。


3、数字电视用户,选择“广播”界面,选定“苍洱调频”即可收听。


栏目介绍

《行走的世界》是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全新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类节目,节目涵盖《书香大理》《大理艺苑》《黄金旅游线》《我来说大理》《在大理看世界》《主播带你逛大理》《话说白语》等多个节目板块,周一至周五10点至12点,锁定大理人民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9.9,主播白羽、小宋、王阳、李丹与您相约《行走的世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