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三一观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5 07:5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三一观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一》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立意: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观影感受:谈谈观看《三一》时的心理活动,如紧张、感动、喜悦等。 - 视角分析:从导演、演员、剧情、摄影等方面分析影片的特点。 - 主题探讨:结合影片主题,探讨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2. 结构安排: 一篇优秀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以下是一个参考结构: - 引言:简要介绍影片背景、导演、主演等基本信息,引起读者兴趣。 - 观影感受:描述观看影片时的心理活动,如情感波动、思考等。 - 角色分析:分析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 - 情节评价:对影片的情节进行评价,如情节设置、节奏把握等。 - 主题探讨:结合影片主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 总结: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影片带给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3. 语言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平淡无奇。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适当引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或画面,

三一重工:从“小城小厂”到“世界泵王”

11月24日,工人在三一重工18号厂房组装压路机。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新华社长沙11月27日电(记者白田田)湖南省长沙市经开区,晚上,三一重工连片大型厂房依旧灯火通明。企业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国各地三一机械设备的开工运行数据——“挖掘机指数”不停跳动着。

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同比增长45.9%,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170.9%。被看作中国经济晴雨表的“挖掘机指数”也在高位增长。这些数据,描绘出三一重工由“小城小厂”成为“世界泵王”的发展轨迹。

产业报国,踏着时代步点

三一重工最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其总裁向文波:“产业报国的情怀。”

时间拉回至1986年。距长沙100多公里的县级市涟源,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4个年轻人,怀抱着创业梦想,放弃国企“铁饭碗”,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凑来的6万块钱,在茅塘镇道童村创办了一家焊接材料厂。

老员工回忆,创业之初,梁稳根对他们说,要做中国企业改革的试验田,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当时,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机会给了有梦想的人。几年后,涟源焊接厂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并于1989年正式取名为“三一”,含义是“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初,三一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江水暖”,提出“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进入大行业。1994年,三一重工落户长沙,开始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向文波认为,三一重工成功,是因为赶上了中国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制造业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市场红利——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政策红利——改革开放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三一由一家地方小厂,发展为排名世界前十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其从起步研发混凝土泵车,到成为有着“世界泵王”之称的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仅用了13年;三一挖掘机从国内市场0.5%的占有率,到销量排名第一,超过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只用了6年。

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三一重卡。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敢为人先,坚持自主创新

三一重工智能制造车间“18号厂房”外的展厅,陈列着一台机身斑驳的37米混凝土泵车。它生产于1998年,是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臂架泵车。

在此之前,市场上90%的长臂架泵车都是“洋品牌”,关键零部件更是被“卡脖子”。比如,拖泵“心脏”集流阀组的制造技术一直为国外企业掌握,且筑起了技术门槛;泵车臂架所需的高强度钢,只能从欧洲一家公司进口。

“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是买不来的。”三一重工技术创新带头人易小刚说,三一从一开始就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突破高强度钢的瓶颈,三一研发团队潜心攻关,从钢材配方到加工工艺,历经两年时间上万组试验,终于成功。如今,三一中源新材料公司生产的钢材基板经特殊处理,强度最高可达1800兆帕,成本相较进口降低了60%。

记者在三一走访,深切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文化”。三一重工消防装备研究所所长陈添明介绍,三一人从来不说两句话:“行业都是这样的,所以也要这么做”;“国外还没这么做,所以不能这样做”。常说的两句话是:“学习,但不模仿”;“宽容失误,但不许重犯”。

目前,三一重工技术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5%。截至今年6月,累计申请专利12070项,授权8751项,均位居行业第一。

持续不断的创新,三一重工诞生了世界最长钢制臂架86米泵车、“神州第一挖”2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亚洲首台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11月24日,工人在三一重工18号厂房组装泵车臂架。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实现“裂变”,贡献世界级品牌

三一重工也遭遇过低谷、瓶颈,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他们不断“打破边界”,最终实现“裂变”。

今年,三一重卡诞生,全部线上销售,不需要代理商。3月,首批500台三一重卡53秒售罄;6月,第二批500台46秒售罄,创造了重卡行业互联网销售的纪录。

记者了解,当下,三一从高管到普通员工,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知识。

“互联网战略”被确立为三一第一大战略,“一切数字业务化,一切业务数字化”理念深入人心。由三一重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45万台设备,其中工程机械设备30万台,服务的细分行业超过60个。平台上大数据,为产品的智能化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赋能”。

打破商业边界的同时,三一还在不断突破市场边界,由“单一国内市场”向“国际化”转型。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老牌巨头——俗称“大象”的德国普茨迈斯特,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标志性事件。

目前,三一重工拥有5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180家海外代理商,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三一重工实现国际销售收入116亿元,占企业营收的比重约为30%。

向文波说,未来的三一要与世界“共舞”。他们的愿景是,海外营收占比达到50%,为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

三一重工:抓住机遇实施“三大战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2月19日晚间,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开年特别策划《信心2022》,探寻中国经济在这一年发展的信心和定力。

在全球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如何持续激发发展的动力?节目采访了8位来自不同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的企业家,其中就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文波。

有压力,更有希望

2022年,压力在哪?

“对于我们来说,主要还是需求的萎缩。”向文波表示,从2021年4月份开始,工程机械行业就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众所周知,工程机械行业上一轮周期性调整是在2012年至2016年。挺过上一轮行业寒冬,三一重工今时不同往日,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

“我认为还是充满希望。”向文波表示。

希望在哪?一是国家现在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决策,对工程机械企业来讲是机会;另一个,“双碳”下的新能源、产品的电动化,机会可能来得更快,也许时间会持续得更长。

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面对依旧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加快创新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创新促发展,是企业不变的保稳求进之道。

“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就中国来说,我认为还有很大的空间。”向文波说。工程机械实际上是替代劳动力的机器人。中国的老龄化加速,会带来很大的替代需求,这是一个机会。

另外一个机会,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三一正在实施三大战略:数字化、电动化、国际化。

近年来,三一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投资超过120亿元,在北京、长沙、昆山、重庆等产业园启动了46个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及智能产线项目。当前,三一正朝着在“十四五”末实现3000亿销售额、3000名工人、30000名工程师的“3个3”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加速前进。

关于电动化,向文波认为,并不是被动地去适应电动化的要求,而是要通过创新,去推动所在领域的电动化升级。

2021年,三一积极投身电动化新赛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三一推出了电动搅拌车、自卸车等工程车辆,新能源重卡连续多月稳居国内销冠,港口牵引车、矿用卡车等进入电动产业化实施阶段。此外还推出行业首座智能充电站、全球首款38吨电动大挖、全球第一款“混合动力”泵车等30余款新能源产品。

“通过国际化去拓展市场,打造世界级品牌,也通过国际化来对冲国内市场周期化调整的影响。”向文波说。

数据显示,2021年,三一海外销售同比增长近70%,12个海外大区业绩全面上涨,其中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实现翻番增长,创下历史最佳海外经营业绩,在助力世界复工复产中,充分彰显“三一”实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