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6 00: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宿管会退会申请书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格式规范: - 标题:应明确写出“宿管会退会申请书”字样。 - 称呼:开头应写明申请书的接收单位或个人,如“宿管会负责人”或“宿管会”。
2. 内容完整: - 退会原因:明确说明自己退会的具体原因,如工作繁忙、个人兴趣转移等。 - 表达诚恳:在说明退会原因时,要表达出对宿管会工作的感谢和尊重。 - 道歉与感谢:如因个人原因给宿管会带来不便,应表示歉意,并对宿管会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3. 语言得体: - 用词恰当:避免使用过于情绪化的词汇,保持语气平和、礼貌。 - 结构清晰:段落之间要有逻辑关系,使文章条理清晰。
4. 语气真诚: - 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 避免使用夸张或虚假的言辞。
5. 注意细节: - 检查错别字、语法错误等,确保文章质量。 - 根据宿管会的要求,调整申请书的字数和篇幅。
以下是一篇宿管会退会申请书的范例:
宿管会退会申请书
尊敬的宿管
“本人陈卫君,志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日前,杭师大学生公寓隔离观察点值班员陈卫君,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在公寓大厅的前台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把这份申请书交给了公寓服务中心党支部。
受党员同事感染 递交入党申请
“看到学校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正月初一出征武汉的新闻,就特别想为防疫工作做些什么。”2月9日,杭师大在仓前校区进学苑1号楼设立校内隔离观察点,急需值班管理员。看到消息后,陈卫君不顾家人的担心,毅然放弃假期,赶回学校。
今年52岁的陈卫君是学校后勤集团退休返聘的员工,她是学生眼中的“陈妈妈”。每到“毕业季”,她所管理的仓前校区博文苑9号楼的毕业生们都有一个特别的“保留节目”——和宿管阿姨“陈妈妈”合个影再走。
上岗之前,陈卫君主动学习了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要求,熟练掌握测温枪的使用方法。除了做好人员进出登记和体温监测,陈卫君还负责每天两次的楼宇公共区域清洁消毒,以及早、中、晚各一次的巡楼。
“她工作特别仔细,巡楼时会检查门口封条等各项隔离观察措施是否到位,及时把隔离观察学生清理出的垃圾回收到指定地点,给隔离观察学生送餐时还会嘱咐他们‘趁热吃’。”该校公寓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严立锋告诉记者。
隔离观察学生需要采购生活必需品,陈卫君去“代购”;有学生要取回原寝室的物品,陈卫君去找来……楼上楼下每天来回十几趟,对于她来说是常有的事儿。“忙起来不觉得,一到晚上歇下来,才感觉腿酸脚肿的。”陈卫君告诉记者,“不过想到能让隔离观察学生安心、舒心住满14天,一切都值得。”
当记者问及为何在这个时候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她说:目睹公寓服务中心党支部的同事冲锋在前,全心全意为隔离观察学生服务的行为,深受感染,于是递交了入党申请,在这个特殊时期递交申请,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学生感谢信中都提到她
“感谢陈阿姨每天准时为我们送餐送水果”“你也应该在家休息的,却赶来学校照顾我们,太感动了”“像家一样,格外温馨”……这几天,陈卫君陆续收到了五封学生手写的感谢信。
一个多月来,陈卫君把这些寒假中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无微不至。2月22日,得知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的诸同学要在凌晨3点到校,她担心孩子一路奔波饿肚子,早早向食堂预定了一份饭菜,等诸同学到校后,第一时间用微波炉将饭菜加热,送到学生手上。医学院虞同学晚上睡觉怕冷,她得知后马上向公寓服务中心要来了一床垫被为她加上,并去该生原寝室为她取来热水袋和吹风机等物品,叮嘱她平时要注意保暖。
由于对疫情发展的不可预知,有些回国后入住校内隔离观察点的同学内心感到焦虑,陈卫君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隔着房门,和她们聊天,开导学生放宽心态,坦然面对。就这样,陈卫君成了这些学生的贴心人。
每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陈卫君都会走出大厅,绕到南面楼下,冲着楼上的同学“隔空喊话”,动员她们到阳台晒晒太阳,做做运动,顺便看看她们的精神状态……而她也只有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才会坐下来,打开手机视频,与家人互道一声平安。
她手机里存有很多这些年来毕业学生同她的合影,这些是陈卫君最珍贵的财富。“她是真的喜欢这些孩子,喜欢这份工作。”在严立锋眼里,陈卫君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对任何事都用心去做、细致到位。”
周小军在打理自己家门前的花草(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新华社贵阳7月17日电 季夏时节,乌蒙山麓,郁郁葱葱。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周小军,正在自家二层“洋楼”前的小花园里,忙着拾掇花花草草。从车祸到痊愈,从住“穷窝”到进“洋楼”,从贫困户到村干部,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周小军称之为重生。
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乡间“别墅”,犹如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屋前屋后用篱笆围成的小园子里,百花竞相绽放,蔬果静待成熟。门前空旷的广场上,白天孩子们欢乐清脆的嬉戏声不绝于耳,晚上村民们纳凉、拉家常、跳广场舞的画面如一幅安居乐业图。每家每户屋檐上挂着的红灯笼,与这里的幸福生活交相辉映。
记者来到凤山乡栖凤社区主任助理周小军的家里看到,整屋装修一新,一楼的客厅摆放着沙发、电视、餐桌、火炉,墙上挂着老屋和新房两张照片,一张铭记过去,一张展望未来;隔壁的厨房里,煤气灶、电饭锅、电磁炉等一应俱全;楼梯旁边还有独立卫生间。除去一楼的一间卧室,二楼还有两个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温馨整洁,宽敞明亮。五口人挤在一张铺着稻草的大床上睡觉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样的生活,是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民想都不敢想象的。”说起这几年生活发生的巨变,周小军打开了话匣子。
2014年,周小军骑三轮车在山路上发生车祸,导致颈椎处三节粉碎性骨折。经抢救生还的他,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瘫在床上麻木的身躯,和妻子孩子无助的眼神,感觉到漫漫的黑暗和深深地绝望。
之前身强体壮时,除了种地,周小军还在村子周边打零工,一年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养活一家五口人,日子还算过得去。可看病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报销下来,还欠了几万块钱的债。
因病致贫,周小军被定为贫困户。
2016年,命运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村的大门。“3月11日是我毕生难忘的日子。”周小军说,那天,村干部到家里告诉他,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要在凤山乡修建幸福村,房屋全是小洋楼,按照每人25平方的标准,并且免费拎包入住。“由于我符合易地搬迁条件,让我向村委提出申请,进行民主评议。”
“可是,天上怎么会有掉下馅饼的好事?”周小军和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一样,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有人说搬过去种地不方便,有人说要不了多久房子就要收回去,有人说房子虽然免费住但搬过去没有收入来源……也有人说,这次搬迁机会难得,是党和国家下了大力气要帮扶贫困户,让大家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
这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栖凤社区幸福二村(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看着上世纪80年代修葺的两间老屋早已破败不堪,经常是天上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房顶还得用塑料布遮着,周小军决定:搬!同年9月,一家五口人住进了凤山乡栖凤社区幸福二村的新房子。
日子好过了,周小军的身体也恢复得好了。在凤山乡党委和政府的帮扶下,他被安排到蔬菜大棚里管滴灌系统,妻子被安排到凤山小学当宿管员,一年下来,加上大棚、冬荪制种、猕猴桃基地等分红,家庭收入有五万多元。
生活轻松了,性格也变得更开朗了。闲不住的周小军,平时有空就在村里到处转悠,看到有人乱倒垃圾,他及时上前制止,为大家科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个别爱喝酒不上进的村民,周小军经常去家里为其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哪家的小孩不想上学或要中途辍学,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劝说:“知识改变命运”。由于他乐于助人,又干劲十足,久而久之,村民们有大小事情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为“大总管”。
周小军走在栖凤社区幸福二村路上(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18年,解村民之忧、为百姓排难的周小军,被任命为凤山乡栖凤社区主任助理,正式成为一名村干部。随后他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今年“七一”,坐在电视机前,周小军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我们国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周小军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今天的新生活,更没有他满怀希望的第二次人生,所以他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采写记者:梁文雅、潘德鑫、刘晶瑶、王如歌、侯伟利、何凡)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