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6 03: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比如,可以是对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的赞扬,对封建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或是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等。
2. 梳理内容:在写作过程中,要对《水浒传》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梳理,确保自己的读后感有充分的论据和素材。
3. 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人物性格: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人物命运: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 - 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师徒、朋友、敌对等。
4. 阐述主题:在阐述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结合具体情节,阐述主题的内涵。 - 分析主题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 - 结合现实,谈谈主题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 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 注意文章结构,做到层次分明。
6. 观点明确:在表达观点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避免模糊不清。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五(5)班梁甜甜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表现了古代人民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斗争,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这本书里的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
书里的英雄好汉们聚义梁山,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因而得到了广大劳苦人民的拥护,最终发展成一股令朝廷不敢忽视的力量。
(小记者证号:202032)
(指导老师:李艳)
本周我开始重读《水浒传》,今天第二天,一共读了四回。说起来我也读了好几遍了,但过去总读得不细,没有耐心静下来细细品内容,所以这次我特意放慢速度,分析文本,揣摩人物话语背后更真实的想法。
一心求快,只能看到表面,想更深入,要花更多心思。
读书时我会拿一支笔,有什么想法就直接在书上标注,如果还有联想到的其他内容,我会顺手写在手边的笔记本上,也很方便。
接下来,我以点的形式,分享几条读书笔记。
一、文笔精炼、文采斐然、动词用得非常精准
什么叫动词的精准?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如果是描写动作,经常会反反复复用一些动词,但我们再来看《水浒传》中的动词的用法,完全不一样。
洪太尉准备去江西,是这样描写的: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
每个动词都不一样,而且对应的动作,异常精准。古代小说当中这样的描写有很多,想学写作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可以多读古文或古代的经典小说,行文用词方面,可以学到很多。
再说文采,咱们还拿洪太尉举例子,他在山中遇到一头大老虎,什么反应呢?原文如下:
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如果用小学语文的评判标准去看,这一个句子里,光比喻拟人就好几个,一般人也真写不出来。
还有鲁达消遣郑屠,并把两包肉臊子甩在对方脸上后,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郑屠大怒,两条岔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只能说作者的文学功底太强,相信每一个写作者,都能在古典名著中学到东西。还是前面那句话,如果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我最近读的时候,并不是读一遍完事,而是只要有时间就反复读,一回我会读好几遍,每一遍都可以发现细节。
二、平台很重要
高俅从小不成家业,只喜欢舞枪弄棒,擅长踢球(古代叫蹴鞠)。当时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个典型的二流子,不学无术,属于社会边缘人物。但他硬生生就是开了挂,直接成了太尉。
怎么开挂的?先是因为官司,被赶出东京,寄居在别人家。后来天子大赦天下,高俅带着介绍信回来,三翻四次,最后被介绍进了驸马府,然后又被当时的端王(后来登基了)看上,成了亲随。
端王登基后,高俅也跟着发达了。前后有什么能力上的变化吗?也没有,主要是高俅的球技,被当时的端王看到。端王觉得这真是个人才,简直是大宋国脚,把他留在了身边。
就这段经历,真实展示了什么叫平台的重要性。人还是那么个人,放在市井中,就是二流子,放在天子身边,就成了太尉。这让我还想到了李斯著名的厕鼠理论,同样是老鼠,放在厕所中只能吃屎,但放在粮仓里,却可以天天吃粮食。
后面出现的打虎将李忠,刚出场的时候在街头卖膏药,吃饭都费劲,后来遇到了周通,两人拜了把子,而李忠成为了桃花山的大哥,手下带了几百个兄弟,立马就不一样了。
人还是那么个人,平台一变,气质也变了。
鲁达也一样,当提辖的时候也算地头蛇,吆五喝六的,后来因为杀人而逃命,一路上急急如丧家之犬。好的平台能给人许多buff加成,而差的平台只会削弱人物的属性。
三、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去看过去
金翠莲父女,好不容易从郑屠手下跑出来,到山西后,又被赵员外包养,金翠莲也成了赵员外的外室。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小三,或者可能是小n。
网上有人批评,说这怎么老给人当三,不能干点正经事吗?这就是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不同了,放21世纪,一个老头、一个女孩,哪怕没什么本事,如果肯吃苦,也能独立生活。但放在古代就不行了,而且还有走远路,根本没有办法。
连基本的机会都没有,是最叫人绝望的。金翠莲如果不给人做小,另一个命运,可能就是落入红尘,而她爹呢?想活着也不容易。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也探讨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很多人呼喊,说中国女性也可以独立,可以离开家庭。而鲁迅先生活,这根本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娜拉走后怎样”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喊口号很简单,但想改变大众的命运,很难。
就连李忠那样有能力的人,还得靠卖艺卖膏药为生(不算后面的落差的话)。也就那样,才能勉强糊口,那么金翠莲父女呢,可想而知,生活有多不容易。
四、我们读书时经常觉得自己是主角,但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
读书时不自觉代入到人物身上,很常见,但下次换一个人物试试,不要觉得自己是鲁智深,是武松,把代入的对象换成卖膏药的李忠,换成金翠莲父女,换成桃花山下的老太公。
也只有那样,我们才会有更多共鸣。王进得罪高俅,带着老妈连夜逃命,这段写得很简单,但如果我们代入一下:奋斗半生,好不容易在京城立足,有了稳定工作和房子,可一夜之间,需要抛弃一切,奔走他乡。
那种没有前路的日子,是他们要面对的。
路上遇到史进家,和史家老太公说想留宿时,老太公说:不妨。如今世上人,哪个顶着房屋走啊!当时我就感叹,这老太公,真是大好人啊,很善良,而且会说话。
老太公对儿子史进也非常宠爱,得知王进功夫很高,恳求对方教自己儿子。这些在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小细节,我们读书时很容易忽略,放慢读书的速度,将关注也给小人物分一些,可以读到更多。
「后记」
目前刚读完第四回,今天算一个开始吧,之后我会持续更新关于《水浒传》的读书笔记和思考。
对《水浒传》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一起读起来。
-END-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