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义乌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8 0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义乌观后感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观后感是围绕义乌的哪些方面展开的,比如商业环境、文化特色、城市规划等。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义乌的基本情况,以及你参观的背景和目的。
- 主体:详细描述你的所见所闻,包括对义乌的正面印象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结尾:总结你的观后感,提出你对义乌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3. "内容充实":
- 具体描述:不要只是泛泛而谈,要具体描述你所看到的事物和感受。
- 感受真实:用你的真实感受来写,避免虚假和夸大其词。
4. "逻辑清晰":
- 观点明确:每个段落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使文章结构清晰。
- 逻辑连贯:段落之间要有过渡,使文章读起来流畅。
5. "语言表达":
- 词汇丰富:使用恰当的词汇和成语,使文章更加生动。
- 语法正确:注意语法和拼写,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6. "个人观点":
- 表达个人见解:在描述的基础上,加入你个人的看法和分析。
- 客观公正:即使是对义乌的批评,也要客观公正
一个在义乌的外地人有感
坐标苏溪,好多天没出去过了,今天去菜市场买菜,义乌本地可以进,外地的禁止入内,然后只能去超市买,小家伙奶粉尿不湿都不够了,大人吃的能等这小家伙吃的等不了呀,进超市排队身份证登记量体温,超市里菜都有价格也没长,尿不湿抢完了就剩几包小号的,奶粉没卖的,出来绕这个镇转一圈才看到一个开门的母婴店,还在街中间,街口用网围起来了,站那大声喊一声老板出来了,买了几桶奶粉还不是平时喝的那种,也就剩四桶都买了,尿不湿拿两包,买完赶紧回家,到了村口关卡,值班人员和早上的换班了,早上出去时没登记,又不是本村的不让进,非常时期也能理解,然后一番盘问正好又个值班的是我们旁边的房东认识知道我们一直在这里的,然后才给张通行证,量体温顺利进村。
太难了,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天佑中华,大家一起加油!
吴优赛:传统照相,重出江湖——佛堂照相馆重启开业有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相机的大众化,彩色打印机和网络快速冲洗的出现,“传统照相馆”这类实体店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依然留存在人们的心底。当你翻开家庭相册,如同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往事如同电影画面,一幅幅地展现在眼前……12月18日,有百年历史的“佛堂照相馆”在众多摄影同仁的见证下,在旧址重新启用,为人们怀旧、重温和体验“传统照相术”提供了一个好平台。《义乌市志》(2010版)记载:上世纪“20年代,义乌首家照相馆——鸿轩照相馆在稠城镇开业,40年代又开设亦倩、友如2家”。又据12月19日的《天下图说》微信公众号载述:“佛堂照相馆是义南区域最早的照相馆,在上世纪的义乌享有盛誉,它的前身是国光照相馆和大同照相馆,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笔者有幸应邀,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走进馆内与那些曾经记忆中的摄影器材和冲印设备来了个零距离接触。你看:这台照相机够大了吧,将近一米五左右的高度,可前后左右灵活移动,还像新娘一样“害羞”呢,盖着红头巾。据店长李永介绍说:这是一台“沪照牌 NM8-I型 室内木质照相机”,由上海上文批发公司照相器材公司生产,属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产品。经过我们调试,可以继续发挥他的作用。摄影同仁围着这台“明星”相机转,掀起头盖探个究竟。有的还拿起快门气球,体验按下快门的感受。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围绕着这台相机来了个大合影。上世纪70年代,廿三里老街中街的“盘溪小筑”(当地人叫“洋房屋”)的三楼开有一家照相馆,也有这个类型的大相机。我的第一张照片就在这里拍的,二寸大小,弟弟坐在竹制的摇车里,我站后面。后来又去拍过几次。在佛堂照相馆内还陈列着几台老相机。这台“玛米娅 RB67”,是日本玛米亚照相机株式会社的产品,拿在手上够沉的。有网友评论说:RB67120是中幅胶片相机,耐用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此相机自1970年推出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旋转后背、镜间快门镜头、皮腔对焦……无一不证明这是一部个性极强的相机。再看这台Speed Graphic相机,还配有手持闪光灯,是否电影里见过?他是由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格莱弗莱克斯(Graflex)公司所生产的一种大画幅相机。曾是业界最著名的记者相机。那张著名的《国旗插上硫磺岛》便是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用这款相机拍摄的。在我市资深摄影家、佛堂照相馆老掌柜金福根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走进后园的暗房,这里陈列着暗房机器和药剂。金老师说:我在佛堂老街长大,在这个照相馆工作多年,这里有我的青春年华,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2017年,“传统照相术”技艺项目列为义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传统照相术”技艺被列为非遗项目的全国仅此一家。暗房是“传统照相术”的核心。笔者在求学时,也跟着同学玩过暗房冲印黑白120照片,有时玩到凌晨一二点钟。参加工作后,曾经在摄影前辈郑运福、陈祖基的暗房体验过几回。光影世界,其乐无穷。佛堂照相馆的重启开业,为人们和摄影爱好者带来怀旧和重温“传统照相术”的福音,也为佛堂老街注入了又一传统文化元素。吴优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