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00: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易经》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比如对《易经》哲学思想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的启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等。
2. 理解《易经》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易经》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如《易经》原文、注释、解读等,以便在作文中准确表达观点。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易经》的背景和自己的阅读目的;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4.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对《易经》中某些观点的认同、反驳或补充。观点要具有说服力,避免模糊不清。
5. 举例论证:为了使观点更具说服力,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或历史事件进行举例论证。注意举例要典型、有代表性,避免生搬硬套。
6.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要流畅、准确,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7. 遵循逻辑:在论述过程中,要遵循逻辑思维,使文章条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曾教授的带领下读了易经,以及生活中的例子通俗易懂的,了解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源在哪,更直白的讲一步,换一个层次了解我们自己,了解国人。
最近一直在读国学,不清楚易经是什么,总觉得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乃至认为算卦人所用的书籍,真得不读不理解其真理,起初要是没有对易经的好奇,以及在女朋友的影响下,在自己的认知里还是认为这是算卦用的东西,可见学了和没有学的差距,以及对人事上产生多大的误区,源于自己的固定思维。
通过读完曾教授讲述易经的奥秘,让我在生活为人处世上,方方面面,处理琐碎时有很大的收获,我学到以下两点:
1放下执念
2懂得国人
我认为读完易经以后,让自己有很大变化,从不知道,也不清楚易经是什么,到清楚易经由“人更三圣,历经三古”由上古伏羲到中古周文王,到近古孔子。乃至循序渐进到我们当代的此时此刻,都在验证着易经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感恩我们的古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让自己从一个,所知障不断的学习之后发现生活中所有出现的未出现的,看见过的没看见过的,有一个合理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一棒子论定“这就是,必然是”等肯定理念,通过自己感悟出放下执念,举一个例,在岗位中领,导偏偏让你做这件事情而你专任性按你的方式来,怎么商量都不行,和人家对这个,那就惨了,领导领导不认可,同事同事看不上,最后自己怀疑自己,开始迷茫,开始抱怨,抱怨老天的不公。还有就是夫妻之间矛盾的根源也是这样,妻子是这个对,你偏偏说那个对,两个人不合,当然会闹矛盾。
说着说着,整体的思路来讲,也更清楚了解我们国人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无不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根源,就拿曾教授举的例子来说,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们来比较,中国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没有肯定的说谁对谁错“你就错了,你就对了”而西方正好相反必须搞出个真理来,认为你就是对的,你就怎么怎么样。
通过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例子都可以验证,曾教授举了很多例子,带我们理解易经,在围绕“一阴一阳”男女关系,吃饭用筷子的关系,以及我们的手指,大拇指代表阳,其余四个手指代表阴。乃至太阳白天黑夜来更清楚的描绘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真理让我更加具体的懂得生活中,有些事一些琐碎,不要那么纠结,我这个不做就怎么怎么样,做到内心平静,当痛苦来临时问问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正如一个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正如现代科技的发展,出门在外不会玩手机,用不了智能手机,不能说出不了门,做事办理一些事情,真的很难,耽误时间还没有效率。
所以易经无时无刻带给我们,易经人类的宝贵财富,验证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在此感恩女朋友带我们学习支持我,要不然真不清楚易经的伟大包容性,感恩古人,感恩曾教授通过多种例子带我们了解,学到一些基础的东西,在此让我受益匪浅,面对琐碎以及烦恼时,联系起来所学的看到的,听到的,做事上不用那么纠结,做人做事的态度,观念更正一些,不偏离道路,找到人生方向。感恩有你!感恩缘分!感恩结识易经!
□毕宝魁
最近徜徉在《易经》的境界中,发现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太大,简直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甚至可以说,没有孔子的引领和介入,我们是没有办法解读这部天书的。没有孔子的“十翼”作为翅膀,这部书便很难穿越历史的时空而流传下来。这里只简单讲讲“十翼”《系辞传》中孔子思想的闪光点。
《十翼》是孔子关于易经的十篇文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各分上下,是六篇,还有《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四篇,共十篇。《文言传》是文饰“乾”、“坤”两卦的,与其他卦爻无关,《序卦传》是讲解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原因的,非常值得研究,拟另撰文说明。《说卦传》是推论八个原始卦象,所谓的经卦意义的,是孔子的对于八个卦象的理解。《杂卦传》则是讲综卦、错卦原理的。这三篇文章都属于专门的论述,只有《系辞传》是很分散的议论,有人说相当于《易经》通论,有一定道理,但似是而非,我认为还不是通论,而是孔子解读《易经》心得的总汇。
《系辞传》是孔子读《易》随感录
《系辞传》上下篇各分十二章,孔颖达《易经正义》和朱熹《易经本义》的说法比较有道理,今依其说。上篇前七章都属于总论,是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易经的。如开头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是对《易经》整体精神的理解和阐释。大意说:天高而尊,地卑而低,乾坤的位置便确定了。低下和崇高的位置一旦依次显现出来,事物高低贵贱就各居其位。天的动和地的静有一定的规律,阳刚和阴柔的性质便判然分明了。这是对《易经》产生根源的解释,也是把自然和人类活动联系起来的理解。第二章开头几句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圣人设置八卦的卦象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在卦象上设置言辞来说明吉凶,用阴爻和阳爻相互推移变动而产生变化。是对八卦产生以及运用的进一步解释。
《系辞传》下篇第二章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是阐释八卦是如何产生的,是研究易经的开篇之语,被后世反复引用,很多人耳熟能详。如果全面考虑写作易经文章或者通论的话,应该是《系辞传》的开头语,不应该出现在下篇第二章。因此我曾经感觉《系辞传》是孔子读《易》时随笔所写。弟子在传述时不敢调动位置,保持原貌,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易经》中的“十翼”是孔子传给弟子商瞿,以后代代相传下来的。和《论语》不一样,《论语》是弟子们集体编撰的,故弟子们有编辑思想在。“十翼”是弟子直接传递下来孔子的话,他们不敢随便改动。因此,我说《系辞传》不是通论,而是孔子读易经的随感录。
旧瓶装新酒——孔子寄寓思想的载体
孔子曾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即自己是陈述传承古代文化而不是创作,那么就是说自己所作的文化工作都是有根据的,是经过古代历史验证过的。他笔削《春秋》,实际就是在鲁国原有史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所谓的“笔则笔削则削”,而对于《易》,他则采用不修改原文而是随笔写出自己感受以及意见的方式。或总论,或分说,借助卦象爻辞等发表自己对于宇宙、天地、人类社会关系的看法,在原本枯燥的符号体系中注入了人类生活以及伦理等生动丰富的内容,使我们看到了人的身影。
《系辞传》第八章基本是记载孔子对于一些个别爻辞的解释,如:“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前面说“同人”卦的爻辞“先号啕而后笑”,孔子对这句爻辞解释说,君子待人处事的道理,有时可以出行,有时可以安居,有时可以保持沉默,有时可以议论风发。二人同心合力,犹如利刃可以削铁如泥,二人的意志理想相同,说出的话如同兰草般芬芳馨香。强调同心协力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运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成语,但不太注意这是孔子的话。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前面的话是“谦卦”九三的爻辞。这个爻辞应该是原来存在的,是早于孔子的语言,后面则是孔子对这句爻辞的解释。其大意说:勤劳而不自夸,有功而不居功,不自以为有恩德,这是极其厚道的表现,把自己的功劳推让给下级的做法。道德要高,礼节要谦卑。谦虚的意义,正是要用恭敬的态度来保存自己的美德和功劳。孔子的解释丰富了原来爻辞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增加了我们阅读的快感。
在《系辞传》全文的最后,是这样几句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翻译过来就是:将要叛变的人,他的言辞中有惭愧,心中有疑虑的人,他的话吱吱呜呜显得枝蔓,君子说话简明,焦躁激进的人话多,诬蔑好人的话游离而漫无边际,失去操守变节的人言辞绕弯委曲。将非常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浓郁的人情味融入到对于《易经》卦爻辞的解释中,这才是《易经》被重视和流传下来的关键。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