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21: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故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孔子的哪一则故事展开,这个故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故事,引出你的读后感主题。 - 主体:分析故事中的核心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故事对你产生的启示和感悟。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并表达对孔子的敬意。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要充分展开对故事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故事背景: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孔子所处的环境。 - 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孔子,展现其高尚的品质和智慧。 - 核心观点:提炼故事中的核心观点,如仁爱、礼仪、忠诚等,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故事对你产生的启示和感悟。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语句通顺:确保文章的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病。 -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 引
曾经听有些老师解读《论语》,提到孔子是一个非常率真的人。直到读了李长之先生写的《孔子的故事》才越发觉得孔子的可亲、可敬。而长之老师讲故事的模样,同样让人心生感动和敬佩。
一个故事,两个伟大的灵魂,让我怯怯的,不敢妄加评说。然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将一点切身的感受传递给大家,似乎也是对两位老师的一种怀念。
李长之先生真的非常谦逊,在后记中把自己对孔子的看法做了总结,强调这不算“给以总结”,认为“给以总结”需要留待更辛勤、更精通的科学工作者来完成。
长之先生对孔子提出了四点看法。
第一,从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性质来看孔子。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时代末期,还没有真正进入封建社会。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争取参与政治生活,但无奈他所在的没落贵族阶级,甚至处在“士”的阶层,还没有更多的发言权。而且孔子具有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不为统治阶层所接纳。
可贵的地方在于孔子事业上不得志,但他从没有放弃学习,甚至将学习转化为教学,反倒做出了无人能及的贡献。
正如现在的社会,市场变化很大,或许昨天你为之奋斗的行业,如今却被清出了市场。我们总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快选择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甚至有益于周围人的事情上来。
第二,在估价孔子时,我认为不能照我们主观上的认识,把孔子的思想作为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来对待,也不能拿后代由于演绎孔子的思想而构成的一套完整的儒家思想系统来派作孔子的思想。
这一点对我也是很大的触动,原本对于孔子的个人思想和儒家的思想系统,是没有什么概念的。经过李长之先生的提醒,才明白孔子个人的思想,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并非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点从《论语》的写成,是他的学生和后人通过回忆记述而成,可见一斑。
儒家思想体系更多的是后人总结、提炼或者由于统治阶层的需要而逐渐完善的吧。
有了这样的区分,我们再看孔子这个人,就会觉得可以亲近,反倒可以学到很多具体的想法和办法。
比如孔子是喜欢音乐的人,每天都会唱歌,但只要遇到这一天参加了葬礼,就不会唱歌,并且哪怕和很亲近的人也会很严肃地说话。
遇到瞎子会详细地告诉他,哪里有台阶,身边谁谁谁坐在哪里。这既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尊重,其实也含有心理学的深意。瞎子看不到人,难免会紧张,会担心别人迫害他。由于孔子详细地向他描述了周围的环境,描述了都有谁坐在离他多远的距离,自然瞎子也会安下心来,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第三,对孔子也还不能“给以总结”,并不等于对孔子来一个“不可知论”。我们应该把可以肯定的东西和还在争论的问题分别开来。
孔子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包括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被乱兵围住,粮食也吃光了。大家都沉不住气,子路先问: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遭难吗?
孔子在教学生时,总会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遇到困难,子路归因于大家的仁德不够。孔子会举例伯夷、叔齐和比干的例子让子路思考。
子贡认为是老师的理想太高了,可不可以把理想降低一些。孔子说子贡志气太小了,孔子也会很直接地指出学生的核心问题。
第四,无论谈孔子的历史地位也好,无论谈孔子的具体贡献也好,我们一定要避免个人崇拜。
长之先生的这个观点对我也是相当的有启发。整本书都在践行着先生的观点,书里选取的材料,绝不是一味地正面的解读,而是有反思和提醒,这样才能避免二元论,能够清晰的看清楚历史人物的局限性。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便亡故了。17岁时又死了母亲。孔子的父亲已经是没落贵族了,所以到了孔子这一代,生活相当的孤苦。这也培养了孔子各方面的才能,包括种地种菜。
一次,樊迟想跟孔子学种田,孔子就说“我不如老农夫”,樊迟又想跟孔子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种菜的”。樊迟退出后,孔子还跟别的弟子说:樊迟真下贱呵,想学这个!
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农业劳动的轻视。这一点是孔子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长之先生讲《孔子的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2500年前的孔子之间的距离。孔子在我心中成了一位,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老师。
李长之先生(1910-1978)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这本书的书稿长之先生改过4次,真是让我惊诧。这种对于学术的严谨和认真,还有刻苦的程度,让人心生感动。
读完《孔子的故事》,我的眼前浮现出两位老人,一位是表情庄重、含着笑意的孔子,一位是伏案许久,后背有些直不起来的李长之先生。
鲍鹏山的〈孔子传〉讲述了孔子三岁失去父亲,十七岁又失去母亲,怎样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功在千秋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传记故事。
文中写道:孔子十五岁时,就领悟到:人生有超越于谋生、超越于谋仕之上的价值,那就是真理,以及为探索整理而存在的学问。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志于学”的道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确立了既定目标后,就不要再三心二意,马上投入全身心去做。可能我们还要兼顾工作家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就把可利用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
比如,我现在加入了兰心书院的写作变现训练营,但同时还要照顾宝宝与做家务,那我可以一边做饭搞卫生一边听课,也可在陪宝宝睡觉时看书,写作业。
时间就像牙膏,挤挤总会有的!
孔子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虽然跟他自身的努力和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因为任何外在的困难、逆境、挫折而退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离不开他一生为人谦卑,时时不忘虚心向人求教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虽然我们做不到象孔子从一开始就可以规划好整个人生,但可以先为自己确立一个小目标,然后努力去完成它。
既然加入了兰心书院的写作变现训练营就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时间,跟着老师的思路多听课多揣摩,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直到弄懂弄明白为止,以求更好地吸收与巩固。
用心完成每一次作业,并经由老师的点评后,认真地按照老师的引导指点,加以修改纠错,能更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内容,期待能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全力以赴地去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现写作变现,最终成为新媒体自由撰稿人,实现更好的财富自由的目标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