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13:1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火锅丸子广告词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标受众:首先,要明确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哪些人群,比如年轻人、家庭主妇、上班族等。根据受众特点,调整广告词的风格和内容。
2. 突出产品特点:在广告词中,要突出火锅丸子的独特卖点,如口感、品质、营养价值等。例如,可以强调丸子鲜嫩多汁、肉质饱满、低脂健康等特点。
3. 创意表达:运用创意手法,使广告词更具吸引力。可以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广告词生动有趣。
4.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尽量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产品特点和优势,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5. 强调品牌形象:在广告词中,要体现品牌形象,如品质保证、服务宗旨等。这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6. 情感共鸣:通过广告词传递出与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内容,如家庭温馨、朋友聚会等场景。这有助于增强广告的感染力。
7. 调动购买欲望:在广告词中,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以采用限时优惠、赠品等方式,促使消费者尽快下单。
8. 遵守法律法规:在撰写广告词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
夏日炎炎,40℃高温的“红色警戒线”一破再破,受疫情影响略显萧条的申城餐饮业,一口火锅却热气腾腾。一个工作日的中午,记者来到虹口区瑞虹天地月亮湾的一家火锅店,服务员告诉记者,该店有50多个座位,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隔桌堂食,可供堂食的座席20多个,“午市满座率有8成,晚市几无空席。”
毛利率高,扛得住疫情影响
“上海已经连续六七年,每年新增火锅店10%以上,目前全市火锅店门店数已经超过8000家。”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告诉记者,本轮疫情过后,火锅店“热”度依然不减,与疫后上海餐饮市场消费特点有关。
他认为,疫后上海正餐行业(也就是行业常说的“大餐饮”)不可避免受商务活动节奏放缓、亲朋好友“圆台面”聚餐意愿降低以及国际物流不畅,许多高价值进口食材采办困难等因素影响。“据我们协会不完全调查,一些连锁正餐企业的经营只恢复到疫情前5、6成水平,而火锅企业能恢复到疫情前的7、8成。”
某购物中心内,一家号称排队王的正餐餐厅,如今无须等位。
火锅定位于三五知己小聚,与快餐相比,它又属于有面子的“请客吃饭”,而客单价比正餐又低,在疫后的特殊时期,它因为“错位”而独具魅力。金培华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火锅行业的毛利比正餐要高出约5%-8%,这主要是来自人工成本的节省。“近年来,店铺租金、人工成本、食品原料价格都在日长夜大,餐饮行业利润早已今不如昔。相比正餐,同样的坪效,火锅店后厨和前厅人员都要少很多。后厨人员主要负责切配,技能要求与正餐也不是一个档次,工资自然就要低些。而前厅服务,顾客们自己涮涮弄弄,也减少了服务员的很多人工。”
一位近期投资了多家餐饮、食品“网红”品牌的投资人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高毛利,扛得住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自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以来,除了火锅,餐饮食品行业出现的咖啡热、拉面热、新式茶饮热、烘焙热莫不原因在此,它们的毛利都要普遍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与20世纪初西方经济低迷时,汉堡、比萨等快餐连锁,快时尚、仓储式大卖场等纷纷崛起原因类似。这也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口红经济’吧!”
食材“独一份”,场景“独一味”
但事实上,人们肉眼所见的火锅“火”热只说对了一半。记者发现,目前上海市面上比较“热”的火锅,还是以新晋品牌为主,如湊湊、巴奴毛肚火锅、熊猫老灶火锅、重庆高老九火锅、付小姐在成都、珮姐老火锅等。
昔日称雄市场的小肥羊、小尾羊、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却风光不再。早在2004年,小肥羊门店已经达到700家,数量超过同期的麦当劳。2011年,百胜集团以4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小肥羊,小肥羊私有化退市。换了管理者之后,短短4年过去,小肥羊在全国就只剩200多家门店了。2021年,百胜中国年报显示,包含小肥羊、黄记煌、东方既白在内的中式餐饮业务收入仅4.74亿美元,餐厅经营利润率-20.8%,经营亏损29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00万美元大幅扩大。
2021年8月,曾经的“排队王”连锁火锅品牌“呷哺呷哺”被曝出因选址失误、亏损而关闭200家门店。而到了今年2月,火锅行业首个上市公司海底捞发布营收警告,预估亏损42亿,300多家火锅店宣布闭店整改。
如果把小肥羊、小尾羊称作1.0版火锅,把海底捞、呷哺呷哺称作2.0版火锅,那么,新晋火锅们的“火”奥秘又在哪里?
“热”火锅,“火”在食材。
在上海市场,火锅本是一个小小的餐饮门类。改革开放以来,小肥羊、小尾羊等的风靡,把火锅文化也带到了上海。汤底无非两种——红汤、白汤,食材也无外乎牛羊肉、午餐肉、猪血、鸭血、冻豆腐、土豆片、粉丝等数得出的十几种,涮了一两个小时,再叫些小刀切,或者在火锅汤里下一些面条,这一顿也就算吃饱喝足了。
之后 ,让上海市场的火锅步入大雅之堂的始作俑者,要算海底捞,海底捞做了什么呢?它第一个让火锅吃出了贵族范,以餐饮界的服务“天花板”著名。吃个火锅要等位?海底捞会奉上免费的瓜子,还提供免费擦皮鞋、修指甲服务,甚至在有些门店,还有棋牌桌、婴儿床提供。在吃火锅的过程中,他家首创的无限量供应调料、饮料,免费提供防溅围兜、手机防水套等,如今已经成为火锅行业的服务标配。
然而,毕竟消费者不是为了免费瓜子,免费擦皮鞋、修指甲去吃饭。对于这些“周边”,如今“火”了的新晋火锅品牌,走的却是一条反其道而行之的道路:
一是“独一份”的食材。先说锅底,可以说每一家新晋火锅品牌都有独一份的锅底。湊湊火锅有台式麻辣鸭血豆腐锅;哥老官是罗宋鸳鸯锅;谭鸭血选用清甜的老鹰茶作为汤底。
巴奴毛肚火锅的当家涮菜:毛肚。(来源:企业官微)
再说涮菜,珮姐火锅有贡菜丸子、秘制麻辣牛肉、屠场鲜毛肚、鱼子虾滑、小郡肝、巫山魔芋等当家菜;哥老官主打牛蛙;巴奴的当家菜有毛肚、井水黄豆芽、绣球菌,掌门人无论大小场合都坚称拒绝“火碱发制品”;谭鸭血的鸭血号称卤水腌制,现捞现切,每一块做到无孔洞。
然后是小食、点心和饮料。湊湊火锅有“茶米茶”奶茶;珮姐有冰汤圆、冰粉,号称解辣必备,还上线了重庆特色小吃摊,有炸包面、瓢儿粑、三角粑、炸洋芋片等;巴奴有茴香小油条、巴奴擀面皮;重庆高老九有奶盖糍粑……新晋火锅品牌还擅长自制饮品,如巴奴自制饮品有铁棍山药汁、青橘乌龙、乌梅汤、青柠乳酸菌以及百香果、奇异果等口味的果汁饮品。当年海底捞首创了免费嗑瓜子,送免费调料、饮料的经营模式,而这些新晋火锅品牌,送的更不是“大路货”,市面上动辄一杯一二十元的自制饮料、冰激凌,他们出手都十分“豪横”。
珮姐火锅的当家菜有贡菜丸子、秘制麻辣牛肉、屠场鲜毛肚、鱼子虾滑、小郡肝等。(来源:企业官微)
在与火锅前辈们的争锋中,巴奴索性打出了广告语:“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这或许就是新晋火锅对老牌火锅们的“宣誓”:归回餐饮业本源——食材。
二是“独一味”的场景经营。在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未吃饭、先摆Pose拍照”是年轻人的惯常。能拍照,总要有点独一无二的“调调”,于是,湊湊火锅在店面设计方面,主打“团圆”,通过半圆、圆形造型装置与艺术灯光,营造出温馨的就餐氛围;珮姐主打老重庆风情,等候区一排毛竹凳子,店堂装饰用竹背篓,地上不够再上墙;谭鸭血一进门就能看到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青瓦片、灰砖地、老木桌,墙上有蓑衣、斗笠、书法文字;巴奴毛肚火锅则索性把宾馆装修范的“高洋上”放到了昔日被认为“下里巴人”火锅店,大堂阔气,装修后工业范、金属风十足;熊猫老灶火锅会上演“熊猫秀”,顾客可以与身披熊猫服的服务员拍照……
“独一份”的食材让新晋火锅品牌物有所值,“独一味”的店铺装修更让它们物超所值。一两百元的消费客单价,拍照发朋友圈能用上10分钟,涮涮弄弄能用上20分钟,男生女生们不必过多讲究餐桌礼仪,还有那么多免费饮料、冰激凌赠送……“口红经济”在餐饮赛道上再一次显山露水,这就是新晋火锅“火”的奥秘。
小心资本双刃剑
新晋火锅品牌的“热”,如今也引发资本的哄抬。
今年年初,“珮姐”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此前,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拿到了黑蚁资本的过亿元A轮投资;同年6月,“巴奴毛肚火锅”被曝即将完成超5亿元新一轮融资……有资金支持,意味着这些新晋品牌要开更多的店,在连锁经营的道路上狂奔:不仅要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有着足够曝光率,还要下沉二三四线城市,一旦上市后,财务报表要足够好看。
众所周知,餐饮品牌一旦进入连锁经营发展的快车道,“独一份”食材与“独一味”的场景是核心竞争力,但又不全是。连锁餐饮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风险控制能力必须跃上一个新台阶:千店一面,“拷贝不走样”风险小,但易引发审美疲劳;千店千面,难调的“众口”一一满足了,但规模效应又上不去。而迎合Z世代,更是一把双刃剑,如今的消费迭代,不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0年一变,也不是本世纪初的5年一变,Z世代的消费者口味,长则一两年,短则半年几个月。国潮兴起,Z世代一边吃火锅,一边获得情感认同,但国潮热能否一直持续下去,却又是未知数。有消息称,熊猫老灶火锅当初最受欢迎的“熊猫秀”问津者已经寥寥,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有些门店索性将这档节目取消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火锅赛道后浪推前浪,无须百年,只争朝夕,最后火锅界的“肯德基”究竟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吴卫群
“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这句广告语听着实在太古早了。
当时下年轻人早已在“鸭屎香奶茶”“奶冻加奥利奥和脆啵啵”等甜蜜海洋中迷乱了眼,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香飘飘奶茶?那个曾经横扫万千少男少女的初代网红,好像渐渐被我们遗忘了。
△曾经打着销量绕地球一圈的香飘飘奶茶,快被人遗忘了。
近日,香飘飘旗下的兰芳园还推出0糖气泡水“咸柠七”,但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毕竟在追风气泡水这一风潮上,连农夫山泉和娃哈哈都跑在前头,香飘飘实在有点迟钝了。
在当今茶饮界如此内卷的时代,阔别年销10亿杯的过往,如今的香飘飘,像被“封印”在了我们的青春岁月里,真的有点“飘”不动了。
△都2022年了,还有谁喝香飘飘缅怀青春吗?/《你的时代,我的时代》
01
香飘飘如何从巅峰到过气?
如果互联网还有记忆,谁的青春没有被这首广告BGM占据——“香飘飘,我盼望空气中弥漫香香的味道……”它曾经最大的竞品,就是来自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
这些耳熟能详的初代奶茶网红,在电视为王的时代,靠洗脑广告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年轻人争先恐后都要买的“弄潮儿”。
△优乐美和香飘飘都已经成了青春时代的记忆。/视频截图
香飘飘曾经有多流行?仅仅在2008年到2011年这3年时间,香飘飘奶茶的年销量就从3亿多杯增至10亿多杯。在巅峰时期,它曾达到将近1500家经营商,覆盖了全国的市场。
2017年,香飘飘一跃登陆上交所,成为了“奶茶第一股”。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在国内杯装奶茶这个市场,香飘飘绝对可以称得上“巨头”级别。
香飘飘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踩中了奶茶正准备兴起的节奏。奶茶真正成为“国民饮品”的开端还是要追溯到杯装奶茶。
△在奶茶还没完全流行的时代,香飘飘曾经红到发紫。/视频截图
21世纪初,奶茶最早由港台地区引入中国大陆市场,当时街边的奶茶店数量并不多,大众对于奶茶的接受度正在初期尝新阶段。
香飘飘创始人刚好瞄准了这个空白的市场,将便于携带且价格便宜的冲泡奶茶引入速食市场,在全国电视节目上做大量营销,且铺开广泛的经销网络,抢占先机,赚得杯装奶茶的“第一桶金”。
△台湾奶茶和港式奶茶比大陆市场流行得更早。/电影截图
没想到,短短不到10年,香飘飘奶茶那么容易就迎来了“中年危机”。
从公开的资料数据来看,早从2015年开始,香飘飘奶茶的业绩就逐步下滑,出现负增长,中间的2016年有所复苏,到2017年增速再度下滑至个位数,2020年更是分水岭,香飘飘营业增速跌破为-5%,2021年无论从营收、净利润还是扣非净利润来看都纷纷大幅度下降,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营收数据来看,香飘飘越来越窘迫,净利润亏损近6000万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香飘飘的过气并非突如其来的竞争和变故。在香飘飘业绩急剧下滑的几年间,也正是新式茶饮如火如荼的时代。显而易见,随着新式茶饮的崛起和冲击,香飘飘奶茶这类传统冲泡奶茶,早已失去了奶茶消费的红利。
△新式奶茶这股迅猛的势力,打得香飘飘措手不及。/数据来源于市值观察
毫无疑问,奶茶市场已经从简单的快消品行业向餐饮服务业转变了。年轻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冲调奶茶来说才是致命的关键。
这种以植脂末、脱脂乳粉、速溶茶粉为主要原料的杯装奶茶,说白了,它只是打着“奶茶”旗号的勾兑饮品,比起真正靠鲜奶和茶为原料的现调奶茶,奶精的“副作用”是备受质疑的,随着消费升级,这些固体冲泡奶茶品牌,也逐渐被注重健康和天然等理念的消费者抛弃。
△新茶饮行业极度内卷,还容纳得了香精味满满的香飘飘吗?/微博截图
更致命的是,当代年轻人喝奶茶,喝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种社交属性。
像香飘飘这种过气的冲泡杯装,不打破常规,也就只能“吃老本”。要知道,香飘飘直到今年5月份才推出了可以冷泡的“脆啵啵牛乳茶”,在此之前,要想喝到香飘飘冰奶茶,还得要用开水冲泡开、等凉了再加冰块。
如此过时的冲泡方式、廉价的工业香精味道,在如今现调奶茶冬暖夏凉的新鲜度、线上线下经营双管齐下的玩法面前,基本没有社交属性可言,剩的只是那点叫得上名的青春回忆。
形态和花样层出不穷的网红奶茶,早已远远地将冲泡奶茶甩在后面。曾经的奶茶顶流香飘飘,大概也不会想到时代的巨轮,将它拉到“难喝到还不如香飘飘”的底线地位,也只能给困难时期的自己剩下一丁点的奶茶回忆。
△香飘飘被嫌弃成了备胎。/微博截图
02
国民传统茶饮品牌,还能打吗?
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香飘飘也不是没努力飘起来过,无奈百般折腾也难扭转局面。
在主推产品上,香飘飘并不单一,它尝试开发了很多细分奶茶品类,“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就是香飘飘的子品牌,主打即饮式液体奶茶。
△香飘飘在中国大陆经营以“兰芳园”为名的实体港式饮品店,却被香港兰芳园指认为山寨。/维基百科
为了顺应年轻人从奶茶到水果茶风向的转变,它推出了即饮的果汁茶饮新品类,但这种Meco复合果汁定位有点尴尬,相比起美汁源等果汁品牌,它贵了近一倍,这种价位,都可以在门店买一杯现做的平价茶饮了。
他们最近还瞄准增长潜力更大的气泡水市场,香飘飘旗下的兰芳园也推出过0糖气泡水“咸柠七”,先不说新式茶饮早已刮过这一风潮了,香飘飘的跟风显然晚了,元气森林早就盯上了这个新风口,就连传统饮料巨头也不落下,娃哈哈之前就推出了主打“0脂0能量”的生气啵啵气泡水。
△娃哈哈比香飘飘抢先推出气泡水。/视频截图
他们的野心并不局限在奶茶界上,还拓展品类市场,上线了多种口味的奶茶自热火锅,也曾尝试过进军轻食赛道,推出过代餐谷物麦片和奶昔类产品,但这些新推产品“画虎画皮难画骨”,显然吃力不讨好,似乎并没能引起消费者的青睐。
不仅如此,香飘飘在营销上还从传统的电视广告转移到了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请了王一博、王俊凯等流量明显为品牌形象代言,在各类影视剧、综艺节目中频频露面,但依旧收买不了年轻人的心,他们对香飘飘的印象依旧停留在中低端的冲泡茶饮里。
△代言人从陈好、钟汉良换成了王一博和王俊凯,逐渐向年轻人喜好靠拢。/youtube
冲泡茶饮这个核心产品是香飘飘业绩的主力,他们在电商化的渠道上进程缓慢,也尝试过攻克下沉市场,但时局早已发生了变化,正在崛起的小镇青年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在四五线县城,本土的茶饮品牌也层出不穷,蜜雪冰城、瑞幸等连锁品牌早已包围覆盖,留给香飘飘突围的空间已经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了。
无论从产品本身的迭代空间还是消费趋势看来,这些努力更像是过气之后的挣扎,粉丝经济掩盖不住传统快消茶饮品牌的落寞,它不仅要面对传统快消品牌统一、康师傅的竞争,更要抵挡住喜茶、奈雪、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网红茶饮品牌的迅猛围剿。
△就算在下沉市场,依旧逃不过新式茶饮的围剿。/红餐网
同样是国民品牌,娃哈哈或许能给香飘飘一些借鉴经验。
娃哈哈早就开起了线下奶茶店,定位乳酸营养茶饮开创者,掌门人宗庆后还在湖滨旗舰店开业时站台直播喝奶茶带货,杭州家门口的旗舰店走的是西湖元素的国潮风,从装潢和品类上都有向网红茶饮取经的意思。
△娃哈哈正想强势入局线下茶饮。/微博截图
这需要足够的原始资本积累,香飘飘试着想抓住年轻人的心,种种努力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曾经有网友建议香飘飘“打不过就加入”,不如转型实体入局现调奶茶界。
但显然它早已错失了实体店场景消费的最佳时机了,究竟能不能“后来者居上”得看它能否有这般破釜沉舟的魄力,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03
现在年轻人追的奶茶,越来越看不透了
这也难怪香飘飘怎么努力也追不上风潮,谁让现在年轻人追的奶茶界,越来越能整活了呢。
最受Z世代追捧的新式现调茶饮到底有多卷?它已然当下市场增长最显著、消费规模增速最快的茶饮品类。
△新式茶饮的网红爆款层出不穷。/图虫创意
全球权威增长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2020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新茶饮市场规模历史增速近300%,预计到2025年,将以30%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
各类网红茶饮店就像雨后春笋般迸发,拿“茶饮新势力”巨头为例,虽然2021年持续受到疫情影响,喜茶仅仅新增了100多家店,相比起2020年门店数量增速变缓,但全球门店数量仍达到800多家。
蜜雪冰城更是“开店狂魔”,靠庞大的下沉市场,在2020年已成为国内首家突破万店的茶饮品牌,即便身处十八线县城,都能看见蜜雪冰城横扫过的身影。
△娃哈哈正想强势入局线下茶饮。/微博截图
由于茶饮行业壁垒实在太低,极易被模仿,于是极其考验企业的研发速度和创新力。我们肉眼可见的是,网红奶茶店爆款层出不穷,周期实在是太短了。
奶茶界最擅长打造当季水果网红,当季的网红水果,变得比天气还快,茶饮界的爆品焦虑越发明显。近几年的“油柑”“黄皮”“橄榄”“芭乐”“青梅”“刺梨”这类小众水果轮番上阵,势必要掀起新生代的个性茶饮风潮。
△青梅、芭乐季过了之后,是不是到了刺梨登场了?
正当你在预测明年可能会有什么网红水果坐镇时,它继而冷不丁来一番香菜、鸭屎香的噱头,让众多年轻消费者一度在琳琅满目的菜单中犯了选择困难症。
从茶底开始卷还不过瘾,现在的奶茶界更瞄准了原本被当成配角的配料。什么珍珠、仙草、布丁、椰肉都已经过气了。
如今的年轻人热衷于分享“隐藏菜单”,一杯豆乳茶里有的人觉得要加奥利奥、脆啵啵、芋泥混成泥石流状才叫好吃,而有的人则喜欢配上血糯米、麻薯、酒酿丸子、芋圆、咖啡冻……
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DIY配搭公式,但堆积起来,得到半杯都是料的奶茶,怎么越来越像一杯“粥”了?
△奶茶越来越浓稠得像粥了。/截图
网红饮品书亦烧仙草还直接打着“半杯都是料”的记忆点强势出圈,成为近两年最大的黑马。恰好这些混搭也给了这些品牌商家创意的空间,有些商家为了打造噱头,不断研发茶饮搭配的风格,茶颜悦色主打中国风奶茶,在茶底的选择上费尽心思,继而越来越多“新中式奶茶”也来分一杯羹。
原本传统甜品、糖水等配料都能改良加入,所谓主打养生的“坚果”“姜撞奶”“清补凉”“杨枝甘露”等都一并归入奶茶界的范畴,这些混搭的底料越来越喧宾夺主,奶茶逐渐“粥化”的倾向势不可挡。
新式茶饮的内卷,一次次在撩拨着消费者的神经,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消费者的观念变化,好玩、好喝、健康、方便、个性化……种种生活方式的诉求似乎一并都得有,这也难怪传统冲泡茶饮怎么折腾也干不过新式茶饮。
△你还记得奶茶原本的味道吗?/视觉中国
然而当中依旧存在着花花世界的“消费陷阱”,消费者差异化的社交属性似乎才是新式茶饮内卷的动力。
这些跟风的商家不断为了创新而进行混搭,制造出差异和个性化来吸引眼球。现在的奶茶,好喝可能远比不上颜值高、新鲜好玩、有热度有话题这些因素更重要,你还记得一杯奶茶原本是什么味道吗?
参考资料:
奶茶,为什么越来越像“粥”了?| FoodWine吃好喝好
从冲泡到现调,奶茶在中国这十年 | 蓝鲸财经
香飘飘宣布涨价,“冲泡式奶茶”真的没戏了吗?| 财经早餐
「消失」的香飘飘奶茶 | 未来消费APP
香飘飘溃败新茶饮:打不过也挤不进|巨潮WAVE
香飘飘抓不住年轻人 | 螳螂财经
喝香飘飘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神秘组织?| 有意思报告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