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所见作文》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0 01:11

精心挑选《所见作文》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所见”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你所见到的具体事物、场景或现象。这样有助于你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2. 选择角度:针对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例如,你可以从时间、空间、情感、思考等多个角度来观察和描述你所见到的景象。
3. 丰富细节:作文要生动形象,需要通过丰富的细节来展现你所见到的景象。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4. 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要传达出你的真实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在描述所见时,要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作文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空间、情感等顺序进行描述。
6. 逻辑严密:作文中的论述要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逻辑混乱的情况。在描述所见时,要确保各个部分之间有合理的过渡和衔接。
7. 语言规范:作文的语言要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等问题。同时,注意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8. 突出亮点:在作文中

古诗《所见》改写作文300字(三年级)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改写作文(1)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在林间的小路上。

小牧童心情特别好,他坐在牛背上,开心地唱着歌。他的歌声响亮又好听,在树林里回荡着,连树叶都好像在为他的歌声鼓掌呢!

走着走着,小牧童突然听到了一阵“知了,知了”的叫声。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心想:这蝉叫得可真好听,要是我能把它捉回去,给小伙伴们看看,那该多棒啊!

于是,小牧童轻轻地从牛背上滑下来,小心翼翼地朝着发出声音的那棵树走去。他生怕把蝉吓跑了,所以脚步放得很轻很轻,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小牧童快要走到树边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嘴巴也紧紧地闭住了。原来,他是不想发出声音,免得把蝉惊走了。小牧童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树上的蝉,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把你捉住!

《所见》改写作文(2)

我是一个小牧童,今天我骑着黄牛去放牛。我坐在牛背上,可高兴啦,嘴里还哼着小曲儿呢!我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感觉整个树林都变得热闹起来了。

走着走着,我听到了一阵“知了,知了”的声音。哎呀,这声音真好听!我心想,要是能把这只蝉捉回家,那该多好啊!

于是,我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慢慢地向那棵有蝉的树走去。我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连脚步都放得很轻很轻,就怕把蝉给吓跑了。

快走到树跟前的时候,我停下了脚步,把嘴巴闭得紧紧的,连大气都不敢出。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只蝉,心里默默念着:蝉啊蝉,你可别飞走啊,我马上就能把你捉住啦!

《所见》改写作文(3)

有一天,我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看到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唱着歌。那歌声真好听,在树林里回荡着,连树叶都好像在为他的歌声鼓掌呢!

小牧童的歌声响亮极了,整个树林都被他的歌声填满了。我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里觉得特别愉快。

走着走着,小牧童突然不唱歌了。我正觉得奇怪呢,就看见他眼睛紧紧地盯着树上,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来树上有一只蝉在不停地叫着。

小牧童想要捉住那只蝉,他慢慢地从牛背上下来,小心翼翼地向那棵树靠近。为了不吓跑蝉,他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子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站在那里。

看着小牧童认真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这个小牧童真是太可爱了,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童趣。这一幕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所见》改写作文(4)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他头戴斗笠,身穿一件小褂子,光着脚丫,很是自在。

小牧童心情特别好,他放开嗓子,欢快地唱起了歌。那歌声响亮极了,在树林里回荡着,连树叶都好像在为他鼓掌。

唱着唱着,小牧童突然听到了一阵“知了,知了”的叫声。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心想:这蝉叫得可真好听,要是我能抓住一只,带回去给小伙伴们看看,那该多好啊!

于是,小牧童轻轻地从牛背上滑下来,把牛拴在一棵树上。他蹑手蹑脚地朝着蝉叫声的方向走去,眼睛紧紧地盯着树上的蝉。

就在他快要靠近蝉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原来,他怕自己发出声音把蝉吓跑了。小牧童就这样静静地站着,等待着时机,准备一下子抓住那只蝉。

《所见》改写作文(5)

我是一个小牧童,今天我骑着黄牛出门啦!

天气真好呀,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骑在黄牛背上,心情特别愉快,忍不住唱起了歌。我的歌声可响亮啦,在树林里回荡着,感觉大树都在为我鼓掌呢!

走着走着,我听到了一阵“知了,知了”的声音。哎呀,这蝉叫声真好听!我心里想,要是能抓住一只蝉,那该多有意思啊!

于是,我赶紧停下歌声,从黄牛背上下来,把黄牛拴在一棵树上。我悄悄地向发出蝉叫声的地方走去,眼睛紧紧地盯着树上。

我走得特别小心,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把蝉吓跑了。终于,我看到了那只蝉。它正趴在树上,叫得可欢了。我站在树下,一动不动,等着蝉放松警惕。

我一定要抓住这只蝉,给我的小伙伴们看看!我心里暗暗地想。

《所见》改写作文(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他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十分好听。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开心极了,他东看看西瞧瞧。忽然,他听到了一阵清脆的蝉鸣声,那声音是那么悦耳。小牧童心里想:我要是能抓住这只蝉,该多好呀!于是,他就悄悄地从牛背上下来,轻手轻脚地朝着蝉叫声的方向走去。

为了不吓跑蝉,小牧童慢慢地靠近那棵树,然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树上的蝉,连大气都不敢出。就在他快要接近蝉的时候,那蝉却“吱”的一声飞走了。小牧童有点失望,但他也觉得很有趣。

最后,小牧童又骑上黄牛,唱着歌慢慢地向前走去,留下了一串串欢乐的歌声在树林里飘荡。

《所见》改写作文(7)

《放牛的一天》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骑着我心爱的黄牛去外面玩耍。

我骑在黄牛背上,好开心呀,就放开嗓子大声唱起歌来。我的歌声在林子里回荡着,感觉可棒啦!

走着走着,我忽然听到了“知了知了”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心想那一定是只很会叫的蝉。我特别想抓住它,于是我就不唱歌了。

我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慢慢地靠近那棵有蝉的树。我心里可紧张啦,连呼吸都变得很轻很轻。我一点点地靠近,眼睛紧紧地盯着蝉。

哎呀,就在我快要碰到它的时候,它好像察觉到了,“吱”的一声飞走了。我有点小失落,但又觉得好好玩呀。

后来呀,我又骑上黄牛,继续唱着歌前进。这一天可真有趣呀,我会一直记得的哟!

《所见》改写作文(8)

我是一个小牧童,这一天,我骑着黄牛去野外玩耍。

阳光洒在大地上,暖洋洋的。我坐在牛背上,开心极了,嘴里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啦……”我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鸟儿们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我伴奏。

走着走着,我听到了一阵清脆的蝉鸣声:“知了,知了……”这声音真好听!我心想:要是能把这只蝉抓住,那该多好玩啊!

于是,我停止了唱歌,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把牛拴在一棵大树上。然后,我蹑手蹑脚地朝着蝉鸣声的方向走去。

我小心翼翼地靠近那棵树,眼睛紧紧地盯着树枝上的蝉。蝉还在欢快地叫着,似乎没有发现我。我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动了它。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小蝉啊小蝉,你可别飞走,我马上就可以抓住你啦!”就这样,我静静地站在树下,等待着时机,准备把这只蝉收入囊中。

《所见》改写作文(9)

夏日的一天,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四周青山环绕,树木郁郁葱葱。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缓缓而来。那小牧童悠然自得地坐在牛背上,唱着欢快的歌儿,那歌声嘹亮,在树林中回荡。

小牧童唱着唱着,忽然听到了一阵蝉鸣声。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心里想:这蝉叫得这么好听,我要是能捉一只来玩玩该多好啊!于是,他便停止了唱歌,轻轻地从牛背上滑下来,小心翼翼地向那棵发出蝉鸣声的树走去。

他慢慢地靠近那棵树,眼睛紧紧地盯着树上的蝉,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吓跑了。就在他快要接近蝉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闭口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原来,他是怕自己发出声音,把蝉给惊飞了。

看着小牧童那专注的神情,我不禁笑了起来。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啊!

《所见》改写作文(10)

今天,阳光特别好,我出门去游玩。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

他骑在一头壮壮的黄牛背上,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呢。那歌声可响亮啦,在整个树林里回荡着,把树叶都震得轻轻摇晃起来。

小牧童一边骑着牛,一边晃着小脑袋,特别自在。就在这时,他忽然不唱歌了,嘴巴紧紧地闭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的一棵树。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来呀,树上有一只蝉在“吱吱”地叫着。小牧童肯定是想抓住这只蝉,只见他悄悄地从牛背上下来,小心翼翼地靠近那棵树,大气都不敢出。我在一旁看着,觉得有趣极了。不过最后,小牧童也没能抓住蝉,他有点失落地回到牛背上,又骑着牛慢悠悠地走了。但他那可爱的模样,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也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快乐。

《所见》改写作文(11)

《有趣的小牧童》

有一天,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出去玩啦。

他骑在黄牛的背上,好开心呀。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地唱着歌,歌声可响亮啦,在树林里不断回响。走着走着,小牧童突然听到了“知了知了”的声音,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啦。他心想:那一定是只很会唱歌的蝉。他好想抓住它呀。

于是,小牧童就不唱歌了,他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慢慢地靠近那棵有蝉的树。他连大气都不敢喘,就怕把蝉吓跑了。他紧紧地盯着蝉,一步一步地靠近。可是,就在他快要抓到蝉的时候,蝉好像察觉到了危险,“吱”的一声飞走了。小牧童好懊恼呀,但很快他又笑了,因为他觉得这个过程好有意思呀。

后来呀,小牧童又骑上黄牛,开开心心地继续去玩啦,留下一路的欢笑声。

《所见》改写作文(1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小牧童骑着他心爱的黄牛,缓缓走进了一片茂密的树林。黄牛慢悠悠地走着,小牧童开心极了,他亮开嗓子唱起歌来,那清脆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把整个树林都震动了呢。

小牧童一边骑牛,一边东张西望。突然,他听到了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他心想,这么响亮的蝉鸣,这蝉肯定很大。他特别想抓住这只蝉。于是,他停止了唱歌,紧闭嘴巴,生怕自己的声音把蝉吓跑了。他从牛背上轻轻地滑下来,轻手轻脚地朝着蝉鸣声的方向走去。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发出声音的那棵树,小牧童紧张又兴奋。他的脚步很轻很轻,就像小猫走路一样。可是,那只狡猾的蝉好像感觉到了危险,突然停止了鸣叫。小牧童站在树下,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找不到蝉了。虽然没有抓到蝉,但小牧童还是很开心,因为这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呀。

堂上作文|英雄所见略同,都写演讲稿如何出彩?

【文题】2021年广州高三“一模”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

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上世纪7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成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②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面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图/视觉中国

【学生习作1】

探索永无止境,逐梦永不停歇

□李炜晴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5)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可曾对浩瀚宇宙充满渴望与好奇?有一群人,他们接力奋进,从“东方红一号”直到“天问一号”;他们协同攻坚,不断超越,从“观天象,制历法”直到研究珍贵月壤。他们是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探索不停,超越不止”的航天精神。

探索不停,孜孜不倦,我们有努力向前的决心。

从前,“嫦娥奔月”的故事寄托了先民的期待,身绑“火箭”体现了古代科学家勇于尝试的精神。如今,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即将把脚步落在神秘的火星。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中国航天人“山(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探索精神。

同学们,还记得王亚平老师曾经在太空中为我们上的“开学第一课”吗?当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一个大水球时,你是否也在感叹宇宙的奇妙与魔力呢?正是我们的一个个疑问、一遍遍好奇、一次次探索,才让更多“未知”成“已知”。

超越不止,步步攀登,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一次成功后的欢呼,都少不了解决问题、突破困难。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面对资金不足、技术不够、人才不多的困境,航天人们从不放弃,环境再苦,条件再差,也一样不眠不休、不气馁,一点一点地超越自己,最终使中国在世界航天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曾写到:“凡是有生命者,都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生命不止,超越不停。大道之行,行者无疆。

同学们,我们就是时代的后浪,是助力中国挺立于时代潮头的新生力量。在我们的人生轨道上,同样应该发扬如此奋进的精神,将探索与超越铸成我们的青春底色,将民族精神融入时代背景。

鲁迅先生曾劝勉我们:“你们是青年,多的是生力。遇见沙漠,是可以开掘井泉的。”梁任公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中国少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前辈之谆谆教诲,我辈定当铭记于心。

同学们,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希望我们也能探索不停,超越不止,谱中国梦之华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此次作文给了三个写作任务,选任务②的同学明显较多。乍看之下,该任务与现实生活不存在“时间差”,最好下笔。但细思之,这也意味着“英雄所见略同”,将很难写出新意和亮点。

本文紧扣主题,准确完成任务,并不剑走偏锋,标新立异。但立意的求稳并不代表作文质量的平庸,它至少有以下亮点:

1、关键概念界定明确,核心判准阐释充分。澄清概念是有效论证的前提,考生对“探索”“超越”乃至“航天人”的界定比较清晰,对“不停”“不止”也有比较充分的阐释,并能扣住材料进行,没有“踩西瓜皮”,实属不易。

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开篇提纲挈领,快速入题,要言不烦;分论点独句成段,格外醒目;结尾回扣开篇提问,重申论题;整篇作文思路一目了然。

3、书卷气浓郁。本文旁征博引,既有对课文佳句、典型事例的妙引,也不乏西哲睿语、先贤名言,不仅信手拈来,更与语境相契,无“掉书袋”之嫌。

4、讲究修辞,文采斐然。本文巧用对偶、排比、仿词、顶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整散句、长短句错落有致,连两个分论点句的结构与字数都大致整齐,具有对称、回环之美。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上述亮点反映出考生比较扎实的语文素养。此素养非一日之功。这些亮点对广大考生也颇具启发价值。

(广州市第二中学教师 王义刚)

【学生习作2】

探索不息,超越不止

□巫佳玲 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5)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玉兔一号”即将登上火星。新学期到来之际,航天喜讯接踵而来。

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思考,从这漫长的航天发展史、辉煌璀璨的航天成就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探索不止,超越不止”的航天精神。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探索不息,超越不止》。

探索不息,是梦想的召唤,是实践的推行。

我们听着“嫦娥奔月”的神话长大,那轮圆月高悬,人影摇曳,是先民们对月亮最初的印象;屈原“天问”中华丽的辞藻,是古人对头顶苍穹最浪漫的想象。

古人对太空的探索,源于内心的好奇,渴望拨开云雾,这份梦想召唤着他们进行探索。

石申观天象,记录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郭守敬研制历法;张衡改进浑天仪,理解自然规律;万户身绑火箭飞向太空……不同朝代的古人,均努力将梦想付诸实践,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他们将探索的目光投向茫茫太空,他们心怀梦想,身体力行,孜孜探求。

埃隆·马斯克曾说:“如果你瞄准月亮,即使坠落,也是在星辰之间。”

同学们,我们也应该学习先贤的探索精神,心怀梦想,勇于实践。我们也应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祖国的热爱,努力学习,勇于尝试,争取在未来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超越不止,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是从有到优的再跨越。

上世纪50年代,航空事业艰难起步,但我们开启了属于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到70年代,“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让激昂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外太空;前不久,“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接着,“天问一号”又将着陆火星,中国的航天事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便是从有到优的再跨越。

如果没有勇于突破的决心,我们无法超越现有的成就;如果没有勇于超越的不懈努力、接力奋斗,我们无法成为当今世界航空的强国之一。

同学们,未来已来,我们应该从小突破开始,用量变促质变;我们要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决心,实现自我超越,勇挑建设美好祖国的重担。

同学们,在探索和超越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创下一个个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与担当。

在新学期到来之际,我们应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勇于追求、不断超越的人。也许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成为航天人,但航天人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将青春奉献给祖国,舍小家为大家,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努力为时代、为未来而奋斗。

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荧烛之光增辉日月。

同学们,晨光起于白塔之上,终将铺满阴霾大地。欣逢盛世,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虽然如今航天成果喜人,但浩瀚的星空仍有无数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向着星辰大海的更深处进发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本文选择任务②进行写作。

主体部分首段创设了“开学第一课”的情境,表明了写作者身份和读者对象,落实任务指令后,将演讲主题和航天事业有机勾连起来,入题快且逻辑较严密。

第一步从“探索”切入,分析了其内涵,以古代先贤们早期的探索为重点,探寻了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又很自然地论证其现实意义,表述有很强的感染力;

接着从“超越”入手,分析超越的内涵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将重心落在中国当代航天人和航天事业上,突出强调他们的航天精神,号召同学们学习航天人的精神,过渡自然、有较强的文体意识;

然后分析航天人探索与超越的背后动力,号召同学们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升华了文章立意;结尾部分,还用诗一样的语言满怀深情地鼓励大家面向未来、做出超越前人的成就。

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合材料深度分析,面对全体学生激情演讲,着眼未来、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情理兼备,针对性较强,效果较好,达成了号召全体同学学习航天精神的目的。

文章语言自然流畅,长短句、整散句交替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自如切换,文采斐然,有表现力、有感染力。

不足之处在于,文章没有将“永不停步的探索”和“永无止境的超越”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其中更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对青年学生启示方面,也略显单薄。

(执信中学教师 廖波)

【非师点评】

两篇作文都是演讲,都能够做到紧扣主题,层层推进。演讲其实与写文章并不大一样,要诉诸听觉,因此最好能够加大文章的叙事性,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第一篇作文中提到的太空课例子比较生动。而两篇作文都引述了名人名言,增添了文章的厚度。尤其“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荧烛之光增辉日月”这句出自《三国志》的话,并不算太常见,但两位同学都引用了,算是一种巧合。

相对来说,第二篇作文在整体上的气势更足。

第一篇作文在后半部分,引述名言过多,形成拥堵,不免有凑数之嫌。因此,引述名言也得适度,只有八百多字的作文,这方面尤其要注意。引述的名言在意义上一定要与文章贴合,若有一句以上,切忌相同意思的名言堆砌。

(文学博士、知名作家 王威廉)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