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树上的男爵读书笔记》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0 01:49

3招搞定《树上的男爵读书笔记》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树上的男爵》的读书笔记,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理解主题": - 首先要全面理解小说的主题,包括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 《树上的男爵》通过主人公亚瑟·拉维尼的奇特经历,探讨了个人自由、自然与文明、传统与现代等主题。
2. "人物分析": - 分析主人公亚瑟·拉维尼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他的选择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 考虑其他重要人物,如他的妹妹、父母等,他们对亚瑟的影响和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3. "情节梳理": -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注意时间顺序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 强调情节中关键的转折点和冲突,以及它们如何推动故事发展。
4. "象征意义": -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树、森林、城市等,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 分析这些象征如何加深了小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5. "语言风格": - 注意作者的语言风格,包括叙述方式、对话、比喻等修辞手法。 - 分析这些语言风格如何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文化背景": - 了解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7. "批判性思考":

看完《树上的男爵》才明白:你的人生,藏在你的选择里

认识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是从王小波对他的情有独钟开始的。


在王小波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卡尔维诺的影响:


神秘、怪诞、夸张、充满隐喻,还有极具幽默穿透力的讽刺。


所以,卡尔维诺也被誉为“作家们的作家”。


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曾这样评价他:


“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卡尔维诺三人同样为我们做着完美的梦,三人之中,卡尔维诺最温暖明亮。”


在小说《树上的男爵》中,卡尔维诺将那种对人生保持期待的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


12岁的男孩柯希莫,在一次家宴中,因无法忍受姐姐做的“蜗牛餐”,愤然离家,后来在和父亲反抗无果后,上树生活,直至离世。


有人说,这就是柯希莫的“百年孤独”。


但读完《树上的男爵》后,你会发现:


孤独是一种难得的自由,你怎么选择,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孤独

是最好的增值期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渐渐变得强大。


主人公柯希莫从小就表现得很叛逆,面对男爵父亲的各种“规矩”,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在一次家宴的饭桌上,柯希莫正式与自己的家人“决裂”。


他的姐姐把一盘蜗牛端上饭桌,作为一家人的主菜。


看着有些反胃的软体动物,看着姐姐对生命的“残害”,柯希莫一把推开盘子,坚决不吃。


愤怒的父亲威胁道:


“要么吃,要么滚。”


柯希莫毫不犹豫地找到自己的三角帽和佩剑,爬上花园的圣栎树。



彼时的他才12岁,但早已脱离世俗的束缚,和这个纷扰的世界保持距离。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柯希莫只是三分钟热度。没想到,他一待就是一个月。


起初,弟弟会给他送食物、被子等用具。


后来,母亲也接受他在树上,用望远镜观看他在哪里,两人还打旗语沟通。


而父亲一直不接纳儿子在树上的事实,并觉得丢人。


后来,柯希莫渐渐更少依靠弟弟。


他靠狩猎获得动物皮毛,然后制成衣服;用树枝搭建舒适的房屋,掌握在树上蹦来蹦去的技巧;引来泉水,解决用水问题;与动物们交涉,获取食物……


当我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不要怕,总有办法走下去。


有人说:


“和自己好好相处,是塑造内在价值的一种良药。”


正如柯希莫般不受世俗羁绊,始终遵循自己的内心,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喧嚣而迎合,对生活的热爱和自身价值也随之增加。


孤独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选择朋友

有时就是选择命运


因为热爱读书,柯希莫机缘巧合认识了强盗布鲁基。


在世俗的眼光中,贵族出身的柯希莫似乎和布鲁基没有相识的机会。


但柯希莫不求外界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而布鲁基也不在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

身份。


这种保持本性的态度,让两人惺惺相惜,互相影响。



为了满足布鲁基的求知欲,柯希莫不得不放弃每天的消遣,开始通过疯狂读书获取知识,布鲁基也渐渐遗忘了自己的“抢劫事业”。


后来,其他强盗以书相威胁,布鲁基再次抢劫却被捕。


上断头台之前,柯希莫在监狱外的树上,为他读了一个英雄的传记——书里的英雄上了绞刑架。


布鲁基无法改变自己强盗的命运,但柯希莫的善意让他觉得很满意,慷慨赴死。


灵魂相似的人,总是能成为挚友。


布鲁基不在之后,柯希莫依然坚守着与布鲁基相处时学到的:


愿意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喜欢为别人进行一种必不可少的服务。


于是,他阅读百科全书,了解周围的一切,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而这些学习,终于也派上了用场。


在一次强盗故意纵火中,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他动员私人森林的主人、国家森林的承包者、伐木工、烧炭工,组织了一支消防队轮流守卫。


柯希莫每天夜里,独自一人站在树上放哨。


男爵父亲终于第一次来跟柯希莫说话:


“你希望自己配得上你拥有的姓氏和爵位吗?”


柯希莫:


“我将尽一切努力以更配得上‘人’这个称号,我将具备他的一切品质。”


父亲点点头,郑重地把自己的佩剑授予这个早已长大的男孩。



曾国藩曾说:


“一生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正如柯希莫与布鲁基的友谊,即使外界对此抛来冷眼,他们始终坚定地珍惜彼此。


真正的朋友,不畏世俗,相互成就。


人生在世,选择朋友,有时就是选择命运。


时间和精力

要留给重要的人


如果说柯希莫拥有一颗天生孤独的内心,那么薇莪拉就是驱散内心孤独的暖阳。


两人在一个并不浪漫的场合相遇。


薇莪拉在自家园子里荡秋千,柯希莫从树上窜到附近,被薇莪拉当成偷果子的贼。



谁也不曾想到,年少时无意间遇见的陌生人,竟会成为彼此的意中人。


成年后的柯希莫成为男爵,而薇莪拉结婚不久后就成了寡妇。


当昔日知己重逢,少了份吵闹,多了份爱意。


柯希莫带着薇莪拉上树,加入自己的王国。


薇莪拉向往从一而终的爱,但因为战争,她和柯希莫却走散于人海,再也没有相见。


那时,柯希莫坚定地说:


“如果不感到自身充满力量,就不可能有爱情。”


他对薇莪拉的爱,深情且伟大。


所以,每次薇莪拉离开,柯希莫总会心怀热情地等待她回来,不惜暂停自己的消遣。


爱情是美好的,但只有遇到对的人,所有的付出才有其应有的意义。


人生并不长,我们应该把时间留给值得的人。



与人交往亦是如此。


“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不是每个人都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和你相处,正所谓: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做好自己的事,珍惜重要的人。


这样才会在平淡的日子里,看到幸福的最真实模样。


你的选择

决定了你的生活


很难想象,一个人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会是什么模样。


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无稽之谈。


但在柯希莫眼里,在树上生活,是一种选择,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可以站在几米高的地方,接受神父良好的教育。


他也能站在树上参加姐姐的婚礼,如期参加家中的每一次聚会。


父亲去世时,他会站在围墙上参加葬礼,别人撒土,他会抛下一根树枝。


母亲生病时,他会日夜站在正对窗子的树上,挂起一盏小灯,守在母亲身边。


卡尔维诺笔下的柯希莫,并没有和这个世界隔绝,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和外界相处。


他依然像普通人一样热爱生活,只不过他比普通人活得更自由。


卡尔维诺说:


“柯希莫选择的路,是一条自我抉择之路,并且通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主人公柯希莫一生都在树上生活,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站在高高的树端,奋起一跃抓住热气球的绳索,升入空中消失不见。



他对自己的选择以及对梦想的坚守,非常浪漫有力,令人动容。


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和实践,一生坚守自我,即使行为不被常人理解,依然全心全意地奉献。


正是这样的人,往往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人生处处有选择,选对了是幸运,选错了是成长。


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我们都应顺从自己的内心,并勇敢地坚持下去。


正如《但丁密码》的一句台词:


“人生就是不断做选择的累积,选择就是选择,无所谓对与错。”



写在最后


杨绛曾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深以为然。


正如柯希莫一生在树上生活,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追求。


成年人的世界,常常少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些小心翼翼。


因为不愿承担风险,所以害怕去尝试。


但不去做,永远不会知道对错。


人生中的每一步路,都是你的财富。


你选择怎样的路,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在岁月拉长的距离中,尽我所能,爱我所选,才不负此生。


文末点亮


愿你我都能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在最高处遇见优秀的自己!

作者简介:遇见小媛,一手执笔,写尽千山。公众号:小媛写意。本文首发公众号:读者读书会。《读者》杂志官方阅读交流平台,在这里,看见世界,读懂生活。

《树上的男爵》:人这一生,最难的不是成为别人,而是成为自己


你一定曾为这样的问题迷茫过:怎样才算自由地活着?


有人说:自由是下班后可以不接老板电话,节假日能有时间陪伴家人。


还有人说:自由是不必为了生计在职场陪笑,不再为了父母而结婚生子。


生而为人,我们总避不开世俗和欲望,更做不到随心所欲。


可在意大利最负盛名的作家卡尔维诺笔下,却有这样一个随心所欲、忠于本心、只做自己的人。


他就是《树上的男爵》中的主人公柯希莫。


为了反抗迂腐的贵族家规,捍卫自我的独立完整,柯希莫从12岁起爬上了一棵树,并再没有下来。


在树上衣食住行,是一种超出所有人固有观念的存在。


但柯希莫做到了,他彻底摆脱了外界的纷扰,克服了自我的怀疑,遵循自己的心意,探索出独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大概是这世上鲜有人能一直忠于本心,使得柯希莫成为一个奇迹,活成了所有人的理想。


坚持心之所向,并不容易,但只有当你坚持什么,才会得到什么。


有一种人生,是坚持自己想做的,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


正如周国平所言:“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生活若戴着枷锁,哪里都是牢笼


餐桌本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港湾,是一个家庭幸福的见证。


可在柯希莫姐弟三人心中,餐桌却是积怨已深的角落,是童年不幸的篇章。


正午时分,在神父完成冗长的祷告前,孩子们必须端坐于餐桌前,不得进餐。


之后要一勺一勺,一声不响,合乎礼仪地进行,那场面像是在进行应邀上访朝廷的演习。


若是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是喝汤时发出轻微响声,那可免不了一顿鞭子。


每日囿于贵族家庭的繁文缛节,柯希莫早已疲惫不堪。


更令他心生厌恶的,是当他拒绝吃姐姐用蜗牛做成的馅饼时,父亲竟用关小黑屋来威胁他。


面对如此不公的强逼,柯希莫头也不回地爬上了圣栎树,这一上就是53年。


可弟弟彼亚乔却因惧怕责罚,勉强吞下了那些软体动物,连连作呕。


童年带给他的软弱,让彼亚乔始终不敢坚持自我,一辈子活在他人的期待和安排中。



然而最不幸的,是姐姐巴蒂斯塔。


她原本与柯希莫一样,是个聪明、有理想的孩子,却在被侯爵少爷强暴后,成为居家修女。


巴蒂斯塔不仅从未得到父母的维护,还被迫将青春永远埋葬在了家里。


从此,她将自己压抑而恶劣的心绪,发泄在了怪诞的烹饪上:用蚱蜢腿装饰蛋糕、将老鼠肉做成馅饼、把猪尾巴烤成面包圈……


现实中,有多少人正和他们一样,将自己桎梏在世俗的枷锁上,像一只捏在别人手里的风筝。


而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为了外界的期待和目光,活在他人的评判之下,活在自我的压抑之中。


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不要做别人手里的风筝,试着挣脱那根线,让自己操控人生的方向。


追求真正的独立,从与人群疏离开始


为什么柯希莫一直不下树?


随着这个谜题的解开,整个故事以及柯希莫全部的精神世界,都被串联了起来。


柯希莫最初上树的原因,显而易见,是孩提时代对强大父权的逃离和反抗。


正如许多孩子在童年时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一样,单纯而任性。


但孩童的任性,在父母的权威面前,迟早会消磨殆尽。


因此,让柯希莫坚持不下树的理由,其实是刻在他心底的一个契约:“追求真正的独立,与人群疏离”


在他眼中,树下与树上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树下的环境是喧嚣的、荒诞的,到处充斥着旧序陈规、爵位争抢、权力斗争……


而树上的世界是静谧的、真实的,这个独立的空间帮助他隔开了现实的枷锁,此生不再被强求和干预。


当他熬过了暴风雨之夜、躲过了农夫的追捕、从森林深处凶猛的野兽那里死里逃生,柯希莫拥有了强健的体魄。


当他学会了修剪树枝、树上狩猎、搭建木屋、引流泉水,柯希莫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生存能力。


他一边在树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边通过与人群疏离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


上了树的柯希莫,终于从他所厌恶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中逃脱。


他坚信,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做自己的唯一出路。


柯希莫独自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慢慢体会到了“在树上”的美妙。


他时而爬到禁地观赏领居家枝繁叶茂的美丽花园,时而偷看父母生气的面容和担忧的目光。



他可以将尘世的美好尽收眼底,也可以选择永不向尘世妥协。


纵使他生活在云端,一生孤独,却从未陷入孤境。


因为他明白,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


可很多人却容易在孤独中惶恐、怯弱,用戒不掉的依赖来填补孤独,比如恋人、朋友、聚会……


茫茫人海,谁能真正懂你,你又能真正懂谁?


在独处的空间里,把自己安顿好,才能积蓄内在的力量,更加笃定自己在追寻什么。


做自己,并不必与世界决裂


从12岁的翩翩少年,到65岁的垂垂老者,在树上的这几十年里,柯希莫从未将双脚落至地面,哪怕是一瞬间。


他看似逃离了家庭,甚至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可他并不是一个厌世者,也从未与这个世界彻底决裂。


相反,他以一种带有距离感的姿态,更为积极地投身到外界的生活中,投身到为他人奉献的事业里,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中。


卡尔维诺说:“他是一个不回避人的孤独者,甚至可以说他心中只有众人。”


柯希莫到农民翻地、撒粪、割草的地方去,礼貌地与农民攀谈农事、天气,帮忙看看地里的庄稼是否成熟,替农民找人给菜园浇水,有时还帮忙驱赶麦田里偷吃的麻雀。


在森立里独自转悠时,柯希莫与四处流浪的烧炭工、锅匠、玻璃工结下友谊,白天帮他们传递消息、办点差事,晚上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柯希莫还和大名鼎鼎的强盗贾恩成为最好的朋友。


在柯希莫的耳濡目染下,贾恩疯狂爱上了阅读。从此他的见识得以丰富,戾气得以消除,却也因此而大意被捕,最终丢了性命,这让柯希莫伤心不已。


在独处的岁月里,柯希莫对阅读和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从书里汲取知识,甚至请神父授课,好解答古罗马哲学、天体运行轨迹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相关问题。


为了获得更专业的解答,他开始与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有了书信联系,并获赠了很多专业书籍。


他的求知若渴,还一度引起了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关注。



柯希莫看似离群索居远离纷争,实则默默关注局势,使谜题得以解开,使事态逐渐好转。


即使生活在树上,也依然热爱大地。


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追求自我的实现,并不必与整个世界决裂。


与他人疏离,不是逃避,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


选择适当的独处,给自己留一个角落,整理好迷茫与慌张,然后以更大的热情拥抱世界。


我爱你,但我也很爱自己


听从内心的声音,一辈子生活在树上,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其中最令人遗憾的,是爱情的失败,导致柯希莫最终孤独一生。


究其原因,是他心甘情愿给自己立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坚持到底:此生,无论如何都不会踏足地面半步。


他拒绝一切逼迫他走下树的人和事,即使是为了此生挚爱。


第一段爱情,是和柯希莫的初恋,那个被流放在树上的王室女儿乌苏拉。


乌苏拉与他在树上相爱,却在家族被赦免后,不得不与家族成员一起下树,返回自己的王国。而柯希莫为了那份坚守,不愿下树,两人简短的恋爱就此结束。


第二段爱情,是和美丽的寡妇薇莪拉。


薇莪拉的大胆热情,让柯希莫一时沉浸在情爱的愉悦和满足中,难以自拔。


爱情的冲动,不仅填满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空虚感,还令他认识了一个过去从不曾了解的自己。


可遗憾的是,两个人的爱情观在一开始就背道而驰,这让他们在很多事上无法达成一致。


在薇莪拉心中,爱情包括一切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吵架、任性、赌气。这些负面情绪,是爱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可以用为她嫉妒、为她牺牲,来考验对方的心意。


可在柯希莫看来,爱情应该是美好的、纯粹的。


痛苦或不和,是与爱情格格不入的存在,这些都应该被排除在外。


当薇莪拉要求柯希莫用下树来证明他对自己的爱时,柯希莫拒绝了。


他说:“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拥有爱情。”



陷入爱情的人,往往是热烈的,冲动的,会盲目,更会失去自我。


但为了对方一步步做出牺牲、让步,甚至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这不是爱,是欺骗。


我们总在学习如何爱别人,却忽略了“我爱我”才是更珍贵的事。


好的爱情,不是一个人的退步和忍让,而是亲密又独立,相爱又自由。



《树上的男爵》有着一个令人热泪盈眶的结局:


天空有热气球飞过,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就那样轻轻一跃,用尽最后的力气抓住了绳索,随气球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头……


他的墓碑上刻着一行字:“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男爵一辈子远离大地,却深深热爱这片土地。


对他来说,树代表着一生的坚守,是内心一方净土,而他至死守护着这方净土。


挪威诗人易卜生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


人世间熙熙攘攘,你来我往,最难的不是成为别人,而是成为自己。


也许世人看不懂你的遗世独立,看不懂你的宁静致远,但坚持做自己就好。


正如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并不是所有的志趣,别人都会懂得;并不是所有的热爱,别人都能理解。


莫让别人的期待桎梏本心,莫让外界的喧嚣干扰选择,莫让荒谬的情感弄丢自己。


当你真正成为你自己,才会明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


作者 | 夏意阑姗,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文字寄情愁。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