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05:27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离职申请书提交注意事项
正文:
随着职场生涯的不断发展,离职成为职场人面临的重要抉择之一。在正式提交离职申请书之前,以下事项需特别注意,以确保离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明确离职原因
在提交离职申请书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离职原因。这包括个人发展、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公司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明确离职原因有助于在离职过程中保持理智,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双方关系。
二、选择合适的时机
选择合适的时机提交离职申请书至关重要。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不适合立即提交离职申请书:
1. 项目关键时期:在项目关键时期离职,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影响项目进度。建议在项目结束后或项目稳定运行后再提交离职申请书。
2. 公司庆典或重要活动:在公司庆典、年会等重要活动期间提交离职申请书,可能会影响公司形象。建议在活动结束后再提交。
3. 临近年终奖发放:在年终奖发放前提交离职申请书,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年终奖待遇。建议在年终奖发放后或次年年初提交。
三、注意书面表达
在撰写离职申请书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格式规范:离职申请书应采用正式的书面格式,包括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等部分。
2. 语言得体:在表达离职意愿时,应保持礼貌、诚恳,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情绪化的语言。
3. 简洁
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了一起劳动争议类案件。刘某称自己在2016年4月签署了A公司统一要求签的辞职申请单,但自己直到再次和A公司签署劳动合同时一直在该单位工作。而工龄却只从再次签订合同后开始计算,刘某要求将签离职申请单到再签署合同之间的阶段纳入工龄并获得相应经济补偿,起诉公司后获支持。
一份“辞职申请”引发的工龄之争
新京报记者获悉,刘某于2007年2月15日入职A公司,2016年4月20日,刘某提交辞职申请书,载明“本人因个人原因自愿提前与公司解除劳动协议”。2016年5月1日,刘某重新入职A公司并填写入职报名表,当天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A公司在刘某提交辞职申请到再入职期间不间断为刘某申报个税和缴纳社保。2017年刘某荣获“A公司十年优秀老员工”称号。2022年4月,刘某以A公司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书面通知A公司于2022年5月1日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后刘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确认2007年2月15日至2016年4月20日、2016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期间A公司与刘某存在劳动关系,并以后面一段期间的工作年限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刘某不服仲裁裁决,诉至法院。
刘某在庭审中陈述,当时A公司统一要求签辞职申请单,但实际上2016年4月刘某一直在A公司工作。另外,刘某补充提交其在2016年通过电子邮件每日向单位发送的工作日志,其中载明2016年4月20日至5月1日期间工作日志并无中断,连续记载了刘某每日的具体工作内容。
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系刘某与A公司之间劳动关系期间的认定。A公司主张刘某在2016年4月20日提出辞职申请,劳动关系就此中断,双方实际存在两段劳动关系;刘某则主张双方自2007年2月15日至2022年5月1日存在劳动关系。虽然刘某认可辞职申请书的真实性,但主张填写辞职申请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系应A公司的要求。结合双方陈述及刘某提交的2016年4月无间断的工作日志等证据可知,刘某实际并未中断工作,其实际工作情况与辞职申请明显相悖。此外,纳税证明和社保缴纳情况以及刘某2017年所获“优秀老员工”奖等证据,应认定双方劳动关系处于连续状态,故双方劳动关系应自2007年2月15日起持续至2022年5月1日。刘某以A公司未足额支付其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计算补偿金的年限应连续。
识别真假“斩断”工龄的情况
法官表示,“工龄”即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工龄”与经济补偿、赔偿金的核算、享受年休假的天数以及非工伤医疗期长短等利益直接挂钩。为此,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责任,要求员工填写书面的辞职申请,隔一段时间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制造劳动者主动辞职的假象以“斩断”其“工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者连续工作或提供劳动,工作年限应连续计算,双方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书面劳动合同期限是否中断,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连续计算。但是员工从单位离职后又重新入职该单位的,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分别分段认定。本案中,劳动者虽然向用人单位提交了书面的《辞职申请书》,但通过工作日志、优秀老员工的奖励等证据,能够证明劳动者实际工作并未中断,所谓《辞职申请书》与事实不符,因此劳动关系期间并未中断,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时应以连续的工作年限计算。
法官提示,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均要知法、守法,知晓工龄连续计算的具体情形,便于识别真假“斩断”工龄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46条规定了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问题。下列情形的工作年限不能被“斩断”,仍应连续计算,具体包括:(1)劳动者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3)因用人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工作调动;(4)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又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前后两份劳动合同期限虽不连续,但用工连续的,也不能真正“斩断”工龄。但如果劳动者因自身原因申请辞职后,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入职的,劳动者主张工龄连续计算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连续计算。
劳动者应养成保存证据的习惯,审慎签署相关文件。劳动者应当保存好与用人单位的用工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来往邮件、微信工作记录、工牌工服、工资发放记录、单位考勤等。在签订劳动合同、续签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辞职协议等书面协议时,劳动者要认真查看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存在排除自身权利、增加自身义务的条款。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编辑 刘倩 校对 张彦君
公司要搬走,要求员工提前一个月提交书面离职申请书,离职时再赔偿,满满的套路,敢相信吗?
深圳某公司要搬厂,12月20日发布工厂搬迁公告,要求员工在12月26日前提交书面离职申请书,统一于1月21日办理离职手续,公告称按现行法律法规办理经济补偿金手续。
这份公告,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不能随公司搬迁的员工,公司给经济补偿金,挺正规的啊,但仔细一分析,这就是个坑啊,满满的套路,只等员工往里面跳。
一,公司搬迁,员工不去,属于劳动合同单方面变更,改变了工作地点,从深圳搬到中山,是从这个城市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公司又提供不了通勤车,肯定有很多员工不去。这是公司的原因造成的,为什么要员工提交离职申请书呢?
二,公告中说,公司按法律法规办理经济补偿金手续,这句话太模糊,难道不是要把补偿标准公布出来吗?含糊其辞,避而不谈,企图蒙混过关,等你交了离职申请书,再去理论,一切为时已晚。
三,一旦员工提交了离职申请书,主动权就不在员工手里了,公司就有证据了,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员工申请离职的,不是公司要解除合同的,可以一分钱都不赔,到时员工张十张嘴也说不清。
那怎么办才稳妥呢?员工与公司沟通好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细节,双方无异议了,签署补偿协议,然后双方签名,甲方盖公章,乙方按手印,协议书拿到手后,再提交离职申请书较为稳妥,在填写离职原因时,也要注明,“因公司搬迁,经与公司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提交之前拍照留存,公司毕竟要搬走了,哪里值得信任呢?关键证据一定要保留好。
至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怎么算,该如何补偿,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可以关注我,去看看。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害,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被迫离职流程# #员工辞退补偿# #离职索赔# #被迫离职情形# #关于被辞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