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合同续签的自我鉴定》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18:13

3招搞定《合同续签的自我鉴定》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合同续签的自我鉴定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目的":首先要明确作文的目的,即为了表达对合同续签的认可、感谢及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2. "尊重对方":在作文中要尊重合同另一方,表达出对其工作的认可和感激之情。
3. "回顾合作经历":简要回顾双方在合同执行期间的合作情况,总结合作中的亮点和成果。
4. "分析原因":分析双方决定续签合同的原因,如合作愉快、业绩显著、共同利益等。
5. "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表明对未来合作的信心。
6. "展望未来":对未来合作提出期望,表达出双方共同发展的愿望。
以下是一篇关于合同续签的自我鉴定作文的参考结构:
---
标题:合同续签自我鉴定
一、引言
随着合同的顺利执行,我们双方的合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我对本次合同续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合作进行自我鉴定。
二、回顾合作经历
1. "合作愉快":在合同执行期间,我们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2. "业绩显著":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3. "相互信任":在合作过程中,我们相互信任,共同克服了诸多困难。
三、分析原因
1.

“要么瘦,要么死”……?千万别信“签约减肥”,不仅破财,还可能受伤……

“看!我们的学员多投入,夏天就快到了,赶快加入我们,动起来!”

4月16日,北京某减肥训练营里,一场直播正在进行,工作人员一边浏览弹幕一边激情解说,直播的画面里是做着动作喊着口号的教练和前排的“优秀学员”。没有完全进入画面的,还有四五十名身形各异的学员,他们跟着教练的指令挥手、跑跳,可没多久,就有人跟不上了,在原地站着休息。

《法治日报》记者在这家训练营看到,墙壁上贴着“管住嘴,迈开腿”“要么瘦,要么死”等标语,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学员减肥前后的对比照,有的宣称“减重200斤”。

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正式启动,各地掀起减肥热潮。一些机构推出封闭式减肥训练营,打着“度假式减肥”“封闭集训”“高效瘦身”等旗号,让不少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心动不已。

但现实中的减肥训练营真如其宣传的那样“有效”“高效”吗?《法治日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问教练器械使用方法还得收钱

“京城最大训练营”实际仅70平方米

22岁的龙清是广东人,身高1.75米,体重314斤。去年8月,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因身材四处碰壁,面试官甚至问他:“你体重基数这么大,上班会不会有影响?”

龙清下定决心减肥,经过多方对比,他选择了广东惠州一家减肥训练营。“原本选的3人间,报到当天进门一看,不仅味道冲,而且到处都是垃圾,床铺也乱七八糟,和之前宣传的‘酒店式住宿’环境完全不同。”他无奈加钱升级成双人间,总计花费6980元报名了一个周期(28天)。

正式训练开始后,龙清发现和对方宣传不符的情况还有很多:训练场地在居住地附近一个小区的自建小平层里,面积约100平方米;器械是一些常见的跑步机、椭圆机等,一周课表中除了有氧训练外,还有一节羽毛球课和一节游泳课,此前宣传的乒乓球课等“不翼而飞”;游泳课场地距离较远,学员只能自己想办法过去,要是没车,就得花钱打车;上羽毛球课,得自己租球拍,费用是一节课20元。

“对方宣传时说‘一对一辅导’,实际上根本做不到。”龙清说,上课打卡就是走个形式,自己300多斤,教练用一句“你现在的身体情况不适合去跟课”就把他打发了,也不给他安排其他训练,更别提专业指导,“我只能自己琢磨着去做器械训练,根本没人指导”。

龙清的室友在力量区训练时,向教练请教器械使用方法,教练竟说“教你用可以,但要收费,你得花钱报私教课”。

记者以“想报名减肥”为由,实地走访了北京市多家减肥训练营,发现“货不对板”的情况并不鲜见:部分训练营在宣传时打出“五星级酒店标准”等噱头,实际训练与住宿环境却很差。一些训练营宣称有专业营养师专职搭配饮食,实际却只是由几个阿姨炒大锅菜,且饭菜量少又难吃,食材也多是冷冻肉等,无法满足学员大强度训练的能量需求。

一家位于北京延庆自称“奢华营地”的减肥训练营,最高收费28800元一个周期(28天),其工作人员发来的宣传资料显示“超百亩超大园区,京城占地最大训练营”。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所谓的园区主要是指与训练营合作的两家酒店加起来的占地面积,实际属于训练营的只有两间酒店会议室改成的健身场所,面积在70平方米左右,一间放置着四五台跑步机、椭圆机和哑铃;一间有几名学员正在上课,仅一名教练在台上做着示范动作,台下没有教练在旁监督学员动作是否到位。

“没有一名学员

因未达签约体重获退款”

在广东惠州那家减肥训练营减重期间,一个周期内,龙清只瘦了10斤,远远没达到减重协议定下的“原体重8%”的目标。他找机构请求退费被拒,对方的理由是“你不坚持上课打卡导致的”。

1个月后,龙清又去广东东莞报名了一家减肥训练营。这里的价格相对便宜,双人间4980元一个周期,他一口气报了6个周期(约半年)。距离营期结束还有几天时间,龙清减下来的体重与签约时约定的33%(第一个周期8%,之后每个周期5%)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谓的‘签约减重’根本就是个陷阱。”龙清说,这是他从两段训练营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身边没有一名学员因为没达到签约体重而获得退款。

来自江苏南京的刘彩身高1.6米,体重92.8公斤。去年5月,她在当地报名了一家减肥训练营,签合同时,她也和机构签了一份“签约减重”协议。

“根据协议,乙方承诺第一周期减重甲方体重10%至15%,第二周期减重甲方体重9%至10%,第三周期减重甲方体重8%至9%(以此类推,最低包含6%),如未达标将继续免费训练。”刘彩说,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这条约定形同虚设。训练营有带班教练和总教练,带班教练平时会和学员搞好关系,如果到期后没达到合同目标,总教练就会让带班教练用各种话术忽悠学员,这时带班教练就会打感情牌,说一些“咱们关系这么好,你别让我难做”之类的话。

29岁的上海市民吴月,最重时体重达292斤。她花4.2万元在当地一家减肥训练营报名了6个周期(每个周期28天)。

在营时间久了,吴月发现诸多不合理处:交费签约时,销售人员只告知减肥量,实际新人首月应减8%,后续每月5%,吴月合同本应是33%,却只签了30%,等她发现时合同已签无法更改;后期“掉秤”慢未达标,班主任要求其签废除合同文件,称是为班级荣誉和绩效,而签了后就无法享受合同约定的延期减重周期和退费权利。

记者调查发现,除“签约减重”条款形同虚设外,一些减肥训练营还会在签约时规避自身责任,拒绝退费,如规定“因学员个人原因导致提前退营,概不退费”。而实践中,到底什么算是“学员个人原因”,按照合同“解释权归营方所有”。

教练不顾学员伤势

强制要求完成动作

记者在北京顺义一家减肥训练营走访时看到,操课进行过程中,一名体形较大的女士坐在训练室门口,嘴唇苍白。

一名学员走过来问她“怎么了”?该女士说“好像有点低血糖,头晕,老师让我在这坐着休息”。离这名女士不远处有一名监课教练,对方听后没有任何反应。而此时,听到女士情况的另一名工作人员也置若罔闻,继续向记者介绍:“我们的教练都非常专业,如果学员动作不标准,都会及时纠正,还会时刻关注他们的实时心率……”

多名受访者反映,其参加的减肥训练营里,一些教练极不负责任,专业度不高,甚至有17岁的同期学员,在营期结束后直接留下做了助理教练。还有学员反映,教练在营内“一手遮天”,和教练搞好关系就能在打饭时多给饭、训练时能偷懒,因此有学员应付不了高强度训练时就去讨好甚至贿赂教练。

记者调查发现,减肥训练营里,“教练只顾上课,学员机械跟练”的情况很常见,且一些训练营并未根据学员情况作针对训练计划,导致学员身体不适乃至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多数训练营不具备急救设备,且因训练营多地处较偏远的村镇地带,周边医疗设施并不完善,一旦发生意外,伤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浙江人梅好今年27岁,身高1.67米,体重超过200斤。今年1月,她花1万多元在杭州一家减肥训练营报名3个周期,还额外购买了100节私教课,总费用近5万元。

但高昂的学费并没有让她得到预期的回报。训练营课程安排不区分学员体重,要求所有学员完成相同动作。梅好作为大基数学员,在一个周期还未结束时就拉伤了胳膊,但教练不顾其伤势,强制要求她完成动作,导致她的胳膊伤势愈发严重,至今仍未好转。

第二个训练周期,梅好因高烧近39摄氏度,向教练请假回房休息却被拒绝,只同意让她坐在训练室休息区。“当时我发烧浑身发冷,休息区特别通风,越坐越难受。”梅好回忆道,直至她提出“退营”,教练才松口让她回房休息。

“我花了这么多钱,入营前除了体重,其他都好好的,在营里却又发烧又受伤。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无奈之下,梅好决定退营,此时她还有价值3万余元的课程和营期未履行,但对方拒绝退款。目前,梅好已起诉该训练营,希望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委托第三方可一次性补缴社保?多人已报警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实习生 孙慧慧

多位广州居民近日向澎湃新闻反映称,因在网络上看到一次性补缴社保广告被吸引,他们与广州懿行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懿行商贸公司”)签订协议,一次性支付数万元、十多万元用来补缴社保。然而,几年过去了,该公司一直没有帮他们补缴社保。

据受害者透露,在前期,该公司工作人员不断发布信息称,社保要涨、政策越来越严等诱导性信息,释放焦虑。发现不对劲后要求退款时,其又称正在办理,并要求签订补充协议延期,并找各种理由拖延,拒不退款。

工作人员发布的诱导性信息

据多位受害者介绍,他们一般年纪都较大,辨别能力较差,很多人遭受了疑似的骗局。所涉及的公司有多个,除了懿行商贸公司,还有同在广州的多家公司,背后疑为一个团伙。目前,一些受害者组建了维权群,也有人选择报警以及起诉。4月中旬,广州市12345热线回复称,针对此事,天河区警方已立案侦查。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底,懿行商贸公司更名为广州艺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嘉咨询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也进行了变更。该公司于2025年3月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自2024年7月起,因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该公司已多次被起诉,相关立案信息有12条。

委托第三方公司补缴社保一直未成功

据广州的陈先生(化姓)介绍,2021年6月,陈先生的母亲刷到懿行商贸公司的宣传广告,称可以一次性帮人补缴社保,这样以后退休就能领取养老金。此时,陈先生的母亲临近50岁,很快要退休了,然而其2003年8月至2011年3月的社保是“空白期”。此前,他们也咨询了社保部门,看能不能补缴,但未能成功。于是,陈先生的母亲想通过第三方公司补缴社保,以便今后退休领取养老金。

陈先生母亲和懿行商贸公司签订的代缴社保合同

陈先生表示,经咨询,艺嘉公司答复称,该公司可以一次性补缴,一个月的补缴费是1530元,需一次性缴纳相关费用。加了该公司一位经理的微信后,发现其在朋友圈发了大量信息称,社保要“涨价”,而且以后的相关政策越来越紧,若想补缴就得加紧。

2021年8月,陈先生的母亲提供了身份信息、社保账号等资料,并支付一次性补缴社保的费用140760元(共补缴92个月)。双方签订的《社保补缴委托书》显示,懿行商贸公司为陈先生的母亲代办社保补缴的申报事宜,补缴时间为“社保空白期”,合计92月,补缴费用为每月1530元,共计140760元,陈先生的母亲一次性支付140760元。

《社保补缴委托书》约定,因政策变化或不可抗力造成懿行商贸公司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的,双方均有权解除协议,如懿行商贸公司未能完成陈先生母亲的委托,需在确定结果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已收取的费用退还。因政策变更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协议的执行,双方不负违约的责任,根据事故影响的时间可将协议的履行时间相应延长,双方协商补救措施。双方因履行协议发生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调不成的,可提请广州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上述协议的同时,懿行商贸公司还要求陈先生的母亲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该《保密协议》要求,无论因何种原因终止委托代理关系后,任何一方均有义务继续对懿行商贸公司的个人隐私信息和商业秘密等进行保密,非经对方书面许可,任何一方均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2021年12月,因存在补缴社保的需求,陈先生母亲的妹妹也和懿行商贸公司签订了协议,一次性支付对方52500元(共35个月的社保)。

陈先生称,协议约定的期限到了,他的母亲发现,其社保账户的补缴业务并未办理。对此,懿行商贸公司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拖延,如称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审核流程烦琐、近期政策调整等,并一直声称很快就能办理。

因社保一直未补缴,约定的时间到期,在懿行商贸公司的安排下,陈先生的母亲和懿行商贸公司先后多次签订了《<社保补缴委托协议>之补充协议》,不断将原合同服务时间顺延。

陈先生表示,到了2023年2月,他母亲的妹妹发现,其社保一直没有补缴,想去公司解除协议,然而到了公司,工作人员称现在续签合同可以“插队”,在这种诱导下,他母亲的妹妹又和对方续签了合同,再次支付了120409元,其需补缴的“社保空白期”从35个月变更为了121个月。

至2023年8月,因社保一直未补缴,陈先生的母亲觉得不对劲,找懿行商贸公司协商退款。经过交涉,懿行商贸公司退回了45900元,并将其需要补缴的“社保空白期”由92个月变更为了62个月。

虽多次去追问交涉,但补缴社保一事一直没有进展。至今,陈先生的母亲及其妹妹的社保仍然没有补缴。

多人认为“被骗”后选择报警

陈先生表示,直到意识到可能遭遇骗局后,母亲才将这事跟他说。他上网查询发现,依据相关政策,社保补缴是不允许第三方公司代为补缴的。

陈先生称,他们曾找过懿行商贸公司,想要解除合同,但对方称,想解除合同,需要签订解除协议,而且还需支付18% 的违约金,签订解除协议45个工作日之后才可退款。因双方争执不下,他们没有和对方签订解除协议。

陈先生说,他们曾多次要求对方退款,追问进展,工作人员一直说正在办理当中,请耐心等待。

2023年11月底,懿行商贸公司更名为艺嘉咨询公司。

到了2025年,陈先生发现,艺嘉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始不接电话,不回消息,甚至公司办公地址也“人去楼空”,下落不明,其注册地也无人办公。

陈先生说,意识到对方可能“跑路”后,他们在社交平台看到,很多网友分享了类似的经历,称该公司骗了很多人,“都血本无归”。

目前,一些受害人已组建了维权群。据多位受害者介绍,据他们掌握的情况,目前,遭遇疑似骗局的受害者有上百人,涉案金额有300多万元。所涉及的公司,除了艺嘉咨询公司,还有广州另外多家公司,背后疑为一个团伙。

其中一位维权者李女士(化姓)告诉澎湃新闻,2023年11月,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相关补缴社保的广告后,她与一位女子取得了联系。之后,对方不断给她发信息称,社保每年要涨,政策越来越严,其有特殊渠道代为补缴。

在对方的诱导下,李女士和懿行商贸公司签订了协议,一次性支付6万元。懿行商贸公司承诺,将在9个月内,即2024年8月21日前,帮李女士补缴社保。然而,时间到了,对方并没有补缴社保,李女士前去追问,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退款。至今,李女士未收到任何退款。

李女士称,以代缴社保为诱饵,懿行商贸公司“骗了很多人的钱”。

公司已被多人起诉,

警方介入调查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懿行商贸公司注册于2016年12月,注册资本200万元,地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目前,该公司已“人去楼空”,相关工作人员也无法联系上。一些维权者认为遭遇诈骗,为了挽回损失,选择了报警或者起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底,懿行商贸公司更名为艺嘉咨询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由陈水荣变为了陈秀莲。目前,该公司由陈秀莲100%持股。

因合同纠纷等,艺嘉咨询公司已被多人起诉。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2025年3月,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该公司已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自2024年7月起,因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该公司已多次起诉,相关立案信息有12条,法院为广州市天河区法院。

多位维权者表示,此前,他们已经报警。相关截图显示,针对12345投诉回复称,投诉人所反映艺嘉咨询公司涉嫌社保诈骗的情况,广州天河警方已立案调查。

4月中旬,广州天河警方回复称,相关案件已立案调查。受访者 供图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表示,从现有法律和政策来看,法律和政策并不容许个人委托与其无劳动关系的第三方公司补缴社保,如果涉事公司以签订合同作为幌子,蒙蔽受害者,在明知无法为受害者补缴社保的情况下,仍旧许诺能够为受害者补缴社保;并且在受害者要求退款时,不按照协议执行退款。涉事公司有非法侵占受害者钱财的嫌疑,有诈骗故意,涉嫌诈骗或合同诈骗,公安机关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赵良善表示,如个人需补交社保,应第一时间与社保行政管理部门联系沟通,了解最新政策,切勿随意轻信他人;同时,支付有关款项前,应当谨慎,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和信用等级,避免被骗;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社保骗局,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信息,以便警方进行调查处理。同时,要保留好与骗子的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短信等证据,这些对于挽回损失和打击诈骗犯罪都至关重要。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应负起监管责任,日常监管不能缺失,如通过不定期抽查等形式,一旦发现违法者,加大对其处罚力度。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前,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曾多次发布提醒称,“别相信一次性社保补缴广告,违法违规参保后果严重”。

如2022年4月,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提醒称,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次性补缴社保的广告,宣称有特殊渠道能帮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一次性补足社保,立刻办理退休,或者可以帮没有工作单位的市民挂靠参保。广州人社、广州税务郑重提醒,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同时,对存在实际劳动关系,但没有参保或没有足额参保的时段依法依规补缴,没有劳动关系的补缴如挂靠参保补缴、虚构参保条件参保补缴均涉嫌违法违规。

具体来说,以下四类参保补缴行为涉嫌违法违规:

1.挂靠参保,即参保人通过中介或其他途径挂靠在与其无真实劳动关系的单位名下参保;

2.虚构参保条件参保,即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参加社保;

3.伪造证明材料补缴,即伪造个人信息、劳动合同、就业经历、工资银行流水、工资会计记账凭证、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等法律文书办理社保补缴;

4.异地违法违规补缴转入广州市,即通过中介在异地违法违规补缴社保后转入广州市。

来源: 澎湃新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