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3 03:48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考试自我评价作文的注意事项
正文:
考试自我评价作文是对自己学习过程和考试成绩的一次反思和总结。在撰写此类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目的
首先,要明确撰写考试自我评价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了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明确目的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二、客观公正
在评价自己的考试表现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避免过度夸大或贬低自己的表现。
三、具体事例
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举例说明自己在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如,可以提到自己在哪些科目上取得了好成绩,以及哪些科目还有待提高。
四、分析原因
针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深入分析原因。对于优点,要思考自己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对于不足,要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改进。
五、提出改进措施
在分析完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后,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帮助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注意文章结构
一篇优秀的考试自我评价作文,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考试情况;主体部分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展望。
七、语言
“头一天还好好的,早上起来就又吐又拉,每到考试,我家孩子就拉肚子,咋回事儿啊?”石家庄高中生小张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出了求助。随着6月“考试季”的日益临近,不少学生和家长出现了考前焦虑:情绪紧张、心烦不安,而像小张这样每逢考试就“拉肚子”其实是考试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焦虑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正在悄然侵蚀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成长能量。记者近日采访了心理专家和资深教育工作者,他们都表示考试焦虑有迹可循,有法可减,越早干预越容易帮助孩子摆脱考试焦虑。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焦虑都有迹可循
14岁的昊然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自从某次考试不太理想之后,妈妈发现孩子经常会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还特别爱发脾气,原以为是青春期男生的叛逆表现,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症状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之前尤为突出,才惊觉孩子可能是考试焦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魏曙光告诉记者,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且延续的情绪状态。当考生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这在面临高考或中考的学生中尤为普遍。考试焦虑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
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胸闷气短、食欲减退、肠胃不适、频繁小便等等。家长能明显感觉出孩子心理上的紧张、担心、恐惧、忧虑、注意力差、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抑郁、缺乏自信、丧失学习热情、过度夸大失败后果等等。同时在行为表现上,会出现拖延时间、坐立不安、怕光怕声,手抖出汗、视力模糊、草草作答、匆匆离开考场等症状。
如果孩子主动提及了上述问题,或者家长发现孩子最近的考试成绩有突然下降,学习状态、精神状态发生突然变化,就需要留意孩子是不是可能发生了考试焦虑。早发现早治疗,考前焦虑的干预效果就更好。
中学高级教师、石家庄市数学学科名师、石家庄西山学校执行校长王永福告诉记者,焦虑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焦虑的表现形式又有很多种,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细心观察、早日发现,才能更好地应对:“对于走读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的这段时光,是家长观察孩子状态的黄金时间。不妨和孩子聊一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留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观察他们的眼神和表情,这些细节里都藏着孩子的情绪密码。而对于住宿的孩子,通话时别急着聊学习,从一些轻松的话题聊起。如果发现孩子说话总是很敷衍,或者刻意回避眼神交流,那可能就是情绪出现问题的信号。同时,记得和班主任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可以视频通话,记得把摄像头对准家里的温馨角落,或者孩子喜爱的物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气息,都能帮助孩子敞开心扉,缓解他们的压力。”
家长的坦然才能帮孩子降“躁”
王永福当过班主任,有12年石家庄一中级部主任的经历,带过5届毕业班。他记得有一届毕业生里有一名叫小蕊的女生,原本成绩稳居年级前十,可随着高考临近,这个曾经阳光开朗的女孩开始失眠,上课时总是走神发呆,模拟考试成绩也一落千丈。经过了解发现,孩子的妈妈每天把“考不上985就没出路”挂在嘴边,爸爸手机里经常转发“清北学霸作息表”之类信息……这些都像沉重的镣铐压得小蕊喘不过气来。还有位家长,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在书房安装了监控。原以为这样能让孩子更专注,却没想到反而引发了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开始故意拖延学习时间,成绩不升反降。还有的家长,甚至比孩子还焦虑,看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不正常。怀疑孩子不努力,怀疑孩子早恋,怀疑孩子没目标,总之,不断给孩子挑错。王永福说,信任孩子,坦然接受孩子的不足,才能有助于孩子在中高考时不打折扣地正常发挥。
孩子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家长包女士回忆说:“儿子高考前,我一直以为没有给他增加过压力,直到有一次朋友打电话我去逛街,我跟朋友电话聊了半天,说孩子要高考了,状态不太好,只有最后一个月了,实在是太紧张,没有心情去逛。挂完电话才想起,儿子就在隔壁房间学习,能听到我们的对话。我们那段时间不再出去遛弯儿,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走路都要踮起脚尖。儿子特别内向且心细,所以我们虽然口头上表达着‘别紧张’,但行为上却无形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我们的焦虑肯定也干扰到了孩子。”
王永福提醒说孩子学习,家长同样也需要学习,要学习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美好,家长的坦然也能给孩子的焦虑“降温”。
预防孩子焦虑可以参考这些办法
王永福告诉记者,他也是一名高中生的家长,抛开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他很想跟家长们分享一个观点,教育不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而是一次静待花开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沉稳而温暖的力量,才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焦虑枷锁。王永福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学会应对考试压力。
帮助孩子重新定义成功:人生的价值绝不是仅由分数决定。试着让孩子把“必须考上XX大学”的绝对化想法,调整为“我愿意为目标全力以赴,同时也接纳努力后的任何结果”;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关怀:告诉孩子,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不是软弱,而是智慧。课间可以趴在桌上小憩5分钟,周末抽出半小时看喜欢的小说,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定期给自己的身心“蓄能”,才能走得更远;
要学习建立支持网络:鼓励孩子遇到压力时,主动向信任的人倾诉。和好友聊聊烦恼、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亦或是拨通家里的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分享本身就是释放压力的良药。
魏曙光是河北省团省委12355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专家、河北师范大学向阳花心理健康中心特聘心理咨询师,他给了考生与家长不同时段应对焦虑的方法。
考前1—3个月: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不同职业或者让孩子接触下不同的行业从业者,理解考试与人生成就的非线性关系,理解考试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
考前1—4周:家长与孩子互动时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调整高效时间段与考试时间相匹配,督促孩子每天进行20分钟的轻运动锻炼;
考前3天:整理孩子的高光时刻,记录孩子突破困境的历史案例,进行考试仪式创建,文具准备,熟悉考场路线,设置安心路标。
对于总是习惯性自我加压的孩子,魏曙光说,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将任务进行分解,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比如学习30分钟,休息5分钟。建立有规律的休息时间,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果考试焦虑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失眠、厌食的话,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老师。
针对容易考试焦虑的同学,魏曙光提醒可以不必着急答题,还提供了两个有助于放松的小练习。比如可以尝试隐蔽腹式呼吸,这项练习的原理是通过延长呼气激活副交感神经。步骤如下:单手虚握拳抵住腹部,用鼻腔深吸4秒(想象闻花香);屏息时舌尖抵上颌保持3秒;噘嘴缓缓吐气7秒(想象吹蒲公英)。还可以采用考场气息平衡法,这项练习采用了视觉-呼吸联动效应。方法是:用2B铅笔在草稿纸上画螺旋线;吸气时顺时针画圈,呼气时逆时针拆解。重复3轮后焦虑值可降低34%。
文/ 燕赵晚报记者 方小北
来源: 燕赵晚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