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3 18: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实干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实干观的核心内容。例如,可以围绕实干精神、实干作风、实干成效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实干观后感作文,应具备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实干观的背景和意义,引出自己对实干观的理解和感悟。 - 主体:结合自身经历、所见所闻或相关案例,阐述实干观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实干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实干精神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国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b. 实干作风的体现:分析实干作风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勤奋、刻苦、务实等。 c. 实干成效的展示: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实干所带来的成果和改变。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实干观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
4. 紧扣主题:在论述过程中,紧扣实干观这一主题,避免跑题或偏题。
5. 举例
文 | 范雪
离东京奥运会结束已两月有余,山东体育健儿在东京赛场上奋力拼搏,不辱使命,共获得“7金1银3铜”的好成绩,有24人次进入第四至第八名,打破2项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创造1项奥运最好成绩,创山东体育健儿征战奥运历史最佳战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看到山东奥运健儿的优秀战绩和精彩瞬间,每次回想起来总是骄傲满满,与有荣焉。单位里组织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四课《巅峰荣耀——“齐鲁奥运健儿风采”》,更是看到了他们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拼搏、汗水、心酸……,再一次被他们的故事与精神深深感动。
《巅峰荣耀——“齐鲁奥运健儿风采”》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剑封喉”的孙一文、“力挽狂澜”的杨浚瑄、“圆梦双冠”的陈梦、“乾坤一掷”刘诗颖、“破马长枪”的张常鸿、“一骑绝尘”的孙梦雅这6位奥运金牌获得者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和金牌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国青年儿郎在赛场上展现了自己锐意进取、拼搏实干,追求极致、为国奉献的优秀品质,真正用“中国实力”和“中国力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美,用汗水照亮了青春的梦想,也让世界看到了更加昂扬热忱的中国青年。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敢于突破自己,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无论何时,奥运健儿们这种为国争光、拼搏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每一人去学习,去追寻。
无奋斗不青春,实干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有人说,星光不问赶路人,我想说,时光从不负实干者。答好时代之问,造福人民群众,唯有奋斗,唯有实干,唯有拼搏。
太喜欢这一句话:“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成为那样的自己”。有时候,总是羡慕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幸福,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职位高,比自己过得好……,与其空在这里嗟叹,不如实实在在去努力奋斗。我们羡慕他们登上巅峰、享受荣耀,却不知为这份荣耀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与割舍。像陈梦,金牌背后是日日坚持不懈的高强度训练与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付出,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取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女子团体双料冠军;孙一文,“自古忠孝难两全”,父亲病危不能陪床看护,却凭着一股“为国争光”的精气神儿“舍小家顾大家”坚持刻苦训练,更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最终取得女子奥运击剑个人决赛冠军的优异成绩,以此给祖国人民和生病父亲和自己一个圆满的交代……
有时候,我总觉得生活太苦、太累,其实和他们比起来,我那点苦和累真的算不得什么。讲述过去的生活的时候,老人们总会忍不住感叹一句:“人啊,没有吃不了的苦”,这短短的一句话,除了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满足之外,还凝聚了太多的人生智慧。在通往“美好”的路上,总会免不了吃上苦楚、付出汗水,连“苦”都怕吃、不想吃,拿什么去换前路花团锦簇?
即使我们很平凡,却不普通;即使我们很渺小,却无卑微。我想,也许究我一生,我也无法取得怎样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不服过、努力过、挣扎过、奋斗过、挥洒过……,即使仍是平凡无奇,也不会后悔虚度。
作者简介:范雪,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供职于山东高密农村商业银行。爱好读书与写作,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明确指出:“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声坚定有力的“实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深深震撼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走向未来的磅礴伟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31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他根植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发出了“实干”这一雄壮洪亮的声音,中国从此迈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徐徐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正是“实干”,唱响了中国恢弘的“春天的故事”,激发出“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所处的政治方位,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未来不是取决于我们今天说什么、怎么说,而是取决于我们今天干什么、怎么干。我们已经见证:“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还将继续见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实干”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实干”是一种自觉的担当作为,“实干”是一种殷切的期许嘱托,“实干”更是一种严格的纪律要求。着力“实干”、注重落实、不尚空谈,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当今中国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都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离开“实干”,任何生动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口号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立足于“实干”,才能彰显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力量,展示中国的奇迹、中国的气派。
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实干”作为非常质朴、最为管用的工作方法论之一,很值得新时代中华儿女精心探索、奋力践行。那么,什么是“实干”,如何来“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用“三要”“六不”的简洁语言,专门作了精辟的阐释与高度的概括。
“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人做事,应该杜绝的是好高骛远、只说不做、盲目攀比、一味贪图轰动效应。实事求是抓工作,铆足干劲开新局,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矛盾和问题,是对人民负责,而不仅是为了给上级留下“好印象”、给材料提供“新亮点”。不琢磨工作落实、只揣摩新词新语,提概念、蹭热度,做一些利于个人升迁的事情,“从上到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从下到上,层层注水,水到渠成”,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戏剧舞台式的“现场表演”,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格格不入,应该加以避免、坚决制止。
“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实事,是“实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性用权大造声势,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辄一阵风、一窝蜂,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运动式拆迁、运动式减排,等等,不同程度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或不分场合、不分是非地迎合附和、盲目跟风,天花乱坠、凌空虚蹈,工作似乎很“爽快”,一拥而上“带节奏”,其实是在糊弄周围群众,久而久之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强化学习思考,善于运用规律,才能稳中求进、善作善成。
“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一起来,把“实干”的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来,才能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现实中,有人张口“我是人民的勤务员”,闭口“不打折扣执行到位”,虽然公仆意识叫得响,但在工作中却不把群众当回事,或者“躺平式”留下一个又一个深深的“坑”,或者“瞎折腾”甩下一笔又一笔沉重的“债”。把精力用在务求实效上,重要的是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把民生改善扛在肩上,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三要”“六不”为“实干”真正落到实处廓清了认识、厘清了原则、理清了思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同时,“三要”“六不”突出了“实干”题中之要义,具有鲜明的指向意义。针对有的“开会学文件、工作查经典、行动搬教条、调研走路线”,有的“红灯绿灯我不看,领导咋说咱咋干”,或“三令五申我不管,愿意咋干就咋干”等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三要”“六不”无疑是当头棒喝,令人振聋发聩,既充满了提醒敦促之爱,又显示了警示鞭策之威,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干还是虚干、真干还是假干、善干还是蛮干?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口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他“栽树、铺路”的业绩。
希望与挑战并存,阳光总在风雨后,2023年的春天即将来临。今年是我国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临不少难关要闯、险滩要涉、硬仗要打。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一往无前的“实干”雄姿,那就“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作者:刘晓庄 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