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反哺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5 17:56

如何写《反哺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反哺观》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主题,即你对《反哺观》这部作品的主要感受、观点或思考。这将有助于你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理解作品:在写作之前,确保你对《反哺观》这部作品有充分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作品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以便在作文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析作品:在作文中,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 - 情节结构:探讨作品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情节安排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 主题思想:阐述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你的启示。
4. 结合自身经历:在作文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对作品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5.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对作品的好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等。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
6. 结构清晰: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 -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自己的观后感主题。 - 主体:分析作品,结合自身经历,

生命长河里永不熄灭的母爱火炬——读《目送》有感

#以书之名#

初读龙应台的《目送》,被那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触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合上书卷,再回望自己的人生,那些与母亲、与姥姥的过往,竟与书中的情感不谋而合,勾勒出一幅关于母爱传承的温暖画卷。


书中龙应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次目送的场景,从儿子华安上小学,到他出国求学,再到自己目送父亲的灵柩缓缓消失在火葬场的炉门,每一次目送都饱含着不舍与无奈,也藏着对生命、对亲情的深刻感悟。而在我的生命中,同样经历着一次次“目送”,只不过这目送背后,更多的是母爱的传递与延续。


我的童年记忆,被妈妈的爱编织成温暖的锦缎。小学四年级那年,五月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妈妈却因病永远地离开了。她最后的时光,心心念念的仍是没给我做完的那件淡粉色的确良上衣。领口处精致的雏菊,细密紧实的针脚,还有那未完成的抓毛线球的猫咪图案,都成了妈妈留给我最珍贵的礼物。那件上衣,承载着妈妈的体温与爱意,每当穿上它,仿佛妈妈从未离开,依旧在我身边,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这是妈妈对我的爱,即便生命消逝,这份爱却从未消散,化作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妈妈离去后,姥姥用她瘦弱却有力的肩膀,为我撑起了一片天。她的爱,藏在春风里的风筝骨架中,藏在秋天的玉米秸秆折成的风车里,藏在寒食节生动灵巧的寒燕里,藏在过年时热气腾腾的饺子中。每一个与姥姥相处的瞬间,都充满了细碎的温暖。她用行动教会我坚强,告诉我逆着风飞翔才能越飞越高;教会我勤劳,让我明白变废为宝的智慧;更教会我热爱生活,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美好。姥姥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却坚定地滋养着我的生命,让我在失去妈妈的岁月里,依然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时光匆匆,当我的女儿也到了小学四年级那年,姥姥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整理她的遗物时,那个装满我小时候衣服和未完成针线活的布包,让我泪如雨下。原来,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姥姥默默地将对我的爱缝进了每一针每一线,藏进了每一件衣物中。她的爱,是那样深沉而绵长,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牵挂着我。这让我想起《目送》中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不舍,我们都在时光的洪流中,经历着亲人的离去,却也在这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珍贵。


如今,女儿已长大,在远方上大学。今年母亲节,她送我的那把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动于女儿的贴心,惭愧自己未能继承姥姥和妈妈的好手艺,不能为女儿做出可口的饭菜,不能亲手为她缝制漂亮的衣裳。然而,女儿的话语却让我释怀:“感谢您用心陪伴我的每一次成长,感谢您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托举我向上成长。”原来,母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与支持。我虽没有精湛的手艺,但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将姥姥和妈妈给予我的爱,传递给了她。而女儿的反哺之情,也让我看到了爱的希望,感受到了母爱传承的力量。


龙应台在《目送》中,通过一次次目送,见证了生命的轮回与亲情的厚重。在我的生命里,同样经历着亲人的离去与爱的传承。岁月虽然带走了挚爱的亲人,却带不走她们留下的温暖。妈妈的一针一线,姥姥的一粥一饭,都化作了我生命的底色。母爱,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接力,我从姥姥和妈妈手中接过了爱的火炬,又将它传递给了女儿。这份爱,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在生命的长河里永远流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读完《目送》,回望自己的人生,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每一个相处的瞬间。因为我们都在不断地目送与被目送中,感受着亲情的珍贵,传承着那份永恒的母爱。而这份母爱,也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江苏徐州12岁“孝心少女”捐髓救父 反哺之私感动全网

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为付明子家里送去5000元爱心捐款。 徐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徐州4月14日电 (记者 朱志庚)江苏省徐州市12岁初一女生付明子“为父捐髓”的故事在网上传开,令人感动,被称为“孝心少女”。4月14日下午,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为付明子家人送去5000元爱心捐款,希望能为这个家庭送去一丝关怀。

“去年7月初,孩子爸爸出现发烧、淋巴肿大、不想吃饭等症状。”付明子的妈妈彭晓宇说,丈夫在社区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结果很不理想。当天,又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一步检查,最后确诊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淋系表达)M1。

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还小,彭晓宇一直瞒着,没跟孩子们说。但是高昂的治疗费让家里经济很紧张,彭晓宇在网上发起了求助。“女儿是在网上看到求助信息才知道爸爸生病的事情。”彭晓宇说,那段时间,明显能感觉到女儿的变化,平时性格开朗的孩子,变得比较沉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医生告诉我们,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还是骨髓移植。医生建议在直系亲属中寻找捐献骨髓者。”彭晓宇说,直系亲属中孩子的奶奶年纪比较大,而且身体也不好,不是最佳人选。孩子姑姑和丈夫血型不匹配。女儿得知姑姑和奶奶都不符合配型要求后,主动站出来,催着带她到医院给爸爸配型。幸运的是,根据配型结果,女儿可以给爸爸捐骨髓。

根据骨髓移植的相关规定,捐献骨髓者的年龄一般要求在18岁到55岁之间。付明子只有12岁,家人在和医生进行多次交流后,才放心让其捐献骨髓。“我不害怕,没事,抽点血,吃点好的就补上来了,救爸爸重要!”付明子的安慰,让妈妈彭晓宇心疼不已。

配型结果出来后,医生表示,付明子的体重有些偏胖,需要加强锻炼进行调整。当时付明子正值“小升初”,为了救爸爸,她按照医生要求,每天晚上都和妈妈下楼进行体育锻炼,并保持饮食清淡。这样持续一个月后,付明子的体重达到捐献要求。

在骨髓捐献的前一个星期,付明子正式办理入院并打“动员针”,一天四针,早晚各两针。“动员针”打下去后,付明子出现发烧、浑身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她依然咬牙坚持。

一般患者移植只需要100毫升–150毫升,但付明子血管比较细,而且爸爸体重比较重,所以用得比较多,需要提取350毫升。2022年10月28日上午9时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中午12时,女儿的干细胞就输进了爸爸的身体,整个过程都非常成功。现在她的爸爸付瑞已经出院回家,每周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付明子是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初一(7)班的学生。“经过此事,感觉她突然长大了,比以前乖巧懂事了。”班主任李老师说,付明子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延续了父亲的生命。这一反哺之私的举动,令人感动和心疼,也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