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演讲稿感受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5 20:14

演讲稿感受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撰写演讲稿感受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撰写关于演讲稿感受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情感真挚:
1. 确定主题: -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感受是什么,是激动、感动、启发还是反思等。 - 确定主题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你的论述。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演讲的主题、演讲者以及演讲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详细描述演讲给你带来的感受,可以分点论述,每个点都要有具体的例子或细节支撑。 - 结尾:总结你的感受,并可以提出一些个人观点或建议。
3. 内容充实: - 演讲稿感受作文要具体、生动,避免空洞的议论。 - 引用演讲中的精彩片段,如名言、观点等,以增强说服力。 -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演讲如何影响了你的思想、情感或行为。
4. 情感真挚: - 在作文中,要真实地表达你的感受,避免矫揉造作。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5. 语言表达: -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

冲锋,永远是最美的姿态

2名抗美援朝老兵走上湖南省涟源市役前教育讲台,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让预定新兵懂得——

冲锋,永远是最美的姿态

这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是两代人的使命传承。

8月28日上午,2名胸戴军功章、精神矍铄的抗美援朝老兵,来到湖南省涟源市预定新兵中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役前教育就此拉开序幕。

“给预定新兵在‘思想上穿军装’,切实打牢担当强军重任的思想根基。”该市征兵办公室领导介绍,他们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役前教育有机结合,通过革命前辈讲战斗故事,引导预定新兵端正入伍动机,坚定从军报国之志。

“战斗开始前,山上植被茂盛;等打完仗,山坡被炸得光秃秃的,只剩一些树杈。”第一个走上讲台的是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刘仁堂。他一开口,就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个人。

和黄继光同一个营的刘仁堂也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战斗打响后,他们被敌碉堡拦住了去路。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

突然,敌人机枪哑了。刘仁堂随战友一鼓作气冲了上去……

“是黄继光,那是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我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刘仁堂老人越讲越激动,不时地用手擦拭着泪水。他特别僵硬的右手3根手指,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负伤留下的后遗症,现在一到阴天下雨还钻心地痛。

3.7平方公里、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一组数字诉说着那场战役的惨烈,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今天听了刘爷爷的亲身经历,我深深理解了上甘岭为啥成为美军的伤心岭,是因为革命前辈有着‘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战斗精神。入伍后我一定像刘爷爷那样敢于冲锋,苦练杀敌本领,为八一军旗添彩。”讨论交流中,预定新兵刘哲林激动地说。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随时准备上战场。”在热烈的掌声中,今年93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尹由睦接着走上讲台,讲述他“二次应征入伍”的故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当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因身体多处负伤退出现役不到一年的尹由睦,向征兵干部递交了“我愿为党和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申请书,毅然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一次战斗中,敌人一颗子弹击中了尹由睦的右胸,正好卡在两根肋骨间,剧痛难忍,可他咬紧牙关继续战斗,直到最后胜利。

尹由睦老人的经历,引发了刘昊等3名预定新兵的思想共鸣。他们都是二次应征入伍的青年。

“‘若有战,召必回’,是我们脱下军装时对军旗的庄严承诺。”曾在新疆某部服役的大学毕业生阳震乾深有感触地说,“当年,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上,尹由睦老人又一次扛起钢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革命军人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责任担当,更坚定了我选择二次入伍,投身强军实践的决心。”

原驻港部队退役战士禹佳林今年通过了直招士官选拔。谈起二次入伍动机,他动情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今天享受的岁月静好,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保卫好今天的繁荣稳定,同样需要我们扛起时代责任,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

“冲锋,永远是最美的姿势。”市征兵办公室领导接着说,“两位老兵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忠诚的力量。即将踏入军营的战友们,一定不要辜负老前辈的期望,希望早日听到你们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好消息。”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在嘹亮的《强军战歌》歌声中,预定新兵整装待发。(周梁 陈丁 李珂)

来源: 中国国防报

校友代表丁欣在202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202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医学院校友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

丁欣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母校给予的至高荣誉,让我在毕业多年后重穿学位服,参加这场来之不易的毕业典礼。

我于2001年考入清华,毕业后成为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今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我作为国家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为打赢这场战“疫”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接到母校的发言任务,我激动万分,深感无上光荣。但在准备发言稿时,内心却十分忐忑——我毕业后的经历从校园到医院,短短11年,没有取得过什么大的成就。在师弟师妹们如此重要的人生转折,该说点什么呢?思来想去,就分享三个令我难忘的场景吧。

第一个场景,是关于敬畏。参加工作不久,我遇到了一个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气管插管。由于我复习过相关流程,也曾在麻醉科成功实施过这项操作,便主动请缨。但当我拿着喉镜,站在病人床头时,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都无法将气管插管送到气道里。耳边,监护仪的报警声越来越刺耳,眼前,病人的嘴唇越来越紫。看到我方寸大乱,在一旁的老师迅速接手,顺利插管,病人转危为安。后来我才知道,ICU中的气管插管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而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个临床规范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固然勇气可嘉,但是更要有对前人的尊重、对经验的敬畏。于是我从头开始,求问老师、请教护士,踏踏实实地“泡”在病房里,从每一个病人身上一点一滴地实践并总结经验。回首11年的工作经历,是母校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的学风,陪伴我度过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每一天。

第二个场景,是关于勇气。得知新冠疫情暴发,尽管早就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但面对尚不熟悉的病毒,仍会心存一丝畏惧。到达武汉同济医院的第一天,平时喧闹的更衣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默默地穿戴防护设备,互相检查可能的疏漏。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护目镜、口罩……一个多小时以后,当我全副武装走进病房的时候,紧张得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初入病房,环境的陌生和经验的不足使早期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看着生命在眼前逝去,心中的挫败感和恐惧感难以言语。然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困难与压力只会让我们清华人愈挫愈勇。我跟战友们一起,逐步摸索并优化了特殊条件下的查房和交接班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主动承担了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床旁超声评估等高风险的操作。离开武汉前,我们穿脱防护服的时间缩短了将近一半,病人的病情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无尽的未知和挑战,而我们清华人的特点就是不惧困难、直面挑战。很多时候,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比战胜困难本身更加重要。

第三个场景,是关于初心。结束了武汉战“疫”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医院组织我们在门诊大厅通道的纪念展板前合影。一位患者大叔站在旁边看了我们很久,当他确认我们就是从武汉归来的医疗队时,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通道我曾走过无数次,但这一刻,我忽然觉得它有了特殊的意义。疫情之前,医患关系的紧张让身边的一些同事选择离开,我也曾动过转行的念头,但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让我觉得就这样放弃自己治病救人的初衷实在难舍。这次疫情之中,无论是在武汉当地,无数志愿者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还是撤离时领导与群众的夹道欢送,都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感。其实我们做的,仍然是平时在医院里同样的工作,只是由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切合了国家与人民最迫切的需要,于是获得了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肯定。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只要坚守初心,就不会在意一时一事的外界评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积累,在顺境时厚积薄发。

各位同学,你们即将离开校园,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许多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方式,也让我们在喧嚣浮躁中停了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人生的本质,思考我们最终想要追求什么。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定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我希望,当你的人生路上遇到诱惑、迷茫甚至坎坷失意的时候,仍能葆有母校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食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希望你们历经沧桑,归来仍是少年,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祝大家前程似锦、乐享人生;祝亲爱的母校春风化雨、多育英才;更愿伟大的祖国万里锦绣、国泰民安!

摄影 | 石加东

校对 | 程曦 李晨晖 赵姝婧

排版 | 赵姝婧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