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西部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5 23:26

精心挑选《西部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西部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观看的西部题材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并确定你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感受。这将有助于你在写作过程中保持主题明确。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合作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阐述;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3. 丰富内容: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阐述这些元素给你带来的感受。
b. 作品的艺术特色:探讨作品在导演手法、演员表演、摄影、音乐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c. 作品的现实意义:结合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观的认识。
d. 个人感受: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作品对你产生的影响,以及你在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语法错误。
b.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c. 避免使用过于

感受“被需要的幸福”,创造最美好的青春

三封来自支教师生的读者来信——

感受“被需要的幸福”,创造最美好的青春

《光明日报》编辑部:

看了贵报《给边疆栽上万朵鲜花》这篇报道,深受感动和震撼,也引发了我的无限思绪。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从大学时组织支教队回家乡支教,直到毕业选择回家乡从教这一路的情景。

让我感念至今的是,2013年5月2日,光明日报头版以《山外大学山巅梦》为题,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来自贵州毕节一个偏僻山村,200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大一暑期开始,我创建了北师大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到毕节山区岩口村支教,此后每年暑假都如约而至。经过几年坚持,我们的支教得到更多人响应,当地政府和希望工程在岩口村建起了希望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在这里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持续派出优秀学子前来支教。据不完全统计,我当年支教的学生中,有14人考上了本科大学,走向了宽广的人生。

2013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毕节做一名中学老师,原因和保定学院支教群体的心声是一样的:“被需要的青春,才最宝贵。”

我立志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用心用爱帮助每名学生成长。工作八年来,我用心记住每位学生名字,为他们手写过1200多张生日贺卡;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关注贫困学生,为多名贫困生找到资助。

有位学生曾经写信给我:“启平哥,我家很穷,过着10元钱一天的生活。未来好迷茫,不知道努力能不能看到希望……”我以最快速度给他回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诉他:“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物质上暂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贫困的想法。今后学习生活有困难,就找启平哥。”一个高中大男孩,每天10元怎么生活?我和爱人商量,每个月自掏腰包支援他400元生活费,帮助他安心学习。

除了在毕节一中工作,我还利用空闲时间到乡村学校帮助教学,鼓励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学好本领,再回来建设家乡。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八年过去了。感觉还是第一天工作的样子,期待每一节课,期待着一届届学生成长。而每次站上讲台,都能感受到学生信任、期待的目光。他们还给我写下很多留言、书信,让我体会到被需要的幸福。

支教不但给了我人生的方向,也给了我温暖的爱情。在支教过程中,2012级师妹李秋菊和我相知相恋。毕业后,身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她放弃了回家乡四川南充市高级中学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毕节一中,和我一起为山区基础教育发展倾注心血。

回顾自己的成长,感受保定学院支教老师们的情怀,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和希望的播种者。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让他们像种子一样,沐浴着阳光雨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衷心希望更多青年朋友来到这样的孩子面前,成就孩子们的明天,也点亮自己平凡却有分量的人生!

毕节一中历史教师朱启平

2021年8月6日

《光明日报》编辑部: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细读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事迹报道,这句话不时在我耳畔萦绕。对我来说,这些闪光的名字不仅是前辈,是榜样,更是同行者。

2019年7月底,我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10名队友从济南出发,来到了新疆伊宁县——这座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西部边陲小城,在伊宁县第二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初来乍到,我们做足了思想准备。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而我教的班级里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不畅成为我们教学上的第一个难题。然而,更难的还在后头。不久之后的期中考试成绩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我们身上。我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学生们的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有几个支教队员任教的班级成绩还出现了滑坡。失落、沮丧笼罩在我们每个支教队员的头上。大家都在想,我们究竟行不行?

连续几天晚上,我们几个支教队员都聚在一起分析原因、讨论对策。“既然咱们都是党员,何不发挥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干脆开一个组织生活会吧!”有人提议。后来,我们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讨论、互相促进。慢慢地,我们重拾了信心,在期末考试中,大家任教班级的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其中一位队员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级英语成绩分别名列全县第一、第二和第四。

有一次,我跟学校老师前往当地乡村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当了解到当地学校缺乏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学生们的音乐课、美术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时,我的心里像塞满了石块,难受得要命。恰巧我们队里有两名音乐专业的队友,我跟大家商量,能否增加我们支教的覆盖面,利用周末前往乡村小学开展兴趣课程教学。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乡望课堂”项目就这样在伊宁落地生根了。在“乡望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美术、音乐课程,还能学到国学、科普、手工艺等许多兴趣类课程。如今,“乡望课堂”已经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品牌活动。

在新疆支教的一年,使我成长了很多,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懂得了“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我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每当听到我支教过的伊宁县第二小学传来好消息,我都想朝他们的方向大喊一声:“加油,未来肯定更精彩!”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范清涵

2021年8月4日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正在天津读大学的维吾尔族姑娘。贵报《奋斗青春无悔抉择》专栏的系列报道,让即将奔赴新疆哈密开始支教生活的我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我的母亲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她18岁便开始教书育人,执教32年后光荣退休。妈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小就鼓励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从小上学时身边就有很多支援边疆的老师,他们热情、勇敢、无私,性格上有着像侯朝茹、李桂枝一样的坚忍和执着。我还记得,小学时,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和英语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些支教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渐渐爱上了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知在教育资源匮乏的边疆地区,孩子们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而这些支教教师“用心里的火,点亮梦想的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长大后成为他们的志向。

大一时,我听了学校退休教师、“全国最美奋斗者”王辅成老师的一场讲座。王老师以鲁黎的诗句“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勉励听众,让我深受启发。那场讲座后,想奔赴祖国西部支教的心更为迫切,就像侯朝茹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样:“到西部去!我愿驾驭青春驰骋在生命的原野上,任他风雨雷电。”

2020年9月,梦想照进现实,我如愿成为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样尽快转换角色,为家乡的学生带回更多的爱、更好的帮助。说实话,我内心也有担忧和焦虑,但当我看到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事迹后,心中便有了答案:选择所爱,爱所选择,只要像这些老师一样脚踏实地、用心奉献、倾力服务、实学实干,就一定能在家乡热土上发光发热,让希望和梦想的光芒在学生们心中长久闪耀。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如今,我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反哺给家乡的孩子们,跟他们分享外面的世界,努力成为他们身旁的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作为支教团里唯一一名维吾尔族团员,我要在支教期间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队友尽快适应支教生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我愿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勤劳的手,把青春镌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伊再提古丽

2021年8月6日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8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看中国西部刑侦纪录片有感---才20年多点时间,中国就变了个时代

有一段时间,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网友说,有一个纪录片神作,叫做《中国西部刑侦重案纪实》(注意另外还有个系列叫做西部刑侦大案,不是一个片子),网友说的神乎其神,说这个片子非常纪实,各种犯罪现场的镜头尺度很大。

于是我就找来看了,这个重案纪实有20集,讲的基本是2000年前后发生在四川省的重大刑事案件,确实非常的纪实,甚至现场尸体的录像就这样直接放出来了(当然也没有拍特写)。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应公安干警侦破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这个记录片也反应了20年前的中国的很多风貌,也让我回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情,我这里简单的记录下。


实际上,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这个片子的时间,只是光看纪录片展现出来的内容,看里面的城市风貌,汽车外观,人员穿着打扮,我感觉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结果后来注意看下下时间,居然是2000年左右(这个片子是2001年播出的),中国加入WTO之前几年的事情,也就是比我以为的时间近的多。

整个片子的各种细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纪录片播出到现在仅仅才23年的时间,怎么感觉中国完全变了一个时代,以至于当年这个中国感觉和现在像是两个国家。


说一下是哪些方面让我感受到和现在完全不同。

1:那个时候县城和乡镇人口还极其兴旺,到处是年轻人

纪录片里有一起案件是麻醉抢劫案,就发生在各个镇上面,

抢劫者专门把镇上卡拉ok厅的小姐麻醉了实施抢劫,

抢劫了现金,手机,金项链,戒指之类的财物,注意这些案件都是发生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个县不同的镇,但是先后遭遇抢劫的卡拉ok厅有40多家之多,可见当年的各个乡镇的人口是很多的,不然何以能够有这么多的卡拉ok厅。看图上面的立石,就是一个小镇,竟然也有好几家卡拉ok厅。

而且这些小姐都还挺年轻。


在四川省仪陇县发生的一起刑事案件,在山上发现了一具年轻无名女尸,警方从穿着打扮判断是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于是警察把仪陇县城内150多家娱乐场所的老板叫到派出所辨认,结果无人认识此女子。

一个县城竟然就有150多家娱乐场所,这也体现了当年县城人口的兴旺和因此带来的产业分布。


当然一晃20来年过去了,由于出生率下滑以及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人丁兴旺的县城和乡镇在逐渐成为过去式。

现在即使是回老家县城,要想找到二十多岁就业的年轻人也没那么容易了,我父亲那一辈都是住在县城,

但到了我们这一辈,加上我总共六个人,其中有两个在省外,

有一个在省会,有一个在省内其他城市,有两个在本市市区,没有一个留在县城的。

现在一回县城,老龄化非常直观的严重,根本见不到多少二十多岁的在县城工作的年轻人。


2:90年代末大下岗对治安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中国

有的犯罪的主犯就是来自下岗家庭。

有个麻醉抢劫案的主犯是女性,专门和情夫一起麻醉抢劫小姐,她是有老公的,她的丈夫是焦炭厂的工人,她自己是丝绸厂的工人,根据采访1998年大下岗之前他们的感情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丈夫离开工厂后开始自己做生意,有了些钱,结果丈夫在外面找了三陪小姐当女朋友,而该女子自己的工厂也破产倒闭了,她自己失去了收入来源。

对丈夫的失望,也恨小姐破坏了自己的家庭,加上自己经济状况窘迫,她自己找了情夫,同时唆使情夫一起走上了犯罪道路。


在今天,由于外卖,快递,滴滴,直播等新形态行业的兴起,找个工作比当年容易多了,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

2010年上半年的富士康九连跳事件曾经轰动全国,

当时我记得和我的同事(基本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生)讨论,如果这些打工人不在富士康的话,确实也没什么出路,因为觉得富士康已经算不错的工厂了,如果这些跳楼者不在富士康,那只能去其他台资,港资和本土民营工厂,那条件恐怕还更差。


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新形态就业兴起了,

就以快递来说,2010年快递量是23.4亿件,而2023年是1320.7亿件,竟然增长了五六十倍,即使考虑到效率提升,也导致就业规模扩大了不少。

国家邮政局曾表示2010年末,我国快递业从业人员为54.2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总数的0.2%,而且快递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在当时就已经在迅猛增长,2010年快递业从业人员增长了高达35%,远远高于当年全国就业总人数1.5%的增长率。

而在2024年8月,央视新闻报道表示中国有87万邮政工作人员和450万快递员,显然这个450万快递员比2010年的54.2万人增加了大约400万个工作岗位,是当年的九倍。

至于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些工作,十几年前可以说工作岗位数量几乎为零。


2023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这个职工‌指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和工作人员‌,例如个体户就不是职工,农民也不是职工。

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有高达8400万人,占比达到五分之一以上。


我这里要说一下观点,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强调其核心作用,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过去十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实际上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制造业总体从业人数却是下降的,工业机器人也在大量在制造业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几千万个新形态就业岗位,对于改变我国社会面貌,减少社会违法犯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下图,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23》,

2013年是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巅峰,高达2.3142万人,而到了2022年为2.1105万人,少了2000万。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2.3838亿减少到1.7663亿人,减少超过6000万人。

而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9321亿人增加到3.4583亿人,增加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

徐峥今年的电影《逆行人生》就是程序员被裁员之后去送外卖的故事,这个电影我看了,感觉一般,主要还是感觉现在的编剧太不贴近生活了。


我家也是下岗家庭,我父亲当年也是大下岗中的一员,我们家在县城的工厂住宅区,而这个工厂就是在当时垮掉了,

当时家庭气氛很差,就靠我母亲的工资维持,关键是她的工资在当时也经常被拖欠,而我从父亲找工作的情况,也能感受到工作是非常不好找的。

我家还有好几个亲戚都在这个工厂上班,统统没了工作,家族聚会的时候,还有亲戚在桌子上喝了酒就哭起来了。


3:技术条件落后,当时很多案子很难侦破

当时对于重大刑事案件的侦探和追捕过程,还无法通过DNA技术比对来侦破,而摄像头监控也没有那么普及,而且像素低,拍的不清楚。

发生在西昌市的连续两起残忍的灭门惨案,几个歹徒极为凶狠,第一起是一家三口全部被杀死,女主人生前遭到强奸,然而一直侦破和走访没有找到有力线索。

本来家中的存折被抢走后,罪犯到银行取钱,甚至口罩和帽子都没有戴,并且银行现场有监控录像,但是当年的摄像头像素很差,整个录像模糊不清,导致警察根本无法辨认清楚罪犯的长相。

体会下下图,这是当年(2001年10月)的视频清晰程度

我们很多人都忘记了,即使是2010年左右,市面主流手机拍照和拍视频的画质也是不太好的,常用的电脑摄像头画质也不太好。

更不要说20年前了,只不过科技快速的进步,让我们对清晰的照片和视频画面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记得我大概十几年之前用过一段时间诺基亚的E63,这是一款挺经典的手机,我查了下是2008年11月上市的,当时用这个手机储存不了多少张照片,因此通常我很少拍照,另外拍出来的画质非常勉强,在今天看来非常有年代感,我查了下才200万像素。


第二年西昌又发生第二起案件,火车站附近的一户人家,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以及他们的奶奶都被杀死,小女孩死亡时全身赤裸,而孩子们的母亲则遭到强奸后也被捅了数刀。

而该女子生命力顽强,竟然醒了过来并且挣扎着跑出门外求助邻居报案,送到医院后抢救,最终成功存活,并且指认了其中一人,案件自此才找到有力突破口。

而在抓捕罪犯之后,发现罪犯已经摸底踩点了其他几家,如果没有及时抓获的话,灭门案还会继续发生。这个顽强的女子不仅让自己活了下来,也拯救了很多其他的生命。


技术条件的落后还体现在当时全国没有实现联网,汽车,铁路,以及逃犯信息等没有录入全国统一系统,因此对于逃犯的轨迹追踪较难,

在这个片子中有一起杀人案追捕凶犯,最终发现还是通过逃犯在读书的儿子,其作为逃犯的母亲给他买了身新衣服,因此警方才发现逃犯藏身在太原。


4:三线建设

因为是在四川省发生的案件,在这个纪录片里面,包括罪犯,警察,群众都讲四川话。

但是唯独在四川省攀枝花发生的一起案件,尽管里面大多数人还是说四川话,但是很多出场的人物,包括女罪犯和她的丈夫,以及派出所的中队长,还有个接受采访的女职工都说普通话,

另外有意思的是,一个路边的个体户(下图)居然说的是明显的东北话口音。

而攀枝花是西部新建的工业城市,是当年三线建设大潮中建立起来的。

我父母在老家县城前几年住的房子,邻居一家就是东北人,也是三线建设时期过来的,当时从北京,上海,辽宁都搬迁过来了大型工厂。


而在现在,新一轮的三线建设实际上已经在持续进行,尤其是9月底发布的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的文件,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

说起均衡发展,我国2023年工业增加值15强城市集中度有多高?

其中有4个是北上广深,还有4个是一线城市旁边的佛山,东莞,苏州,天津,他们刚好都紧邻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这就是8个了。

另外7个城市里面,南京,无锡,宁波,杭州四个实际上也离上海很近,加起来一线城市及其朋友圈就占了12个了。

剩下的3个有成都,重庆,泉州。

只有成都+重庆的双子星在一线城市朋友圈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区域。

因此继续加强新三线建设是正确的。


这里面最让人意外的是泉州,怎么工业增加值还能进全国15强。

实际上泉州长期是福建GDP第一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20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除个别年份外泉州的经济总量都比福州和厦门高,只是2021年被福州超过。

2023年泉州的GDP高于西安,东莞,大连,厦门,沈阳,烟台等城市,是不是有些意外?


我认为跟20多年前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川渝地区的崛起,有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备份,也证明了产业迁移是具备可行性的。

显示面板:京东方在绵阳,成都,重庆都有工厂;

汽车产业:不只是有吉利成都工厂,沃尔沃成都工厂,重庆长安汽车等,重庆赛力斯在电动汽车领域崛起了;

航空产业:成飞量产了歼10,歼20;

电池产业: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有大型动力电池基地,比亚迪在重庆也有大型的刀片动力电池基地,重庆也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


电子产业(电脑)

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地之一,2023年重庆笔记本计算机产量7063.11万台,占全球40%以上(重庆官方说接近五成,我查了下2023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1.67亿台);

而成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ipad制造产地,2023年8月在成都召开的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其资料显示苹果三分之二的ipad在成都制造。

2024年1-7月,四川省平板电脑出口金额全国第一位。

电子产业(智能手机):重庆有OPPO和VIVO等公司的智能手机工厂,2023年重庆智能手机产量7693.64万台,同比增长11.2%,四川也大量生产智能手机。

ICT产业:华为在成都有研究所,也是其全国主要研究所之一,中兴同样在成都有研究所。

军工航天核武器产业: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川渝地区大把军工厂,还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除了工业制造业以外,成都还是全国仅次于北上深的第四大互联网产业基地,主要互联网巨头,包括腾讯,字节,阿里,百度等均在成都有研发这中心,成都也是


但总体来说,中西部也不只是成渝地区,而是有一二十个省市,

成都也并不是四川的全部,我觉得未来下一波增长会来自继续消除地区间发展差距。

毕竟仅仅是把一个月入过万的中高收入岗位从沿海迁移到内地,就能带来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


5:汽车革命

非常明显的,这个纪录片反映的就是当时有私家车的人极少,罪犯会开车的也少,所以人的活动范围很窄,因为公交车速度很慢,

大部分人每天的日常就是限制在周边几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内。

当时搞刑侦,到处询问出租车司机就是重点。

在纪录片里面,出租车司机出镜率就很高,想一想也是,人正常走路一个小时也就是几公里,携带着东西更慢,而且人走久了还会累,要想在街道中速度快大范围活动也只有打车去坐大巴车或者火车。

而当时一个县城往往就那么多出租车司机,所以只要坐打车,罪犯就很容易被司机记住时间,人数,穿着等特征,并且后来在警察盘问时出现线索。

而现在私家车已经迅速普及了。

多说一句,我十几年前学的车,当时竟然花了5000多人民币,现在反而还没那么贵了,可见当时要有一辆车的门槛之高。


6:婚外情和犯罪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觉得20多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婚外情了。

感觉婚外情在犯罪成因中占了极高的比例,

有女的看上了闺蜜的老公,没事往闺蜜家里跑,最后当起了小三,威逼男方离婚,男的离婚后感到女方性格和所作所为有问题,也不愿意和她结婚,结果她知道男方疼爱自己的儿子,于是把男方唯一的6岁儿子绑架了推入金沙江淹死。

还有的是留守妇女因为和丈夫之间没有爱,觉得丈夫不挣钱也不关爱他,丈夫在外面打工还出轨找了女朋友,该留守妇女也和同村的一个男人产生情愫,又不懂法,明明可以通过协议离婚结束婚姻,却选择和情夫一起把自己老公杀死。


总的来说,看完这个纪录片的感受是,今天中国不仅仅是城市面貌,基础设施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理上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安全感增加了。

1:治安安全感增加:这个纪录片给我的感觉是,当年的社会实在也太不安全了,这里面的案件随便拿一个到今天,都是会产生轰动的大案,估计会造成互联网瘫痪那种,社会舆论也绝不会允许破案还要那么久的时间,现在大案破获速度可是相当快了。


2:经济方面的安全感增加:20年前被下岗了,真的找工作太难,今天至少只要不挑,找个新形态的工作还是可以谋生的。

另外就是这个纪录片没有反映的,那就是国防心理安全感增加了,当年感觉打美国真是打不过,都是什么歼8大战F22,现代级日炙导弹击沉美国航母之类,

现在预警机+歼20+歼16+反舰弹道导弹+航母+歼15舰载机+055大驱等去对抗美航母战斗群.....感觉心理上比当年安全多了。

当然,与20年前相比,乡镇明显老龄化严重,人也少了很多,不再有那种到处有年轻人的景象,我觉得这是要注意的大问题,毕竟城乡差距,城市和县城,乡镇的差距还存在,而且不小,要是以后县城,乡镇都没人了,那还怎么建设。


有的人说怀念零几年的时候,还有的人说怀念八九十年代,甚至还有人说怀念改革开放前,我觉得还是出于对现实不满,就会心理上去美化以前的时光,而遗忘当时的不堪。

但实际上仅仅是20年以前和现在相比,

国家弱,百姓穷,治安差,找工作难,连在街上走都可能被查暂住证,

生个孩子都要被罚款,开除,打胎,

我是肯定不会再想回去了。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