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八一讲话心得体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6 00:50

如何写《八一讲话心得体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八一讲话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八一讲话的主题和内容。八一讲话通常是对建军节的庆祝和回顾,表达对人民军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理解讲话内容:仔细阅读八一讲话,深入理解讲话中的观点、意义和内涵。关注讲话中强调的重点,如建军历史、军队建设、国防安全等。
3. 结构安排:一篇心得体会作文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八一讲话的背景和意义;主体部分阐述自己对讲话的理解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心。
4. 表达观点:在主体部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对八一讲话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对建军历史和人民军队的认识:回顾建军历程,阐述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b. 对讲话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的思考:结合实际,分析讲话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c. 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启示:从八一讲话中汲取力量,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注意使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力求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6.

《星火燎原》精选文章:“八一”的枪声

编者按

《星火燎原》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从刚刚出版的《星火燎原》精选本中选发部分文章,以使广大读者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性质和宗旨,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下取得了很大胜利。然而,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这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独立领导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光辉的8月1日后来被确定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本文记述了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斗争形势和战斗细节。

一九二七年七月三十日下午,是党向部队庄严宣布起义的战斗命令的时刻。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一部分营长以上的军官,上午接到师长叶挺的紧急通知:下午某时在南昌某地开会。我们讨伐叛徒夏斗寅的战斗胜利后,乘胜追到南昌。那时的任务是集结待命,出发讨蒋。全师官兵正整装待发,到处响着“打到南京去!”“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声。不料近日传来的消息却是:汪精卫在庐山召开秘密会议,阴谋叛变革命,投降蒋介石。这一来,全师上下更加震怒,谁都急切地等待着党的新的号令。因此,这天接到通知的军官,都不期而然地猜想到一定是党中央来了行动的指示了。

下午二时左右,南昌城里的天气闷热得难熬。有四十多位青年军官——有团长、团政治指导员、团参谋长、营长及师部的若干人,一个个穿着被汗湿透了的军装,骑着汗溜溜的军马,急急忙忙地到达会议地点。他们脸上都很严肃,但谁也掩饰不住兴奋的神色。会场是临时布置的,远处有卫兵站岗警戒,闲人一个也不许进来,看来会议很机密。

叶挺师长首先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决定。党对当前的政治形势的分析是:宁汉合作,已成定局;汪蒋联盟的反革命大阴谋已经表面化了;革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党中央一部分同志已赶到南昌,开了紧急会议,作出了决定,即实行革命起义来挽救目前的危局,粉碎反革命分子的联合阴谋。党在这个紧要的时机,还没有来得及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也没有来得及制定今后的行动纲领,甚至起义以后下一步的行动如何也没有明确确定。但党却坚定地指出:必须以武装起义来回击反革命的进攻。这样一个断然的决策,正是每个到会军官长期在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下所盼望不到的,现在盼到了,大家当然坚决拥护。

接着师参谋长在会上作战斗计划的报告。他指着一幅标好红蓝色符号的军用地图说:“敌人的兵力是朱培德一个警卫团、第三军两个团、第六军一个团、第九军两个团,加上留守机关共一万余人;而我们的兵力却有三万余人!我们和贺龙同志率领的第二十军在一起行动,胜利是有绝对把握的。但是敌人有增援部队,有的二十四小时可到,有的两天之后可以到达。如果让敌增援部队到达,战局就复杂了,下一步行动就有困难。”他要求在一个夜晚全部解决战斗。为争取时间,顺利地完成战斗任务,叶挺师长又对有关战术问题作了指示。

当时,我是第七十二团三营营长,奉命执行一个独立的战斗任务。我听了党的决定后,感到这次行动,比之北伐誓师,比之为保卫武汉第一次反击国民党反革命军队的那次战斗,意义还更重大,回来后立即满怀信心地组织战斗。在我们这个营的军官中,副营长是国民党员,连长、指导员中有三个国民党员,排长中国民党员多于共产党员。这些国民党员虽然被认为是进步的,可能跟着共产党走,但与国民党军作战的坚决程度,尚待考验。特别是因为他们有许多黄埔同学在对方,有意无意地送个消息是很可能的。为了严守军事秘密,保证战斗的胜利,我便亲自去组织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天,就是七月三十一日的早晨,我利用关系,化装到东门附近的一个营房里会朋友。这里即是今晚进攻的目标。我仔细调查了敌情、地形、道路之后,发现敌人有一个团部、一个营部、七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共两个营以上的兵力,比师部原来估计的兵力要大得多。我们一个营,要歼灭两倍于己的敌人,吃得消吗?我仔细思考了一番,认为我处主动,敌处被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可全歼敌人。于是下定决心,在归途中拟好了歼敌计划。

团部批准了战斗计划之后,党的小组讨论了执行计划的办法(那时军队党的组织是极秘密的,团有支部,营有小组。我们营里没有战士党员,只有军官党员四五人),对于如何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和秘密性,作了周密而具体的安排。

下午,全营官兵都接到通知:准备黄昏之前出发。晚饭提前吃了。战士们照例要擦洗武器,轻减行囊,归还借物。班、排长都准备好自己应该准备的东西。他们知道夜行军不能没有照明器材,有的买电筒,有的买电池。这些都是经过暗示与关照,为夜间作战做准备的。

连的干部一直到队伍出发之前,才接到战斗任务,得知今晚这一震天动地的行动,他们兴奋,感到鼓舞。虽然略感时间有些仓促,但检查一下,准备工作已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家只剩下一件心事:计算什么时候把任务传达给排长和全体战士。

队伍摆出一副行军的架子,浩浩荡荡沿着大街由西往东进发,行李担子紧跟在后面。街上行人稀少了,电灯已经亮了。兄弟部队也在调动,有的像在集合,有的像是行军。但军官们都心中有数,互相心照不宣。

走了一个多钟头,约莫到了东门附近,队伍便停下来休息。

营部的副官带着传令兵以联络官的名义,走进当面一座大营房。这里是驻军的团部,也是预定今晚攻击的敌军。他会见了那里的团长,声称自己的部队刚从外面进城来,找不到宿营地休息,打算借他们营房前面空地露营,并问可否借用一点房子办公。那个团长拒绝了借房子,但对于靠近他们的营房露营一事未加反对。副官随即请求发给联络口令。敌军团长即指示参谋办理。

敌军参谋抄给了普通口令和特别口令。有了这个口令,我们就可以毫无阻挡地进出营房了。那参谋还告诉我们的副官说:“刚才接上级通知,说今夜城里部队移动频繁,要注意防止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们加强警戒。”这位参谋虽然糊涂得可笑,但可看出敌人的高级指挥部已在注意我们的行动了。它提示我们:一切动作更要机警。

这边下达了露营命令。盛夏的夜里,吹来一阵阵的凉风。晴朗的天空,满布数不清的星斗。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在这里露营,谁也不去过问为什么今天行军就到这里为止。

连长们在露营之前,照例要在附近地区查看一番,诸如选择哨所位置呀,寻找饮水的处所呀,以及大小便的地方呀,等等。这些都不会引起怀疑的。他们就利用这个时机,详细地查看了地形,有的还到敌人的营房里看了看。各连选定的露营位置,都是即将到来的战斗中的冲锋出发地。

两支敌对的部队,一在营房里,一在营房外,相隔数十米,最远的也不过一百米,现在都在睡觉,一会儿就要互相肉搏了!

但敌人并不完全麻痹,他们派出一队一队的巡逻武装,枪上上着亮晶晶的刺刀,不断地在营房外面巡查。他们甚至走到露营部队的近处看来看去,好像有所警惕似的。但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一排排架着的枪,士兵们躺在枪架下,背包打开了,人都睡熟了。在较远的地方横七竖八地放着行李担子,这一切,好像在告诉他们:这里根本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的。

夜深了,营房里面又黑又静,而外面呢,有月亮,有星斗,有路灯,放出混合的光芒,显出两种不同的景象。露营部队,开始活动了。首先连长召集三个排长睡在一起,小声小气地谈了一阵;然后排长又和三个班长睡在一起谈了一阵;最后班长照样和战士谈一阵。接着,大家就轻轻地打上绑腿,穿好衣服,扎好皮带;每人左臂缠上一条作为战斗时识别用的白毛巾。这些,全部做得很迅速,很巧妙,然后依旧躺下假睡。

时间过得真慢,好不容易到了午夜两点。这就是有历史意义的八月一日!战士们自动地把枪拿在手里,刺刀装在枪尖上,子弹袋捆在身上,等待命令。

“砰!砰!砰!”城内某处清脆地响了三枪,这是指挥部的信号。这里一声喊:“冲!”部队随即像流水一样冲进营房去。开始只听得万马奔腾般的一阵脚步声,接着是严厉的喝令:“不许动!”再往后是一阵钢铁的撞击声。在几阵激烈的手榴弹爆炸声之后,就听得人们到处在喊叫:“不要打了!”渐渐有人在说话了,手电筒的亮光在营房里照来照去。该是打扫战场的时候了。

战斗提前结束。俘虏们受到宽待,公私财物得到保护。

团部的电话不断地响,是敌人的师部来问情况。这里的是:“二十四师的部队在此接防完毕!”

我们一面搜索残敌,加强警戒,一面倾听着城里的动静。从午夜两点钟起,整个南昌好像沸腾了,枪声砰砰,炮声隆隆,火光闪闪。我站在高处,按照前日会议上的部署,朝着小营盘、小花园、牛行车站等敌军驻地的方向,根据枪声的缓急疏密,推测着各路起义部队的进展情况。我听着激烈的枪声,心中思潮起伏。让我们用枪炮把这沉重的黑夜赶走!

当东方现出一片曙光的时候,枪声逐渐平息,只有西南方向还传来残敌断续的枪声,然而已经是那么无力。

这时,叶挺师长派人找我。我急忙赶到指挥所,一眼看见屋里站着一个高身材的人。他两道浓黑的眉毛,一对晶亮的眼睛,立刻使我想起北伐出师时,召集我们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军官讲话的党中央代表周恩来同志。对,我眼前不正是周恩来同志吗?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党中央就是派他来组织、领导我们起义的。

他安详地向我微笑着,和叶挺师长一同询问战斗情况。他虽然一脸兴奋神色,但也可以看出,他大概已经几夜没有睡觉了。

从指挥所出来,太阳已经升起了,街道上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辉。起义的战士们和缴了枪的俘虏,一队队匆忙地来来往往。政治工作人员正四处张贴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布告。远远就看见我们营的战士们把一面大红旗升起在操场的旗杆上。

袁也烈出生于1899年,湖南武冈(今洞口)人。文中身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72团3营营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海军副参谋长,国务院水产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逝世。

评论丨弘扬“八一精神”感悟“青春担当”

□吴集凯

96年前,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的历史与革命实践所孕育和累积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南昌起义部队中涌现出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其中元帅6位、大将3位、上将4位。6位元帅南昌起义时平均年龄仅为30岁,3位大将南昌起义时平均年龄仅为21岁,4位上将南昌起义平均年龄仅为23岁,这就是青年人的时代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广大青年干部要从“八一精神”中感悟“青春担当”,以“忠诚之我”“为民之我”“斗争之我”奔赴新征程、实现新作为、扛起新担当。

感悟“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中的“忠诚之我”,坚定不移跟党走。“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南昌起义前夕,作为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人生的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干事创业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忠诚信仰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实践,革命年代体现在“砍头不要紧”的坚贞不屈,新时代则表现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担当作为。青年干部作为强国复兴伟业的生力军,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对党忠诚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定盘星,将自己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青春在推进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感悟“为民奋斗、百折不挠”中的“为民之我”,一心为民谋福祉。人民军队从南昌起义中创建而来,秉承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革命传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目的就是尝试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为人民谋利益。今天,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青年干部作为强国复兴伟业的主力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常念“民之所愿”、关注“民之所感”、笃行“民之所盼”,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感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中的“斗争之我”,锐意进取勇担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敢为人先”成为“八一精神”的显著特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越是严峻斗争、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检验出一个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成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青年干部作为强国复兴伟业的先锋队,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识,锻造斗争本领,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