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曾国藩》观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6 12:28

手把手教你写《《曾国藩》观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曾国藩》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内容": - 首先要确保自己已经对《曾国藩》这部作品有了充分的了解,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 对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为人处世原则等有清晰的认识。
2. "明确写作目的": - 确定自己写这篇观后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对曾国藩的敬佩、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还是对历史事件的思考等。
3. "结构安排":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曾国藩》这部作品,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并引出自己写作的主题。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人生哲学或历史意义。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对《曾国藩》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并提出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展望。
4. "语言表达": - 使用恰当、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生僻的词汇。 - 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一代名臣的是非成败——读梅寒《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梅寒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国人对曾国藩其人其事并不陌生。这对已写就李清照、王阳明、纳兰容若、林徽因、张爱玲等古今名人传记的青年作家梅寒来说,写作《曾国藩传》不啻一次挑战。梅寒研读大量史料后撰写的《曾国藩传》,清晰勾勒了曾氏一生60余年的人生历程。她在文本中适时运用小说笔法,夹叙夹议,将客观史料与主观评析有机结合,使得该书在现下众多的曾氏传记中独具其醒目标识。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在诸多领域有着巨大成就,对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具深远影响。他著述甚丰,身后留有1500万字的著述。梅寒在写作中,除了选取曾氏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全集》,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他最真实自然的一面”,还通读了清史研究专家唐浩明的“晚清三部曲”、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传记如《左宗棠传》《李鸿章传》《慈禧全传》等著述。梅寒说:“在这些书中,与曾国藩相关的也许只有那么几小节,但可以更全面地帮助我了解那个朝代的面貌,聆听那个时代的声音。”

梅寒秉持“史圣”司马迁的撰史笔法,将历史人物还原于历史场境,深入其内心,运用文学技巧增强代入感与画面感,从而使文本显得活泼流畅。通读本书可发现,曾国藩天资的确很一般,无论读书还是做官,他和天资聪颖等褒义词都搭不上边。他能取得杰出成就,一是他有坚韧毅力,二是懂得谦虚谨慎,三是善于识人用人。梅寒在论述其“识人”时做了一些对比,比如同时代的人杰左宗棠、张亮基、李鸿章,“在才具方面,他比腹有千卷奇书自信指点江山的左宗棠差很远。要讲在官场的圆融,他不如张亮基……”李鸿章是曾国藩弟子,在处理与朝廷及洋人问题谈判上比曾国藩强,但曾氏识人用人之术高人一等,这足以弥补他自身的所有不足。试想,作为湘军统帅、朝廷重臣、洋务运动发起者、派留学生赴美提倡者与促进者等角色,曾国藩若无过人的识人能力如何能做好这些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呢!

曾国藩能有如此成就,还得益于其一项极其重要的特质——他特别善于总结。比如,他创立湘军,发现当时兵勇军纪极差形如土匪后,他的治军思想是“以礼治军”,即严格的军事训练与遵规守纪的政治训话。同时,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即便被打得几次想自杀,缓过劲来后,仍以百折不挠的劲头反省,总结规律去战胜对方。他提倡“兵贵精不贵多,首在敢战”。这是曾国藩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得来的经验。曾国藩虽无将才,但有帅的谋略与定力,他坚信“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他更坚信“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本书主角是曾国藩,通过这一核心人物,晚清诸多大小人物悉数登场,他们正是一系列晚清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通过梅寒生动的笔触,我们对这些人物与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有了最为直接的观感。梅寒之所以能将这些人物写得饱满纯粹、呼之欲出,实在是因为她切实懂得了写史就是写人,将人性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烟云中体现出来,才能让文本活泼生动,打动读者。所以,人性在整个文本里以最真实的形态呈现,君臣、师生、同僚,他们是人,因而一定有其优点与弱点,在利益面前,有些人大公无私,有些人却背信弃义,如实呈现,还历史以原貌,便是写史(传记)的要旨。

历史材料纷繁复杂,如何条分缕析后流畅表达?阅读过程中,笔者感觉作者犹如坐镇军中的统帅,将各种素料“布兵排阵”,多视角、全景式地展现出晚清数十年的社会万象,这样的驾驭能力自然是对数百万字文史材料了然于胸的结果。

曾国藩固然因为镇压农民起义、天津教案等留有被后世批评的恶名,但总体来看,其为人立世宗旨是“治世救人”,而战争年月的杀戮、朝廷旨意的不可违背等原因,也是他无奈与遭人唾弃的根由。即便如此,他在晚清风云中掀起的一系列滔天巨浪,留给后世诸多领域的精神财富,依然值得研究与继承。历史人物正是如此,没有完满的人与事,功过是非后人自会评说。

参观“富厚堂”,亲睹曾国藩手书,再读《曾国藩全集》有感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986年我在人大读书时,教我哲学的老师陈哲向我推荐了一部书《曾国藩全集》。周日休息时我骑自行车到海淀图书馆买了一套《曾国藩全集》,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两遍,阅后受益匪浅。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读。几十年的工作中,曾国藩的诚信为人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2018年4月,我有幸来到湖南双峰县,参加湖南省双峰县1968年入伍的铁道兵50周年纪念日。

我是四月3日早晨到的长沙,中午到双峰县。离会议报到的时间还有两天的时间,利用这两天游一下双峰县附近的风景区,首选的是曾国藩的故居。4日上午由双峰的战友李南平和龚洪轩两位老班长陪同参观了整个故居。

曾国藩的故居是需要购票入园的景区。景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富厚堂”,另一部分是曾国藩出身的白玉堂。

两个地方相隔十公里。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要参观下来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屋内对曾国藩的介绍,以及曾国藩家族的介绍比较多。如认真的研读,估计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曾国藩故居位于双峰县荷叶镇,离县城30公里。当我们来到曾国藩故居游客接待中心 ,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曾国藩故居旅游区景点示意图”,上面标着“曾氏十堂”(白玉堂、富厚堂、文吉堂、有恒堂、万宜、修善堂、奖善堂、敦德堂、大夫第)。另外还有蔡畅、蔡和森故居,秋瑾故居等。

小小荷叶镇是一处名人名宅荟萃之地。到这里我才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湖南兵提干的多”因为湖南的风水好,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双峰县的风水更好,名人的故乡。

走进“富厚堂”曾国藩史料陈列室《前言》写到,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湖南双峰县(时属湘乡)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运动先驱,又是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湘乡桐城文派”创立者。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始步仕途。以太平天国功勋封一等毅勇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死后清廷赠加太傅,谥文正。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创湘军,平洪、杨、开清代兵制变革新纪,延续清室残局数十年,顺应朝流,与时俱进倡导西学中用,并亲为实践,是中国近代化之发韧者。

作为晚清大儒,曾国藩于义理,词章,考据、既有深厚造诣,于道德、文章、事功、亦有上乘表现。正义率物、以身作则、开一代之风气,苦心毅力、自立立人,为学人之楷模,著述甚丰,经世致用,给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

曾国藩一生强毅,谦谨、受人推崇,家学家教,尤负盛名。然而,镇压太平天国,办理“天津教案”毁誉不一,真伪难辩,对此历史人物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进行评判,千秋功罪,自有公论。

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

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由弟曾国荃,曾国潢主持修建。全宅占地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土木结构,具有明清回廊式建筑风格。

房子坐西朝东,前面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涓水悠悠环绕,背倚半月形的小山,中植竹木,四季常青,周围环绕高大的围墙,人行通衢横贯东西,进入东西两宅门,是一个用花岗岩铺成的半月形台坪,坪边插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

台坪外是一张半月形莲花塘,夏日荷花相映有如泮宫,台坪正中是前进大门,门上悬挂曾纪泽书“毅勇侯第”四个朱地金字直匾,所以当地人们称之为“侯府”或“宰相府”。

进入前大门,有宽广的内坪。内坪种植着奇花异草,通过坪中石板道,直达二进台阶,中厅门上悬挂着曾国藩所书的“富厚堂”三个红底金字。正堂分为前后两进,这是富厚堂的主体。前厅名“八本堂”,厅内悬挂着曾国藩所书“八本堂”三个黑地金字匾额。

额下是曾纪泽用隶书所写其父的“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詩文以声调为本;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中厅后面是神台,五龙捧圣神龛上,有曾纪泽直书的“曾氏历代先亲神位”匾,顶上悬着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上御书钦赐曾国藩的“勋高柱石”黑地金字横匾。两旁墙上还挂着赏赐的御书“福”“寿”二字直匾,神龛照壁上则是他于同治二年自书的“肃雍和鸣”白底蓝字横匾。

看一下手表,已经中午了。为不影响大家的兴致,我说撤吧,该回去吃饭了。如果再仔细看,还要个把小时。曾国藩的故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战友聚会完毕,在我就要返程时,我的老班长龚洪轩送给我一套《曾国藩全集》,因为老班长看出了我对曾国藩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给我买了一套《曾国藩全集》。

回来后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这次看和以前不一样了,因为看过曾国藩的故居,了解了曾国藩家族的故事并有重点的去读,理解比以前更清晰与牢固。

曾国藩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于乱世中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以一个儒生力挽狂澜被认为“中兴第一名臣”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更是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把中国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砥砺治学,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用自己的经历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儒家几千年来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曾国藩身上的众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曾国藩深悟水之七善,打下深厚心性基础。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有七善。

第一“居善地”,一个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位,这是做人的智慧;

第二“心善渊”,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样,深沉渊默有深度;

第三“与善人”,待人要像水一样,有爱仁善;

第四“言善信”,说话,承诺要像潮水那样准时而有信;

第五“政善治”,从政要像水一样,保持平衡,治理管理要保持一碗水端平;

第六“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

第七“动善时”,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

修心,修身,做人,做事的道理全在里面了。这也是我们一生学不完的东西。

自身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可终身适用而受益无穷,这就是勤于政事,节俭治家,话语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真是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古往今来圣者们的胸怀是极为宽广的。

曾国藩卓绝艰苦,考秀才考了七次,改革愿望得不到重视,回到江西从零开始带团练,举目四顾,孤立无助,三次自杀,最后硬生生带出湘军,力挽狂澜清廷于未倒。

此书的慎独,主敬,求仁,思诚,四种修身功夫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给养。劝各位老战友抽点时间读点书,增加点营养,精神上缺乏营养,我们的头脑也会生病的。希望大家在夕阳的路上以书相伴知慧相随。

2020年5月26日

作者/徐湖

责编/李郎杰

来源:新华号 宏哥有话说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