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营房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7 04:56

如何写《营房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营房观后感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营房的哪些方面,如营房的设施、环境、设计理念、居住体验等。
2. "观察细致": - 在参观营房时,要仔细观察,包括营房的布局、装修风格、生活设施、公共区域等。
3. "情感真挚": -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是赞赏还是建议,都要真诚地反映自己的看法。
4. "逻辑清晰": - 作文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主体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重要性顺序来组织。
5. "语言表达":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 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保持文章的专业性。
6. "具体细节": - 描述营房时,要具体到细节,如房间的大小、家具的摆放、色彩的搭配等。 - 通过具体细节来支撑你的观点和感受。
7. "对比分析": - 如果可能,将营房与其他类似场所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8. "提出建议": - 如果有改进意见,可以在作文中提出,但要基于合理性和实用性。
9. "结尾总结": -

重温当兵历史,再忆军营辉煌,11月28日发布的潍坊营房视频观后感

潍坊坊子区六号井工兵营营房东大门

11月28日,我在自己号视频专栏里发出一个视频,是46军工兵营1978年从江苏徐州调防山东潍坊,在坊子区六号井自建的营房营区视频。我看到那个视频后,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1978年工兵营来到六号井营区时,只有一个连队的营房,房子不够住,住在老百姓家里。经过两年左右的艰苦奋斗,官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排排漂亮的营房。

1981年1月,我离开了工兵营潍坊营房,与朝夕相处的战友挥手告别后,再也没有机会踏入这座军营。据战友说,如今营区已经废弃,成为机动车交易市场,营房全部拆除,只剩下一个东大门静静矗立在潍(坊)徐(州)公路边上,任凭人员车辆熙熙攘攘,兀自岿然耸立。大门两侧“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红字不见了,四个门垛还是那个老样子,象四个忠于职守的哨兵,日日夜夜执着站立在那里,他们不断地对过往行人诉说着,这里曾经是一所军营,当年有几百名官兵在这里创造奇迹,铸造辉煌。

就在我遗憾再也见不到曾经居住过的营院景象,见不到当年官兵们亲手建造的房屋之际,山东潍坊的贺增博战友给我提供了一段营区全景视频。视频只有5分钟,拍摄于1998年,距离我告别工兵营十七年。我看了这段不长的视频,彻底颠覆了我对营区的印象。因为我对营区的记忆定格在1980年代,视频里的场景与我当年离开时的景象有天壤之别,大不一样,已经变得让我认不出那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了。我离开时营房刚刚落成,树木、花草刚刚栽上,院子里几乎没有树荫之处;想不到十七年后的营区,一行行树木长得高大粗壮,几乎把整个营院遮掩起来,房子隐藏在绿树丛中都难以窥见了。

我仔细看着视频,一边看一边辨认,将眼前视频场景与脑海中的印象穿越比对,各连的住房、道路、车库、猪舍、菜地......,尚能依稀辨认,联想到前些时,一些老领导、老战友纷纷回忆移防和营建往事,更让我对这段视频情有独钟,反复看了好几遍,并对部分画面进行了截图。看完之后,思绪翻滚,感慨良多。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凡是有过当兵经历的人,他都会对军营留下刻骨铭心的终身记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对那个“家园”有着很多眷恋之情,更何况是我们耗费心血亲手建造起来的营房,这里的一砖一瓦、寸土寸地都渗透着战友们的鲜血和汗水。

特别需要提起的是,当年潍坊营房建成后,参与施工的官兵们有的没住多久就转业退伍到地方工作;有的带着因施工致残致病的身体无怨无悔返乡;甚至有的离开连队后英年早逝,永远失去重返“家园”回眸军营机会。而今军营消失,精神永存。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工兵营老战友们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光荣传统,永远忘不了这块军营热土,时刻怀念着几十年前在一起营建施工的战友们。

感谢贺增博战友提供的珍贵视频,它让我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又一次想起了工兵营官兵昔日辉煌。

郭志强:回老营房有感

回老营房有感

作者:郭志强


国庆假期

我和老伴带着女儿一家

回到了文登豹山营房

这里是我当兵起步的地方

五十多年前的老营房

杂草丛生

早已废弃

但透过那斑驳支离

即将被人们遗忘的这片营区

好像

依稀还能听到

老营房当年那响亮的军号声

仿佛还能看到

训练场上

战士们那恣意挥洒的火热景像

走到篮球场边

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幅画面

首长和战友们

一个个不分老小

生龙活虎般地

围着一个篮球

在场地上拼着命地抢

穿过篮球场

我登上一处台阶

来到了首长办公区

眼前突然一晃

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老政委、老团长

他们迈着稳健的步伐从山坡那边缓缓走来

1979年国庆节,229团部分团首长在文登豹山营房留影

那人像程恆义政委、冯德悅团长、张齐红团长

那人像侯学明政委、高明礼团长

那人象姜永华政委、刘书田政委、翟兆贤团长

那人象张兆忠政委、郭振汝团长

那人象薛配义、薛允德、陈金斗等老首长

那人象熊心贵、陈庆平、刘风志主任

他们

有的从抗日烽火中走来,

有的南征北战于解放战场

有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战功

有的在和平年代作出过重要贡献

产生过不凡的影响

他们

经过了多少年战争与和平、血与火的洗礼

身上刻下了许多可贵的品质和美德修养

他们

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无我忘我的人生修为

是我一生学习和

追崇的偶像

在宣传股的办公室门前

我驻足的时间最长

那里有我的老股长张福元、关继品、鲍清田

后来继任的股长邵华、李广哲、王成秀

还有老干事吴明田、张殿训、程作华、王永德、陈福大、杨国庆

报道组的刘明福、丁怀华、蒋士栋

电影组老组长张景啟、老放映员缪根山,

他们个个都身具才华和优秀品德

是我“兵之初”的良师益友

对我的从军之路

产生过重要影响

……


我的思绪在50多年前的时光隧道里

停留的时间很长、很长

这里有我的青春

这里有我的梦想

这里有我曾经洒下的汗水

这里记录下了我

一点一滴地进步成长

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故事

值得慢慢地回忆和念想

一晃

五十多年过去了

不知不觉

我已成了“70”后

一不小心

就挤进了古稀之年那一行

当年一身朝气的帅小伙

已满头稀疏白发苍苍

当年光鲜靓丽的军嫂

也已成了满脸褶绉的老太婆

找不到原来的模样

值得庆幸的是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

我华夏拥有了一方平安

民族在振兴

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

但世界从来就没有太平过

只是我们手中随时紧握着枪

吾辈虽已进入花甲之年

但仍能饭矣

若祖国有召唤

依然会象50多年前

义无返顾

再披戎装

为确保国家太平

把一身余热献上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