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山鬼思想》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8 03:49

写作《山鬼思想》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山鬼思想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山鬼思想展开论述。可以探讨山鬼的起源、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
2. 确定立意:在明确了主题之后,要确定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 山鬼的神秘性:探讨山鬼作为一种神秘生物,在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b. 山鬼的象征意义:分析山鬼在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象征意义,如代表神秘、恐惧、死亡等。
c. 山鬼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山鬼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勇敢面对恐惧、追求自由、珍视生命等。
3. 收集素材:在确定立意后,要收集相关素材,包括:
a. 山鬼的传说故事:搜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关于山鬼的记载。
b. 山鬼的文化背景:了解山鬼在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c. 山鬼的象征意义实例:搜集山鬼在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实例。
4. 结构安排:作文的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山鬼的背景,引出作文主题。
b. 正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层次论述山鬼的

讲真,看雍正父子怎样把文字狱罪名“玩儿”的花样百出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作者)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一直是被外儒内法的历代皇帝奉为圭臬的金句,因此借着这句话和皇帝的威势,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中国的封建历史就一直与“文字狱”相伴而存。而这种对读书人的迫害以及对民间不同政见的打击也在清朝雍正、乾隆两父子的手中达到巅峰并且惩治名目也是花样百出。但是,文字狱真的只是因为文字的选用不当才兴起的吗?

(雍正弘历汉服行乐图 右为雍正 左为乾隆)

“雍正四年九月,查嗣庭以谤讪下罪”。查嗣庭当时任礼部侍郎,并且是当年江西省乡试的正考官,可为什么仅仅就因为诽谤就草率下狱了呢?因为当年查嗣庭给考生们出的试题是:“维民所止”。在被雍正皇帝知晓后以“心怀怨望”为理由革职查办,原因竟然是因为维民所止中的维和止字,是雍正两个字被砍掉字头变成的,是对皇帝的诅咒和不敬,而且查嗣庭还曾经写过一本书《维止录》,更是“欺君罔上”,所以引来抄家灭门的祸事。

(查嗣庭)

而因为查嗣庭是浙江人士,雍正皇帝对浙江士子很是愤恨,不但在当年十月下令:“设浙江观风整俗使”用来监视江浙学子,并且在雍正四年还下令,停止浙江士子的乡试和会试。这样一来无疑是断绝了读书人的上进门路,因此经过两年的平静,以李卫为首的大臣向皇帝求情,以浙江学子已经悔过为理由,才在雍正六年重新举办科考。而且雍正甚至不容许大臣们自己有避讳的字,因此还动怒道“非朕名而避,是不敬也!”皇帝的霸道与权势显露无疑。并且在雍正年间被文字狱所牵连的人,动辄将其妻女发配宁古塔为奴、发给打猎捕鹰人为奴,甚至还开棺戮尸,株连亲族。

如果因为是这样,那天下读书人多张个心眼儿,不写书或者不议论朝政不就万事大吉了?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在雍正七年,四爷就又用广西人陆生楠给天下人做了一个典范。陆生楠本来是一个执拗的工部官员,后来因为莫须有的“结党营私”罪名,就将他发配到新疆的阿勒泰地区的军中效力。塞外苦寒,陆生楠于是在闲暇时写了《通鉴论》十七篇,阐发他对前朝历史的一些议论。但很快他就又被驻阿尔泰的将军锡保弹劾,说他在书中“抗愤不平,诽议时政”因此在雍正皇帝看过《通鉴论》之后。立即下令:陆生楠就地正法!在当年年底,旨意到达新疆,陆生楠在军中被处死。

(西方人拍摄的清朝末年受刑者)

不但不能写书,甚至是对历史进行评论都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么为皇帝本人修改甚至代写,总不会有事吧?乾隆四十三年,皇帝下令将曾经加封太子太师已经去世九年的大名士沈德潜被剥夺生前一切荣誉,用“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给百姓的思想又上了一道枷锁。

沈德潜曾经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文臣,二人之间经常诗文相和。而且有的时候沈德潜会替皇帝修改诗文,甚至是替皇帝写诗。无论如何,给皇帝改文章都是难得的荣耀,当时不敢说,但沈德潜不想这样“伟大”的事情从此被湮灭掉,因此,沈在自己的遗稿中,还是留下了表明自家荣耀的明确痕迹。谁又知道,老名士想传之后世的,恰恰是皇帝所忌惮的。沈德潜死后,有人就向皇帝告发此事,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当然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来玷污自己的名声,于是就用沈德潜的一句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来诬陷他对朝廷心怀不满,思念前朝,将沈德潜死后也羞辱一番。

(沈德潜所著《唐诗别裁》)

而且乾隆皇帝还不许有人跟他用一样的名号,乾隆自称“古稀天子”,而当时的大理寺卿尹嘉铨自称为“古稀老人”这一下又犯了乾隆的忌讳,以此获罪,结果只能是:杀!也正是因为这样残酷的“多种多样”的严苛的文字狱“找茬”模式,使得天下读书人畏惧如虎,不敢再有议论,同时也禁锢了思想,而且随着乾隆朝《四库全书》的编纂完成,也成功的将一大批“不利于”国家统一的书籍销毁掉,甚至连启迪民智,教授技能的《天工开物》也被销毁,一直到民国时期才在日本重新发现。而所有的这一切事情都是造成中国近代历史上思想停滞的罪魁祸首。

明清史研究:历史学微信第一大号“明清史研究资讯”专属原创品牌。

想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请加公众号“明清史研究资讯”(ID mingqinghistory),勾搭。

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笔下姿容绰约、高洁痴情的《山鬼》

《山鬼》是屈原《楚辞·九歌》中的第九首。在欣赏这首诗前有两点需要说明:

1.诗中的“山鬼”是男性还是女性?

诗中的“山鬼”宋元以前的被楚辞学界定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依诗中的描写,把“山鬼”画成“窈窕”动人的女神。清人顾成天《九歌解》认为“山鬼”为“巫山神女”。张大千、傅抱石等现代画家也都把“山鬼”描绘成姿容瑰丽的女神。本人认为,“山鬼”为女性,为了叙述方便,在下文的叙述中称为“女神”

傅抱石画作《山鬼》

2.诗中表达的是女巫到山上迎接山鬼而没成功?还是山鬼到山下约会情人不见?本人认为是后者。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九歌》是祭祀唱的歌,应该是女巫进山请山神回到民间享受祭祀。持这种观点的人太机械了,如果这样,诗中表达的感情就不真实了。本人认为,屈原塑造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与情郎约会,但情郎最终爽约。屈原在故事中融进了自己的遭遇和情感,抒情真挚而热烈。

诗是按照山鬼出场赴约——等待情人——久候不至而绝望三个层次来写的。

第一层:愉快赴约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若”,好像。好像一个人影在山的拐弯处出现了。以苍茫的大山为背景,忽隐忽现、影影绰绰,有一种云雾缥缈之感,也说明女神为赴约,天微亮就出发了。慢慢地,她走近了,形象清晰了:只见她,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薜荔与女萝,都是蔓生植物,是山中女神为了赴约精心打扮的装束。屈原喜欢用香草配美人表现美人之美,品质高洁。如《湘夫人》中就有“荷衣兮蕙带”同理。

含睇(dì):含情而视;宜笑:微笑,笑容姣好。女神为什么一个人含情而笑呢?因为她要去约会,内心充满了喜悦,不自觉地表露了出来。女神还瞄了自己一眼,很自信:我这窈窕的身姿情郎见了一定很欢喜。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女神并不是自己徒步下山,是由赤豹拉车,有花狸作随从。车子是辛夷木做并编结着桂花饰旗。

在披着薜荔与女萝的身上,还点缀着香草石兰与杜衡。女神在路边停车,折枝芳菲的鲜花,准备送给所思念的人。

以上是第一层,女神充满憧憬,精心打扮,准备周全,充满信心,赶赴约会地点。但她真的能如愿见到渴望的情郎吗?

第二层:久候情郎不至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女神来到约会地点,幽篁:幽静的竹林。但为什么从早上等到天都阴暗下来还不见情郎到来?是因为路险难走才晚来吗?

女神坐不住了,从竹林登到高高的山岭,居高远望,痴痴等待,脚下云海茫茫,变化莫测,哪有情郎的影子?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乌云越来越厚,山色幽暗如同夜晚,东风大作,雨神下雨了。

女神思忖:难道是被灵修(级别比自己高的神女)挽留,忘了回来了?又是一年将尽,红颜易老,谁能永葆花季?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 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女神,在等待情郎不归的情况下,下意识地采摘山间的灵芝。岩石磊磊,葛藤缠绕,使她心绪不宁:抱怨公子不到,但安慰自己,不是公子不想我,是想我没空闲吧。

我是山中之人太单纯,像杜若般芳洁,口渴了饮石缝流出的泉水,松柏为我遮挡风雨。我怀疑公子你想我是真还是假。

第二层,喜滋滋的女神赶赴约会地点,开始耐心等待,后来登上山岗远眺,继而采摘灵芝打发时间。一遍一遍地为情郎找爽约的理由,也是在安慰自己,但终于在苦等失望中怀疑公子对自己的情感的真实性。

第三层: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雷声大作,暴雨滂泼,猿鸣啾啾,夜色沉沉。风声飒飒,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剩下的只有悲伤。

恶劣的环境衬托出女神糟糕的心境,可怜的女神陷入极度的哀怨与痛苦之中。

屈原在诗中细腻地刻画了山鬼赴约,在凄风苦雨中痴情等待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追求。从屈原个人的遭遇与创作风格来看,山鬼这个在凄风苦雨中等待的形象,无疑是流放中诗人忠君爱国、期盼回到楚王身边的身影。

朱熹认为此诗主旨是“托意君臣之间者百言之”:

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怀王之始珍己也;

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谗也。

至于思公子而徒离忧,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志君臣之义也。”

“诗言志”“诗缘情”,屈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最终因为小人谗言、君王不明而破碎,其愁怨之状比山鬼失掉一个情人不知要强烈多少倍,所以朱熹说:“穷极愁怨”。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