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8 06:13
写作核心提示:
演讲稿:《关于谈理想的注意事项》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写一篇关于谈理想的演讲稿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1. 确定演讲的核心观点:在撰写演讲稿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演讲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2. 突出重点:在演讲稿中,要突出自己的观点,使听众能够抓住重点,加深印象。
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1. 丰富素材:在演讲稿中,要运用丰富的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现实案例等。
2. 有说服力: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运用逻辑推理、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
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1. 开头引人入胜:演讲稿的开头要简洁明了,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 主体部分层次分明:在主体部分,要将观点分为几个层次,使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你的论述。
3. 结尾总结全文:在演讲稿的结尾,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自己的观点,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四、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1. 运用修辞手法:在演讲稿中
黄新程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有人会问,梦想是什么?梦想就像一盏明灯,可以引领人生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抵达远方;梦想就像一粒金色的种子,埋在泥土里,只要不断地浇水、施肥,假以时日,就会回破土而出,向着蓝天展开绿色的双翼;梦想就像山巅的一股清泉,不断向着大海奔跑,汇入江河,抵达海洋,实现人生的宽广。
人生如果没有梦想,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因为我喜欢,虽然没有过人的本领和天赋,但我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通往梦想的路上,会有无数的磨难,就像江河奔流入海,会遇到重重阻拦;就像一棵大树成长,会经历风风雨雨。在绘画的路上,我有过快乐地成长,也有过失败的磨练,但我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通往梦想的路,就应该是坎坎坷坷,就像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最后才获得了最大成功,创造了世界奇迹。
我们遇到困难,绝不能灰心,因为我们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相信只有经历困难,才能超越自我。
我在绘画的路上,坚守着、磨砺着、成长着,因为心中有梦,有远方,所以即使遇到挫折,我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我由一个只会临摹单体静物,还颤颤巍巍,小心翼翼的初学者,成长为一个敢于组合创意,能够把多种静物进行巧妙组合,创造出了令老手画者,也点头称赞的佳作。
“路漫漫而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正长,我们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向着梦想,扬帆起航!
“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科研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拆了四堵墙,架了四座桥’。”北京平谷西樊各庄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杨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科技小院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即在广大高校师生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回信饱含着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关爱和殷殷嘱托,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广大青年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小院人:请党放心,强农有我
5月3日中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创始人张福锁正和北京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地里交流如何发展乡村林下经济,忽然发现朋友圈被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刷屏。
5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一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说:“回信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的做法。”
张福锁等人于2009年创办了第一个科技小院,位于河北曲周。他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团队平均每人一年发5篇SCI文章,但这些英文文章老乡们也用不上,要想办法到农村去,让技术真正在农民地里发挥作用,才能解决生产问题。
科技小院要探索一条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政产学研用新路子,从老师到学生,都是“自找苦吃”。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院士介绍,科技小院“拆了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之间的墙、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教和学之间的墙。同时“架了四座桥”——高校对接乡村的桥、师生深入基层的桥、人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桥。
李晓林是第一个去农村驻扎的教师,一年有300多天在一线。杨茜觉得,教师们“自找苦吃”是出于“三农情怀”,许多同龄人对农村的感情,是在和农民的密切接触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情感复杂又深厚。
十几年来,全国先后有27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当中。目前,中国农大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座谈会上,科技小院学生代表王雯欣发言时说:“初到科技小院,我们吃了很多城里娃没吃过的苦,也经历了饮食、生活、劳动、思想等各种困难。”但这些并没有把他们打倒,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愿景,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三农战线,舍我其谁!”
在王雯欣看来,当增产增收的喜悦绽放在老百姓的脸上,当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画卷绘成现实,每个小院人的故事、眼泪和坚守都能证明,“自找苦吃”真的可以创造出幸福美好。
座谈会后,农大师生举行誓师大会。同学们一起庄严宣誓:知农爱农守初心,强农兴农担使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星火传承先辈荣光,展现青年先锋力量,请总书记放心,强农有我!请党放心,强农有我!
高校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说,习总书记的这封回信不仅仅是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也是给全国农业战线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全体人员的,“我觉得回信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中国农业大学等“农”字头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张福锁表示:“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抓好抓实爱农兴农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理念,科技小院应勇担“立德树人、爱农兴农”时代重任,主动服务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等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爱农兴农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度,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团委书记范大年表示:“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以赴为青年搭建实践成长的广阔舞台,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推进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充分融合,教育引领同学们学会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继续建功立业,继续书写农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华彩篇章。”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曾多次到各地的科技小院学习调研,深感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农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吃苦在前,担当作为,经得起风雨考验,永远奋斗不息!”黄季焜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全国众多高校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广大教师表示,更加深刻感受到青年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重要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驻山西省中阳县阳坡村第一书记张健睿频频往返于讲台和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经历了一场政治洗礼,进行了一次国情研修,凝结了一份乡土情怀。张健睿说:“我们不仅要‘只向上走摆脱冷气’,也要‘多往下走广接地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辅导员何一凡表示,新时代新青年始终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作为辅导员,我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勇担新时代新使命,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青年学子:“吾辈定不负所望”
“吾辈定不负所望”,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发出的共同心声。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2022级本科生高雨菡表示,乡土中国,不可忘本,“我们更有冲劲与热情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并在逐步的自我提升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即将奔赴新疆基层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研支团成员,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心潮澎湃。”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杨雁舒说,乡村兴则中国兴,“我立志在‘四有’好教师的标准要求下,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自觉担当起建设边疆的责任,把爱党爱国的信念之种埋进茫茫雪原,用实际行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1级研究生刘浩炜则表示,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殷殷期望激励着广大青年扎根基层、砥砺品格、艰苦奋斗,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经世济民初心,把专业知识用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将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融入强国复兴伟业,让‘财经报国’的志向在祖国大地绽放绚烂之花。”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