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8 14: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巨人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你对巨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2. 了解巨人背景:在写作前,要充分了解巨人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以便更好地把握巨人的内涵和主旨。
3.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你对巨人的看法和感悟。观点要明确、有说服力,避免含糊其辞。
4. 结构合理:一篇好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有合理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巨人故事,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5. 丰富论证:在主体部分,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引用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 情感真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时,要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生动。避免使用口语、方言或过于复杂的句式。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8.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巨人故事中的经典
保罗·沃尔克被称为“金融巨人”。有人说,读懂沃尔克就读懂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史。沃尔克与克里斯蒂娜·哈珀合著的《坚定不移》(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向读者展现了沃尔克辉煌传奇的金融人生。从中摘录片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巨人的成长秘诀。
这从沃尔克与美联储结缘可见一斑。
沃尔克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的不是经济学专业,也没有选修经济学入门课程,而是大二直接跳到了最高级经济理论课程。其间,他学了很多标准经济学课程,包括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会计和产业组织等,但只有货币银行学真正引起了他的兴趣和关注。关于通胀就是欺诈的认识深入脑海。他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是美联储。
在弗兰克·格雷厄姆教授的指导下,1949年,沃尔克的毕业论文《二战以来美联储政策存在的问题》获得了“最优等”的最高荣誉。文中强烈建议将物价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核心目标,并使之独立于党派政治。这比1951年财政部与美联储达成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恢复美联储独立性的协议还早了两年。
沃尔克戏称,下意识地,这篇论文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职业道路。他因此获得了美联储的面试机会,但因为联储理事会研究部门不招本科生实习,还是落选了。1951年,以硕士学位结束了在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生活后,他申请了扶轮社基金会奖学金,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就近研究金融问题。第二年学业结束时,有财政部和纽联储两个选择。最后,他去了纽联储,职位是“C级经济学家”。
学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爱什么。为兴趣而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这不正是职场的最高境界吗?
1970年代,美国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经历了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的经济滞胀。1976年,吉米·卡特以“现在就赶走通胀”(Whip Inflation Now, WIN)为竞选口号,赢得大选。
沃尔克于1979年8月出任美联储主席。他早年在纽联储交易室工作时,就认识了预期的力量,之后更是深受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他意识到,在通胀面前妥协退让多年之后,是时候采取行动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令人信服的信息了。美联储大幅提高贴现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放款,以及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最高时,利率达到两位数,而经济尚无起色。愤怒的人们冲向街头,美联储总部经常遭遇各种抗议示威,甚至他个人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直到1982年底,通胀降到个位数,短期利率降至峰值时的一半,尽管失业率仍有10%但复苏迹象已经出现。
就任主席期间,他顶住政治压力,坚决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1980年大选前6个星期,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了3个百分点,断送了卡特的连任梦。1981年1月底,与当选总统罗纳德·里根的首次会面也安排在财政部,而不是白宫椭圆形办公室。1984年夏天,回绝了里根选举前不要加息的请求。同时,他还拒绝为财政赤字融资,反而以货币政策为武器,敦促政府立法平衡预算,重建财政纪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先生曾经问他当年抗通胀为何如此坚决。沃尔克笑答,这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他只是尽责而已。他坚信,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而鉴于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在世界上的角色,其影响远超出了美国的范围。
1987年卸任美联储主席后,沃尔克更忙了。他不谋求聚敛个人财富,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公共服务事务。他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任教,加强了对学校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关注。担任了多个零薪酬的委员会主席,其中许多委员会以“沃尔克”命名,提交了许多中立的、建设性的报告。亲自出面重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主持大屠杀遇害者向瑞士银行讨回公道,牵头对联合国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的调查及整改,领衔世界银行的反腐败调查。
他一直秉公行事、仗义执言,甚至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正直、良心、道德和责任感,令他在美国乃至世界上赢得了崇高声誉和地位。
除了在反通胀领域,沃尔克的实用货币主义还表现为,早期是固定汇率的拥趸,后来却促成了浮动汇率的诞生。
1962年初,沃尔克应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鲁萨之邀加盟财政部,成为拯救美元历史大戏的重要角色,后期更是国际谈判桌上不当副手看待的副财长。
为遏制资本流出美国,他设计了利息平衡税,却目睹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1965—1968年短暂离职后,他于1969年初又以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身份回归,斡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拟订了以中止黄金兑换为条件、换取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重估的预案。正是这份应急计划,催生了1971年8月的尼克松冲击和年底的《史密森协定》。
沃尔克与鲁萨志同道合。他们都相信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促进国际贸易有很大贡献,并认为美国对其负有道义责任。但迫于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沃尔克亲手推动了这个体系的解体。作为继任者,他一度对鲁萨感到愧疚。
沃尔克骨子里还是相信只有强势货币才能确保国家强大。他理想中的国际收支调节是,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更大的灵活性并需要国内财政纪律予以承诺。1987年初的卢浮宫会议曾建议,在主要货币之间建立一个汇率浮动区间(这部分内容未对外公布)。他以美联储主席身份参加了1985年的广场饭店会议和这次会议。他坦陈,卢浮宫协议更加符合自己的想法。但最终无果而终。他感叹1976年初《牙买加协定》推出浮动汇率的临时安排竟然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大学期间,沃尔克就养成了多虑和怀疑的处事态度,这成为他毕生的动力源泉。
在联储工作期间,他一直在学习和思考“货币主义”主张。一方面,批判地认为找到一个最佳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严格盯住的建议是天真且危险的误导,甚至嘲笑通胀目标制的幼稚与可笑。但另一方面,也认同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个常识性判断,他在反通胀时期采取了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做法。当通胀狂龙被驯服后,又及时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回归常态,转向利率调控。
他推崇前美联储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只做短期国库券”(即央行只干预短期利率)的信条,而对美联储以“量化宽松”名义大规模购买长期证券深感忧虑。他早在1995年就警告,一家大型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结盟,将会增加系统性风险。2005年初更是预言资本市场的大调整不可避免,并感慨掀起巨变的往往是一场金融危机而不是靠先见之明的政策。当发表这番预警的时候,知道他是格林斯潘前任的年轻人十不足一。2008年危机爆发后,他临危受命,就任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当时,意大利前总统卡罗·钱皮专门给他致函,信中只有三个字“信任你”(We trust you)。
2010年7月立法通过的“沃尔克规则”,即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自营交易,是沃尔克反思金融危机教训、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项备受争议的提议。针对关于监管妨碍创新的质疑,他公开质问,希望有人提供关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中立证据。针对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活动区别开来是回归老旧做法的诟病,他坚称只要银行被纳入存款保险计划,且必要时央行须对其提供贷款,银行就应该被区别对待。
通常,总统推动的规则需要支付费用才能获得冠名权,但这次成为例外。这有违他谦逊低调的处世之道,但因为这可能是把美国货币体系推上正轨的最后机会,沃尔克最终还是同意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改革计划。
兴趣、无私、实用、怀疑,这就是金融巨人——沃尔克的成功秘诀。
最近浅读了世界级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斯《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使我颇有感触。古往今来,许多失败者不是输给了对手,不是输在了实力上,而往往是输在了自己的内心上,无法唤醒心中的巨人只能成为失败者。
作者安东尼·罗宾斯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伙子,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而他的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我们如何挖掘酣睡于生命之中的巨大潜力,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懂得如何唤起自己的斗志与自信。一旦我们唤醒睡梦中的巨人,就会做出许多神奇的事情。这些事情或许是你曾经认为异想天开的,或许是你认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但是却真真实实的发生了。那么安东尼到底如何挖掘心中潜能呢?我认为总得来说有这几个方面:向上的信念、用心的决定、健康的身体、自我的控制。
书中提到信念是创造力,也可以是破坏力,而生活就是要不断调整,接受有益的、与时俱进的信念,摒弃阻碍自己上进的信念。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音乐生涯进入成熟期后发现自己的耳朵变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事情,但他却不曾减少对音乐的热情,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由于他这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创作了一部部享誉世界的名曲。有益的信念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指引出我们要去的目标,并确信必能到达。然而没有信念的人,就像少了马达缺了舵的汽艇,不能动弹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得要有积极向上的信念的引导,它会帮助你看到目标,鼓舞你去追求,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谁能想到数年前所做的决定今后要全力以赴以不负此生,竟然会给我如此难以置信的结果”我们人的一生会做出许许多多的决定,不管决定是对是错我们都应不遗余力的去做。谁的一生能够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从一次次的错误中汲取经验。这个世界上真正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不够用心。“用心”是对拥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好诠释。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的时候一样,完成一个工作,用心去做和不用心去做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不用心去做,做事情就效率低下,甚至会出现很多错误,没有乐趣,工作枯燥乏味;用心去做,我们就会有高昂的斗志,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安东尼的这本书提到就算是上帝也会休息一天。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为了生活而起早贪黑的工作,到最后往往是熬坏了身体,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尽量的让工作和娱乐休息相平衡,既要努力的工作又要尽情的享受生活放松自己。人在高度疲劳的状态下不要说是挖掘潜能了就连完成最基本的事情也会错的一塌糊涂,因此我们需要时间去放空自己。假期时出去看看大好河山,与家人享受温馨时刻,没有了平常生活中的压力,思想和身体得到释放很多你想不通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会迎刃而解。
真正优秀的人,以做事为主,伤害大局的情绪摆在一边。控制情绪,才能成就最大的能力。林肯做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上将的侮辱,林肯建议写一封言语犀利刻薄的信骂回那名上将。信写好了,部长要将信邮寄出去时,林肯问:“你在干吗?”“当时是寄给他啊”部长不解的说。林肯说:“你傻啊,快把信给烧了。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写信是为了解气,如果你还不爽,那就再写,写到舒服为止!”当心里有了负面情绪时,要试着去引导,去控制,就像是林肯一样用了写信的方法。又或者像清代作家李渔,他倾泻情绪的方式是写字;郑板桥更是直接,当他受到官场打压,郁郁不得志时他便提笔画竹。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但再控制不住情绪也要学着控制。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去发脾气,不要让你的感性情绪控制了理性情绪。
人生总是变幻莫测的,但我一直坚信,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所遭逢的环境,而在于我们决定要如何去面对。其实这很简单,就是今天就下定决心,到底在未来的三年、五年或者更后面的日子里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好了之后你是要努力奋斗,还是任由这个想法又一次付之东流都在于自己的决定。但是像学历不高,家境不好的这些理由就不要再想了,它仅仅是你逃避激发内心潜能的借口,它只会拖慢你的脚步,限制你的发展。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却又宝贵的,我们只有早日叫醒我们心中沉睡的巨人,释放出你最大的能量,激发出你最大的潜能才能不负现如今这大好时光。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这个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世界。只要我们怀揣梦想,执着追求,撸起袖子加油干,终有一天内心的巨人会唤醒,你会成为自己的盖世英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