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8 20: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政治教研活动记录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活动主题:在写作前,首先要明确政治教研活动的主题,确保作文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2. 活动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政治教研活动的背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为读者提供活动的基本信息。
3. 活动目标与意义:阐述政治教研活动的目标,以及活动对于政治学科教学和教师成长的意义。
4. 活动流程与内容:详细描述政治教研活动的流程,包括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
5. 活动亮点与特色:突出政治教研活动的亮点和特色,如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活动等。
6. 活动成果与反思:总结政治教研活动的成果,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等。同时,对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7. 活动图片与视频:如有条件,可附上活动中的图片和视频,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8. 语言表达:使用规范、简洁、准确的语言,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9.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作文结构,使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10. 严谨性:确保作文内容严谨,避免出现虚假、夸大等不实信息。
以下是一个关于政治教研活动记录作文的示例:
3月18日上午,平度九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以“青年教师汇报课”为起点,开启新学期教学教研新篇章。活动聚焦青年教师成长与课堂质量提升,通过课例研磨、真题精析和思维碰撞,为学科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课堂展示——议题式教学促素养落地
刘帅以“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题,巧妙融合《法治政府》与《严格执法》两框知识,以杭州市政府赋能企业发展、市民纷纷赞誉、执法举措等真实情境为依托,设置“企有所想 政有所应”“民有所呼 政有所为”“执有所行 政有所向”三个教学环节,巧妙融合时政案例与生活情境,课堂采用“情境-问题-探究”模式,引导学生在思辨中领悟法治精神,增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认同。课堂设计别具一格,既夯实基础,又培育核心素养,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创新力与专业功底。
多维评课——探索素养课堂实施路径
孙云英老师:刘老师情境设计贴合时政教学要求,知识铺垫扎实,核心知识挖掘深入,在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方面成效显著。
李兰老师:刘老师课堂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知识、能力与素养有机融合,艺术性板书更是清晰展现思维生成过程,为教学增色不少。
高二、高三教师化身 “成长导师”,从 “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课堂生成的把控力” 等维度展开深度对话。既有 “精准点评+改进建议” 的务实指导,亦有 “教学理念碰撞” 的智慧火花,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起进步阶梯。
方法指导——真题解析明教学方向
陈丽丽老师以考试真题为镜,抽丝剥茧解析《政治与法治》的命题规律与启示,提出 “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通过 “真题—课标—课堂” 三位一体的分析,为教师们指明了 “如何教”“如何考”“如何评” 的实践路径。陈丽丽老师提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视角从书本引向现实,从套路引向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现实问题,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本身思考答案,克服从书本知识体系中找答案的思维模式,并鼓励老师们在备考中不断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青年教师谈教研学习体会
张玉平:本次教研刷新教学认知。法治教育要超越知识灌输,在价值冲突中培育辩证思维。陈丽丽老师的真题分析指明备考方向——要建立“真实问题-学科理论-解决方案”的思维链条,将政府工作报告等时政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
孙巧:最大收获是情境创设方法论。校本化情境设计要把握“三个贴近”原则——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贴近地方治理实践、贴近高考命题趋势。今后将建立“时政案例库”,开发“法治情景剧”等新型教学载体。
毛甜甜:作为青年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素养课堂需“四有”——有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有思辨深度的活动设计、有思维外显的过程记录、有育人价值的生成升华。将借鉴“严查高管”与“首违不罚”辩证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构建“法治原则-现实困境-创新路径”探究链条。
以青春之笔绘教研新篇,用专业之思筑教学高地。平度九中政治组新学期首次教研活动,既是一次 “以课促教” 的实践检验,更是一场 “以研促学” 的教学思想盛宴。青春与经验相遇,思考与实践共鸣,九中政治组将继续深耕课堂、精研课标,用专业之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以团队之力共筑教育教学梦想高地!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一飞 特约记者 杨成春 通讯员 张玉平 毛甜甜 孙巧)
在广元这片教育沃土上,广元中学政治教研组的“铿锵玫瑰”用二十年光阴浇灌出满园芬芳。这支“娘子军”近日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在三尺讲台书写新时代巾帼风采。
行走的课堂:把思政课种进山水之明月峡古栈道回荡着学生采风的脚步声,三线建设遗址前飘荡着实践课堂的身影。这群女教师把“行走的思政课”打造成特色品牌,带领学生访遍广元非遗,撰写实践报告80余份。卢晓艳老师翻开泛黄的档案册:“十年前我们带着学生调研三线老厂时,孩子们第一次触摸到父辈奋斗的齿轮,那种震撼胜过千言万语。”
十年来,她们培育出3000多名学子进入“双一流”“985”高校。广元中学教学业绩连续九年稳居全市榜首,高考政治平均分超省平15分以上,成为川北教育一面旗帜。
讲台内外:那些藏着爱的教育密码作业本里藏着的笑脸贴纸,生日贺卡上手绘的卡通肖像,晚自习后倾听青春心事的月光……教研组长王璐的22年教学生涯写满温情。
周末王春家厨房总飘着留守学生的欢笑,“孩子们叫我‘春春姐’时,我知道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陪伴,终将化作大爱青春底色。”王春眼角泛起泪光。
“把学生当成我的孩子总是不会出错的!他们很争气,连叛逆期都没有。”黄婧老师总是这样讲。“黄老师总是陪着我们学习、劳动、锻炼,我们哪里敢叛逆,不让她操心就是我们最大心愿。”她的学生毛思宇说,书页上“做顶天立地的中国汉子”的座右铭格外醒目。
“被尊重的眼神能点燃整个青春。”何丽老师说,她把办公室打造成“心灵驿站”,用守候诠释教育艺术。学生困惑时,她以自身故事化解心结;学子进步时,她化作最热烈的喝彩者。
三代传承:教育火炬照亮青春之路教研组办公室的荣誉墙上,老中青三代教师的照片连成时光长廊。“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郭多华将教研组长的接力棒交给“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王秋,这位深耕思政教育26载的省师德标兵,始终践行“教育是向美而行的遇见”,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秋姐的课堂像磁铁,课上是严师,课后变知音——这样的成长怎能不美好?”如今,“四川省思政课年度人物”王璐的再次扛起教研组长的重任继续前行。
青年教师李亚凤备战省级赛课时,把1岁女儿寄养母亲家,40余次修改教案,20多次试讲打磨,最终捧回奖杯。“凌晨一点改完课件,发现师父王秋老师还在陪我。”她摩挲着教案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些红笔迹,就是我们薪火相传的印记。”
“一个人的荣誉,全组人的托举。”陈思璇老师拿回省立德树人创新案例一等奖时如是说,“集体的智慧在我一个人的头上闪光。”
被称作“春妈”的王春洲老师,带领团队开设20余场女生成长讲座,福利院里她们教特殊儿童画太阳,养老院中陪伴孤寡老人过中秋,她们用大爱凝聚教育者的精神力量。
桃园芳菲:巾帼芳华映照教育初心晨光中的校园桃花暗香浮动,恰似这群教师的育人情怀。
她们,他们,用60余本谈心记录册、500余封家校书信,搭建起通向青春的桥梁。“这份荣誉是新征程的起点。”教研组长王璐说,“上好思政课,培育中国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