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babies观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8 14:58

手把手教你写《babies观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Babies》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想从《Babies》这部纪录片中表达的主题或观点。是关注婴儿的成长过程、探讨亲子关系,还是探讨人类共性等。
2.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模糊不清。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a. 对婴儿成长过程的观察与感悟; b. 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与反思; c. 对人类共性的认识与思考; d. 对纪录片拍摄手法、剪辑技巧的评价。
3. 逻辑清晰: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可以先描述自己对《Babies》的总体感受,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
4. 举例说明:为了使论述更有说服力,可以结合纪录片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例如,可以引用片中某个婴儿的成长片段,或者某个家庭亲子互动的场景。
5.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结构完整:一篇优秀的观后感作文,应具备以下结构:
a. 引言:简要介绍《Babies》这部纪录片,并引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 b. 主体:从不同角度分析纪录片,阐述

重要的是让父母知道,他们能在很早时产生影响 | BBC纪录片《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

“重要的是让父母知道,事实上他们能在很早的时候产生影响。你不必是育儿专家就能做到这些。”

这是我在看过BBC纪录片《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第一集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腾讯中文字幕版名为《北鼻异想世界》

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研究婴儿的发展

他们了200多名婴儿和学步幼儿,走进专门设计的“婴儿实验室”,参与心理学家、语言学博士等研究儿童发展的科学家精心设计的实验。

这一系列开拓性实验,揭示出英国幼儿2岁之前在个性、语言、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变化。

格迪·辛格(Guddi Singh)是英国的一位儿科医生,也是这部纪录片里带领观众了解每一个实验的人。

她每天和婴儿打交道,深刻地知道婴儿生命的最初两年,为其未来人生的所有方面奠定了基础

具体是婴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又是怎样奠定了未来人生的基础?

//

基于天生气质的互动过程

塑造一个人的性格

纪录片第一集的主题是『我们如何成为独特个体,并获得各自的个性、才能及观点』。科学家们希望知道我们为何会与众不同,为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性格。

心理学家艾米丽·琼斯博士设计了一项测试,目的是在婴儿6个月大时发现他们的气质。在测试中通过不同性质的玩具,观察不同婴儿对相同情景分别有着怎样的反应。

第一个被拿到婴儿面前的玩具,是一个玩偶盒。

婴儿鲁本的反应是好奇和开心

利维亚似乎很谨慎,她在看到玩偶后扭头看向妈妈。

洛根则在好奇地观察的同时,表现出平静。

第二个被拿到婴儿面前的玩具是跳跳狗,一种会跳起来的玩具狗,目的是观察婴儿对不确定的反应。

鲁本的反应是在一两秒的观察后开心地笑起来,并主动伸手触摸玩具狗。

利维亚可能是感到害怕,哭了起来。

洛根依然在“审视”后表现出冷静的反应。

最后是一副面具,用来检测婴儿对陌生事物的反应。

婴儿们都会感到好奇地认真观察。但鲁本在观察几秒之后会表现出开心、激动。

利维亚则仍然非常谨慎

洛根再次表现出“大佬”式的平静

艾米丽·琼斯博士发现,6个月大婴儿的反应,和心理学家在成年人身上发现的3种基本气质类型一致,即激动、平静和谨慎。

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基本气质,表明这来自遗传,而且是我们个性的起点。

婴儿刚出生就有某种倾向,有的更谨慎,有的更有活力,有的更积极,而大部分父母是自然而无意识地适应这种气质。

所以如果一个家庭里的婴儿更偏向谨慎,妈妈在照顾婴儿时、跟婴儿说话、介绍新事物时也会相应更缓慢。如果婴儿更偏向活跃,对新事物更开放,家长或许会带他去许多不同的地方。成人根据婴儿的个性类型对其作出反应,为其提供所需的东西。

婴儿的气质,表现在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上;而周围世界对婴儿的反应,又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

正是这种在先天气质类型基础上的后天互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

今年4月,李跃儿芭学园特邀洪兰教授(脑科学家、台湾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来北京讲座,给老师和家长们分享脑科学与教育及养育。

洪兰教授讲到,大脑额叶大约在婴儿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工作,这是认知功能的开始。

图中紫色区域为额叶

在即将到来的12月7日、8日,跃儿教育2019教育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洪兰教授将再次来到李跃儿芭学园,分享《脑科学与早期儿童人格建构的关系》。

纪录片中,格迪·辛格医生说:“获得对不同气质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想象幼儿园和学校努力适应每一名儿童,并在他们面对新的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如何提供最好的支持。”

这段话,会让你想到什么?

小芭想到的,是李跃儿芭学园的那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就是为什么李跃儿老师说,在我们眼中没有「一群孩子」,而是「每个孩子」。要做到这样,首先需要对每个孩子气质和个性的了解,然后是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利于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和养育行为。

//

婴儿语言的发展

纪录片《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里的测试并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者们还把这项实验推广到全英国的婴儿,并从各地招募家庭,以追踪这些家庭里婴儿的成长。

他们关注的其中一点,是婴儿的早期语言。婴儿在一岁半时通常会经历一个语言爆发期。语言是一种我们「表达自己开始出现的个性」的主要方式。

米歇尔·彼得博士是一位语言研究者,她向我们展示了全英国的调查结果。

首先展示的是英国儿童使用的词汇量。绿线显示喜欢说话的孩子词汇增加的情况,橘色线代表的是普通的说话者,蓝线代表的是语言发育较晚的孩子。

从这个图中你发现什么?

米歇尔·彼得博士提醒我们首先关注「增加的速度」。注意看,在18个月大时使用词汇最多的孩子使用了大约200个单词,在短短6个月之后,他们使用的词汇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50个。

这意味着,基本上每天会增加一个新单词。18到24个月之间增长得如此迅速!

洪兰教授在4月份的讲座中也讲到,九个月婴儿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每秒可以长40000个新的突触。突触成长的高峰是9个月到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突触比成人多50%.

从出生到2岁的大脑神经发展示意图

这个阶段是婴幼儿的大脑神经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和托育机构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到婴儿的发展?

跃儿教育2019教育研讨会12月8日的议程中,李跃儿老师将分享《芭学园0-3岁托育实践》。

米歇尔·彼得博士分享的第二个关注点,是「婴儿说话的内容」

婴儿最早使用的词汇往往和社交相关,或者来自婴儿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所以“MAMA(妈妈)”和“DADA(爸爸)”是英国婴儿最早说的词。而“hiya(你好)”、“thank you(谢谢)”之类的词汇,也是英国婴儿最先掌握的,因为这是他们听到最多的词汇。

“peppa(佩奇)”也出现在了英国婴儿最早词汇图里面,这在动画片《peppa pig》(小猪佩奇)诞生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时也说明了语言的习得来自婴儿生活的环境。

米歇尔·彼得博士还看到幼儿使用的词汇在地域上的差异,有趣的是语言还能对社会结构有所反应

例如,grandma(祖母)是英国婴儿在早期学会的一个单词,这在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而在北爱尔兰和英国东北部最普遍。米歇尔·彼得博士说:“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北爱尔兰和英国东北部的孩子更经常见到祖父母。”

其他有趣的结果是,cat(猫咪)在英格兰北部的婴儿中最受欢迎,dog(狗狗)在英格兰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婴儿中最受欢迎,单词people(人们)在拥挤的伦敦被使用得最为频繁,来自英国东北部和威尔士的婴儿似乎非常喜欢carrots(胡萝卜)。

研究者认为,这项新研究展示了我们的语言如何被我们的个人经历所塑造

格迪·辛格医生也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婴儿期听到许多词汇的婴儿更容易在之后获得更大的词汇量,并在学校表现得更好。所以婴儿在早期接触的语言量非常关键。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仅仅通过对婴儿说更多的话,来帮助他们增加词汇积累的速度?

米歇尔博士招募了一个来自威勒尔半岛的家庭做测试。

佩西是一个典型的21个月幼儿,好奇心很强,是个快乐的宝宝。一个新式的词汇追踪装置,能记录下一天中佩西听到的每个单词和他说出的每个单词。

数据显示佩西的妈妈一天中说了1.3万个单词,佩西说了大约2500个单词。

如果妈妈增加跟佩西说话的数量,尽可能多地和佩西交谈,会对佩西的说话产生怎样的影响?

佩西妈妈对佩西说话的单词从1.3万个增加到了1.37万个,大约增加了5%;

而当佩西妈妈增加了说话量,佩西也的确增加了,他说了大约2800个单词,大约增加了13%.

米歇尔博士从记录结果中观察到,佩西妈妈和佩西的对话增加了38%.

事实上最重要的,就是对话交流,也就是来回对答的增加

米歇尔博士说:“所以重要的是,让父母知道事实上他们能在很早的时候产生影响,你不必是育儿专家就能做到这些。你需要做的就是愿意并渴望和你的宝宝对话。”

对于这一点,小芭的理解是,成人要和孩子进行基于日常生活的真诚而有意义的对话,而不是让孩子去背很多词,也不能为了有更多对话而去打扰孩子专注的探索和玩耍。即不要非此即彼。

2019年春天开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开始在李跃儿芭学园开展『儿童语言与认知发展』的研究。

12月7日的跃儿教育2019教育研讨会,我们特邀清华大学外文系副主任、儿童认知实验室主任、认知科学博士周鹏,和大家分享《学龄前儿童核心语言能力的发展》,届时将可以看到对中国幼儿的相关研究。

除了上面提到的个性和语言,婴儿的其他方面,如兴趣、性别社会认知,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发展?

可以去看纪录片《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最重要的是,看过之后有你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成长,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或育儿实践,看看能获得哪些启发。

也欢迎来参加跃儿教育2019教育研讨会,全国幼教同仁、家长、高校教师和学生均可报名。

研讨会议程及嘉宾介绍

研讨会报名及会务

【研讨会时间】2019年12月7日-8日

【报名截止日期】11月30日

【参会费用】1880元/人

【费用优惠】

参加过跃儿教育全国教师或园长培训1次:1580元/人

参加过跃儿教育全国教师或园长培训2次及以上:1280元/人

跃儿教育2019年12月全国教师培训高级班学员:免费

多人团报享受团购优惠,可以联系“芭妈”咨询

特别说明:付费时统一缴费1880元/人,优惠席位请联系“芭妈”退差额

【报名咨询】

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6:00(周一至周五)

【会议地点】

北京黄河京都会议中心

详细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太平庄中街(兰各庄方向)

交通食宿需自理

全国幼教同仁、家长、高校教师和学生均可报名研讨会:

洪兰教授+李跃儿老师+更多大咖 · 跃儿教育2019年第二届教育研讨会诚邀相聚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一口气刷完六集,全程颠覆我的感官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从0到1。

正所谓,道生一,再生万物。

解开世界运行的奥秘,从0到1开始。

人类想要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样如此

于是,Netflix就拍摄了一档纪录片《从零到一》,又名《宝宝的第一年》。

将视线聚焦到了人类幼崽身上,发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宝宝的第一年》

Babies

《宝宝的第一年》记录了人类幼崽,从第一次呼吸,到第一次行走

以及出生后第一年发生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最关键的是,展现了过去十多年里诸多开创性科学。

这样一部「萌值爆表」「涨知识」的六集纪录片,自然获得了不少好评。

一开播,就拿到了豆瓣8.5的高分。

趁热打铁,Netflix又火速推出了第二季。

同样大获好评。

香玉一口气刷完,沉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些萌娃,实在是难以抗拒啊!

原来这些小可爱们不光萌,还都奇妙无比。

一个个都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爱 Love

一开篇,纪录片就讲了最重要的话题——

爱。

婴儿知道我们有多爱他们吗?

答案是,知道。

研究表明,婴儿天生具有感知爱的能力。

麻省理工的科学家成功地扫描了婴儿的大脑,发现他们具备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这种爱会互相影响。

当孩子感受到爱,母亲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将会上升。

而催产素分泌越多,母亲会变得更加关怀体贴

我们的常说的母爱爆棚,就是因为它。

而且,催产素并非女人的专利,男女均可分泌。

研究表明,当父亲参与照顾婴儿越频繁,体内催产素也会增长

因此,只要父母悉心照料孩子,都能让婴儿对其产生充分的信任。

双方接触更多,父母与婴儿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亲子间的关系质量,将极大程度影响婴儿对这个社会的初次体验。

日积月累之下,婴儿便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

因为父母,婴儿才能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在感受到爱之后,这群萌娃们才会开始主动探索这个世界


>>爬行 Crawling

很多人以为,行走是婴儿成长的重要标志。

其实,学会爬行比学会行走更加重要

因为,人类原本就是四肢爬行的动物

老话说:先学爬,后学走。

爬行除了能够培养四肢的协调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

事实上,当婴儿的肌肉力量足以支撑头部时,便自然而然地学会爬行。

这对他们而言,是来到世界后,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移动身体。

出于对未知的探索,婴儿在学习爬行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周围。

可以说,婴儿对世界的初认知,大多是他们自身主动探索的结果。

一晚长高2cm不是梦

>>行走 walking

在建立基础感知,和学会爬行后。

好奇心,驱使他们学习行走

可能是单纯地想要个抱抱。

也可能是想要拿到高处的玩具。

根据科学研究,走路是婴儿与生俱来的能力。

就比如,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婴儿。

如果抱着他,让他双脚着地。

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会主动一步一步往前走。

这就是天性。

如果父母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那么宝宝就会更快学会走路技能。

而且,还能增长孩子的语言能力。

没错,科学家发现,走路跟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大。

在一组对照实验中,会走路的婴儿明显更早掌握了语言能力

词汇量更大,能听懂的更多,能说出的也更多。

>>语言 words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父母。

婴儿会下意识学习父母的话语,继而影响他自己的语言能力。

实际上,在学习爬行之前,婴儿就已经开始无意识地学习语言了。

最开始,只会感受到语言的韵律。

婴儿的语言能力,跟他识别旋律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一结果,无疑让科学家们十分意外又倍感惊喜。

因为在成年人身上几乎没有这样的能力。

为了印证「语言的旋律,真的能帮助理解语言这个猜想,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将同一句话进行拆解,用不同的断句、语调播放。

相应的会根据节奏设定小灯闪亮的频次。

一边是自然的语句,一边是不自然的语句。

同时播放给婴儿,从而看孩子会更关注哪一个。

结果让所有人感到震撼。

绝大部分婴儿会很快地将目光对向播放自然语句的那一边。

这也就证明,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都能给婴儿不同的理解。

除此之外,婴儿还会主动通过统计法来理解语言的意思。

会根据听到这个词的频次,来判断这个词的意思。

比如在海边看到一只狗。

经过父母的指示下,婴儿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下一次在公园又见到一只狗。

婴儿想起之前父母的提示,不同的场景,都有「狗」这个词。

便会识别,什么是狗。

自然就能对狗有了清楚认知。

由此可见,婴儿的学习能力,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