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0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摆脱贫困》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摆脱贫困》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展开,如贫困的根源、摆脱贫困的方法、对贫困现象的反思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摆脱贫困》这本书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根据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书中观点的概括:总结书中关于贫困问题的核心观点,如贫困的根源、摆脱贫困的方法等。 b.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谈谈你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c. 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从书中观点出发,对现实中的贫困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你的观点,并展望未来。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严谨:对书中观点进行准确、客观的概括,避免主观臆断。 - 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简洁:避免冗长、啰嗦的叙述,使文章结构紧凑。
4. 引用规范:在引用书中观点或他人观点时,要注意引用规范
中共宁德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黎城/文
第一次读《摆脱贫困》一书是在四年前。第一感觉是书中讲的是宁德的事,写的是宁德的人,语言朴实、深入浅出,给人以特殊的亲切之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摆脱贫困》却是一部百读不厌、历久弥新、常读常新的伟大著作,越读越能感受到书中蕴含着大格局、大气象、大智慧、大情怀,越读越能感受到其中充盈着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
初到闽东,习近平同志面对的是交通闭塞、信息短缺、小农经济一统天下的严峻挑战。他上任后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闽东实情后,深刻地指出:“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对闽东,我是充满信心的,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习近平同志矢志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坚定决心和实现闽东地区“弱鸟先飞”的坚毅信念,深深地激励着闽东的广大群众,“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从此在闽东人民的心中形成了深深的烙印;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党员干部,教育我们要把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坚定信仰深深地植入灵魂。
习近平同志把造福于民作为毕生信念,把人民的快乐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他在书中指出,“青史留名与官阶并无本质联系,而是与做事相联系。如果当官只是为了图个人私利,那么,在政治上就会结党营私,行为上就会违背道德施欺骗邪恶之术,终难逃脱身败名裂的下场。”他还指出,“一个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的心里也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穷的乐趣。”相比之下,今天有的党员干部不屑甚至羞于谈信仰、谈理想,认为理想信念是“假大空”,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在求神拜佛中寻找精神寄托;甚至有的“居庙堂之高却不忧其民”,“吃党的饭还要砸党的锅”,真的应该感到脸红,感到羞愧。
习总书记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松一寸,行动松一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个人的堕落或退步,总是从丢弃理想、淡忘责任、放弃追求开始的;一个组织的衰落或退化,也同样如此,总是以中心思想的动摇和奋斗目标的偏离为先兆。共产党人历来不怕鬼、不信邪,不相信有上帝神仙,也从来不相信有“救世主”。但是,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没有宗教信仰不等于没有政治信仰,不怕鬼不等于不要心存敬畏。在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人格;在理想的贫瘠土壤中,建不起伟大的党。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命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要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活得有尊严、有自由,有幸福感、有获得感。这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命运相连。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一代又一代人探索,失误乃至失败,再探索,直至成功,循环往复,乃至无穷,这是无可指摘的必由之路。”(《摆脱贫困·跋》)实现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也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道路的曲折就放弃远方,也不能因为行程的漫长就丢弃理想。那样,永远只能原地踏步。在奔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共产党人并非没有遭遇挫折。但是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真理在回归,理性在张扬,所有一切都在朝着以人民为中心、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着。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人的手上,我们不能推卸也无法推卸,唯有义无反顾地挺起脊梁、扛起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我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者按:
全国政协于2020年4月启动委员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活动是委员增长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是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协商能力和履职水平的创新探索。活动开展以来,福建省政协积极组织委员读书活动,参与面不断扩大,活动方式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以全国政协引领、地方政协共同参与,线上线下协同推进、读书履职相结合的良好格局。2021年12月10日起,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书香八闽 有声悦读”系列报道,欢迎今天的读书人赖应辉。
读书人:赖应辉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会副主委
读后感:
您见过穿补丁的人吗?
您见过住茅草房的家庭吗?
您见过缺水缺电的村庄吗?
那些象征贫困的符号,已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了。
2021年2月,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再读《摆脱贫困》这本二十年以前的书,读起来依然让我震撼。书中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经济大合唱”等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
如今,书中的精神照进现实。摆脱贫困之后,下一站就是“乡村振兴”。
作为粮食部门的“老兵”,我们继续精准发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吕春荣 王铣 魏鹏飞 叶青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