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写读后感250字》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3 00:56

3招搞定《写读后感250字》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读后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一主题展开,是评价书籍的整体,还是针对某个特定方面。
2. 结构清晰:文章应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内容,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3. 逻辑严谨:在阐述观点时,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注意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矛盾或跳跃。
4. 语言表达: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同时,注意语言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5. 突出重点:在众多观点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进行阐述。避免面面俱到,使文章显得冗长乏味。
6. 客观公正:在评价书籍时,要客观公正,既要看到优点,也要指出不足。避免带有个人偏见或情绪化表达。
7. 结合自身: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深度。
8. 控制篇幅:读后感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50字左右为宜。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总之,写读后感时,要注重主题明确、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表达、突出

救赎的故事: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撒野》读后感(学生习作)

我的世界本漆黑一片,你的亮光照进了我的心田,救我于水火之中。我悄悄的躲在断墙后面,偷看他们徒手摘星,星光映在他们眼里,光却洒在了我的身上。——题记

暑假的某一天,我无意发现了你,翻开书页,你带给了我不一样的世界。

蒋丞17岁被养父母抛弃,这本该在大城市里生活的男孩,命运跟他开了一次玩笑,回到了他生父所居住的城市——钢厂,那城市破旧不堪,杂乱无章,跟这个大城市来的男孩相比,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是蒋丞没有后悔,他只是有些迷茫。

蒋丞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男生,会弹钢琴,会玩弹弓,成绩也很好。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属于这里,未来他属于更大的世界。

就是这样一个人,遇见了另一个男孩,他一生最重要的人——顾飞。顾飞跟他年纪相仿,却有着不属于17岁的心,他爸爸的逝去,妹妹的病以及他妈妈的不负责任,就恍若沉重的包袱,一件一件施加在这个少年的身上。顾飞其实可以放下他们,直接走了,可是顾飞把错归结于他自己的身上。看似如此平凡的人,身上却背负着令人难以喘息的巨山。

蒋丞无数次想把顾飞从泥潭里拉出来,可是这些压力像一根铁链把顾飞牢牢拴住。因为妹妹的无理取闹,把顾飞的相机摔碎了,顾飞心里的最后一丝防线被攻破了,之后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蒋丞也担心她,给他打电话(那时蒋丞已考上人大,离开钢厂),可是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我这才明白。顾飞已经放弃自己了,“人这辈子可能会放弃很多事,很多人,但最可怕的,就是放弃自己。”当我瞧见顾飞对蒋丞说:“丞哥,我累了,算了吧。”我顿时涕泗滂沱。

“希望我们能像对方一样勇敢。”顾飞发现蒋丞在屋里留下的纸条(蒋丞在读高中时,自己租了一间屋子,顾飞去帮他打扫时发现的),顾飞明白了,他在那行字下面重新写了一遍,然后将纸条放进钱包里,主动联系蒋丞。

“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向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这是他们的经历告诉我的,是你救赎了我,让我相信光的存在。

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立删)

顽强的战斗意志 坚定的必胜信念

作者:赵俊清

赵尚志在学生时代即参加了革命。1925年,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同年末,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从黄埔回东北后,在中共北满地委工作。其间,两次被捕入狱,经受了酷刑和铁窗生活的严峻考验。获释后,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等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响应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有效、持久的抗日运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是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的创建者、东北民众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者,他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创建抗日武装 领导游击战争 建立根据地

1931年末,赵尚志就开始从事抗日斗争。翌年4月12日曾在哈尔滨郊区成功颠覆一列日本军车,震动敌伪。从1932年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之时起,就肩负起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建立抗日武装的任务。赵尚志在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宣传等实际工作。根据省委决定,他曾到巴彦反日游击队担任参谋长、政委。后来,赵尚志率6名同志脱离孙朝阳部队来到珠河(今尚志)。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支持下,建起一支由13人组成的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1936年8月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该军以队伍人数多、对敌作战次数多、获得胜利战果多而著称,成为令日伪军惊心丧胆的劲旅。不仅如此,抗联第六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的组建与发展都得到过赵尚志的帮助和他领导的第三军的支援。可以说,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与赵尚志和抗联第三军是分不开的。

赵尚志领导抗日武装积极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先是领导巴彦游击队在哈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在珠河道南、道北开辟了游击区,而后游击区扩大到哈东地区珠河、方正、延寿、五常、双城、阿城、宾县等地。赵尚志领导、指挥的游击战争活跃在日伪当局北满地区统治中心哈尔滨附近,予敌人以很大威胁。随着抗日运动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战场遍及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山麓。南到吉林舒兰、榆树,北到黑龙江边的萝北、佛山(今嘉荫),东到乌苏里江边的饶河、抚远,西到黑嫩平原的海伦、通北,近四十县。在这广阔的领域内到处都有抗联第三军斗争的足迹。

1934年,赵尚志在领导游击队进行反日斗争的同时,配合珠河中心县委建立了以珠河为中心的哈东抗日根据地。1936年冬,赵尚志率第三军主力北上,越过松花江到达汤原,又与抗联第六军加强扩大了汤原根据地。根据地的建立使抗联部队能有可靠后方,有力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在根据地被破坏的条件下,为了能继续坚持抗日斗争,赵尚志在1935年提出要在深山老林建立秘密营地(简称“密营”),作为抗日部队休整、活动的后方。密营是东北特殊的抗日根据地,广建密营可以说是极具预见性的重要决策,对于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意义重大。

贯彻抗日统一战线 建立联合军政府建立北满临时委员会

1936年1月,赵尚志倡导在汤原县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汤原会议贯彻党的《八一宣言》精神,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会议对于统一领导指挥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深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协调各军关系等起到重大作用。会议经民主协商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临时政府,拟定了临时政府各委员会组成人员,发表了扫荡日帝在华任何反革命统治,推翻日帝走狗“满洲国”,拥护并参加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发起组织之国防政府等十二条施政纲领,极大扩展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政治影响。在贯彻统一战线政策过程中,赵尚志主张“抗日”与“反满”应该并提。

1936年初,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后,赵尚志提议召开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第三、第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抵制了来自代表团提出的一些对伪军、伪自卫团、“归屯并户”等不切实际的反日斗争政策,提出了根据现实环境,灵活运用领导群众抗日反满斗争的策略。同时,根据代表团关于在东北建立四个省委的指示,结合北满地区工作实际,建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他担任临时省委执委主席。这在满洲省委被撤销之后,保证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至关重要,对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对敌斗争方针策略、不断发展北满地区民众抗日运动和武装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军事学校 发明总结游击战略战术

抗联第三军在赵尚志的领导、指挥下,不断加强部队政治、军事、文化建设。赵尚志曾说“从三五个人滚成一支万人的大军,在东北义勇军里并不算惊奇的事。然而,重要的是聚结后能保持无论在人数上、作战能力上、政治意义上经久不变,还有长足进步与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在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建立,赵尚志亲任校长。他主持制定了各种比较完备的教育纲领、纪律详则等规章制度。政治军事学校学习政治理论、军事常识,结合抗战实际进行军事演练,培养的大批干部对于提高北满抗联各军政治军事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把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理论与东北抗日斗争实践相结合,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对敌斗争中,他既总结胜利的经验,也总结失败的教训,并注重上升到理性认识。1937年他著文《东北义勇军与其战略》,提出十种游击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外线战与内线战,进攻战与防守战,歼灭战与消耗战,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避实就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迂回袭击,小包围和大包围,诱敌、毁敌、间敌、疲敌、惑敌,行踪飘忽,出没无常等,并提出“不打硬,不攻坚”“无胜利把握不作战为铁则”。1940年,他又写出《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的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两篇重要文献。他所总结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丰富了对敌斗争经验,是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坚持长期斗争、克敌制胜的宝贵财富。

赵尚志所率抗日部队与敌人展开上千次战斗,仅敌人防守严密的县城就打过巴彦、东兴、宾县、方正、五常、木兰、佛山(今嘉荫)等。赵尚志亲自指挥了许多次战斗——攻袭敌人据点,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消灭敌人武装。在宾县三岔河、五常县五常堡、方正县肖田地、通北县冰趟子等地进行的许多著名战斗,威震敌胆。北满抗日游击战争战场的开辟和长期坚持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给东北人民以极大振奋和鼓舞。七·七事变前开展的游击战争,打击了日伪政权的反动统治,延缓了日军对关内地区的入侵;七·七事变后开展的游击战争,牵制大批日军不能入关,有力配合了全国总抗战。“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在日伪报纸上赵尚志的名字频频出现,日伪当局称赵尚志是“北满治安之癌”。(赵俊清)

来源: 黑龙江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