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书香作伴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3 01:49

推荐《书香作伴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书香作伴读书笔记作文注意事项
在我国,读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许多人选择撰写读书笔记。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巩固知识,还能激发我们的思维。那么,在撰写书香作伴读书笔记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明确主题
在撰写读书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主题可以是书中的某个观点、人物、情节,也可以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明确主题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记录和思考。
二、选择合适的文体
读书笔记的文体可以多样化,如散文、议论文、日记等。选择合适的文体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例如,散文可以更细腻地描绘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议论文可以更深入地剖析书中的观点;日记则可以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三、注重细节描写
在读书笔记中,细节描写至关重要。通过细节描写,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书中的世界。例如,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关注其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在描写情节时,可以关注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四、合理安排结构
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结构要清晰、合理。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背景和自己的阅读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呼应引言。

书香为伴,塑魂润心,来听听曾经的“低头族”谈阅读体会

“你说,今天又会有什么好书推荐?”

“上次推荐的书我看了两遍都还没看够呢。”

近日,航空兵某场站组织官兵开展读书讲书交流会。会上,他们结合“读好书讲好书”活动计划安排,共有6名同志先后介绍和解读了《西方战争艺术》《理想国》《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书籍,分享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来一场“精神盛宴”,小到班排,大到场站,定期分享官兵读书的感悟,从而让官兵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下面就来看看我们的官兵都有哪些改变吧。

“开办读书讲书会以后,我依然还是‘低头族’,只不过现在看的是书了。这段时间看书以来,我觉得很充实,和大家的交流也更多了,不像之前就是:来?来,上号了,开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什么事的时候多看看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单位给咱们配了这么多书,之前都是摆在那做样子,最近看书多了,才觉得之前宁可摸着手机发呆也不愿意碰一下书是多么浪费时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疫情,很长时间没出去了,但读书看书以后发现书能带我走很远,书中描绘的景色远不是图片能带来的感觉,而且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

“当读书活动开办以后,从开始的做样子到想着认真去读一本书,感觉整个人的变化挺大的,而且书越看越有意思,第一遍粗略一看,知道说的啥也没什么感觉,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时就感觉这个书有点意思,就去理解这本书潜在意思是什么,有时候一些片段,我得重复看好几次,实在理解不透就去找排长、班长一起讨论。”

以前到休息时间大家就拿着手机看抖音,但直到这次活动的开展,大家才想起来要认认真真地去看一本书,每次看到有意思的段落就去网上找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看法评价,这样才更充实。

某连连长表示,他之前和战友们的沟通也少,大部分时间也就是和他们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但自从这次活动开办以来,他们之间的沟通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为了书中一个人物的出现所表达的意义甚至辩论很久,这样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

这次读书讲书交流会活动,既拉近了官兵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广大官兵的读书热情,也改变了大家一到休息时间就低头看手机的习惯,下一步,该场站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的读书看书活动,如果你也有喜欢的好书,欢迎推荐哦!

既读好书 也会分享

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

南 海

2020,爱你爱你~我们以爱起航

致敬!战“疫”一线有一位“最美新娘”

32年前的战斗誓言,依旧响彻今天的南沙

一部潜艇兵原创MV,献给最飒的深海潜行者

小编姐姐的第一支Vlog | 海军节,带你打卡一个神秘的地方

一定不能把这张纸弄丢——女儿给军医爸爸定下的十条“军规”

  • 图文:胡丹青 王路伟

  • 编辑:张宸熙

  • 刊期:第504期

  • 主管: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

  • 主办:宣传处

勇立南海潮头 守望四海风云

邮箱:nhjdgzh@163.com 电话:0759-7661332

活法:书香作伴

时下,很多人的手机永远开机,微信朋友圈时刻刷新,放眼望去,碎片化的“指尖阅读”比比皆是。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鉴于前述种种,对于很多人来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几成一种奢侈。自然,这个奢侈,不是书籍之本身,而是读书的时间以及读书的心情。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柴关学区刘庆国老师一家,皆嗜书如命。读书这件事儿,业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书中认识世界,在书中指点江山,在书中与先哲们对话,清风徐来,闲书一卷,赏读之间,其乐融融。

有一种家风叫读书

一家人开心读书。

刘庆国家住沙河柴关村,地处大山深处,距离沙河市区约50公里。

他的爱人高丽和他一样,是一名老师。从小学到中学,他们俩都是同班同学。更为让旁人称羡的是,高丽的父母也是老师,打孩提时,便教过他们。同时,高丽的妹妹也是老师,她的爱人和刘庆国一样,还是老师。

家里这么多人从事教育,定然不会缺少书籍。家风使然,耳濡目染,在这个大家庭,读书简直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如今,两位老人业已退休,得空翻阅书籍,创作根雕,倒也乐乐呵呵。最近,高丽的爸爸迷上了《盗墓笔记》《鬼吹灯》,而她的妈妈则正在看一些闲散小说。

“没有固定的喜好,而且阅读的范围很广,只要有兴趣了就读。”高丽说,自然的、历史的、哲学的,读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收获。

老人喜欢读书,孙辈儿更喜欢。刘庆国的儿子刘博今年上初一,平时在家里写完作业,就读课外书,他尤其喜欢鲁迅的文章,《朝花夕拾》《呐喊》《故事新编》等等。为了买一本《朝花夕拾》,刘庆国夫妇跑了好多家书店才买到。

静静的阅读,沉浸在浓浓的书香里,是这一家人常见的风景。高丽说,与书卷相伴,家里有书的芳香,是一种幸福。

人要有点儿书香气

刘庆国今年38岁,他读书时碰到佳词好句喜欢朗读出来,闲暇之余,经常参加当地朗诵协会组织的一些活动。

尽管从事教师职业,但其实,刘庆国并非师范院校出身。

刘庆国的父亲上过高中,这在深山里的家庭里实属难得。父亲一直鼓励他好好学习,指望着知识改变命运。

刘庆国自幼喜欢读书,在街坊邻居里是出了名的。小时候,学校里流传小画本,《杨家将》《西游记》《三国演义》……你一本我一本,相互交流着看。

第一次读大部头的经典名著是在上初二时,刘庆国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刚读了没几页,同学却告诉他第二天必须归还。

简单吃过晚饭,刘庆国做完作业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那部长篇小说,没想到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一口气读到晚上十点多,家人见状便几次催促他休息,他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再次沉浸在保尔·柯察金的世界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

刘庆国回忆,因为家人屡屡催促,他便关了电灯,用一个被单遮严窗户,守着一根蜡烛,熬了一个通宵,直到天色转亮才把书看完。

刘庆国是家里的老大,他很用功,也很争气,中考时成绩在沙河全市位列前50名,按照他的规划,希望进入高中继而上大学。但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作为家里长子,刘庆国需要尽早毕业,然后帮助父母承担家里的责任。

刘庆国最终选择了邢台市农业学校。中专生涯并没太多升学压力,他有空便扎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利用读书充实自己。

再后来毕业,通过一次招聘考试,刘庆国如愿进入一所小学。校园的生活单纯而积极,他身上总会带一本书,走到哪读到哪,树荫下、教室里,常常能看到他认真读书的身影。再后来,他调到柴关学区工作,更是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翻书阅读做笔记,还经常帮助学生做阅读指导。

书中自有颜如玉

说起刘庆国夫妇的结缘,也是因为书籍。

从邢台农业学校毕业以后,刘庆国父亲患上重疾。因为交通不便,他常骑着自行车再倒车为父亲购买药物,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整日疲惫不堪。

有一段时间,刘庆国去一个门店帮忙。彼时,高丽从威县师范毕业之后,已是柴关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得知刘庆国的境况,便委托一名学生,将一本散文集送给他,书中夹了一张纸条:我很喜欢这本书,望这本书能给你增加力量。

因书结缘,相知、相惜,直至伉俪情深,书,成为两个人最为中意的定情之物。

在他们家里,沙发、床头、甚至洗手间,都摆放着几本书。唐诗、宋词、自然历史,与古人握手,任思绪驰骋,上下千年。龙应台、余秋雨、路遥……与大家对话,读哲理故事,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句话用在刘庆国家里,再贴切不过。

有时一家三口还彼此交流读书心得,一个人物或一个情节,都会讨论半天。时光便在茶韵袅袅、书香阵阵中缓缓流淌。全家人在读书中收获快乐,在读书中悠然成长。

书香洋溢春夏秋冬

读书多了便尝试着要写上几笔。刘庆国时而会写些文字,游记、心得,不一而足。沙河市教育局编纂的校本教程里还收录刘庆国的文字。

刘庆国说,他写完文章都会让爱人“审阅”。高丽是语文老师,结构章节,字里行间,很容易看出稿件的些许问题,便提笔像阅读学生的作文一样,认真修改丈夫的文字,走过春夏秋冬,走过以后的悠悠岁月。

许多时候刘庆国还参加一些征文比赛,获奖若干。大人的生活自然影响着孩子,刘博的作文写得也很不错。

岁月悠悠,以书为伴,那书香、书魂、书音、书韵,是热闹中难得的淡然、泰然、怡然、超然。

冬去春来,转瞬即逝,“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梦随心飞,静默如花,便完美了永恒的诗意的栖居。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读书奥妙,在于朗读。在这方宁静的精神世界里,书香一缕,心香几许。在刘庆国一家看来,捧一本好书,找一处静地,在文字的时空中穿梭游走,或驻足书中的某一个华章,最后在心底满满地沉淀,宛若登临高山,流水在侧,此乐何极!

(燕赵都市报 记者 邢云 文/图)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