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06:15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实证论文写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正文:
实证论文是一种以实际观察、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方法分析、解释和验证假设的学术论文。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实证论文,不仅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将详细介绍实证论文写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证论文写作步骤
1. 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符合实际需求的研究课题,确保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2.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提出假设:根据文献综述,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一个或多个可验证的假设。
4. 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5. 数据收集:按照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或数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
7. 结果讨论: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研究结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8.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9. 撰写论文:按照论文格式要求,撰写论文,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二、实证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
实证论文的本质是证伪假说。
1.在证伪的语境里提出、验证假说
2.从“功能-动作-对象”视角对论文主体部分进行技术拆解
三个主体部分 |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文献综述 | 整理、分类、比较、归纳、评价及验证 | 已有认识(包括观点、方法及证据) | 指出问题和假说 |
研究设计 | 选择 | 理论、假说、方法及素材 | 提供检验假说框架 |
实证分析 | 识别与推断 | 数据结果 | 检验假说 |
图 实证论文写作过程(目标-行动-呈现)
1. 内容不完整
2. 内容缺乏个性
3. 内容概括性不够
1. 研究目标
2. 问题、假说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论
5. 研究价值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概括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研究价值 | 提供文章内容全貌 |
聚焦 | 假说及其验证 | 强调文章的重点 |
论证 | 创新点 | 突出价值 |
第一步:概括,即概括该研究的目标、内容、结论及价值;
第二步:聚焦,即聚焦于该研究的假说检验,这是论文的核心;
第三步:论证,即突出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包括研究角度、方法技术等方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将研究过程与研究发现分开写;政策建议用一句话说完;不要在摘要第一句重复题目;最后摘要应与文章其他内容有所呼应。
内容充实
符合规范
表达贴切
内容连贯性
具体“度”的把握
概括性
背景的长度是否恰当
避免套用
1. 缺乏论证
2. 进入主题太慢
3. 研究问题不明确
4. 理论价值或政策意义缺乏针对性
5. 不够精炼
6. 试图用复制粘贴蒙混过关
从内容来看,引言的核心是论证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主要指创新及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形式来看,包括六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来看,引言是议论文,结合已有研究及自己的研究发现,论证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创新性及可行性。
独立性
论证性
创新型
内容 |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1. 研究背景 | 描述 | 事实、数据、新闻等 | 铺垫问题 |
2. 文献综述 | 分类、比较与验证 |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 提出问题 |
3. 研究目标、内容及特点 | 概括与总结 | 研究目标、内容和特点 | 报告内容 |
4. 研究发现 | 总结 | 研究结果 | 结论总结 |
5. 研究价值与意义 | 提炼与挖掘 | 问题、理论和现实场景 | 论证价值 |
6. 内容安排 | 描述 | 正文各节内容 | 展示结构 |
1. 是否把事实交代清楚
2. 是否提出或讲清楚所研究的科学问题
3. 检查引言是否有力论证了该研究的价值
4. 行文逻辑顺畅
5. 内容表述是否重复
引言应用论证的写法来写
引言的牛鼻子或线索是“问题”
兼顾理论和实证
要做到有的放矢
罗列和重复
偏离主题
缺少假说
分类不合理
没有比较,无法揭示已有认识的分歧
论证乏力
展示型
导向性
研究性
对比性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归纳 | 与议题有关的研究文献 | 打基础 |
分类比较 | 结论性和原因性元素 | 呈现认识分歧 |
评价和验证 | 标准、不同认识背后的原因以及假说 | 揭示认识分歧原因 |
猜想 | 新理论 | 提出新假说 |
分析对象是假说,假说直接指向我们关心的问题,即对已有认识中有分歧或不足的地方。
如何分析:归纳、分类比较、评价、验证和猜想。
结构按照分析来写
结构由分节来完成
(写法:点、线、点线结合)
图 撰写文献综述的六个具体步骤
注意:至少查看30篇文献。不遗漏重要文献;找到与自己研究最相关的文献之间的异同;要有最新的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
(1)衡量标准
文献全面
论证充分
逻辑清晰
(2)检查要点
1. 文献综述是否有自己的“引言”,包括研究背景、问题、目的以及内容安排等概括性内容,引言反应的事作者对文献综述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全局意识;
2. 是否有结构图,是否能用一个图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观地联系起来;
3. 是否运用表格对综述内容进行比较,应对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与评价;
4. 是否有结论,应对综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
1. 目标不明确
2. 设计感不强(不是套路的解释数据和程式。要解释清楚研究假设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说明。)
3. 设计的新颖性不够
4. 研究设计各部分之间未能很好的衔接起来
5. 研究方法交代不清楚
6. 误把计量模型当做研究设计(要有整体的分析框架)
1. 分析框架图
瞄准的是针对某个具体研究对象的假说,体现的事考察假说的某种理论猜想。同时有理论指向,以及所使用的分析工具。
2. 研究设计图
体现对假说的检验思路,假说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和思路来做检验。
内容 |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分析框架图 | 选择、阐释 | 理论与新假说 | 确立待检验的因果关系 |
研究设计图 | 组织、匹配 | 计量模型、数据、变量等 | 提供因果关系识别与推断的框架及策略 |
技术线路图 | 分解 | 研究顺序、步骤 | 落实检验因果关系的顺序与步骤 |
研究方法的针对性
研究设计的具体性
研究设计的经验性
1. 分析不深入
2. 没有聚焦研究假说
3. 不重视识别与推断
4. 没有诊断性检验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
如何做 | 如何写 | ||
1. 检验准备 | 描述性统计 | 相关关系 | 提出尝试性猜想 |
诊断性检验 | 计量模型假定与数据统计分布 | 验证所使用计量模型的合理性 | |
2. 检验假说 | 基准回归 | 计量估计结果 | 识别因果关系 |
3. 4. 保护假说 | 相关计量问题处理 | 有识别难度的估计结果与克服识别难度的再估计结果 | 排除计量问题对假说的困扰 |
稳健性识别 | 变换情境下的再估计结果 | 增强假说的稳定性 | |
5. 讨论假说 | 进一步讨论 | 估计结果及其他经验证据 | 引入其他支撑 |
1. 概括不到位,只是重复,缺乏新意和理解
2. 没有格局,不够大气
1. 基本结论
2. 理论价值
3. 政策建议
4. 研究展望
5. 研究局限
表 结论五部分的动作、对象及功能五个部分 | 动作 | 对象 | 功能 |
基本结论 | 总结 | 实证分析结果 | 通过检验的假说 |
理论价值 | 一般化 | 暂时接受的假说 | 更抽象的理论认识 |
政策含义 | 应用 | 运行逻辑和具体场景 | 更有效的解决思路 |
研究局限 | 反思 | 假说及检验 | 保护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推进 | 新思路、方法与条件 | 提出新的研究设计 |
1. 结语以问题为导向
2. 至少再次陈述论点和分论点
3. 结语部分是嵌入在论文中
4. 结语部分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
5. 结语的语气是肯定的
结语有明暗两条线
好比一个长有倒刺的鱼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