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稿子写得具体些?
更新日期:2025-05-23 11:59
![如何把稿子写得具体些?"/]()
写作核心提示:
如何把稿子写得具体些——作文注意事项
在写作过程中,使文章具体化是提升文章质量的重要手段。具体化的文章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使稿子具体化的方法和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运用具体化的写作技巧
1. 使用具体的事例:通过引用具体的事例,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如,在描述一个观点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来阐述。
2. 运用感官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使用数字和比例:在描述事物时,运用数字和比例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如,在介绍一个数据时,可以将其与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突出其特点。
4. 运用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二、作文注意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文章的主题,确保文章围绕主题展开,避免跑题。
2. 结构清晰:文章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开头、中间和结尾要合理布局,使文章逻辑严密。
3. 语言简洁: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使用简洁的语言可以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4. 逻辑严密:
如何把稿子写得具体些?
关注公众号:华文融媒云(id:zghwrm),解锁更多原创文章。
原创作者:刘国昌
【本文提要】:
写稿要具体、不能笼统,这是新闻写作一个基本要求。然在一些记者那里却是相反:具体少,笼统多。为何会出现这类毛病呢?原因有二:一是采访不深入,二是文字功夫欠佳。文章介绍了用平实语言写具体的生动范例,从中可以看出,新闻报道是用平实语言写就的文体。新闻报道讲究的是用词准确、生动,把新闻诸要素写得清楚明白是最终目标。如果形容词用得过多,不但会影响新闻的本真,还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初衷和原则。
在编辑部编稿时,经常看到一些稿子写得笼统、不具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毛病?如何纠正这类毛病?今天我们就此进行一番探讨。一、写得不具体,在于采访不深入。写稿不具体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写人物:“他高高的个子,身材魁梧”。“高高的个子”,多少算高?1米七?还是一米八?
如写居室:“我们到他家一看,房子很小”。具体到多少平米才是“小”?应该有个具体的米数来说明。
如写收获:“收获季节,满村都是甜蜜的水果香”。村里有多少水果才能算是“甜蜜的水果香”?
诸如此类笼统、不具体的毛病时有所见,让人看后禁不住提出疑问、产生歧义。为何会出现这些毛病呢?原因之一在于采访不深入。比如采访人物,在采访时应对其高矮胖瘦、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等,都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不管写稿时是否能用上,但一定要了解清楚。然有的记者于此却忽略了,不注意观察收集,蜻蜓点水,一晃而过。采访时到了一个新环境,记者当对周围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自然环境、房间大小、室内摆设等要细细观察。然有的记者却熟视无睹,没留下深刻印象。到一个地方(厂矿、农村)采访人和事,总要把相关细节全都了解清楚。为此,有的记者开座谈会,有的个别交谈。然有的记者却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没待多一会儿就打道回府。......上述种种,反映了一些记者采访不深入。由于未能进行深入采访,导致了“肚内空空,提笔缺词”的状况。写稿子时只好用那些空儿不当、或者貌似新艳实际则不确的词语来凑合。此类毛病也出现在做题上,如“难忘的一次旅游”标题,什么时候都能用,但如果根据文中内容提炼出“登临云中山”的标题,那就具体多了,生动多了。由此可见,作为记者在采访时务必要细致、细致、再细致。只有这样才能写稿时做到具体、具体、再具体。二、写具体要用平实的语言。如何写具体呢?简言之,就是据实而写。即按照人和事的本来面貌来写,不缩小、不夸大、不渲染。在文字上坚持用平实语言来写稿。请看下面的实例:例1:一篇写帮助生活困难同学的报道,记者写道:
“每天早上王生同学在自己桌子抽斗里总能看见一个烤得焦黄的馒头,他拿起吃时眼睛湿润了......”点评:写同学互助往往容易写上“同学之间经常互帮互助,大家感到很温暖”这类的词句。但像上面所写,虚话变成实情,叙说变成了具象,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2:一篇题为《邮政“天路”上信使》的报道写道:
“眼前的这汉子,个头一米八,魁梧壮实的身材,把墨绿色的邮政服撑得紧绷绷;爱笑,性格爽朗,一咧嘴,门牙已掉了......”点评:平实语言,素描手法,把这位汉子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一咧嘴,门牙已掉了”这句话,堪称妙笔。例3:有篇稿子写新疆护边员麦麦提努尔:
累了,麦麦提努尔和同伴八路边的石头一堆,在上面盖个袋子,就当临时的休憩点。饿了,拿馕蘸点酥油吃。闷了,就哼两首歌,“也不敢大声哼,缺氧”。点评:这一段文字,没用形容词,全用平实文字来写。这些来自原生态的记述,准确、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了护边员的工作情景。三、平实语言与形容词,哪一个更好?以上这些平实的语言,写出了实情,写出了特点,足见其魅力所在。这些平实文字看上去质朴,但却准确;这些平实文字虽不那么华丽,但却传神。而这些恰是新闻报道的所需要的文字特色。也许有人会问,如此说来是不是不能用形容词了?不是这样的。依笔者管见,用平实语言写稿并不意味着不能用形容词。而是说尽量少用形容词,而且要用得恰如其分。一般说来,在散文中用形容词比较多,如“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小伙子......”,但在新闻报道中少用为佳。为什么?因为新闻报道是用平实语言写就的文体。新闻报道讲究的是用词准确、生动;把人物特征、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要素写清楚明白是最终目标。如果形容词用得过多,不但影响了新闻的本真,还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初衷和原则。小结语:用平实文字写具体的稿子,是记者的一门基本功。这个功夫练得好,写出的稿子就不一般。当然,写稿子还有选题、立意、角度等方面的因素,但就文字表达而言,练就平实文字、善于写具体,这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年轻记者朋友们,请在这方面多下苦功吧!(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