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爱心帮扶活动记录》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3 20:27

如何写《爱心帮扶活动记录》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爱心帮扶活动记录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如《爱心传递,温暖人间》。
2. 结构:文章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开头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正文详细描述活动过程和所见所闻,结尾总结活动成果和感悟。
3. 内容: a. 活动背景:介绍爱心帮扶活动的背景,如活动发起原因、目的、意义等。 b. 活动过程:详细描述活动开展的具体环节,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注意以下几点: - 突出活动亮点:描述活动中最具感染力、感人的瞬间,如受助者的感动、志愿者的付出等。 - 展现活动氛围:通过描写现场场景、人物对话、表情等,使读者身临其境。 - 强调团队协作:展现志愿者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以及共同为活动目标努力的情景。 c. 活动成果:总结活动取得的成果,如帮助了多少人、解决了哪些问题等。 d. 感悟与启示: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谈谈参加活动的感悟和启示,如对生活、社会、人性的认识等。
4. 语言表达: a. 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

爱心帮扶,让温暖触手可及

在霞浦县溪南镇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微尚霞浦县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助老员邓灵城穿梭的身影。这位平凡的助老员,正用一个个暖心举动,为那些特殊困难群体织就一张张温暖的帮扶网。

雪中送炭解困局

“小邓,快进来坐......”79岁的林奶奶打开房门,热情招呼。在这个简陋的老屋里,老人既要照顾叛逆期的孙子,又要靠微薄的补助金维持生计。原来,老人的儿子早逝,儿媳离家,祖孙俩相依为命。

邓灵城立即将情况上报乡镇民政部门,连夜为老人申请到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当看到送来的物资时,林奶奶眼眶湿润,颤抖着握着邓灵城的手说:“这些米面够我们吃一个月了,真是太感谢了。”

精准帮扶显温度

在走访残疾人家庭时,邓灵城发现郑阿姨一家的情况尤为特殊:丈夫患有痴呆症,一双儿女都患有精神疾病,全家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肩上。

邓灵城立即联系乡镇残联,陪同郑阿姨办理各项手续,最终成功申请到1000元临时救助金和4000元残疾人创业基金。考虑到郑阿姨的实际情况,他还建议其发展家庭养殖业,并承诺帮助解决销路问题。“您放心养,销路我来想办法。”这句朴实的承诺,让郑阿姨感动不已。她哽咽地说道:“在我这不幸的一生中,还能如此幸运地遇到你这么善良的人......”

爱心传递暖全城

翻开邓灵城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10户困难家庭的详细情况。每周超过50小时的工作时长,让他对这些家庭的需求了如指掌。

"每个家庭都有难念的经,我们要做那双托底的手。"邓灵城说。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老服务队伍中,用爱心温暖着这座滨海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在微尚霞浦县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中,像邓灵城这样的助老员只是一个缩影。目前,已有40余名专业助老员活跃在各个社区和乡镇,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为霞浦的养老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爱心力量,让那抹“微尚红”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一名铁路民警的八年爱心帮扶路

“小钟,帮你申请的生活补助批下来了,你可以专心学习了。”5月11日,福州铁路公安处宁德站派出所民警刘章敏带着爱心资助款,再次来到宁德市漳湾镇小塘村9岁小钟的家。

这是刘章敏第三次见到小钟。今年年初,在进行铁路安全巡查时,刘章敏发现了这个特殊家庭:父母双亡的小钟和八旬奶奶挤在铁路沿线的小屋里,屋内堆着捡来的废品,墙角摞着作业本,每页都密密麻麻写满算术题。

走出小钟家,刘章敏默默打开警务日志,在“第33号家庭需协调助学资金6000元”的备注旁,新增了“已资助”的标记。日志中的这些“标记”,始于2017年那个改变他工作轨迹的铁路警情。

刘章敏为家庭困难学生送上文具和书籍。何彦摄(资料图片)

■ 帮扶路

从铁路沿线到千家万户

时间回溯至2017年2月,正在线路巡逻的刘章敏接到机务段报警,称在杭深线一号隧道出口发现2名孩子在铁路轨道上摆放石渣。随即,刘章敏火速赶赴现场,经过耐心劝导,顺利将他们带到安全地带。因孩子们家住偏远山村,刘章敏担心他们路上遇到危险,便亲自护送二人回家。

几个小时后,刘章敏辗转将他们安全送回偏远山村的家中,但眼前的景象令他揪心不已:一个孩子的父亲无业,且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另一个孩子的母亲病逝,生父失踪,目前由姨妈暂时抚养。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民警的安全提醒,两个家庭均表现出了抵触情绪。

虽然没有得到监护人的正向回应,但刘章敏依旧保持耐心沟通,表明可以提供帮助,每月送去生活物资、学习文具,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后来,刘章敏不仅定期上门回访,还奔波于村委、乡镇、慈善机构,为两名孩子申请困难户资助。当第一笔6000元补助金交到孩子家属手中时,他们对自己的感激,刘章敏至今都记得。他在警务日志首页郑重写下:“帮扶助困,是线路民警除了巡逻铁路安全以外的另一道必答题。”

受助家庭的反馈,让帮扶助困的种子在刘章敏心中生根发芽。开展入户走访和铁路站段检查时,除了查看铁路设施安全,他还细心留意村民的生活状况,逐渐将帮扶对象拓展到更多困难群体。

2020年至2024年间,刘章敏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在他的警务日志里,既有“杭深线K802+500M防护网破损”这样的安全检查记录,也有“第17号困难学生获助学金2000元”这样充满温情的帮扶记录。他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建立困难学生数据库4个,推动公益助学覆盖铁路沿线23所学校,先后帮助23名困难学生对接宁德市爱心企业,让这些学生成功纳入帮扶名单,开启常态化帮扶资助。

为罹患重病的铁路工人筹措治疗费,为丧失劳动力的村民申请救助金……8年来,刘章敏累计帮扶困难学生和群众超30人次,协调社会力量发放助学金8万余元。从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他的帮扶名单不断延伸。

■ 爱心箱

点滴善意汇聚温暖

2022年10月,刘章敏与同事在宁德火车站设立了“爱心箱”,这个红色铁皮箱看似普通,却成了连接警民的温暖纽带。

刘章敏与同事将5元、10元、20元的小额纸币投进“爱心箱”,也感染着更多同事加入其中。设立“爱心箱”的目的是方便解决涉旅客群众求助的应急“小事”,如为没钱回家的旅客买票,为流浪者联系救助站,为丢失钱包的乘客解燃眉之急……3年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箱子累计筹集爱心款1万余元,购买爱心车票90余张,帮助困难群众200余名。举手之劳,解群众之所难,正是刘章敏和同事们的初心。

今年3月的一天,刚下班走出派出所大门的刘章敏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去路,对方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车票:“刘警官您还记得我吗?谢谢您上次帮我买了票,让我回家见到了妈妈。”

今年1月,刘章敏在宁德火车站巡逻时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在候车室徘徊,随即上前询问情况。通过耐心沟通得知,该男子在宁德务工期间未能攒够积蓄,本想联系家人却得知母亲病危,身上仅有的131元不够买回家的火车票。了解情况后,刘章敏立即使用“爱心箱”的钱购置了当日车票,还贴心准备了供途中食用的两盒泡面,最终助其赶在母亲临终前见上了母亲最后一面。

当同事问及坚持助人的动力时,刘章敏说:“我在学生时代,至亲突然离世,是社会关爱帮我渡过难关。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工作后要尽己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善意传递下去。”

从线路安全隐患排查到帮扶困难群众,刘章敏用8年光阴诠释了新时代铁路警察的担当——既守护钢铁动脉的安全畅通,更守护每个困难群体的生活希望。他的事迹,正如闽东山间的铁路线,虽不喧嚣,却始终坚定地通向远方。

(记者 袁灏 王鹏强 通讯员 元博勋)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