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20:16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关于思想道德修养认识作文的注意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作文时,以下事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1. 确定主题和角度 -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探讨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还是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具体体现。 - 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可以是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典故等,使作文更具深度和吸引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在论述过程中,要将理论观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使论述更加生动有力。 - 可以引用一些经典理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但要确保理解准确,避免断章取义。
3.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 作文结构要清晰,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正文部分要逻辑严密,各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使文章条理分明,易于阅读。
4. 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带有歧义的词汇。
5. 举例丰富,论证充分 - 在论述过程中,要运用丰富的例子来支撑观点,这些例子可以是个人经历、新闻报道、历史事件等。 - 确保例子与论点紧密相关,避免生搬硬套。
当目光触及这幅毛笔字作品,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词句,如同一束强光,瞬间照亮我们对人生成长关键要素的思考之路。
有一种追求,永无尽头,那便是对知识的探寻。书籍,犹如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宝藏的神秘殿堂,每翻开一本,就像开启了一道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它们带领我们穿梭古今,跨越中外,领略世间万象。通过阅读,我们能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拓宽视野,深化思想。然而,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即便我们如勤勉的渔人,打捞起众多智慧的“珍宝”,与那无尽的知识总量相比,仍不过是微小的一部分。古往今来,知识的星辰璀璨繁多,难以计数。就如孔子,一生都沉浸在对知识的如饥似渴中,对六艺精通无比,但他依旧秉持谦逊态度,周游各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向他人请教学习的机会。这无疑在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为已有的知识储备而自满,而应始终怀揣一颗求知若渴的心,不断向着未知的知识领域进发,持续丰富自己的学识涵养。
在人生的坐标系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维度,那便是品德修养。品德,宛如一座大厦的基石,默默支撑起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立足根本,是衡量个体价值的核心标准。哪怕只是在品德层面出现极其细微的亏缺,都有可能像微小的裂缝,逐渐演变成无法忽视的巨大隐患。例如,一个缺失诚信的人,会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难以在人际交往的天空中赢得他人信任的牵引;一个缺乏善良的人,面对他人困境时可能会冷漠无视,甚至做出伤害之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品德瑕疵,实则如同千里之堤上的蚁穴,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一个人的形象与口碑。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从日常小事入手,如呵护幼苗般精心培育自己的品德,坚守道德的红线,确保自己的言行皆能彰显高尚的品德风范。
这幅毛笔字作品,虽仅以简短语句呈现,却蕴含着震撼人心的人生哲理。它犹如一位睿智的引路人,提醒着我们,在漫漫人生征途上,既要如饥似渴地积累学识,又要小心翼翼地修养品德。学识赋予我们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眼界,而品德则为我们的人生航程校准方向,决定着我们所能抵达的高度。只有将这两者紧密融合,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时刻审视并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我们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且富有价值的自我,在人生舞台上赢得他人的敬重,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李珍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悼念白求恩写的文章,最早在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发表,原题为《学习白求恩》,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改为《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献高度评价了白求恩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成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的精神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同时也是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不幸以身殉职后,大家深感悲痛,党中央组织了一系列追悼、纪念活动。毛泽东认为,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首先要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的精神。他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各国无产阶级、广大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和联合,是推翻剥削压迫、争得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联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广大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息息相关。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世界各国人民也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援助和道义支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要求全党摒弃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去。
白求恩是一位秉持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国际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前线,竭尽全力救死扶伤,最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宝贵的生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更是共产党人深刻的历史自觉。聂荣臻回忆说,白求恩青年时当过木匠,以后学医,开过私人诊所,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对社会制度问题有了很深的思考。这对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曲折的道路,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础,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树立起“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精神和形象。这种精神和形象,对于无产阶级砸碎旧世界的锁链、取得最终胜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毛泽东对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他对中国共产党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毛泽东用两个“极端”来说明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两个“极端”,也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一致认同:“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在人类思想史上,不乏“利他”的认识和实践。但从价值观角度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还是损人利己,体现着不同的立场,是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分水岭。剥削阶级从根本上讲,是奉行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信条的。与此相反,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同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决定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无私是真正的、彻底的。白求恩来到中国后,曾经请求党组织,不要把自己看成是瓷器摆设,而要把他“当一挺机关枪使用”,哪里枪响他就往哪里冲;当组织上要给他每月发100元薪金时,他坚决不接受,说:“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这种无私无畏的作风,充分体现了“他人第一”的原则,被毛泽东赞扬为“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在充分肯定白求恩的榜样作用的同时,毛泽东尖锐批评了当时党的队伍中的各种不良作风,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他认为,这种人其实算不得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种对照,对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升思想境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警醒、推动作用。
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还体现在职业追求方面。毛泽东指出:“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立足服务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平凡岗位,掌握好、运用好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事业观,是共产党人把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内在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白求恩也树立起了将职业、专业、战斗融为一体的典范。在边区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日夜操劳,在以惊人的毅力和效率抢救伤患的同时,还想办法办卫生学校、写教材、培训医护人员,帮助提升八路军的整体医疗水平。他说,一定要学习好技术,“医药和外科上的好技术可以更快地医好病人,少有些痛苦,少有些不安,少有些死亡,少有些疾病,少有些残废。这一切事情都是我们的任务”。共产主义者要善于学习,使技术进步为我所用,造福世界人民:“技术掌握在日本金融资本的独裁者手里,结果使日本成为全世界的公敌。技术掌握在中国劳动人民的手里,一定会使中国成为一个促进世界和平的强国。”
可见,白求恩对医疗专业的精益求精,其深层动因是热爱,更是责任和使命,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解放事业的执着。没有这样一个前提,就很难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毛泽东指出,白求恩的精益求精精神,“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纪念白求恩,阐释白求恩的精神,目的在于教育、激励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更好学习白求恩,像他一样对待信仰、对待同志、对待工作。在文献最后,毛泽东向每一位党员发出号召。他写道,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但我们都应该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努力“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表述,是对白求恩精神最好的概括和升华。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历史,仅有千余字的《纪念白求恩》,已成为关于共产党人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的经典之作。它使白求恩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使白求恩精神穿越历史时空,塑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真理光芒。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更需要弘扬和践行伟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白求恩精神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是越来越近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有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更好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思想理论建设上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白求恩精神依然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守信仰、坚持正义,追求高尚、追求纯粹,永远是共产党人不变的追求。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