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5 02:15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出国务工合同: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正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走出国门,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出国务工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技能和经验,也为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然而,签订出国务工合同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一、合同主体资格
1. 确认雇主和中介机构的合法性,避免与非法机构签订合同,导致权益受损。 2. 了解雇主和中介机构的背景信息,包括其信誉、规模、业务范围等。
二、合同内容
1. 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性质、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2. 工资待遇:详细规定工资构成、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加班费等。 3. 社会保险:了解所在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自身权益。 4. 休假待遇:明确休假天数、休假期间工资支付等。 5. 违约责任:明确双方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标准、争议解决方式等。
三、合同签订流程
1. 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疑问,及时与雇主或中介机构沟通。 2. 确认合同内容真实、准确,避免因误解导致权益受损。 3. 合同签订后,妥善保管合同原件,以便日后维权。
四、风险防范
1. 法律风险:了解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避免
来源:扬子晚报
轻松出国务工,月入保底3万?
30名工人落入“洋打工”骗局,被骗85.8万元
只要缴纳报名费、进行体检、参加技能考试,就能签合同出国务工,月收入保底3万元,你相信这样的“好事”吗?
4月2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扬州检方了解到一起用文化传媒公司做幌子,以低门槛、高收入为诱饵,骗取想出国务工农民工钱款的案件。经宝应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近日以诈骗罪判处仇某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5万元。
缴纳报名费后,体检和技能考试都异常顺利
2023年2月的一天,泥瓦工李某父子在工地做工时,听工友赵某说其即将出国务工,薪资待遇丰厚。经过赵某介绍,办理出国业务公司的老板仇某接待了李某父子及其他几名工友,称目前新西兰正招收电工、木工、瓦工等工种,月薪3万元保底。听仇某这么一说,李某等5人当即表示报名,每人交了2000元定金,然后回家办理护照等手续。
同年3月中旬,仇某带着李某在内的5名工人前往某体检中心。每人交了1000元费用后,李某等人被安排进行体检,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都合格。又过了几日,李某等人接到仇某的考试通知,考试地点在一废弃工地,项目是砌墙,现场还有几名“监考人员”。李某等人砌完墙后,在场的仇某便告知考试通过了。
声称签证办好机票买好,但去机场时“情况有变”
2023年5月,李某父子按照约定来到公司,仇某拿出一份出国劳务建筑委托合同,去新西兰的费用是每人8.2万元,包含中介费、押金等,需先行缴纳3.2万元,剩余的5万元等出国手续办好后再缴纳。仇某承诺提供给李某父子的是新西兰建筑工岗位,如果3个月内不能出国将全额退款。李某父子缴纳了3.2万元,并将护照也一并交给仇某。
到了8月,仇某通知李某等人签证办好了,机票也买好了,并开车送李某父子及其他几名工友去机场,同时要求他们缴纳剩余的5万元。小李通过手机搜索行程发现,他名下没有购买机票的记录,便表示剩下的费用等上了飞机后由家人代交。见此情形,仇某带着他们在机场附近逗留了两天,后突然说签证出了问题,暂时出不去了。之后,李某父子多次打电话询问何时出国,仇某刚开始还说等通知,后来干脆失联了。
案中有案,被骗人讨回血汗钱却涉嫌非法拘禁
2023年11月,李某等人通过仇某的亲戚约到了仇某,将仇某控制在其办公室内,要求退还报名费等费用。双方僵持30多个小时后,小李发现仇某手机微信账户里有8万余元,便强行拿过手机,转给其父亲3万元,转给自己2万元,转给张某等人1.5万元。李某等人走后,仇某立即报警称自己被非法拘禁。
公安机关在讯问过程中发现仇某可能涉嫌诈骗。经侦查发现,仇某曾帮其他劳务公司负责过相关业务,由于工作不上心被解除了合作关系。后仇某在其之前注册的某文化传媒公司的经营范围里增加了劳务服务后便进行招工。由于高薪水、低门槛,短短8个月就吸引了50余名工人前来咨询和办理出国劳务手续。
2024年5月,公安机关分别将李某等5人非法拘禁案、仇某诈骗案移送宝应县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经审查发现,李某等5人虽然非法拘禁仇某超过24小时,但系事出有因,且无殴打仇某等从重情节,可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对5人作出不起诉处理。对于以非法拘禁手段索要的6.5万元,虽然其和仇某有债务,但“任何人不能从不法行为中获利”,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扣押。
骗子落网后极力狡辩,最终在事实面前低头
面对检察官的讯问,仇某仍辩解自己有出国劳务办理的能力,也联系了部分用人公司。但办案检察官经审查发现,仇某根本没有将资金费用缴纳给用人公司,而是进行了购买豪车等消费,且其曾经联系过的用人公司办理的均为旅游签证,不具备出国劳务资质。仇某组织签合同、体检、考试等都是其诈骗的幌子,技能考试过程中的“监考人员”是其临时花钱雇来的,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经梳理认定,仇某共收取30名工人累计金额85.8万元。截至案发,已经退还给工人16.27万元,认定诈骗金额69.53万元。审判阶段,仇某自愿认罪认罚。
通讯员 扬检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来源:扬子晚报
今晚九点半
声称只要缴纳报名费
进行体检、参加技能考试
就能签合同出国务工
月入保底3万元
没想到
这是一场精心演绎的出国劳务骗局
……
用文化传媒公司做幌子,以低门槛、高收入为诱饵吸引想要出国务工的农民工,虚设出国劳务办理流程,不断收取各类费用。2月27日,一起由江苏省宝应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出国务工型诈骗案宣判,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仇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5万元。
出国务工名额有限
每月保底收入3万元
2023年2月的一天,从事泥瓦工的李某父子在工地做工时,听到工友赵某说起自己即将出国务工的消息。丰厚的薪资待遇让李某父子心动不已,因对出国劳务办理流程一无所知,他们连忙询问报名的具体事宜,赵某告知了办理出国业务的公司名称和地点。李某父子特地查了下该公司资质,发现经营范围包括劳务服务,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决定到该公司实地看看。
经过赵某的介绍,公司老板仇某热情地接待了李某父子及其他几名工友,表示自己多年一直从事出国劳务业务,跟位于北京的用工单位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新西兰当地招收电工、木工、瓦工等多个工种,月薪3万元保底。听了仇某的介绍,看着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等证件,李某等人确信这家公司能够办理出国劳务手续。已经58岁的李某没有出国务工的经历,很担心自己在年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仇某爽快地表示,只要通过职业技能考核且体检合格,就可以签订用工合同,但是名额有限,招满即止。听仇某这么一说,李某等5人当即表示报名,每人交了2000元定金,然后就按照仇某的要求回家办理护照等手续。
同年3月中旬,仇某带着李某在内的5名工人前往某国际体检中心。在每人交了1000元费用后,李某等人被安排进行体检,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都合格。又过几日,李某等人接到仇某的考试通知,考试地点是在一个废弃的工地,考试项目是砌墙,现场还有几名“监考人员”。李某等人驾轻就熟地砌完墙后,在场的仇某便告知其考试通过了。李某等人听了有点半信半疑,仇某表示他把刚才砌墙的过程都拍了视频,并已传给用人公司,让他们回家等通知签合同。
2023年5月,李某父子来公司,仇某拿出一份出国劳务建筑委托合同,约定去新西兰的费用是每人8.2万元,包含中介费、押金等,需先行缴纳3.2万元,剩余的5万元等出国手续办好后再缴纳,并承诺提供给李某父子的是新西兰的建筑工岗位,同时约定如果3个月内不能出国将全额退款。李某父子觉得即使出不了国也没有损失,便毫不犹豫地缴纳了3.2万元,将护照也一并交给了仇某。其他几名工友得知李某父子交了钱,也陆续与仇某签了合同。
到了同年8月,仇某通知李某等人签证办好了,机票也买好了,并开车送李某父子及其他几名工友去机场,同时要求他们缴纳剩余的5万元。谨慎的小李通过手机搜索行程发现他没有购买机票的记录,表示剩下的费用等上了飞机后由家人代交。见此情形,仇某带着他们在机场附近逗留了两天,后突然说签证出了问题,暂时出不去了。无奈之下,李某等人只得先打道回府。
情急之下暴力讨债
牵出出国劳务骗局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某父子多次打电话询问何时能出国,如果不能出国何时退费,仇某刚开始还敷衍说等通知,后来干脆就失联了。李某父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向其他3名工友了解情况,发现大家都联系不上仇某,怀疑被骗的李某和工友们决定要回自己的血汗钱。
2023年11月,李某等人通过仇某的亲戚终于约到了仇某,见面后,李某等人将仇某控制在其办公室,要求退还报名费等费用。仇某表示钱都交给用人公司了,双方僵持30多个小时后,小李发现仇某手机微信账户里有8万余元,便强行拿过手机,转给其父亲3万元,转给自己2万元,转给张某等人1.5万元,之后几人便离开了。
李某等人走后,仇某立即报警称自己被非法拘禁。公安机关发现李某等人涉嫌非法拘禁的事实,进行立案侦查,在讯问李某等人过程中发现仇某可能涉嫌诈骗的事实,便对仇某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经侦查发现,仇某曾帮其他劳务公司负责过相关业务,由于工作不上心被解除了合作关系。后来仇某觉得出国劳务中介投入不大,利润却不小,就租了一间门面房,在其之前注册的某文化传媒公司的经营范围里增加了劳务服务后便进行招工,对外宣称赴新西兰务工月薪3万元起,无任何限制。由于高薪水、低门槛的条件,短短8个月就先后吸引了50余名工人前来咨询和办理出国劳务手续。
依法审查认定事实
延伸治理净化市场
办案检察官讨论案情。
2024年5月,公安机关分别将李某等5人非法拘禁案、仇某诈骗案移送宝应县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经审查发现,李某等5人虽然非法拘禁仇某超过24小时,但系事出有因,并且无殴打仇某等从重情节,本质上属于不正当的私力救济,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对5人作出不起诉处理。对于以非法拘禁手段索要的6.5万元,虽然其和仇某有债务,但“任何人不能从不法行为中获利”,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扣押。
面对检察官的讯问,仇某仍然辩解自己有出国劳务办理的能力,也联系了部分用人公司。但办案检察官经审查发现,根据出国劳务的一般流程,仇某根本没有将资金费用缴纳给用人公司,而是买了豪车等,且其曾经联系过的用人公司办理的均为旅游签证,不具备出国劳务资质,仇某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能力,组织签合同、体检、考试等都是其诈骗的幌子,技能考试过程中的“监考人员”是其临时花钱雇来的,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检察机关还发现,公安机关移送的卷宗中涉及被害人数量与从仇某处扣押的护照数量明显不符,遂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梳理涉及仇某的劳务纠纷警情,以及民事判决情况,最终认定仇某共收取30名工人累计金额85.8万元,截至案发,已经退还给工人16.27万元,最终认定诈骗金额69.53万元。
在审判阶段,仇某自愿认罪认罚,表示愿意将款项全部退赔给被害人,希望以赃款购买的3辆汽车早日进入司法拍卖,拍卖款用于退赔被害人。综合考虑仇某的犯罪行为和认罪态度,最终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该案办理期间,该院结合梳理近年来涉及出国劳务纠纷案件发现的问题,依法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连续开展数场法治宣传,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6大类问题,逐项推动整改,并帮助127名劳务人员追回各类中介费113万余元,有效净化劳务市场环境,维护了广大群众切身利益。
转自:检察日报·明镜周刊
作者:刘淼 胡菲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