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5 0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地球造人》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立意: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 对地球造人这一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 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 观影后对人生、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思考。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以下是作文的基本结构安排: - 引言:简要介绍电影《地球造人》的背景、导演、主演等基本信息,引出自己对电影的主题感悟。 - 主体部分:结合电影情节,详细阐述自己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电影情节分析:分析电影中的关键情节,探讨其内涵和寓意; - 角色分析:分析电影中的主要角色,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 感受和体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对电影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并展望未来。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的描述; - 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完整; - 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造天造地的地球
造人造物的世界
作
者
简
介
翟明国
前寒武纪与变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原来,地球历史还可以这样写!
壮族地区流传着一部创世纪史诗《布洛陀》。在世界各地,挪威、波斯、巴比伦,等等,这样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在我国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在神话里,布洛陀造天地、造人、造太阳、造火、造米、造牛等,忙得不亦乐乎。学习过历史的人看了以后,会不禁莞尔一笑,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
在中科院院士翟明国看来,真实的人类发展史比神话传说要波澜壮阔得多了。
宇宙中的地球
原始神话中的天相当于宇宙或太阳系这个概念,宇宙是在约150~200亿年前诞生的;太阳星云在50亿年前形成,太阳则是在约46亿年前升起的;在太阳诞生的同时,或是气体经高温凝固,或是星辰吸附,地球也初具雏形。地球的能量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计算,还有46亿年阳寿;与地球同庚的月球在31~33亿年以前就已经耗尽能量“死亡”了。现在蓝色的地球正处于它的中年时期。将来耗尽能量就会和月亮一样安静,不会发生爆炸。
地球的孪生星球称为类地行星。火星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它的地表平均温度只有-65℃。有报道说在火星的标本上发现了有机碳,它说明火星曾经有过生物和海洋。它是怎么消失的呢?为了能够预知地球将来的命运,火星的研究意义重大。漂亮的太白金星和它的华丽外表相反,它被浓硫酸云的气圈环绕,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地表温度高达465℃以上。水星空气稀薄,陨石可以倾泻而下。
由此看来,太阳系中没有比地球更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离地航行的宇航员返回后,往往出现健康问题,如钙质的大量流失。如果真有能够移居的星球,人类也要经历浴火重生。移民外星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地球还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远古的地球
地球约5.4亿年前的地质时期,称为前寒武纪。在前寒武纪约40亿年的漫长时期,形成了陆地和海洋,形成了富氧的大气圈和水圈,奠定了人类的生存环境。23~20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6~7亿年前的雪球事件,是地球环境变化和生命起源与演化的两个重要时期。地球上什么时候开始有水尚不得而知。科学家从地球所独有的花岗岩中找到了锆石,经过年龄测定,最早的澳大利亚锆石已经有44亿年了。人们有理由相信,大陆起源于44亿年以前。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耦合,是地球演化历史上的飞跃。
地球可视为一个磁偶极,“超巨”的地磁场,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命常存,安享太平。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分为三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矿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规律和几何形态结晶。其中漂亮的如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翡翠。有些矿物的颗粒很细小,它们组成的矿物集合体,是美玉,如和田羊脂玉。
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以每年1~10厘米的速度移动。板块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板块间相互分离或者相互拼贴。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拼贴产生的。火山和地震也是板块间或板块内的地质作用引发的。在大陆形成的初期,主要的地球构造机制不是板块构造,而是垂直运动的热体制主导。地质学家发现,有一种岩石叫科马提岩,它形成的岩浆温度很高,在早前寒武纪以后就没有了,这种现象说明,板块构造无法解释前期的大陆形成。
上溯到5.4亿年前后,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恐龙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是统治地球的主宰。
智慧的地球
大概400~300万年前,在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有了南方古猿;190万年前,非洲的坦桑尼亚出现了能人,并在180万年前走出了非洲,来到了亚洲的爪哇;中国云南元谋人出现在170万年前;北京人大概是50到70万年间。早期的智人,大约是5万到20万年前。有文献记载的文明,埃及是5000年,中国是3000年。生物演化还在继续,生物有灭绝,也有新生,但脱离人类控制的可能性没有了。
人类现在是地球的主宰。同时,人类依靠地球提供的空气、水和食物,及能源等一切物品。
地球面临的三个大问题是环境、人口和灾害。全球矿产资源以地质构造来分布,造成人与资源配置的矛盾。争夺资源,是战争的根源。我国石油消耗年递增10%,对外依存度高达60~70%以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需求对外依存度在50~80%以上。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过度使用,过度排放,加剧和引发了环境和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变化中人类活动的因素已经引起国际重大关切。因此人类要想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就需要认识地球,合理地利用地球,保护地球。这就催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叫人地关系学。
人类需要用自己的大智慧,认识这个造天造地的宇宙,建设这个造人造物的世界,让和谐美丽的地球村成为全人类美好的家园。
以爱之名
让地球多点绿
美编:海草
校对:李玉钤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混沌初开:女娲的诞生与使命
在天地未分的混沌时代,宇宙一片荒凉,女娲作为大地的女神,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她的身影如同大地般宽广,心中蕴藏着对生命的渴望与希望。女娲目睹了这片空旷的世界,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新的生命,赋予大地以灵动与色彩。抟土造人:生命的奇迹
女娲走向黄土之中,捏起一把泥土,开始了她的造人之旅。她用双手细致地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形,赋予他们灵魂与智慧。每一个人都是她心血的结晶,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期盼。随着她的努力,地球上逐渐充满了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然而,女娲并不满足于此。她意识到,泥土造出的人类虽美丽,却缺乏灵动与活力。于是,她用自己的血液与气息为人类注入生命的力量,使他们能够思考、感受与爱。女娲的创造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升华。补天救世:无畏的牺牲与守护
就在女娲努力创造人类的同时,天界却发生了巨大的灾难。天空裂开,洪水泛滥,灾难降临人间。面对这一切,女娲毫不犹豫,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世界。她采集五彩石,炼制成补天的材料,攀上高山,修补那破碎的天空。在艰难的过程中,女娲遭遇了无数挑战,但她从未退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女娲终于成功地补好了天空,阻止了灾难的蔓延。她的无私奉献与坚定意志,成为了人类心中永恒的英雄形象。结语:女娲的精神与现代启示
女娲造人的神话,不仅是关于生命起源的故事,更是对母性力量和无私奉献的赞美。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人类,用心灵守护了世界。这个故事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你认为女娲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神话!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