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5 08:58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白莲花露水的粤语广告词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了解目标受众": - 确定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粤语地区的消费者,特别是注重护肤和天然成分的人群。
2. "粤语特色": - 使用地道的粤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加广告词的亲切感和吸引力。 - 注意粤语中的声调变化,确保广告词读起来顺口、易于记忆。
3. "产品特点": - 强调白莲花露水的独特卖点,如天然成分、美白效果、保湿功效等。 - 简洁明了地传达产品优势,使消费者能够快速了解产品特点。
4. "情感共鸣": - 运用情感化的语言,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如强调美丽、自信等价值观。 - 可以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5. "创意新颖": - 设计独特的广告词,避免使用过于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 运用创意手法,如双关语、谐音等,使广告词更加有趣。
6. "节奏韵律": - 注意广告词的节奏和韵律,使其读起来朗朗上口。 - 可以采用押韵或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加广告词的音韵美。
7. "简洁明了": -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确保
不久前,由于店铺租期即将到期,励红百货被老房东要求在7月15日之前搬离。由于难以找到较低租金的铺面,励红百货一度面临关门的命运。后来,中山六路的一位老房东同意以较低的租金,将他的店铺租给励红百货。承载了中山六路几代老街坊集体记忆的老字号百货店励红百货,终于避免了关门歇业的厄运。
其实广州还有许多类似励红百货这样的老店。3年前歇业74岁的胜利百货现又改名重开、曾经风风火火现在艰难经营的百年老店艳芳照相馆、一直苦心经营60多年的先声醒狮扎作坊、经历四代传人的世家筷子木器店、6平方米大小的拥有70多年历史的辉记白铁铺以及小洲村的百年老店东方理发店等。
在互联网时代,它们的经营已远不如当年,甚至难以为继。这些老店也鲜有后人愿意去继承发展。这些承载着我们集体记忆的老店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面临挑战和转型,他们需要社会力量去引导、扶持。但只有遵循着传统,坚守工艺和质量,传统老店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培育新的市场和顾客,并长久地发展。
不管怎样,对于那些在传统老店一直坚守的人们,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他们是传统工艺的守护者。作者:肖雄 图片:CFP
2014年6月4日,广州。位于越秀区大新路151号,一间不到30平方的专门制作舞狮架撑、铜锣皮鼓、头牌罗伞、灯笼彩旗、各式佛头的“先聲醒狮扎作坊”已有60多年历史。
2014年5月21日,广州。位于越秀区朝天路51号,有一间广州历史最悠久,老广们最熟悉的照相馆,它叫艳芳照相馆,这间创办于1912年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合资企业,曾经是广州市最大最火、引领摄影潮流、驰名省港澳,拥有广州照相馆现存最老的“镇店之宝”柯达摇头老爷照相机。
2014年6月4日,广州。位于海珠区小洲村登瀛大街40号,有一间至今仍延续着用剃刀、推剪、剃布,水扫刷等老式剪头方式的东方理发店,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2014年5月20日,广州。栖身于越秀区中山六路骑楼群之下93号有一间专营友谊牌护肤脂、白莲花露水、上海牌药皂、热水瓶、痰盂等老品牌国货的励红百货,这间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距今有80多年的老百货是广州保存最老的百货商店。
2014年5月19日,广州。位于越秀区东华东路354号,有一间天花地板、陈列柜装饰一新,卖着传统老品牌国货,像珠江牌收音机、百雀羚、洗发精、绣花针等产品,又有时下新品牌的欢梦园百货商店。
2014年6月6日,广州。位于越秀区天成路175号一间很不起眼的以酸枝、乌梅、坤甸、紫檀等材料手工制作筷子、木雕家具为主的世家筷子木器店,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它只有7平方左右大小,里面却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木雕艺术品。
更多故事,请看中国网新闻中心《世相》栏目。进入>>>>>>
随着电商快速发展,不少百货店日渐萧条,广州仅有的一家老牌百货店——励红百货却于三年前逆市扩张,在荔湾区多宝路开了分店。但嫁入西关的励红一度“遇冷”,甚至出现亏损,转眼三年过去,随着租约到期,多宝路的分店将于年底结业,仅留中山六路总店继续为街坊服务。
夜幕中的励红百货多宝路分店。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分店
老街坊渐少 租约也到期
“东有胜利,西有励红”,承载了几代老街坊集体记忆的励红百货,至今仍保留老式国营百货店的风格。该店创办于上世纪30年代,已走过80多年风雨,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中山六路骑楼下。2014年,励红百货经历了从传出租金高企、中山六路店难以为继,到酝酿搬迁的波折,最终在距离原址约100米的中山六路41号落脚,同时进驻西关核心地——多宝路167号,在此开起分店。
日前,记者来到励红百货多宝路分店,只见门口贴心地摆着供顾客休息的木椅以及一辆旧式自行车。走进狭窄的铺面,熟悉的大笨象沐浴液、友谊牌护肤脂、白莲花露水、上海牌药皂等老品牌国货,陈列在一层层的货架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颇有怀旧的味道。
不过,店里生意颇为冷清,偶有几名顾客也是带着好奇心看一眼就走了。“这里人流不旺,而且老街坊基本都搬走了,新来的人对励红了解不多。”店员介绍,随着城市发展,周边住宅多数出租给了外来人员,且以年轻人居多,但他们的购物方式早已发生了变化。
“分店2014年9月9日开业,到今年9月正好三年,租约已到期,再续约铺租就会涨价。”作为励红百货掌门人的郑文彪无奈地表示,励红的经营一直都是“保本微利”,由于分店客源有限,经营期间一度出现亏损,需要总店补贴才能为继,遂决定不再经营分店。郑文彪说,“好在业主宽限了搬离时间,分店最晚年底结业,以后只保留总店。”
总店
客源较稳定 生意还凑合
如今分店生意不佳,中山六路总店的状况又如何?昨日,记者在励红百货总店看到,尽管铺面较分店小一些,但这里的生意还不错。由于新店与原址仅百米之隔,三年前铺面搬迁并未影响到老顾客。“我准备称1斤散装的花露水,10元1斤,便宜又好用。”一名婆婆指着用大玻璃瓶装着的花露水说,“还有两毛钱一个的裤扣、五毛钱的针线等,这些都很难在超市里买到。”店内大大小小几百种日用品,标价小到一元几角,大的也不过百元。
“我就为买大笨象沐浴露跑了一趟,怀念儿时的味道,粉红色的象很是可爱,用完还可以当水枪玩。”街坊罗女士慕名而来,她是励红百货的新粉丝,在这里淘到了搪瓷口盅、蜂花护发素、雪花膏、润头油……似乎逛的不是商店,而是一个旧物博物馆。
店员们也与老顾客打成一片,比如来买橡皮筋的顾客不知要剪多少,店员瞄一眼腰围就可以开剪,几乎没有误差,客人满意离开。值得注意的是,励红百货依然保留着原来用算盘算账、笔记本记账的原始销售方式,不少店员还是以前供销社的老员工。“两排玻璃柜台一字排开,看着她们在柜台熟练地拨着算盘,就像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来光顾的街坊钟伯感慨道。
郑文彪说,尽管不时有些怀旧的青年人特地跑来励红百货看新鲜、买老货,但日常经营主要还是靠多年来由老街坊形成的稳定客源。“我们基本上是老人店,但老人家消费能力有限,且店里的货品总体利润并不高。”据介绍,此前老店受租金高企的压力,濒临倒闭,在街坊的帮衬下勉强维持,后来赶在租约到期前,同时找到了新总店以及多宝路分店两个店面。但目前,随着“战线拉长”成本增加,郑文彪不得不将经营回归到中山六路总店上。
未来
坚守传统国货再谋求发展
“励红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守传统国货,很多你见不到的老牌子还能在这里找到。”在郑文彪的记忆里,当年的励红旺到排长龙,“整个铺面有现在三个门面那么长,非常阔气,针棉、搪瓷、护肤品等,应有尽有。”不过,现在令郑文彪最为担心的,也正是这些传统国货,由于老品牌顾客群日益萎缩,很多生产厂家说不做就不做,时而会出现货源不足或断货的情况。
例如励红百货的招牌商品猪鬃毛牙刷,就曾出现过短暂“断货”。“这个猪鬃毛牙刷需要人工制作,不伤牙龈不出血,特别好卖。但懂制作的老师傅已有80多岁高龄,徒弟也渐渐少了,没有愿意长久守着这门传统手艺的人,恐怕以后就买不到这种牙刷了。”店员介绍,当时因为“断货”,不少街坊提前几个月预定猪鬃毛牙刷。
提到上海的宫灯牌子,郑文彪也颇有感触:此前厂家曾经关门,当他找到时厂家又重开,但在广州没有经销点,“我就跟上海厂商说,先拿些货在商店卖,反响好的话再进货。”结果宫灯的产品受到街坊欢迎,从此厂家直接发货到励红。如今,因宫灯的一些低端产品利润低,厂家决定只生产杏仁蜜,其他产品又出现了断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老牌子消失的趋势不可扭转,那么以经营老牌国货为主的励红,恐怕难以为继。对此,郑文彪表示,经营励红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坚守,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老街坊,大家对于儿时记忆的依恋,对于传统国货的信任,将支撑着励红继续前行。分店结业后,他会继续全身心投入到中山六路这家店的经营中去,保持自己的特色谋发展。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