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远离尘嚣 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5 14:26

写作《远离尘嚣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远离尘嚣》读后感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你的读后感要表达的主题,是关于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和作者,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3.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观点要具有深度和独特性,避免泛泛而谈。
4. 举例论证:为了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可以引用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举例要贴切,避免生搬硬套。
5. 分析深入:在分析作品时,要注重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
6. 语言表达:读后感作文要求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使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句子结构:注意句子长短搭配,避免单调。 c. 修辞手法:

《远离尘嚣》:兜兜转转,才发现你是最对的那个人

《远离尘嚣》改编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同名成名小说,或许它不像《简爱》或是《呼啸山庄》那么出名,但在彼时它依然有超前的意义。其实,这部电影的受众面比较狭隘,因为它真是一部实打实的经典爱情电影。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只能看到农场风光,古典服装和几个人的爱情纠葛,没有什么特效,更几乎没有激情戏,但它却有很多触动我的点。

故事设定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当时正值维多利亚女王统治全盛时期。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周旋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爱情电影。它讲述了女主人公芭丝谢芭先后与痴情冲动的农场主伯德尔德、狂野鲁莽的特洛伊中士、忠诚无私的牧羊人盖伯瑞尔发生的感情纠葛。当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时,芭丝谢芭终于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虽然豆瓣评分只有6.9分,算不得高分电影, 但我依然觉得它是部好作品,毕竟,它以微小的视角切入对爱情婚恋观的思考是极富意义的。相对于《傲慢与偏见》而言,该片是小众的,但它却能泛起一圈又一圈动人的涟漪,持久地荡漾在你的心湖。

今天,我将从影片中各个人物的感情线分析一下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爱情模式,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会结合整部影片的爱情故事,谈谈我对爱情婚恋观的几点现实思考。

01、特洛伊对芭丝谢芭的虚情假意的阴险之爱:金钱至上的特洛伊,他的婚恋观以经济为基础

特洛伊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三个男人,他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代表着那个时候的大多数,他也是用甜言蜜语轻易迷惑住芭丝谢芭并成为她第一任丈夫的人。

①为金钱放弃爱情

导演设定的特洛伊中士的形象,其实还有点意思。他的性感与刺激,浑身散发着罪恶的荷尔蒙,对于大多数情窦初开的女孩而言,很容易让人迷失,虽然他追逐面包而舍弃爱情的行为有些恶劣,但他像洪水一般倾注而来的感情,既澎湃了别人,也汹涌淹没了自己,所以我们不能把他简单定义成渣男,在某个层面上来说,他反倒是一个可爱又浪漫的一个情人。

影片中,特洛伊在教堂里笔挺地站好,以自己最骄傲的姿态来等待范尼的时候,令人感动,一个军人的爱情,突然就变得十分美好十分柔软。“I promise I promise”,当他一字一字的对范尼做出承诺的时候,好像又成为了那个胸戴神圣军衔的军官,骑在大马上,向人群中娇俏的未婚妻挑了挑眉。我想,当时的他是想向范尼求婚的,只可惜造化弄人,他最终错过了与范尼的婚礼。

后来,特洛伊在得知未婚妻范尼死了的消息之后,对芭丝谢芭这样说“这个女人虽然死了,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比你重要。现在你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毫无意义” ,他甚至还为他的前未婚妻和孩子自杀殉情(只不过后来被成功获救了)。

在我看来,特洛伊爱过并且深爱着范尼,只不过在他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很快就向贫穷和现实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也正因为这样,他才在权衡之下,选择了与漂亮、富有的农场主芭丝谢芭结婚。其实,特洛伊才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虽然他们拥有过爱情,但仍旧会为了面包舍弃纯真的爱情,毕竟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崇拜金钱舍弃爱情的凡夫俗子。

②只想依靠婚姻来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命运

有贵族血统的特洛伊中士是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花花公子,对于情窦初开的芭丝谢芭而言,这样的男人无疑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刚刚与年轻貌美的小女仆范尼错过婚礼的特洛伊中士,在美丽的阿兰湖畔,与芭丝谢芭在林中偶遇。轻佻的特洛伊对美丽大方、有些矜持的芭丝谢芭一见倾心,欲擒故纵,他用花言巧语和浪漫的求爱方式轻松地俘获了芭丝谢芭的芳心。

当芭丝谢芭在遇到不走寻常路的特洛伊之时,她所有的独立宣言不攻自破“我是个笨蛋,我一直瞧不起那些被军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的傻女孩,但我却做了我发誓绝不会做的事。他跟我说了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他爱过一个比我更美丽的女人,我受不了。出于嫉妒跟困惑,我决定嫁给她。”

不幸的是,婚后的特洛伊终日里无所事事,整天喝得醉醺醺地,去集市赌博,弄得农场入不敷出。他不仅对芭丝谢芭所拥有的农场事务不管不顾,还欠下了一些债务。一反追求时候的深情款款,对芭丝谢芭冷言冷语,甚至暴力相向,导致芭丝谢芭终日以泪洗面,还要操持农场的大小事务。后来,特洛伊的前未婚妻范尼和她刚出生孩子的死亡,他甚至还迁怒于芭丝谢芭。

依我看,特洛伊的婚姻观是完全以经济基础为导向的,他只是想依靠婚姻来改变退役后穷困的生活,他心里根本就没有爱过芭丝谢芭。即便芭丝谢芭嫁给了他,他的心也一直属于那个差点与他完婚的前未婚妻。一开始特洛伊对芭丝谢芭欲擒故纵,表示自己好像只是爱上她本人。可是,当他得知芭丝谢芭的真实身份后,他马上就以结婚为借口退役,娶了这个富有的农场主。

02、伯德尔德对芭丝谢芭的深沉炽烈的冲动之爱:在痴情的伯德尔德心目中,爱情高于一切

比起理性克制的盖伯瑞尔,其实我更欣赏最终未能收获爱情的农场主伯德尔德。当然,伯德尔德和盖伯瑞尔性格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对爱义无反顾而又痴情不悔的男人。

①第一次求婚遭到芭丝谢芭婉拒

农场主伯德尔德原本家境殷实、无忧无虑,但那张充满诱惑的情人卡打破了他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和尘封多年的内心世界。原本芭丝谢芭只是因为和小女仆开了一个小玩笑,但是这个年轻时为情所伤并迟迟未娶的“全镇最帅气又多金的男人”,却信以为真。芭丝谢芭漂亮,独立,有个性,凡事亲历亲为,做事干脆利落的特质,都深深吸引着外表内敛内心炽热的伯德尔德先生。

于是,他向芭丝谢芭展开了第一次求婚。虽然自知理亏,但向往浪漫爱情的芭丝谢芭还是婉拒了他的求婚,并说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我对你怀抱着极高的崇敬,但是我觉得我没有正当的理由,接受你的求婚。”然后他又用马车,钢琴,安稳的生活等诱惑她,芭丝谢芭笑了,然后“只是,我已经有钢琴了,也拥有自己的农场,虽然你的求婚让我深感荣耀,但我不需要丈夫。”

影片中,伯德尔德在他经历过第一次向芭丝谢芭的唐突的物质堆砌的求婚失败后,他默默守护在心爱之人旁边。他会合唱《Let No Man Steal Your Thyme》以安静示爱,在黑灯瞎火的树林里也不会对芭丝谢芭做出格之举,第二天也会专程到芭丝谢芭的农场查看暴风雨对谷垛的损毁情况,坚持守候着芭丝谢芭。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伯德尔德对芭丝谢芭是真爱,会担心她,会保护她,会照顾她。只不过芭丝谢芭对他,更多的只是尊敬,却少了一些激情。像伯德尔德这样的人彬彬有礼,非常在意对方的感受,他会以最舒服的方式爱你,但他什么回报也不要,他渴求的仅仅是对方的感情。可是,对芭丝谢芭来说,感情恰恰是她最没有办法付出,也是她认为最不应该成为筹码的东西。

②第二次求婚被特洛伊截胡

影片中芭丝谢芭新婚不久就成为了寡妇,还要收拾特洛伊留下的一大笔债务,年轻的芭丝谢芭被这一切折磨得苍老了很多。而痴心的伯德尔德先生,觉得自己又有了希望,继续狂热地追求芭丝谢芭,甚至不奢望芭丝谢芭爱他,只是恳求芭丝谢芭给自己一个照顾她的机会。

以为快要求婚成功的伯德尔德先生,在约定好的圣诞夜,请了四下邻里,精心准备了一个盛大的圣诞派对,等待他心爱的芭丝谢芭的答复。晚宴上,芭丝谢芭奥克共舞一曲,询问奥克自己该如何回应伯德尔德先生的求婚。听到奥克说出那句“做你认为正确的决定吧”,芭丝谢芭感到有些失望,而后夺门而去,却撞上了在海中被人救起的特洛伊。

特洛伊一如既往地吃定芭丝谢芭,以丈夫的身份厚颜无耻地让芭丝谢芭卖掉农场,在遭拒后,他粗暴地拽拉着绝望的芭丝谢芭回家。伯德尔德对此忍无可忍,他不愿看到行尸走肉般的特洛伊缠着心爱的人阴魂不散,一时冲动开枪杀死了特洛伊。影片在开枪后给了伯德尔德一个近景,只见他镇定地自首,平静地坐在牢中,衣冠整洁,目视前方,黯然却又优雅地退场。

在我看来,伯德尔德对芭丝谢芭的爱无疑是炽烈又伟大的,他为了她的幸福愿意舍弃自己的一切甚至于生命。于是,当芭丝谢芭被特洛伊纠缠时,伯德尔德为了避免芭丝谢芭受到伤害,开枪杀死了特洛伊。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伯德尔德的爱情又是鲁莽且没有理性的,正是他的冲动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也打破了爱情在人们心中原本的那份美好。

03、盖伯瑞尔对芭丝谢芭的忠贞无私的理性之爱:崇尚理性和忠贞的盖伯瑞尔,他的爱被理性所束缚

在影片中,相较于伯德尔德的冲动与特洛伊的狂野,盖伯瑞尔充满理性的爱情着实令人感到糟心和压抑,这与他的性格与爱情观念有着紧密的关系。

①与伯德尔德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盖伯瑞尔对芭丝谢芭的爱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影片开始时,镜头里呈现出一派英格兰唯美的乡村风景。广阔的草地,纯净的天色,芭丝谢芭骑着马缓缓前行,她仰躺在马背上从容地通过了障碍。芭丝谢芭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是高大帅气且很有男人味的盖伯瑞尔,当时她对他怦然心动。彼时,白手起家的盖伯瑞尔拥有一片小小的土地,还有一些羊。盖伯瑞尔注意到她的与众不同,他送来羊羔示好,并向芭丝谢芭求婚。

可是,盖伯瑞尔却失算了。虽然他向她承诺,他再努力几年就可以得到100英亩的农场和200头羊,会给她买钢琴,生一两个孩子,承诺她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未来。但心高气傲的芭丝谢芭,渴望一份自己期待的爱情,渴望被人征服,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盖伯瑞尔的求婚。

尽管求婚被拒,但不管在农务还是感情上,盖伯瑞尔在芭丝谢芭能够独挡一面之前,仍尽心尽力地为她保驾护航。他面对正直稳重的农场主伯德尔德对芭丝谢芭的热烈追求没有横加干涉,对花心的中士特洛伊对芭丝谢芭展开引诱时却尽最大努力劝阻。他知道谷物就是芭丝谢芭的全部,所以哪怕芭丝谢芭和特洛伊真的结婚,他仍在欢庆的婚礼之夜独自为麦垛铺好帆布避雨。

我想,盖伯瑞尔一定认为与芭丝谢芭的爱情纠葛都是上帝刻意的安排,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上帝才会让芭丝谢芭回到自己的身边。所以影片中当得知芭丝谢芭与特洛伊结婚的消息时,盖伯瑞尔十分绝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来表达和宣泄这种痛苦。与伯德尔德相反,他并没有因此而憎恨特洛伊,而是用理性控制了自己的情感。

由此可见,牧羊人盖伯瑞尔的思想深处承袭了传统农业文明社会中那份独有的安分守己以及乐知天命。在他心目中,爱情是上帝的刻意安排强求不来,同时爱情又是充满理性的,只有经过风雨洗礼过的爱情才是永恒的真爱。在影片最后,当芭丝谢芭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是盖伯瑞尔时,老实敦厚的盖伯瑞尔却因为村子里的流言蜚语而想要选择离开。

②与特洛伊恭维女人的甜言蜜语相比,盖伯瑞尔对芭丝谢芭吞吞吐吐的表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历尽坎坷方才用自己的忠贞和无私贏得芭丝谢芭的爱。

命运总爱捉弄人。盖伯瑞尔的羊群暴毙,致使他一夜失去所有,在被芭丝谢芭拒绝后,他伤心地离开了农场。而芭丝谢芭则因为继承了去世叔叔的农场和房子,离乡前往,成为了农场主。机缘巧合下,四处谋生的盖伯瑞尔成了芭丝谢芭农场的牧羊人,知道自己和成为农场主的芭丝谢芭绝无可能后,盖伯瑞尔一直默默守护在渴望和男人一样有自己的事业的芭丝谢芭身旁。

当芭丝谢芭沉浸在特洛伊用甜言蜜语为她编织的虚幻的爱情之梦里不能自拔时,盖伯瑞尔曾劝她要多加小心,提防点特洛伊,但是她对他那善意的忠告却置之不理。不善言辞的盖伯瑞尔眼睁睁地看着芭丝谢芭与特洛伊双宿双飞,也曾痛苦万分,但他仍然默默地爱着芭丝谢芭。

最后,误认为自己了无希望的盖伯瑞尔,终于决定离开芭丝谢芭,远赴他乡,去大洋彼岸的美国重新开始生活。经历了生活的诸多折磨之后的芭丝谢芭,也终于清楚了自己对盖伯瑞尔的心意,下定了决心嫁给他。性格直率的芭丝谢芭,不顾女人的矜持、策马前去阻拦盖伯瑞尔离开的脚步。

在我看来,盖伯瑞尔没有伯德尔德的炽烈,没有特洛伊的浪漫,睿智、隐忍的他,只是依靠着他的忠贞和无私赋予了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芭丝谢芭的内心世界。尽管盖伯瑞尔心里很清楚芭丝谢芭的缺点,也曾经目睹过她的丑态,但他仍然毫不在意,因为他明白爱情不是因为美貌和地位,金钱与财富,而是出于人的内心对爱情最真挚的渴望。

04、基于芭丝谢芭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谈谈影片带给我的几点现实思考

在影片中,芭丝谢芭先后与伯德尔德、特洛伊及盖伯瑞尔之间发生了一段段的感情纠葛。当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时,芭丝谢芭终于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真爱。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时,究竟应该选择理性还是激情,又是否应该做一匹吃“回头草”的好马呢?

今天,基于影片中女主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我将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以及影片带给我的启迪。

①太过理性与克制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从而错失美好的爱情

影片中,盖伯瑞尔对芭丝谢芭的爱情让人看得糟心。盖伯瑞尔不善言辞,更不懂得甜言蜜语,其实第一次遭到芭丝谢芭果断的拒绝后,芭丝谢芭之后又追出去说:“我也不是一定不会嫁给你”。这样一句充满暗示意味而且饱含希望的话语,盖伯瑞尔却没能好好利用起来。

第一次求婚被拒后,他就一直在被动地等待,陪伴在芭丝谢芭身边,结果等到的是伯德尔德对芭丝谢芭的两次求婚,之后甚至于眼睁睁看着花心特洛伊把她带入婚姻。

在我看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管在哪种境地,如果太过理性,太过克制自己的感情,就等于主动地把美好的爱情送给了他人,一切的幸福都将无从把握。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表白,我不表白,留给两个人的注定是一场错过。

在两个人的感情中,与其太过理性与克制,不如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或许一个表白换来的就是一段美好的开始,就像影片结尾的芭丝谢芭策马飞奔,追上远走的盖伯瑞克,让他向自己求婚一样。

②爱情不能失去理性的控制,否则将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农场主伯德尔德原本家境殷实、生活无忧无虑,却被芭丝谢芭开玩笑的一张情人卡打破了生活的宁静。他对芭丝谢芭的爱纯真而炽烈,坠人情网后不能自拔。他能够为了她的幸福而舍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当他发现特洛伊没死,回来再找芭丝谢芭的时候是因为没钱而纠缠,伯德尔德说会用余生保护她,所以他一枪打死了特洛伊,而后头也不回的走进了监狱,可电影镜头里芭丝谢芭从始至终仍然没有看这个甘愿为她放弃一切的卑微的爱慕者一眼。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对爱情深沉而炽热没有错,爱可以是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但若像伯德尔德一般失去理性的控制,最终只会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失去理性的爱情是扭曲的,甚至具有毁灭性的力量,造成自己一生的悲剧。

③爱情路上,好马也吃回头草

影片中的盖伯瑞尔和芭丝谢芭会因波折而更加珍惜对方,现实中的我们亦然。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不后悔,最该做到的也是不后悔。成熟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真爱是成熟遇见成熟。既然成熟后的我们仔细思考过,看清了对方就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所在,就不要被别人“好马不知回头草”的价值观所干扰。

爱情并非只有电光火石的激情,而是共同经历的许多事情才能使彼此确认。年轻时懵懵懂懂的我们大多不懂爱情,但正是那些经历与风雨才让爱情呈现出它原本的样子,当爱情变得真诚而温暖、简单却深沉的时候,我想说“好马也吃回头草”。 就像影片中的盖伯瑞尔和芭丝谢芭一样,只要确认回头草是一棵好草,那为了一生的幸福,我们在爱情路上,回一次头又何妨?

其实,爱情路上如何选择的过程并不重要,但是因此而拥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却很重要。所以,只要双方仍然有爱,就不要扭扭捏捏,气定神闲放心大胆地去吃你的回头草吧。


总结一下:

影片以芭丝谢芭独自在树林山野间策马飞奔为开端,以她最终和盖伯瑞尔在夕阳下牵着马儿回家为结尾。其实,真正的爱情就应该像盖伯瑞尔对待芭丝谢芭那样忠贞和无私,让她从一个独立的小女孩转变到一个经历世事变迁的成熟女性。而导演正是借盖伯瑞尔与芭丝谢芭之间的爱情,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较之于《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和《简爱》里的简·爱,这部影片中的芭丝谢芭更为独立自主,她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讨好男人,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她会和伯德尔德一起合唱《Let No Man Steal Your Thyme》,又与特洛伊一起去感受情欲巅峰,并最终在经历生活的变故与兜兜转转之后,懂得真爱的含义,选择最对的那个人,这或许才是《远离尘嚣》的意义。

结婚为什么不能恋爱脑——电影《远离尘嚣》观后感

原创 凌子晴 王幼柏律师婚姻家事团队


《远离尘嚣》(外文名: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埃弗汀与三个男人——奥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之间的感情故事(在我看来,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三种非常鲜明的伴侣类型),首次出版于1874年,发布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即多次被搬上荧幕。


笔者曾无意中刷到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凯瑞·穆丽根、马提亚斯·修奈尔茨和迈克尔·辛等联袂出演),虽然该小说的作者生活在19世纪和20世纪,但笔者认为该作者通过这部小说想揭示的深刻道理,即使是现代人看完也会感觉非常有教育意义,其中就包括了该如何选择“结婚对象”?以及“恋爱脑”上头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01 电影主要情节

这部电影主要以女主芭思希芭·埃弗汀(以下简称“埃弗汀小姐”)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她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这三个人分别为奥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


奥克原先是一名农场主,同时也是埃弗汀小姐的邻居,因为对埃弗汀小姐一见倾心向她求婚,但是被埃弗汀小姐拒绝了。后来奥克遭遇意外破产,而埃弗汀小姐意外继承了家人的遗产,两人之间的阶级地位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奥克自知和埃弗汀小姐不会再有任何可能性,于是决定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出路,他在找工作的途中意外发现一个庄园发生了火灾,他根本没想太多就去帮助这家庄园的佣人一起灭火,后来成功扑灭了大火,庄园的主人出来见他亲自表达感谢,但没想到这家庄园的主人正是埃弗汀小姐,埃弗汀小姐非常诚恳地他留下来为自己工作,他也欣然接受。


在这个阶段,我认为两人之间是非常纯粹的雇佣关系,因为彼此心里都明白,两个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但是电影刻画的某些细节还是会让人感觉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比较微妙。工作方面,奥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脏活、累活、急活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以至于后来埃弗汀小姐的邻居波德伍德都想把他挖到自己家。正当埃弗汀小姐新家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运转时,她遇到了另外两个必将在她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男人。



第一个:新庄园的邻居波德伍德


这个人是一个单身贵族,年龄比埃弗汀小姐大很多,电影中的情节是,埃弗汀小姐的仆人听说这个人是黄金单身汉,就想撺掇他和自己家女主人谈恋爱,然后商量着给他家信箱送小卡片,小卡片上暗戳戳地写了一首表白的英文诗。



埃弗汀小姐觉得这样做非常无聊,毕竟自己对这个男人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也没有很抗拒,因为不想扫了员工的兴,并且她也有点猎奇心理,想看看这个男人有什么反应。


结果没想到的是,邻居波德伍德看了这首诗,直接恋爱脑上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去找她,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自己?(所以这部电影里面的人都喜欢动不动就求婚吗?)埃弗汀小姐并不绿茶,直接跟邻居波德伍德说这个是恶作剧,请您不要太当真。


但是波德伍德就是由此深深地迷恋上了她,并且从此无法自拔,以至于最后为了帮她出头,开枪杀死了渣男特洛伊,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第二个:士兵特洛伊


特洛伊在遇见埃弗汀小姐之前是有结婚对象的,结婚对象名叫范妮,他们俩已经约定好了去教堂登记结婚(正巧范妮之前就在埃弗汀小姐家庄园打工,埃弗汀小姐接手庄园后她就消失了,所以埃弗汀小姐从来没见过她),但是因为范妮把教堂地址记错了,于是两人阴差阳错没结成婚,特洛伊特别伤心,认为是结婚对象狠心抛弃了她,但他不知道的是,结婚对象已经怀上了他孩子。


分手后,特洛伊偶然路过埃弗汀小姐家庄园,对她一见钟情(我感觉这部电影里面的人就主打一个一见钟情),于是疯狂展开对埃弗汀小姐的追求。与奥克和波德伍德不同的是,特洛伊有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优势,就是他懂得如何追女生以及如何讨女孩子欢心,在他猛烈的攻势下,埃弗汀小姐完全败下阵来,恋爱脑疯狂上头,被他完美地拿捏住。




但是后来两人结婚之后,特洛伊不靠谱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不但无所事事,还喜欢赌博,输光了钱就找埃弗汀小姐要。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一击,最致命的是,特洛伊结婚后在大街上遇到了前女友范妮,并且还发现前女友此刻正怀着自己的孩子……(不得不说作者托马斯·哈代真的非常有想象力),两人一见面就如胶似漆冰释前嫌,尤其是解释清了当初的误会之后,简直就更不可自拔了,当即决定要私奔,但是因为考虑到私奔需要钱,特洛伊决定先回家找埃弗汀小姐敲诈一笔钱(不得不说也是很贴心)。


其实埃弗汀小姐此时还不知道他们俩已经决定要私奔了,只是单纯不想再倒贴这个男人了,所以不管特洛伊怎么找她要钱,她死活都不给了。后来因为范妮遭遇了意外,一尸两命,孩子也没保住,两人都死了,特洛伊更加怨恨埃弗汀小姐,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埃弗汀小姐没给他钱导致的(这个逻辑???),特洛伊最后一次去找埃弗汀小姐要钱的时候,直接被恋爱脑上头的波德伍德拿枪打死了。

当特洛伊和波德伍德都悲剧地领盒饭之后,埃弗汀小姐才发现其实一直以来陪伴在自己身边、兢兢业业打工从不给自己惹麻烦的人原来是奥克!!!但是这个时候奥克想离开她去其他地方打工,她表面上非常大度地说好的我尊重你的决定,但内心非常非常舍不得他走!



后来奥克走的那个早晨,她实在是按捺不住了,追出去找他,求他不要走。奥克说那你给我一个我留下来的理由?她还是支支吾吾说:“我不想离开你”。


奥克说,那你意思是想嫁给我?


埃弗汀小姐说,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你为什么不直接问我?你倒是问我啊问我啊?


然后瞬间他们两都懂对方意思了,就幸福地相拥在一起然后手牵手一起回家,至此全剧终。(唉,女主白白浪费了多少年青春)



02 三个人物的具体剖析

在这部电影中,原著作者托马斯·哈代塑造了三个非常非常典型的男性角色,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有魅力和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地方,因为你很容易在现实中找到这三个人的身影,并重蹈覆辙。

奥克 —— 务实、可靠、忠诚,但不懂浪漫



奥克的性格非常直率,没和女主见过几次面就和埃弗汀小姐表白并求婚,态度也非常诚恳,就像现在的人相亲时会说自己有房有车有编制一样,奥克在求婚的同时,也列举了一系列比较实在的东西,例如他家有多少地,有多少头羊,埃弗汀小姐如果愿意和他在一起,可以衣食无忧,幸福快乐地生活一辈子。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奥克他是真的不懂浪漫也不懂甜言蜜语,但是非常务实,在他看来,爱一个人就是要给她实实在在的保障。


成为埃弗汀小姐家的员工后,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除了必要的时候提醒自己老板不要被渣男骗了,从来没有做任何越格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例如成为老板的男朋友),他也对埃弗汀小姐说得很清楚,我现在只是短暂地在这里工作,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


特洛伊 —— 英俊潇洒、很懂把妹,但只会吸血


特洛伊是很典型的渣男,初次见面就懂得很巧妙地创造两人之间的肢体接触,在不经意间让埃弗汀小姐心跳加速,并且能很敏锐地捕捉到埃弗汀小姐对他心动的信号,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加激烈的心理攻势,直到埃弗汀小姐完全沦陷。


我一直认为特洛伊未必有多爱埃弗汀小姐,他只是太懂女人了,太懂女人需要什么了,并且能随时拿捏女人的心理变化,以此调整自己进攻的策略。但是另一方面,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沉迷赌博不能自拔,并且遇到前女友之后,对埃弗汀小姐可以说是十分绝情,一门心思想把她吃干抹净。


波特伍德 —— 有钱任性、内心炽热,但容易走极端


波特伍德是黄金单身汉,有钱,但没有老婆,一开始大家都不了解他,因为他也不怎么出来社交,有一点神秘的色彩。但事实上他很寂寞,很希望有个人能陪伴他,所以当他看到表白的卡片,尤其表白的人还是一个年轻貌美又有钱的女人时,他就完全沦陷了,即使后来埃弗汀小姐告诉他这个只是恶作剧,自己对他根本没有想法时,他还是没有死心,一直苦苦追求她,但他又不是特洛伊那样的技术流,一直攻克不下埃弗汀小姐的心。


直到后来埃弗汀小姐和特洛伊结婚了,他才暂时放弃,但当他知道埃弗汀小姐马上要离婚了,他又看到了希望,并且在特洛伊最后一次上门找埃弗汀小姐要钱时,激动到直接开枪杀死了特洛伊。波特伍德虽然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但他面对感情可以说是非常不理智,并且十分恋爱脑,在埃弗汀小姐一次次拒绝他之后,他还是不能死心,并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情绪上头作出极端的事情。


03 我们能从电影里获得哪些珍贵的启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观众观看这部影片时,大部分人都很清楚,奥克才是唯一一个可以信任和托付终身的人,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女主埃弗汀小姐一步步跳入特洛伊布下的陷阱。与此同时,这揭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你即将步入婚姻,你是想找一个浪漫的人还是务实的人?


虽然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托马斯·哈代生活的年代与我们截然不同,但我认为他完美地向我们展现了真实的人性和血淋淋的现实。在没有踏入婚姻之前,很多人都不明白结婚到底意味着什么?结婚和谈恋爱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在谈恋爱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伴侣十分完美,但一踏入婚姻就一地鸡毛?


正如这部电影中,埃弗汀小姐在和特洛伊谈恋爱时,完全沉浸在对方精心编织的浪漫旋涡中,不论奥克怎么劝她,她都完全听不进去,直到跟特洛伊结婚后,当两人要面临柴米油盐的生活时,浪漫的泡沫一击即碎,埃弗汀小姐不得不为自己之前的错误选择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这部电影中,奥克的形象从始至终都是不善言辞、不懂讨女人欢心、话很少只会埋头干活挣钱,如果不是埃弗汀小姐在渣男特洛伊那里吃了大亏,她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发现其实奥克才是那个最适合过日子的男人这也从侧面揭示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人总是要撞了南墙才会醒悟。


所以,如果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你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奥克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