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6 07: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参加实践活动的收获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参加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收获。这个主题可以是个人成长、团队协作、技能提升等方面。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顺序或重要性顺序来组织内容。
3.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实践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如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取得的成果等。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尽量运用书面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5. 举例说明: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可以适当举例说明。例如,在描述个人成长时,可以举例说明在活动中如何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能力。
6. 体现感悟: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体会。这些感悟可以是关于人生、价值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
7. 适当引用: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专家观点等,以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8. 注意篇幅:一篇作文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800-1000字左右。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尽量精炼语言,避免冗余。
9. 修改润
假期,我跟随着“经纬织梦·‘非遗’致远”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的步伐,来到这如仙境般美丽的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启一段“行走在云端”的“拾遗”之旅。
初到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我就被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花纹繁复的羌绣作品吸引。不远处,有一个身着红黑色传统羌族服饰的女子,她就是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做羌绣,就像做人,择一事而终一生,都要经历岁月的考验……”这是陈云珍的家规。她跟我们说,她一直都喜欢做羌绣,小时候看着家中长辈绣,到自己教孙辈绣,从来没想过羌绣有一天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己也因为热爱羌绣、擅长羌绣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承担起传承羌绣的责任。
对于初次尝试羌绣的我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刺绣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困难,如线条打结、图案绣歪以及配色难题等。然而,在绣娘们的耐心指导下,我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小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时间仿佛加速了,我感觉才绣了不一会儿,却惊讶地发现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
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了创作一件精美羌绣作品的难度。它要求绣娘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同时还需要培养耐心和对羌绣的热爱之心。而要达到像陈云珍老师那样的境界,恐怕除了天赋之外,更需要的是不懈地努力与对羌绣艺术的执着追求。
为了更好地发展与传承羌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绣娘们正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巧妙地将传统羌绣元素与现代服饰、生活用品相融合。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为羌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次体验不仅让我收获了精美的手工作品,更让我对羌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好奇。为了更好地了解羌族文化,我们还参观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北川的红色文化以及羌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我被北川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之前虽已耳闻北川在2008年遭受了强震的重创,但直到我踏上这片土地,才深刻体会到那场地震的震撼与恐怖。昔日北川最为辉煌的酒店,如今已沦为一片空旷而凄凉的废墟;那所曾经回荡着欢声笑语、充满生机的学校,如今仅余下孤零零的围栏,上面挂满了玩偶、挂件、手链……站在那冰冷的围栏前,凝视着这些遗物,泪水不由落下。它们的主人,本该是拥有无限可能的青春学子。
在北川新县城黄昏的温柔时光里,我们沿着永昌河畔悠然漫步或骑行,沉醉于西羌北桥那绚烂夺目的灯光秀中。我的同学们,在禹王桥上,有幸登上了“快乐乡音的舞台”,与北川的民众一同沉浸于快乐的合唱之中。音乐,这门美妙的艺术,无疑是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它奇迹般地抹去了我们之间的所有隔阂与距离感。
尽管羌族的语言对我们来说或许陌生而遥远,但那些激昂或悠扬的旋律,却能穿透语言的障碍,直击心灵,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心生欢喜,全情投入。在这一刻,我们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和谐与共鸣,这份感受是如此珍贵且难忘。音乐,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们紧密相连,共同编织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北川的悠久历史文化,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吸引着我们不断去翻阅、去探索。我们渴望更加深入地了解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亲身体验那份来自远古的质朴与纯真。于是我们来到了石椅羌寨。在这里,我们换上羌族服饰参加寨子古老的迎客仪式,体验羌族传统文化魅力。石椅羌寨的自然风光宛如画卷,每一处都令人心旷神怡。那些精美的传统服饰、热烈的民族舞蹈以及淳朴的民风习俗,无一不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在北川经历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文化体验与探索。从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到羌绣传承面临的种种挑战;从红军在北川留下的英勇足迹,到灾后重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每一个环节都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启示。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让我们对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当然,此次活动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为中越两国友谊作出贡献的使命感。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承的使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羌族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而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