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6 12:49

3招搞定《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作文注意事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读书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使读书笔记更加高效、有价值,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
在开始写读书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还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明确目的有助于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
二、掌握读书笔记的基本格式
1. 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笔记内容,便于查找。
2. 日期:记录笔记时间,方便日后回顾。
3.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b. 阅读感悟,如对书中人物、情节、主题等的理解; c. 知识点总结,如书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等; d. 问题和思考,如对书中某些内容的不解、疑惑等。
4. 评价:对书籍的整体评价,包括优点、缺点等。
三、注重读书笔记的条理性
1. 分层次:将笔记内容按照重要性、关联性等进行分层,使笔记结构清晰。
2. 使用符号:运用符号、缩写等手段,提高笔记的简洁性。
3. 突出重点:在笔记中用特殊字体、颜色等方式突出重点内容,便于查阅。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读书笔记】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之主题和语篇(5)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课程内容的6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连接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言范畴。


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


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


1.主题

主体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

其中,人与自我 ,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

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

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题群。


2.语篇

语篇分不同的类型,语篇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有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

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语篇类型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


致 新 书

至今,我仍然记得刚收到你时的情景。那是国庆节的第四天,我终于接到了快递员的电话,从门卫室取来了包裹。当我颤抖着双手拆开快递外包装,把你从黄色牛皮纸信封中捧出时,那一刻就好像抱起襁褓中的婴儿。快速翻动着你,书页发出“唰唰唰”的清响,看着曾经的文字在书页中起舞,内心一片欢畅。

虽然写书出书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我一直没有放弃。从教20多年,我一直在教科研路上孜孜以求,在各级各类报刊也发表过一些研究成果。我一直在想,如果将它们重新结集整理,对自己的研究肯定能起到一个阶段性总结的作用,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与他人分享,获得指点。经过专家论证,我的新书项目很快列入出版社的出版计划。于是,我开始整理、完善书稿。经过商定排版样式、封面设计、反复审核校对等,终于等到了你的出版。你的诞生,是对我20多年教育教学生涯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拥有了专业发展的底气。

是你告诉我,多年坚守一个方向进行掘井式研究的意义。回望此前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究竟围绕哪方面来整理书稿?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培育智慧型读者”,因为围绕“儿童智慧阅读”我曾开展过四期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分别是“儿童智慧阅读研究”“建基于‘学’的儿童智慧阅读操作策略创构研究”“杜威经验哲学视野下儿童智慧阅读操作体系建构研究”“智媒时代儿童智慧阅读操作体系建构研究”。尽管每一期课题都分别加入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式,但是20多年来我基本上都在探索如何“培育智慧型读者”。事实上,当我围绕这一方向整理书稿时,发现许多研究成果可以信手拈来,多年坚守一个研究方向让写书的过程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

一线教师平时的研究内容往往基于自身实践,容易偏向碎片化,难以体系化,但书稿不一样,需要进行系统化建构。在整理书稿初期,我也陷入过迷惘,后来在专家、同事的指导下,我明白了结构化建构的意义。于是,我参照课程理论的四个维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将书稿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课程视野下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包括目标设置、关系梳理、内容聚焦、体系建构等);课程视野下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包括指向多维自读的阅读单导读、基于读写共建的对话型读书笔记、达成深度阅读的整本书共读分享);课程视野下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包括立体多元的评价方式、着眼发展的结果运用);打造一间朝向学生的阅读教室(包括调研读情、整体构建、走向连通、生态研究等)。围绕这四部分整理内容时,我意识到平时的研究任何一个维度都不能缺失,否则容易造成自我研究体系的残缺与断裂。

如今,看着你与众多书籍并排站立在书架上,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是你让我在整本书阅读研究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过,看着你孤零零的身影,似乎也在提醒我:是否可以再为你培育一位同伴?我想,因为有了你面世的经验,再创作一本似乎也不难。于是,在你的鼓励下,我在电脑里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叫作“不同文体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该怎么读”,然后又按照儿童诗、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红色经典、古典小说、成长小说、科幻小说)、散文等建立了子文件夹……

谢谢你,是你让我站上了一个新起点。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22日第8版

作者:瞿卫华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