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01:49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放羊合同注意事项及写作要点
正文:
放羊合同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合作协议,涉及到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签订和撰写放羊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合同主体
1. 明确合同双方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 如合同涉及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
二、合同内容
1. 明确放羊地点、放羊面积、放羊时间等基本信息。 2. 明确羊群数量、品种、健康状况等。 3. 明确放羊合同期限,包括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 4.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羊群管理、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 5. 明确违约责任,包括赔偿金额、违约情形等。
三、合同附件
1. 提供羊群清单,包括羊只数量、品种、健康状况等。 2. 提供放羊地点的地理位置、面积等资料。 3. 提供双方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件的复印件。
四、合同签订
1. 双方应亲自到场签订合同,确保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如有疑问应及时提出。 3. 签订合同后,双方应妥善保管合同文本。
五、合同履行
1. 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尉犁县2016年正在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文明县提名县)
请您:
管住脚:不要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管住口:不随地吐痰、不口出脏言
管住手:不乱扔杂物、不乱帖乱画
团结才有力量 团结就有希望!
放羊也要签合同
尉犁县为流动人口提供“管家式”服务
到尉犁县打工,就算是放羊,也得签合同。约定雇主与务工者的责任义务,充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8月11日,小编在该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眼”了。
《放羊合同》包括8项条款,雇工、雇主各自该干些啥,列得那叫一个细。比如雇工的“时间表”:早晨打扫羊圈,上午到戈壁滩放羊,下午赶回羊群、清理羊粪,定时给羊喂水吃盐;又如雇主的“责任清单”:不得拖欠工资,配合雇工给羊上药、打预防针。
内容详实面面俱到,权利义务一清二楚。这是中心为流动人口量身定制的“管家式”服务。
尉犁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新兴工业强县,常住人口仅6.3万人,去年外来务工者达12万人。如何服务管理好这支“流动大军”,是一道“必答题”。
成立于去年7月13日的中心设在该县客运站旁边,它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尉犁县的第一站。据中心主任张荃介绍,外来务工人员在客运站下车后,经简单身份信息核实登记,就可以进入中心。为使流动人口“宾至如归”,中心在管理中注重“人情味”:提供3天免费住宿及早餐,征求每人的求职意向并帮忙联系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培训……
“管家式”服务也惠及雇主。黄显龙是尉犁县塔里木乡的种植大户,有300亩棉花地。往年,一到秋季他就四处“抢”拾棉工,今年他来了趟中心,填了一张《用工情况摸底表》,注明需要30名拾棉工,就回家“坐等”。据了解,目前已有上百名种植大户在中心登记“要人”。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除了为雇主、雇工牵线搭桥,中心还定了条“规矩”:打工、用工前先签劳动合同。
张荃告诉小编,以前打工的怕“讨薪难”、“受伤没人管”,用工的愁“活干砸了,人也跑了”。去年4月份州党委常委、政法委王奕文书记来尉犁县调研时指出:对于流动人口不但要管理好,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于是我们县就更加注重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如今打工和用工的双方都主动要求在中心的“见证”下签订劳动合同。“有法律做主,少了很多扯皮的事。”刚与老板在中心签订了《雇佣司机合同》的洛浦县小伙买买提说。
管理的优势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针对该县农牧业生产特点,中心起草了8份制式合同,除了《放羊合同》,还有《管地合同》、《拾棉花合同》、《摘枸杞合同》……涵盖流动人口打工涉及的所有领域、各个方面,真正实现“接地气”。去年,中心与各乡镇对接输送拾棉工1万余人,签订1.6万份劳务合同。
这还没完。即使签了合同,劳务双方也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闹掰”,原因五花八门:田地太远、饭菜没油水、干活太慢等等。双方找到中心“断官司”,中心便“兼职”当起“和事佬”,实地查看,背靠背做工作,面对面讲道理,去年调解劳务纠纷11起。
时值金秋,辣椒、番茄硕果累累,棉花丰收在望,据估算,8月下旬至9月底将有6万余名流动人口到尉犁县从事采摘工作。中心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日子,眼下正紧锣密鼓地与兄弟县市建立劳务输入对接工作机制,进行用工需求统筹。策勒县已率先在中心设立了“劳务输出管理工作站”,专门负责管理该县在尉犁县的600余名务工人员。
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在尉犁县打工,是一件幸福的事。
原标题:静海法院化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引题)
来津放羊数年 调解化“薪结”(主题)
今晚报讯(记者李倩)近日,静海区人民法院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数年前,原告刘某某在同乡介绍下,从内蒙古来到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为宋某某放羊,双方约定每月工资3000元。刘某某初到天津时,其身份证、手机不慎丢失,无法与家人联系。辗转多年后,刘某某才托老乡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家人。刘某某的女儿赶到天津接父亲回家,得知多年来父亲一直没有收到过工资,便与宋某某就支付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故刘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宋某某支付工资17万余元。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宋某某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认为刘某某平时有抽烟、喝酒等其他花销,其工资已用于日常消费,且刘某某在提供劳务期间,有丢失羊只及因放羊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等情况,不应当再给付其劳务费用。
因双方争议较大,在首轮开庭中刘某某与宋某某本人均未到庭,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在第二轮开庭中,承办法官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一方面,法官耐心引导宋某某换位思考,理解刘某某提供劳务多年想要拿到工资回乡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法官积极劝解刘某某念及宋某某的照顾,并阐明放羊期间的损耗和日常消费均由宋某某担负,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最终,双方对劳务费的支付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宋某某当庭给付刘某某劳务费7.1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来源:今晚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