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765分学霸军训中暑离世,身体羸弱or军训强度大,谁是原罪

更新日期:2025-05-28 01:58

765分学霸军训中暑离世,身体羸弱or军训强度大,谁是原罪"/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765分学霸军训中暑离世,身体羸弱or军训强度大,谁是原罪”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立场明确": - 在作文中,应明确自己的立场,是倾向于认为身体羸弱是主要原因,还是军训强度过大是直接原因。
2. "事实依据": - 严谨地陈述事实,避免主观臆断。确保引用的数据、案例和事实准确无误。
3. "逻辑清晰": - 文章结构要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合理。
4. "尊重生命": - 在讨论此类敏感话题时,要尊重逝者的生命,避免使用过于激烈或冒犯性的语言。
5. "平衡观点": - 尽管有明确的立场,但也要考虑到不同观点,展示讨论的全面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
"1. 开头": - 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读者,可以是对事件的概述,也可以是对生命的尊重。
"2. 主体部分": - "原因分析":详细分析身体羸弱和军训强度大两个方面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 学霸个人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 - 军训的组织安排、天气条件、医疗保障等。 - "对比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军训的强度和效果,探讨是否存在过度

765分学霸军训中暑离世,身体羸弱or军训强度大,谁是原罪

本 文 约 31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经得起军训锤炼的孩子,皮肤变黑,身体变强,意志更坚韧的时候,我们才能期待一个个有足够担当的他们,承担起自己和社会的未来。

今天晚上,刚孩子们会准备好收看《开学第一课》,听钟南山、张文宏给大家如何能做到“少年强,中国强”,遗憾的是,湖南省某重点中学的高一男生,再也没法看到这期节目了。

事发突然,让人痛惜。男孩的事故发生在八月初,该校组织高一新生参与入学前的军训,8月4日下午,男孩在军训中晕倒,送医院救治无效离世,医生的诊断为“热射病”不治身亡。

这个孩子是家中独子,刚结束的湖南中考,满分810分,他考出了765分的高分,是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想象中无限美好的未来,随着军训中的“热射病”风云散去,让人难以接受。

事发后,人们的目光集中在军训的价值和意义上,吵得不亦乐乎。有人认为军训已成摆设,毫无价值,另一些人则觉得,根源还是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太差导致。

意外谁之过——这是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吗?

事件发生不久,学校就发布了情况说明,如此急切,是因为这个年轻生命的离世,已经带出了不少传言。

致死的原因,校方、家属和医院的表述一致——热射病,这个看着专业的名次,实质上就是指重度中暑,高温引起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过度积蓄,带来身体损伤。

网传的矛盾则集中在孩子身体不适之后的处理上。孩子的同学称,开始军训后,他就有呕吐反应,学校并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学生训练中晕倒。更让人咋舌的传言是,晕倒后,学校是让几个同学把孩子送到医院,而医院则称不交钱不能抢救,等到费用交齐,已经错过治疗时机。

学校的“情况说明”否认了这些传言,有老师随120前往医院,按照常规,120送至的急救病人,一般不会等交完钱才会施救。如果抛开突发事件后的传言干扰,相信多年安排军训的校方有一定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这个悲剧,真正应该引发讨论的是,军训的价值和孩子们羸弱的身体之间的关系。

搜索一下因军训导致的晕厥和猝死,会发现,仅近几年事件,就有多起军训猝死的时间发生过。

2019年9月,河南警察学院新生入学军训,有女生因为热射病抢救无效离世;2016年的浙江乐清、陕西泾阳,2015年的广东白云区、江西南昌,2014年的陕西西安和河南,都有学生军训期间晕厥、猝死,其中,既有中学生,也有不少大学生。

这些数据和案例可能还嫌遥远,我亲自经历的案例可能更形象:我刚当班主任,接手新班参加军训,全年级300多个高一新生,整个军训期间,我们几位班主任亲自陪护到医疗室和医院的孩子,就有三四十人呢,超过了10%的孩子无法坚持参加完军训。

这其中,可能有个别孩子以眩晕为由逃避军训吃苦,但大部分都是小脸煞白,身体羸弱,扛不住这样的磨炼。

军训真的已经毫无价值了吗?听听武亦姝的说法

相当一部分人借这次事,质疑军训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这种训练对今天较弱的孩子来说毫无价值。他们觉得,短暂的训练并不能起到磨炼意志的效果,让孩子们在毒日头底下做枯燥无味的重复动作,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也毫无价值。

虽然会得罪人,但身为老师,我完全不同意这些看法,从他们的话头里就能看到他们“护犊子”心切,为人父母,貌似能理解,但这样的心态可能只会对孩子有害。

说两句我当菜鸟班主任的真实感受。刚接新班级,一大帮青春闪亮的孩子,脸上却带着各种倦怠和随意,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头疼,这么多有个性的孩子,怎么迅速捏合成一个集体,怎么带着他们咬牙走过煎熬的三年高中。我知道,高考备考走到最后,更多的是意志力、体力和心理素质的比拼。

老教师叫我别急,说等军训结束,就会有改变。果然!

军训开始时,这些孩子脸上长满桀骜,两天正步走下来,坚忍、互助、克制这些东西都在孩子们心里成长了。老教师传授经验:用好军训的效果,形成集体的时间能缩短半个学期。这些好处,我很快就体会到了。

一个一线教师的经验如果不足观,让我们拽出这两年红得发紫的武亦姝,看看她的军训生活。

去年9月,武亦姝走进清华园,一篇700多字的军训心得,让很多关注她才华的人看到了这个姑娘身上的坚韧,大家也开始明白,真正优秀的人身上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坚韧、自律和克制。


重读武亦姝的那700字,可以看到,清华大学给这帮“学神”们提供的军训大餐一点都不轻松。凌晨三点开始拉练,整整18公里,军体拳和走正步也一样都没落下来,而武亦姝在熬着这些苦的同时,想到的是“我开始明白,辛苦和享受相伴而生……激发起某种平日里未有的奇异可爱的情感”,她选择的则是“盘着腿坐在操场上,看星星,等它来”。

出于语文老师对武亦姝的偏爱,我特别愿意引用她的例子告诉所有质疑军训的家长和孩子,想把孩子裹在羽翼下的家长看到的是军训可能的危险,这些是悉心准备可以避免的,但从磨练中产生的“辛苦和享受相伴而生”的人生体验,家长们难道不想让孩子们体会吗?!

真正的问题在于羸弱的身体

前两天,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又增加了,伴随而生的则是,近20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肥胖率提升,速度、力量、爆发力全面下降。

北京体育大学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的一个说法更是让人忧心:“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越来越小;个子变高了,跑步变慢了;体重变大了,力量变小了……”

如果盘点中小学生的生活现状,能看到身体羸弱的原因:

1.沉重的课业负担

素质教育进行了多年,刷题愈演愈烈,从以前高三刷题,变成高中刷题,从中学刷题下沉到小学都开始刷题。课业负担未必真能压垮孩子们的心理防线,却真的压弯了他们的脊椎和脖子。

2.无处不在的手机游戏

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直接改变了孩子们的成长方式。在沉重的学习之余,孩子们仅有的时间不是起身运动,而是埋头在手游和短视频中消遣。手机崛起之后,干掉了电视、纸媒,干掉了方便面,也在顺道干掉我们孩子的身体健康。

3.极度缺乏的体育锻炼

有人对比过中外孩子的成长路径,5岁之前,中外的孩子大致成长方式相同,但到了学校之后,中国孩子开始频繁出入补习班,欧美孩子开始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等到我们的孩子从题海中疲惫上岸的时候,从体型到身体素质都拉开巨大差距。所以,军训猝死的根本问题,可能还要从孩子们的成长模式上去找答案。

质疑军训的人,会用欧美青少年的体型和身体素质为例,认为军训缺乏价值和意义,其实,这个例子恰好能说明军训的价值。

这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刚发出通知,要求确保在校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上一周,网上也爆出一个奇葩父亲,要求儿子每天不完成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不许回家写作业。从国家到家庭,都把矛头指向一个问题,日常的体育锻炼。

与中国父母喜欢让孩子学羽毛球、乒乓球不同,欧美孩子的主流运动是足球、垒球、橄榄球、篮球这样具有高对抗性、高集体协作性的群体运动。欧美第一流的私立中学,每天下午四点以后,会想尽办法把孩子赶到教室外面去,英美一些名校甚至有一种看上起“变态”的教育理念,体育场上争雄的孩子,才有资格成为未来的领袖。

那些哈利·波特迷们都记得,好学生赫敏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完全不如“魁地奇”名人波特,这可不是为波特专门打造的主角光环,而是西方体育文化的真实体现。

所以,用欧美孩子的身体素质质疑军训必要性的人,了解这里的来龙去脉之后,是否该明白,中国孩子不是不能适应军训,而是需要给他们一个坚实的身体基础,然后,才能让他们有底气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用这样一场好大、严肃、严苛的锤炼,让自己找到集体的归属,在个性暂时隐没的时候,找到集体的温暖。

用教育哲学家洛克的一句话鼓励一下害怕军训的孩子和家长吧,他说:“健康的灵魂寄居在健康的身体中。”

能经得起军训锤炼的孩子,皮肤变黑,身体变强,意志更坚硬的时候,我们才能期待一个个有足够担当的孩子,承担起自己和社会的未来。

-END-
文 | 姜山父老

责编 | 杜普

编辑 | 邓茜

实习编辑 | 哥舒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