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15: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班主任家访计划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的": - 首先要明确家访的目的,比如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生活习惯等,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家访计划的重要性。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家访的具体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家访流程等。 - 结尾部分总结家访计划的意义和预期效果。
3. "内容详实": - 详细列出家访的准备工作,如联系家长、确定家访时间、准备家访材料等。 - 描述家访的具体流程,包括与家长沟通的要点、观察学生的方式、记录信息的方法等。 - 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注重细节": - 在描述家访过程时,注意细节的描写,如家访的具体时间、地点、家长和学生的反应等。 - 可以适当引用家长和学生的具体话语,增强作文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5. "尊重隐私": - 在作文中,确保不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感受。
6. "家校合作": - 强调家访的目的在于促进家校
集中式家访
厦门做了17年
2007年,厦门教育系统启动“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集中在一段时间,校长到社区了解情况,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当然,不是说学校平时没有家访,平时有需要,家访也会同时举行。
原本只是作为当年的一项工作,没想到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成为厦门的一个传统项目,目前已经开展了17年。
2024年10月—12月。
也不是。其实,开学前,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到新生家里家访。
全市各中小学(含中职)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
也就是说,家访不是只有班主任,科任老师和领导也要。
(一)持续深化学校与共建社区协同开展的“四个一”活动,即:
与社区召开一次座谈会,共同协商重点难点工作及解决方案;
在社区举办一场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公益讲座;
在社区进行一次与教育相关的志愿服务(义务宣讲、公益咨询等);
为社区提供一份家庭教育专题宣传材料。
据介绍,市教育局将举办“家教有方”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二)学校领导带头走访社区,通过座谈等形式,积极突破难点,探索特殊学生协同教育转化工作机制。学校领导至少要走访一个社区(含辖区内的共建单位、相关部门)、一个重点关注学生家庭。
(三)班主任、科任教师走访学生家庭,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学习了解家庭教育方法。宣传新时代教育相关政策,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关注贫困家庭学生,宣传国家精准扶贫及助学政策;与重点关注学生的家长交流学生心理和情绪情况共同商讨教育方法。
(四)充分发挥学校学生思想心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组团式开展家访,积极社区工作人员或家庭教育专家共同参与,按照“一生一策”工作要求,全覆盖走访重点关注学生家庭,落实重点关注学生关爱帮扶措施。
(五)推进党员教师与社区共建,落实新一轮党组织党员精准“双报到”工作。
市教育局的通知指出,本轮“两进”活动期间,委局领导计划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进行随访。
也就是说,和过去一样,不仅学校校长,各区教育局局长、市教育局局长也要到学生家里家访。
为什么还要家访?
见面三分情
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信息时代老师还要上门家访?从大道理来说,对于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和通过QQ、电话和家长沟通,是不一样的,“质感”不一样——从传播学角度看,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是最好,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了解在校不宜观察到但有利于教师育人的个体情况。
曾经有本市老师给我们留言,通过家访,深切地感受到家长又要工作又要养娃的不容易,也看到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家长是如何费心托举。闽南俗语——见面三分情,家访能走入学生和家长的生活,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孩子爱老师,爱学校,爱学习。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一方来做,而是家庭、学校一起来做。
家访这件事,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家长抱怨老师从未到家里家访,但是,也有家长听到老师要来家访的信息,心里就紧张。
有家长总结了老师来家访前,家长需要做的几件事,例如,打扫卫生,特别是孩子的“狗窝”,准备好水果、矿泉水等。还有的总结说,要准备几个交谈问题。
但是,不少老师表示,家长们负担不用太重,家访真实交流最重要,如果是刻意营造,那老师也没法“捉虫”了。
从往年看,老师一般会看孩子学习环境,例如书桌,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从经验看,没有必要准备水果,有限的家访时间,老师也没有时间吃水果,如果把时间花在劝吃上,也得不偿失。
其实,很多老师连水都自备。当然,不少家长认为,准备茶水,备点水果,是待客之道,人之常情。
此外,有的家庭的地址很难找,如果孩子年纪足够大,可以让孩子和老师约定在一个有明显标志的地点,让孩子带领老师到家里。往年有的家长在电话里指挥,老师把很多时间花在找学生家庭住址上。
有的家长认为,老师上门是为了打听隐私,有的担心:自己家里条件一般般,老师上门家访后,会不会据此对孩子有偏见,看不起孩子?还有的家长表示,自己是社恐,不喜欢老师上门家访。
媒体报道,杭州有名老师曾经在自己的班级里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全班40多位同学家长,过半填写了“需要家访”。也有一半家长认为家访实在不方便,但是,他们又有和老师沟通的需求,因此建议可以在家附近的咖啡店聊,或者在学校开小型家长沙龙,一次约上几位家长,一起聊聊亲子话题。
本市一些老师也认同这种调查。这几年,很多学校老师都会提前调查,如果家长实在不喜欢老师家访,可以提出来。
这几年,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老师家访前的培训,例如,要求老师自备矿泉水。
去年,在看到有家长在招考上留言抱怨老师进门没有换鞋后,一些学校也提醒老师要注意细节。
去年暑假,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推出“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给老师们提供了详细的“家访攻略”,也给家长打消了很多未知的担忧。
这份攻略里,有一些细节非常贴心,提到了不打听家长隐私、不在家长面前随意议论其他家长或学生;根据需要,也可通过电话、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
告知意图:提前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意愿,告知学生家访时间、形式及意图,避免焦虑。
注重隐私:不打听家庭隐私,不在家长面前随意议论其他家长或学生,遵守家访纪律。
创新形式: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主要形式,具体可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形式,根据需要,也可通过电话、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
入户预约:入户家访需提前与家长进行来访预约,约定时间、地点,告知来访人数,临行前再次向家长确认或告知。鼓励双向选择,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向老师预约家访时间,提前告知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
流程闭环:三必访:“新生、新接班、特殊情况学生”三类学生群体须开展入户家访;四必知:家访教师家访前须知晓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建设情况、学校发展概况;五必做:一次访前培训、一个家访方案、一次交流沟通、一份成长记录、一次总结反馈。
观点
家访能不能不求量?
往年的集中式家访,一些家长也提出中肯意见:能不能不求量?有家长说,老师一个早上安排太多学生家庭家访,导致坐下来,交谈没有几分钟,就匆忙走人,很多学校还要拍照留痕,因此观感很不好。
也有的老师希望家长不要太敏感——总有家长担心自己家里小,老师家访后会有其他想法。请相信,老师对孩子评价不会建立在家庭面积大小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才是王道。事实上,往年有不少老师家访后,更加怜惜孩子,他们看到在城中村生活的孩子,有些人连书桌都没有,有些老师在课后服务时更加注重督促孩子完成书面家庭作业。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爱写作的狮子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