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冷漠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8 17:15

推荐《冷漠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冷漠的演讲稿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你的演讲稿主题清晰,围绕冷漠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2. "研究背景": - 了解冷漠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和现状,以便在演讲中提供有力的论据。
3. "目的明确": - 确定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冷漠现象、引起社会关注,还是为了提出解决方案。
4. "结构清晰": - 演讲稿应该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 开头要吸引听众,中间部分要有逻辑性地展开论述,结尾要总结观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5. "情感投入": - 冷漠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演讲者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6. "论据充分": - 使用具体的案例、数据和事实来支持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7. "避免偏见": - 尽量保持客观,避免对特定群体或个人进行无端的指责或偏见。
8.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 - 注意语言的节奏和语调,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9. "互动性": - 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或邀请听众参与讨论,增加演讲的互动性。
10. "时间

一篇经典的毕业致辞是怎样的?

“我祝愿,退休之后,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7月1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饶毅,在北大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时隔一周多,仍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其“500余字”“4分钟”“9次掌声”的推荐理由十分抢眼。

毕业致辞年年有,但真正广为流传、历久弥新,能在年轻人心中埋下智慧的种子,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却为数不多。

究竟什么样的致辞才能深入人心,成为突破时空的经典?在通读了大约20篇流传较广的毕业典礼致辞后,我发现“经典致辞”通常是这样的。

首先,它应该是普适的,它不加修饰、直白陈述的“微言大义”包裹着智慧的声音,不仅为即将走上社会——这一残酷战场的新鲜人吹响战斗“号角”,也给被琐碎生活麻痹的灵魂送去精神滋养。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至今依然鼓舞着很多人。其中一段话令人动容,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上个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对2015届毕业生,说了一番充满力量与勇气的话:“在‘潜规则’盛行的当今世界,法学院坚持教你们一套‘显规则’,法治国家不应有‘潜规则’!”

从单纯的象牙塔步入鱼龙混杂的社会,是很多人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场战役,但正如打仗不能仅靠“匹夫之勇”,除了精神领袖高屋建瓴的指引,社会新鲜人还需要“麻辣教师”对空怀热血的当头棒喝。

所以,一篇好的毕业致辞也应该是负责任的。它在提醒毕业生“勿忘初心、胸怀理想”的同时,也会告诫他们“社会和学校不一样”。

2003届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北大法学院教授苏力发表了题为《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

谈及找工作,在2007年北大法学院毕业欢送会上,苏力的《责任高于热爱》“毒舌”道:“……你既没太大自由,也没很多选择;更大程度上是进入一个格式化的社会,是‘求职’。社会一点也不‘小资’,它最多也就听听,却不在乎你的感受和自尊,不会迁就你……不必太多抱怨或感叹,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没几个成年人干的是自己想干的事。”

在这篇冷峻但不冷漠的演讲稿最后,他再一次戳破“心高气傲”的泡沫:“具体生活永远在琐细平凡的当下,千万别把它抵押给关于自己的“愿景”或“理想图景”,vision这个词更多译作幻觉。”

通读完前文所例举的致辞不难发现,一篇“经典永流传”的毕业致辞通常回避“成功”,但却是“智识”的。它不会去附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成功”,而是引导你,即使离开学校仍不要放弃学习和思考,让每一天“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以抵御这个“等着同化你的千疮百孔世界的同化。”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陈思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爱思想

编辑:李雪莹 刘喆

善补位者更有为

部队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实现工作接续不掉链、战斗力提高不断档,仅靠制度的“到位”和人员的“站位”远远不够,还需要各个岗位及时、负责地“补位”。关键时刻是否具备补位意识,往往与一个人的大局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担当精神息息相关。事实充分证明,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官兵补位意识越强,人心越凝聚、战斗力越强;相反,空位不补位,缺台不补台,则如同散沙、一击即溃。

然而在我们身边,一些补位不够的现象却时常发生,其原因也不一而足。要么认为事事有分工,责任分主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常常将自己置于“真空状态”;要么觉得补位是陪衬,不显山露水,干了不一定有“好处”、被“重视”,搞“选择性”补位;再有就是因平时准备不足,关键时刻便心中发怵、脚底发虚,“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不难看出,补位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身补”的前提是“心补”,要强化全局观念和补位意识,齐心协力走好“一盘棋”。

补位要有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得失的精神。在我国航天员队伍中,有这样一个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群体,他们被形象地称为“‘备份’队员”。十几年来,他们虽没能飞向太空,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准备出征”这件事。面对严苛的训练,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与懈怠,始终认为“战友飞,就是我在飞”。50多岁的邓清明曾讲道:“20年来,我3次入选任务梯队,3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为了飞天做准备,我感到过枯燥,也烦过、累过,但没有放弃过。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这种服从组织需要、扎实做好工作、时刻准备补位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树立补位意识,打破心态壁垒是关键。这就需要每名官兵多一点合作精神,少一点本位主义;多一点换位思考,少一点自私冷漠。既有“扫好自家门前雪”的担当精神,又有“也管他人瓦上霜”的补位意识,这样才能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相反,如果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永远无法领略到协作共赢的“满园春色”。

当下,部队指挥从单一兵种向联合作战转变,分工从简单配合向深度融合嬗变。如果穿旧鞋走老路,视野眼界、能力素质狭窄单一,就难以实现战位无缝对接、补位顺畅高效。每名官兵只有始终紧盯战场需求,胸中常怀创新进取意识,实现能力素质与时俱进、换挡升级,真正在精通本职业务、担起应尽职责、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多面手”,才能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第81集团军某旅)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