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19: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提升领导力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提升领导力的心得体会。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a. 引言:简要介绍领导力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自己在提升领导力过程中的感悟。
b. 经历与感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详细描述在提升领导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c. 方法与技巧:总结自己在提升领导力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学习领导力理论、参加培训、实践锻炼等。
d. 成果与反思:阐述在提升领导力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对自己领导力的反思和总结。
e. 结语:总结全文,再次强调领导力的重要性,并表达对未来提升领导力的信心。
3. 内容充实: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内容充实,避免空洞的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a. 领导力理论:介绍自己在学习领导力理论过程中的收获,如对领导力内涵、类型、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b. 实践锻炼:描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领导力,如团队建设、沟通协调、决策执行等。
c. 反思与总结:总结自己在提升领导力过程中的不足,
来源:人民日报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97年风雨历程,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在我们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我们党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进一步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
强大的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比上年增加11.7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57.2万个,比上年增加5.3万个。这样一个成立97年、执政69年的大党,带领亿万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带领亿万人民走过40年改革开放伟大征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党强大的领导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在“大的样子”中,党的强大领导力无疑是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说到底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定了我们党必然具有强大的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说到底是践行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要求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一种大“道”,而非小“术”。这个大“道”植根于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则植根于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就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来观察和研究领导力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建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的领导理念、领导价值观、领导方略和方式、领导制度和艺术,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
强调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是由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个重大课题提到全党面前。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就要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实,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形成更加强大的领导力。
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要以提升政治领导力为灵魂
毫无疑问,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核心范畴。中国共产党是有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纪律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从我们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经验看,党的政治领导力集中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体现在正确制定并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推动党的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体现在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等。因此,党的政治领导力理所当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中居于首要的、核心的位置。
党的政治领导力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挥作用,必须同党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党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寓于党的政治领导力之中,受党的政治原则、政治规矩的指引和约束,并为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提供实现途径和有力保障。只有自觉把政治领导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灵魂和统领,才能真正形成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正因为党的政治领导力如此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更是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实践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示了高超的政治领导力,形成强大的政治导向、政治定力和政治引领,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深入总结和研究其中的经验和规律,在新时代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要以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为基础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没有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就没有党的整体领导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是党的全部领导力的基础。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是提升党的领导力必须下功夫完成的重要任务。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过硬,二是本领高强。所谓政治过硬,主要是指对党政治上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理想信念坚定,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注重政治担当,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做到政治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此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提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做到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领导干部做到政治过硬,就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领导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坚决拥护,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所谓本领高强,要求领导干部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从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这些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比如,领导干部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就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就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领导干部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就要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要以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支持和追随状况为标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领导力体现为党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追随,领导力必然落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可贵的政治勇气全面从严治党,以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重大举措开辟管党治党新境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力不断彰显,党的威信日益提高。
中国共产党能够由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夺取了全国政权,而且领导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昌盛,就是因为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获得了永无穷尽的力量源泉。一个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支持和追随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具有强大领导力的政党。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虞云耀)
本文作者:钱小军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副院长)
利用五一假期捧起新鲜出炉飘着墨香的《要领》,一口气一天就读完了。掩卷沉思,感慨良多——此生阅读过的书籍不在少数,能像手上这本《要领》那样引起我如此强烈共鸣的,为数不多。
不仅因为这是一本关乎领导力的书,而领导力也属于我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我深深认同“谦逊”、“本色”、“服务型领导”、“同理心”、“勇气”等领导力核心要素;更是因为汉尼斯校长的“领导十得”多来自于他作为斯坦福大学管理者(院长加校长)近20年的实践与心得,而我在教研工作之外,也承担院系行政管理工作多年,虽然我的职位与汉尼斯校长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书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涉及的很多情境,也是我工作当中曾经感悟到和遇到过的,很有英雄所见略同和终于找到良药的兴奋。
《要领》 作者:约翰·汉尼斯,译者:杨斌等
我在经济管理学院工作多年,与众多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特别是我教过的学生、校友多有交流,我对他们的领导力认知与实践能力以及带领团队中产生的困惑颇有了解,虽然他们的工作场所不是大学,但《要领》所阐述的领导力素质既适用于大学,也适用于大学以外的工作情景。
我深信这本书必能为他们答疑解惑,也必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和深刻思考,正如它的译者、我的同事、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教授在译者序中所说的那样,这本书“绝不是在领导力著作的巍巍邺架上增加的‘另一本’”,而应当是他们“最该读到的‘那一本’”。
与《要领》共鸣颇多,精选其四,分享如下。
共鸣之一:谦逊
没有自信绝不会有领导力。
但汉尼斯校长认为,谦逊才能让我们真正建立自信。他说,“懂得反思自己与生俱来就享受到的一切会令你变得更加谦逊”,我对此深有同感。我从小在北京生北京长,在北京上学,之后有机会出国学习,再后来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工作。
我常想,如果不是我的父亲(出生在苏北农村的贫雇农家庭)当年冒着杀头的风险跑出来参加新四军(为此还隐姓埋名),在部队中成长为领导干部,解放后调到北京工作,我们家就应该跟我父亲那些发小的家一样,一直待在苏北农村,那就不会有如今的我了。
1977年我从插队的北京郊区农村考上大学,也是因为我幸运地赶上了高考制度的恢复。本科毕业后,我幸运地留校工作,两年后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又幸运地被系里选定改做公派研究生去美国学习。
我的经历中有很多这样的“幸运”——今天的我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幸运地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资源。认识到这一点的确有助于我在很多时候保持谦逊。
知道自己的学识有限,认识到“自己绝不是房间里面最聪明的人”,才能够让我们学会欣赏别人,倾听他们的意见。我的经验告诉我,当别人意识到他们的意见得到重视的时候,他们就感受到了被尊重
只有感受到被尊重,人们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刚愎自负从来就不是领导力的素质,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拥有强大领导力的人,无一不是既坚毅自信又虚怀若谷。
汉尼斯校长既是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成功的创业家,又是世界一流大学校长,无疑是个非常成功的人。他的学识渊博、功勋卓著,首先来自他始终如一的谦逊品格。因此,一个人首先要学会谦逊做人,才能谈得上是否拥有领导力。
作者:约翰·汉尼斯
共鸣之二:服务型领导
“领导即服务”,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所有的下属都认为自己要服务于上级,而上级也往往认为下属应该是支持自己工作的。“作为领导者,你应当服务于你的下属——他们重担在肩,而你的工作应是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达成有效工作和保持高效产出。”
我对汉尼斯校长的这一观点深表认同。在管理沟通课堂上我也曾对学生们讲过,不要因为“忙”而不理会下属的需要,当下属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我们却不及时地给予回应时,下属就会无所适从,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就会发生问题,久而久之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挫,最终影响的就是我们共同服务的组织。
每个人都会非常乐意与“有求必应”的领导合作。但是,“有求必应”不意味着下属需要什么,你都一定要提供什么。有些时候你需要拍板决策,有些时候你需要提供信息或资源,有些时候你或许需要“授人以渔”,有些时候你或许需要挽起袖子跟大家一起干,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承揽风险和责任。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只愿意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愿意与下属一起分担工作(即使是非常需要的时候)或者不愿意承担风险帮助下级推动创新的上级不乏其人,严重影响了团队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组织目标的达成。
我认为,服务型领导与其领导的团队之间的关系应该很类似于中国传统武术推手中的双人对手,“上下相随,随屈就伸,沾连黏随不丢顶”(王宗岳《太极拳论》),在这种相扶相依、响答影随的互动中,团队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
共鸣之三: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这本书中谈到驱动力三大要素之一,即目的和意义是驱动人们长期坚持和忘我投入的根本原因。领导者不仅应当有能力发现平常工作当中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应该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向团队传递目的和意义。
2015年秋天,作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的我,开始负责学院的MBA项目。MBA教育中心有20多位工作人员,负责从招生、培养、课外活动,到国际合作与企业互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工作异常繁重。
有一天,一位资深职员同事跟我说,MBA教育中心的工作没有显示度,没有成就感,超过80%的时间都在替那些不到20%的学生处理因为他们自己的不小心而造成的各种问题。她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觉得自己得做点工作,来帮助我的同事们改变他们对工作的看法。
于是,我组织了一次MBA教育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给大家讲了杨斌教授多年前在为他翻译的《沉静领导》所做的“译者跋”中提到的“米里亚姆小姐”的故事。米里亚姆小姐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一位“历史名人”,作为职员工作了超过50个年头,负责硕士项目各项行政事务。
译者:杨斌教授
她的工作与我在MBA教育中心同事们所从事的工作几乎一模一样——繁重、细碎,但她乐此不疲,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她自己并没有孩子)。
她50年如一日的爱岗尽责与无私奉献赢得了斯隆师生们的崇高敬意,毕业多年的校友集体向学院赠送了米里亚姆小姐画像,学院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位于学院教学楼的一个“面向查尔斯河阳光明媚景色宜人”的大厅,并把她的画像挂在了那里。
学院还以她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以表彰对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生。
米里亚姆小姐就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地为学院的发展默默工作,她的精神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斯隆学生们。
故事讲完了,大家都沉思不语。我接着说,每当我们听说某一位MBA校友取得了什么成就,我们是不是都会由衷地为他(她)感到高兴?内心是不是都有一些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他(她)曾经在我们的项目学习过,我们曾经为他(她)服务过,我们会觉得他(她)的成长过程与我们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我说,“我们的成就,在于我们成就了我们的学生。”
在我60岁生日的时候, MBA教育中心的全体同事送给我一本他们精心设计的纪念册,其中一页上就写着上面的那句话。我很高兴,同事们听进去了,记住了。
当我在《要领》书中看到汉尼斯校长的话:“我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的”,怎能不激荡起我的强烈共鸣呢?
共鸣之四:为社区和组织挺身而出
汉尼斯校长年轻时的梦想是在全世界最杰出的大学做教授,研究自己酷爱的计算机科学。
但他在“美梦成真”入职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成为助理教授后的40多年里,数次因为社区和组织需要而挺身而出,走上了一系列的管理岗位,并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看到汉尼斯校长的经历,不禁让我想起我的前同事赵家和教授,因默默倾己所有创办“兴华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最终连遗体都捐献给了祖国医学发展事业的他,逝世数年后才被世人所知。
他最爱教书,“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清华园里顶级聪明的人”,却三次挺身而出,从学术岗位转到管理岗位,从本专业转到另外的专业,“每次都因为学校新建了专业或机构,需要人带头‘拓荒’。”
人们这样评论他,“以他的聪明,留在无线电系,奔个院士很有可能,可让他转,他就转,一点折扣都不打。”
我的现任领导、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也是这样一位能为组织和社区需要挺身而出的人。
薛澜教授,图片源自网络
2018年夏天,薛澜教授即将卸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这个岗位他做了20年,不难想象,在公管学院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成为国内数一数二公共管理学院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和不眠之夜。
薛澜教授已经做好了自己卸任后的规划——去欧洲顶尖公共管理研究机构潜心研究,总结深化自己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他完成了各项联系工作,只待卸任。可是,当大学希望调他担任苏世民书院院长时,他也二话没说,改变了原有的计划,接受了新的挑战,继续努力工作。
“不要因为你喜欢这个头衔或者随之而来的职务之便而接受这份工作,而是要因为你想服务于你的教师同事和全体学生才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这份工作全部的意义。”汉尼斯校长是这样做的,赵家和教授是这样做的,薛澜院长也是这样做的。
我很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尊敬他们,很幸运能跟这样的人做同事、一起工作。我深信,只有秉承这样的价值观,领导者才能够有勇气有担当为组织和社区发展进行决策——哪怕这样的决策可能给他们自己带来风险,也才能够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同与追随。
杨斌教授在译者序“校长的领导力讲义”中指出,这本书是“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领导指南。”领导力无关乎是否有位,而关乎如何做人。谦逊、本色、同理心、勇气、合作、终身学习,哪一样不是在讲如何做人?
……
相信本书的读者也会跟我一样有同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