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慈善活动领导讲话稿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2 13:28

慈善活动领导讲话稿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慈善活动领导讲话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讲话稿的主题应围绕慈善活动展开,明确表达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2. 结构清晰:讲话稿应具备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3. 内容丰富:讲话稿应涵盖慈善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进展情况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使听众对慈善活动有全面了解。
4. 语言得体:讲话稿应使用规范、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书面化的词汇,确保听众易于理解。
5. 强调重点:在讲话稿中,要突出慈善活动的亮点和特色,以及领导对慈善事业的重视和期望。
6. 情感真挚:讲话稿要表达出领导对慈善事业的关心和热爱,以及对受助者的关爱之情,激发听众的共鸣。
7. 体现权威性:讲话稿要体现出领导的身份和地位,展现领导对慈善事业的权威指导和支持。
8. 融入政策:在讲话稿中,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强调慈善事业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9. 互动性:讲话稿可以适当加入提问、互动环节,使听众更加关注慈善活动,提高讲话效果。
10. 控制篇幅:讲话稿的篇幅不宜过长,应控制在5-10分钟,确保听众能够集中注意力,充分吸收

赓续向善传统 共建“慈善之城”—— 在2023中华慈善论坛上的致辞

□ 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彤

 在第八个“中华慈善日”即将到来之际,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南通,参加2023中华慈善论坛,弘扬慈善精神,共商慈善事业,凝聚慈善力量。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南通滨江临海、紧邻上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正处于新一轮发展黄金期。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2022年,我市经济总量达1.14万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3位;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总量达6032.4亿元、同比增长7%,总量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8位、长三角城市第7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南通历来是一座崇善、向善、行善的大爱之城。一百多年前,张謇先生秉承“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理念,在南通创办盲哑学校、栖流所等慈善机构,开创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南通涌现出60年代的马富、70年代的朱骅、80年代的青年服务总队、90年代的“莫文隋”等一批闻名全国的道德楷模,形成了以“凡人善举”为显著特征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进入新时代,南通全面推进“慈善之城”建设,建立完善礼遇好人、尊崇善举的制度体系,在市、县两级设立慈善基金、美德基金,建成全国首座国家级慈善博物馆,一大批企业成为慈善典型,基层慈善组织实现全覆盖,注册江海志愿者达256万人,慈心善举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座城。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积极推动慈善资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形成“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事事行善、人人慈善”的生动局面。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是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慈善家,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南通慈善事业、支持南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的新南通!

  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善行致敬大地 —— 慈善公益报社新年致辞

  慈善公益报 本报编辑部 我们用心灵膜拜,膜拜塑造了我们的土地;我们以感恩行走,行走在同胞之间。生命所至,慈善应运而生;慈善所至,生命春暖花明。

  时间如不变之轴,将一切绕在指尖;时间如飞逝之箭,又将一切带去永远。2024,我们未及告别,2025却已叩响门扉,乘风而来。

  时光不思留痕,但记忆不会消散。2024,中国慈善依旧生机焕发,活力饱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顶层规划一以贯之,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

  新版慈善法择“中华慈善日”隆重施行,将开门立法、开门修法、开门执法写进社会人心,宣示着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的坚定决心。

  2024,众多慈善会组织步入而立之年。所有的成就与感悟都已成为历史,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已交付未来。

  2024,中国慈善双轮强劲,两翼齐飞。从线下的“慈善情暖万家”到线上的“99公益日”,从传统的义演义卖义诊义捐到“慈善+保险”“慈善+金融”“慈善+社区”“慈善+社工”“慈善+N”的创新模式,从“慈善一日捐”到“慈善文化周”“慈善文化月”……中国慈善于时代中生长,于努力中前行,于积淀中博大。恩泽所及,慈善也由此拥有了力量,去传递温暖,播洒恩泽。

  2025,慈善的脚步仍将前行。守望平川,登高远眺。拥抱时代,一如拥抱未来——

  未来,清晰可见。中国慈善将以崭新的姿态、稳健的步伐走向社会中心,担负起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未来,亲切可触。慈善将更深扎根于生活沃土,滋育万千心灵,使“人人为善”与“善为人人”相互致意。

  未来,鲜明可感。慈善力量将更深汇入国家脉搏,与人民同息,与时代共振。助力民生保障,弘扬民族文化,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共同富裕……慈善的脚步将更加有力,慈善的空间将更加宽广。

  未来,梦想可期。慈善向新,人心向善,如大地归暖,心灵归真。

  慈善弥足珍贵。不论宏大抑或微小,壮丽抑或平凡,都值得人们倾注生命热情。

  慈善俯拾皆是。不论殿堂抑或陋室,庙宇抑或柴门,都值得人们为之引吭高歌。

  让慈善之树常青,让慈善之美长存,让慈善之梦于心于行,共有共享。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