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自我鉴定公安精选》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10:48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自我鉴定公安精选》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自我鉴定公安精选作文的注意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自我鉴定的公安精选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作文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1. 确定作文主题:自我鉴定的公安精选作文应以自我评价为主,突出个人在公安工作中的表现和成就。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抓住重点,详细阐述自己在公安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如执法能力、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等。
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1. 开头: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职务等,以及写作目的。
2. 主体部分: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阐述一个方面,如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等。
3.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三、内容充实,事例具体
1. 实事求是:在作文中,要如实反映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夸大、不缩小。
2.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事例,展示自己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和成果。
四、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1. 语法正确:确保作文中的语法、用词准确无误。
2. 表达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你的观点和意图。
五、格式规范,排版美观
1. 标题:简洁明了,

周口35岁公安民警王振因公牺牲

2025年6月9日凌晨2时许,周口市太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王振同志在江西九江出差办案期间,突发心脏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2时51分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5岁。

王振,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2011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太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常营中队中队长,三级警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曾荣获太康县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周口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丹心耀警徽,垂泪颂英魂。6月11日上午,太康县殡葬管理服务中心告别大厅内外,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王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庄重举行,王振同志的遗属、生前亲友、同学及同事300余人含泪忍悲,沉痛送别。

“我们原计划就是今天返周,可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提起王振,太康县公安局民警郝永昊哽咽不已。

从警14年来,王振同志长期扎根在公安刑事侦查、交通管理一线工作,忠诚履职、勤勉尽责、甘于奉献,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用一生赤诚忠实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打击刑事犯罪、保障道路畅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振同志因公牺牲后,公安部政治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河南省公安厅政治部,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发来唁电,对王振同志因公牺牲表达深切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来源: 平安周口

半世戎警路,一生文字情

半世戎警路,一生文字情

——缅怀已故原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陈晓林先生

乙巳年戊寅月壬戌日,我惊悉陈晓林主任离世的噩耗,内心满是意外与悲痛。此前,我还在网络上四处寻觅他的著作《纸上声》的纸质版,可惜一无所获。我与陈晓林主任素未谋面,也不曾相识。初入政工部门工作时,他担任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我有幸聆听过他的几次讲话。他给人的感觉格外亲切,每一次浏览省厅政治部网页,我都会下意识地查看领导讲话板块,期待能看到他的新作。他的讲话稿总能让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意,仿佛是他亲笔书写的肺腑之言。我也曾多次拜读他的文章,深切体会到这位领导不仅平易近人,更有着深厚的内涵。

我已记不清是在何处读到他对组织给予待遇的评价。他说,自己退伍转警,来到省公安厅工作,组织给予了他很高的待遇,还特意为他提升了半格待遇,对此他深感满足,最终他以正厅级的待遇光荣退休。或许是因为陈晓林主任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斐然成就,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追寻他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对我在政工工作的经验积累,还是在个人成长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如同诗人海子对刀郎的影响,催生出《德令哈一夜》这样的经典之作,陈晓林主任的文字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谨以此文,缅怀先生的千古功绩,同时也对自己十余年的政工生涯进行一次深刻反思。

据网上资料介绍,陈晓林,男,汉族,1954年12月出生。他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集团军担任组织处处长,后又担任某坦克旅政委、某预备役师政委,被授予大校军衔。在警界,他曾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还担任过黑龙江公安作家协会主席,被授予一级警监警衔,享受正厅级待遇。陈晓林同志是备受赞誉的军旅作家,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纸上声》《一望成雪》等6部著作,其中《将星之路》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陈晓林主任与癌症顽强抗争了12年,最终于2025年2月22日凌晨1时24分,在北京溘然长逝。

先生仅比我父亲年长一岁,他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这一代人,对从军入伍有着深厚的情结。至今,我父亲仍时常参加战友聚会,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陈晓林主任退休后,同样与部队战友保持着密切联系,还不时在相关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分享自己的感悟与回忆。我在中国诗歌网找到了先生的账号,他的简介寥寥数语,却饱含人生况味:“少从军,戎马半生;再入警,重拾旧梦。好读书,一知半解;偶为文,不成体统。”从2017年至2019年,他陆续发表了129个作品,我逐篇认真拜读。这些作品成为我了解先生的重要窗口,透过字里行间,我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他心中那份广博的爱。他对生命的感悟真挚而深刻,处处彰显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024年12月,黑龙江新闻网发表了先生的《一个有故事的警察》一文。文中讲述了排爆英雄于尚清的儿子请先生为父亲撰写墓志铭的故事,并深情回忆了与于尚清相处的点点滴滴。文章结尾写道:“老于的生命虽然只有58岁,但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的时间最多的人’。”或许,这也是身患癌症的先生对自己的一种慰藉吧。关于与癌症抗争的经历,先生还特意创作了一首诗——《与癌共舞》。

那枚小小的a细胞
在身体某一部位
潜伏
a细胞虽小
却是生命的导演
决定着一幕幕
喜剧
或是悲剧
人世间
不断重复这出戏
尽管,谁也不愿意
在这戏里
充当角色
可,身不由己
既然戏里有你
就要从容面对
别让愁眉苦脸
留在舞台
跳一段《与癌共舞》
唱一曲《地久天长》
人生都有谢幕的一天
只要曾经精彩
就不必在意先后

先生的作品停留在2025年1月3日发表的《二十三军在军博》,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后一篇文章。

在今日上,我读到了歌手胡海泉的父亲胡世宗先生2021年撰写的文章《在陈晓林笔下我是什么样子》。文中详细记录了先生与爱人驱车拜访胡世宗老先生的情景,二人在文学领域深入交流,相谈甚欢。从中可以看出,先生的社交圈子以文会友,丝毫没有所谓的“官架子”,尽显文人雅士的谦逊与亲和。许多原23军的老战友在听闻先生去世的消息后,纷纷发表惋惜和悼念之情,这些真挚的情感让我深受触动。他们中,有的与先生仅闻其名,有的曾在先生麾下任职,有的与先生短暂共事,还有的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无论亲疏,大家都对先生的人品和学识敬佩有加。人活一世,能被众多人铭记于心,这无疑是一生的荣耀,也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足以证明先生此生不虚。

遗憾的是,尽管我对先生满怀仰慕之情,却始终在写作方面未能取得什么成绩。这么多年来,我对写文章一直提不起兴趣,这也导致我在政工工作中业绩平平。回首这劳心费神的十余年政工生涯,我自觉不过是个“门外汉”、“店小二”,在专业领域并未真正入门。然而,这段经历给予我的收获却是无法估量的。就像我与先生的“相识”,若不是在政工部门工作,我们或许永远只是陌生人。正如柳智宇所说:“每一步都算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对政工这份工作满怀感恩。若没有这段经历,就不会有如今的我,也不会有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人生之路千万条,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人生没有真正的失败,所有过往都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基石。我们都在螺旋式上升的人生轨道上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应当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无常,坚守初心,走好每一步,因为每一步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文章即将收尾,千言万语都已融入字里行间。先生的《一望成雪》静静地放在我的案头,此前我总觉得它外观普通,比不上那些装帧精美、宣传火爆的畅销书,便一直未曾翻阅。此刻,我才明白,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因为我相信,在那些文字里,我能再次与先生“相遇”,感受他的精神力量。在另一个世界里,愿先生一路走好,安息长眠。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