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暑假体罚计划要全?女》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11:57

3招搞定《暑假体罚计划要全?女》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关于暑假体罚计划的思考与注意事项
随着暑假的到来,家长们开始为孩子的假期生活做各种规划。其中,一些家长可能会考虑实施体罚计划,以期在孩子身上培养纪律性和责任感。然而,在实施这样的计划时,我们必须谨慎考虑,并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首先,我们要明确,体罚并非教育孩子的唯一手段。在实施体罚计划时,必须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避免过度惩罚,以免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家长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通过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
二、明确体罚的目的
家长在实施体罚计划前,要明确体罚的目的。体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发泄怒气。因此,在实施体罚时,要让孩子明白惩罚的原因,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
三、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1. 时机:选择在孩子情绪稳定、身心健康的时刻进行体罚,避免在孩子生病、疲惫或心情低落时进行。
2. 方式:体罚的方式要适宜,不可过于激烈。可以选择适当的物理惩罚,如打手心、罚站等,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
四、与孩子沟通
在实施体罚计划前,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让孩子了解体罚的原因和目的。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摸女孩屁股被罚赤身蹲马步:惩罚孩子,也要遵守原则

作者:安歌

前段时间,一位硬核妈妈因为惩戒孩子上了热搜。

原来,这位母亲接到老师电话,得知儿子在学校摸了女同学屁股。她急忙向女孩家长道歉,另一边又下狠手惩戒儿子。

她要求男孩在10秒钟内脱光衣服,就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蹲马步,接受过往行人的注目。

男孩母亲说:现在孩子还小,必须用他对待别人的方式来对待他,让他感受下别人的目光,以后绝不再犯。

对男孩的行为,这位母亲太过痛心,所以她不惜用这种让孩子羞辱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教训。

这次的重罚,舆论倒是出奇的统一,都认为孩子还是需要惩戒长记性。

然而,正如某些网友的质疑,这种严厉的惩罚方式其实并不合适。它虽然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冲击,但也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留下终身的阴影。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该怎么惩罚,其实是很多父母心头的困惑。

因为惩罚,它似乎总伴随着“打骂”这样严厉的字眼,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让人难受的体验。

惩罚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是利器,用不好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但是,孩子成长却离不开惩罚。

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让孩子敬畏规则

上个月,四川一个街道上,发生了一件惊恐的事情。一栋高楼楼顶上不断有东西往下掉,有木棍、铁丝,竟然还有砖块。

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这么危险的动作,竟然只是几个孩子的恶作剧

很多时候,孩子是不清楚行为后果的,让他们遵守规则,只靠口头教育和引导并不管用。

这是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只有体验到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适感,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才会约束自己。

但是,孩子的年龄认知,决定了他们看不到某些行为的长期结果,等待的过程需要时间。这时候,惩罚就是那把规范孩子行为的尺子。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把孩子的道德认知分为六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孩子,他们并不理解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只是为了回避惩罚。

而对于那些没被发现,或者没有受到惩罚的行为,他们就认为这个行为是能被接受的。后果或者惩罚越严重,这个行为就越不恰当。

合理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住规则,敬畏规则,而这也是对孩子的保护。

李玫瑾教授做客《圆桌派》,就曾指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所“怕”

她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以外,还有敬畏。惩罚实际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真的后悔。”

就像闯红灯会收到罚单,孩子需要明白规则的存在,懂得犯错就要被惩罚。

惩罚就像一道屏障,保护孩子的人生轨迹不会偏离。

惩罚,不是控制孩子的手段

其实,大部分人对惩罚都是又爱又怕,用在孩子身上更是无比矛盾。惩罚可能会伤害到孩子,但用起来又着实顺手,快速有效。

“孩子不好好吃饭,吼一顿就乖了。”

“吵吵闹闹不听话,屁股来一下就消停”

孩子的行为当然是不当的,但是这些惩罚的背后,是父母被惹火的情绪,和被孩子挑战的愤怒。

这样的惩罚没有标准,它跟随的是家长的意志,何时使用,也全看家长的心情。它背后的逻辑是,孩子应该听我的,否则就要得到教训。

这样的惩罚,孩子不能理解,也不会服气,也许短期内有效果,但是却会激起更大的反抗。

看过一期节目,小女孩嘟嘟的妈妈要求严格,她的杀手锏是数“1,2,3”,话音落下时,女孩必须服从,否则就要罚站。

早上起床时,妈妈先温柔催促,见孩子还在磨蹭,三声落下,立刻把女儿从床上提起。

晚上嘟嘟看书入迷,妈妈希望她马上去洗漱,见孩子没有回应,妈妈使出杀手锏:三声,立刻去罚站。

就连吃饭时,妈妈也是规矩当先:手必须扶着碗,青菜也得吃。再有下次,立刻罚站。

无论是学习,还是放松,嘟嘟必须完全跟着妈妈的节奏走,否则就是没规矩,必须立刻惩罚。

嘟嘟妈妈把惩罚当成了控制孩子的手段,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结果也并未如愿。

视频后面,嘟嘟面对妈妈,直截了当的拒绝:不!

用惩罚来控制孩子,并不能让孩子真心改错,他们只记得被惩罚的委屈和愤怒,等他们有力量时,也必将迎来反抗。

心理学家鲁道夫就在《孩子:挑战》中写道:“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

惩罚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戒尺,却不应该成为控制孩子的武器。

合理惩罚,需要建立处罚规则

看到一个视频,兄弟俩在家玩油漆,他们不光涂的自己满身,还弄脏了楼道。

爸爸看到后忍住笑,开始了问责:他先确认是谁的主意,机智的哥哥想甩锅给弟弟,但爸爸可没那么好糊弄。

最后,爸爸宣布,两个人都有责任,需要共同清理楼道,并且取消几天的果汁作为惩罚。

孩子犯了错,需要接受惩罚,这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避免以后再犯。但是惩罚不当,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创伤。

那么如何合理惩罚,既能达到目的,也不会伤害孩子呢?

这位爸爸给我们做了完美示范,惩罚孩子需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01先教后罚,符合孩子年龄特征

惩罚要有理有据,确定孩子真的犯错。

比如,一岁的孩子打人,两岁的孩子骂脏话,这样的行为看似有错,但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并不需要受到惩罚。

因此,在实施一项惩罚前,我们需要跟孩子充分沟通,让他清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违反的结果是什么。

就像视频里的爸爸,他明确告诉孩子:你们的行为是错的,你们弄脏了楼道。

惩罚需要明确的标准,它不是随机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心理防线,起到预防的作用。

02惩罚要就事论事,和错误相关

去年国庆,一个9岁男孩整个假期都忙着捡废品卖钱还债。原来,他为了打游戏,悄悄转走了奶奶微信里的2000块钱。

捡垃圾还债,就是家人给他的惩罚。此外,债款还清前,他还被取消一切娱乐活动。

孩子犯了错,而且造成了后果,那么即便已经认识到错误,也需要为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但是惩罚要针对错误本身,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懂得纠正自己的行为,惩罚才有了意义。

03惩罚要有度,拒绝暴力行为

孩子犯了错,有些时候家长气血上涌,怒火攻心,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

但是,惩罚一定要有度,绝不可以使用暴力行为,或者侮辱孩子自尊的方式。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严厉惩罚的孩子,具有过度攻击以及反社会的行为。

暴力惩罚,孩子感受到的是屈辱和不甘,这会剥夺他们自身反省错误行为的机会。

窦文涛在节目中,曾形容父亲的惩罚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心里怕的要命,自己也不敢再犯。实际上,父亲并没有真的暴打他。

合理的惩罚,孩子会为不当行为承担应付的责任。

不当的惩罚,孩子会感受到行为带来的羞耻和罪恶。

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考验的不仅是家长的惩罚艺术,更考验为人父母的一颗心。

惩罚是严格的,但惩罚也是有温度的。惩罚永远只针对错误本身,让孩子知道,犯错并不可怕,承担责任的你,依然值得爱。

惩罚不是伤害,只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出于爱,惩罚就是孩子成长的良药。

养成好习惯,假期收获多!这份暑假计划请家长收藏

暑假来了!孩子们都在想:辛苦了一学期,终于可以痛快玩了!

但家长们可得留神,假期适当放松可以,但如果任由孩子无节制地玩耍,晚上玩到很晚才睡,白天睡到中午才起,会严重损害孩子的精神状态,消耗意志力,虚度假期时光,养成懒散的恶习。

孩子的暑假,是一段比较漫长又重要的时间。有时候一个暑假过后,孩子的学习状态会发生巨大改变。

因此,作为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合理的暑假计划非常重要。培养孩子几项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让假期过得充实有意义,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下面这份暑期计划,家长们快收藏起来吧!

制订计划易,执行起来难

制订计划容易,可执行起来困难,是许多家长和孩子遇到的问题。

其实,“制订计划易,执行起来难”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1. 缺少目标与结果的预设

订计划相当于确定了步骤,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目标和结果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目标—计划—结果”是一条完整的行动链,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结果预设就无法评价目标的达成,所以计划就成了空中楼阁,仅仅代表了自己在假期前的美好出发点。

2. 内容过多过细,没有变通的余地

假期毕竟有限,当我们把所有想要的内容安排进去,就发现计划制订得太大、太满、没有核心焦点,所以执行起来就不易见成效,没有成就感。

假期里的临时状况很多,没有变通的时间和空间,反而容易引起焦虑。

3. 忽略了任务的难度系数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我们往往只预期了快乐,却忽视了这个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比方说,在一天的计划列表中,我们会将大模块时间设定为学科学习,语数英等科目联排。对比学校的课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计划对注意力和思维力的要求更高。

假期中更需要劳逸结合、难易搭配的计划,否则身心状态就会疲惫,无法完成既定任务。

4. 评价机制处于空白档

计划的落实离不开评价,这既包含了自我和父母的评价,也包括了适度的奖惩措施。没有人是永动机,也没有人仅靠终极目标就能坚持到底。

我们需要的是及时性的评价,来自自身和外界的评价,配合奖励性和惩罚性策略,让计划的落实可测量、可评价、可调整。

怎样改善这一情况,

让孩子的暑期计划更具可执行性呢?

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计划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暑假计划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

1.根据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来制定暑假计划。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对孩子有个评估,看看他有哪些成长中的优势是值得发扬的,有哪些成长目标是希望在暑假达到的。

2.跟老师交流交流,听听老师的建议。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优缺点,有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孩子的老师进行深入了解。在制定计划之前,可以问问老师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对于老师提的合理建议,可以考虑到孩子的暑假计划中去。

3.召开家庭会议,探讨暑假计划。在生活中,最了解孩子的肯定是父母,所以,在制定暑假计划的时候,可以一起讨论修正,父母的参与会让孩子得到更中肯而精确的意见。

4.孩子自列心愿单。家庭会议和对孩子的评估结束后,家长应先让孩子自己列一个心愿单,把他想在暑假里做的事情一一写出来。

5.推荐暑期计划模板。当孩子将心愿单列好后,家长在尊重孩子心愿单的情况下,作出合理调配和安排,并帮助孩子制作好表格打印出来,以便随身携带。以下是一份供家长参考的暑期计划模板,一个暑假一张表,按类规划,按天监督,时间顺序完全由孩子自己规划。

暑假期间,家长还需要和孩子做好关于作息时间的约定。第二天的作息时间,最好在前一天就确定下来,什么时候必须起床,什么时候必须睡觉,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用来学习和锻炼,都必须要有规矩,合理安排,写好作息时间表后贴在墙上,第二天认真执行。

作息时间表可以采取下面的格式:

X月X日作息时间表

7:00-7:30 起床、洗漱、吃早饭

7:30-8:00晨读,可以背诗词,学英语

8:00-11:30写作业,中途累了可以短暂休息

11:30-14:00 吃午饭,看电视,午休

14:00-16:00户外锻炼,玩

16:00-18:00阅读,练字,写作业

18:00-19:00 吃晚饭,帮爸妈做家务

19:00-20:30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自由安排

20:30-21:00 和爸妈聊天,看电视

21:00-21:30 洗漱、睡觉

确定假期的重要事情

建议家长在与孩子制定暑假计划时考虑,选择其中的几项执行:

1.完成暑假作业

暑假作业是孩子这个假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安排一定的作业量,认真完成好暑假作业。

2.锻炼身体

从小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还能改善孩子的耐力和精神状态。暑假期间,每天至少应安排 1 小时的锻炼时间,建议和小伙伴一起进行,在锻炼之余,还可以增强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

3.读书

阅读不仅有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还能陶冶情操,转移电视、游戏的诱惑。暑假正是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积累阅读量的大好时机。建议结合兴趣或老师推荐的书单,选择一本或几本好书,让孩子每天在安静的环境中,认真进行至少 1 小时的有效阅读。

4.学英语

很多孩子英语学不好,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练习。暑假坚持让孩子每天学 30 分钟英语,背单词,读课文,练习听力、口语,可以促进良好语感的养成。

5.练字

坚持练字不仅能培养孩子细心、专注的良好习惯,勤奋、坚毅的精神,健康、高雅的情趣,还能促进孩子观察力、意志力、审美力的发展。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一套楷书字体,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小时。

6.发展个人兴趣

暑假是孩子发展个人兴趣的黄金时期,每天应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事情,例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家长也可以给孩子适当报一些暑期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一技之长。

7.做家务

暑假期间,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适时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孩子的责任心。

8.观影

好电影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列个影单,在假期中好好欣赏几部好电影。

9.旅游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行不能盲目,暑假的旅游攻略,一定要早早做好。当然还要注意疫情防控,出门要戴口罩,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这份暑假时间表请家长收藏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时间表。但一旦制定了,就要坚定地执行到底,因为习惯的培养,就是不断地重复。

需要注意的是,假期时间表一定是孩子认可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监视,就会原形毕露,很难培养出指引他们行动的好习惯。

祝孩子们过一个充实、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来源 | 综合自家庭教育公众号、班主任研究会公众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